《八佰》觀后感250字
在寫觀后感時,觀眾需要對作品或場所進行深度思考,從而加深對作品或場所的理解和認識。優秀的《八佰》觀后感250字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八佰》觀后感250字,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八佰》觀后感250字篇1
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故事。
其中的三個場面令我心中波濤洶涌,熱血沸騰。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有防彈盾,組成了一個大盾往倉庫里攻擊,國民黨用槍打不破,他們使用的方法是往自己身上裹炸彈,跳下去犧牲自己,炸了日本人。當時我的眼淚就已經繃不住了,嘩嘩的往下流。他們這種舍命為國家的精神,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佩。當然,有這些勇敢的人,也有那些不敢拿槍,不敢往前沖的逃兵,也讓我心里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屑一顧。
第二個場面是他們在第三日的時候。要把中國國旗立起來。當時是國民黨國旗,并不是五星紅旗,當時的國旗是另一個角上是藍色的正方形,其他的部分是紅色的。他們說:在自己的領土,要立起自己的國旗,不能讓日本人給占領。日本人開著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看的我氣憤不已,當紅旗緩緩落下的時候,有一名戰士雖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撐著,他不讓我們的國旗倒下。當時我真的情緒是非常的激動的。他為了自己的國家,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愿意讓國旗倒下。當時租界的對面,中國同胞都在看著他們。那些戰士們說,我們的同胞在看著我們,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們要好好的守護著他們。
第三個場面就是英租界答應讓國民黨戰士沖向他們那邊兒,但是中途會有日本人用槍或子彈掃射他們。他們中途被射到了好幾個,但是戰士們拼命的往前爬,他們的團座說:“不要戀戰,不要回頭。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們每個人都活著。”聽到團座這句話時,我已淚流滿面。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是保護我們國家的真正的中國人。說愛國,護國不是口頭上的保護,他們是用行動這樣做的,當時我看到他們這種愛國情懷,不顧一切的往前沖的這種精神的時候,我已經泣不成聲。心想是什么樣的人這么偉大,為了我們不顧自己的母父親、孩子就這樣往前沖,只為的是保護我們國家,保護我們的同胞。
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我的口罩已經被我的淚水打濕。眼睛都已經哭腫啦!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單只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我們整個國家!我愛中國!中國加油!中華加油!
《八佰》觀后感250字篇2
不算寬的蘇州河將上海一分為二:南面煙火蒸蒸,華彩萬千;北邊灰暗殘破,殺機隱伏。如此情景,難說不是老天爺弄錯了拼圖。然而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我們當然知道,現實世界才是魔幻主義的溫床。那座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如今依舊佇立在蘇州河北岸,與周遭的所有格格不入。像一顆頑固的釘子,將那段荒誕險惡的歲月,與這繁華錦繡釘在了一起。
不知讀者是否與我一樣幻想過,如果將自己置于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會作何表現?是舍命衛國,還是明哲保身?是憤恨眥裂,還是尋常度日?如果你也有這般迷思,那這部電影或能給你一點參考。雖說導演有《斗牛》、《殺生》等佳作珠玉在前,《八佰》并不顯得出挑,但不掩滿滿誠意。其中人物群像的刻畫依舊秉承了導演細膩真實的風格,沒有偉岸光大的正義,但有可愛良善的猥瑣,看著舒服。而我們大概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對應的人物。
我便像姜武飾演的老鐵,也許小毛病不少,但心眼不壞,吹牛皮抖機靈有余,然膽氣不足。要我這樣的人上戰場,還是一夫當關的`劇本,阿彌陀佛,那是萬萬使不得。能不失禁已是幸事,斷不能指望我扛槍沖鋒,高呼中華民族萬歲。只是在亂彈中拉同伴一把,已是鼓起了十二分的勇氣。若是真的親臨現場,怕不要直接尿遁了才好。也是有了這樣的共情,才讓我們這些觀眾更添傷感。回顧當年,滿是被滾滾戰火軋斷脊梁的普通人,他們有的狗茍蠅營、膽小如鼠,有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即使這樣,戰爭也未必放過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只是尋常。小湖北一家三人盡歿,就可見一斑。
故事發生在1937年的上海,十月初秋本應天高氣爽,卻叫硝煙污了白日晴空。蘇州河南岸的風光依舊,卻也只是流于表面,其時暗潮洶涌,國之將破,世界各地人人自危,即便所謂的法租界,也真真是危如累卵。這樣牌場火熱更勝戰場的舒坦日子,不知尚有幾時。反觀北岸丑陋,倒是那四行倉庫,飽受槍林彈雨,卻依然絕世獨立,如驚濤駭浪里巍巍不動的燈塔,煞是凄美。許是不想讓觀眾錯漏了這苦心經營的美,影片中將其物化,具現了一匹不似人間的駿馬。馬身雪白,鬃如銀蘇,奔騰于斷壁殘垣間,好像一顆嶙峋世界里,清白無瑕的赤子心,亦是“八百壯士”們崇高精神的化身。小湖北以馬入夢,“端午”如戲里的將軍一般,只身殺向茫茫海的敵人,也提前昭示了他們往而不返的覺悟,與殺身成仁的結局,惹人唏噓。
彼時,四行倉庫的處境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當時的中國。半壁江山已沒,中華存亡旦夕,可謂百事休敝,大廈將傾。中華兒女到底是浴血反抗,還是做個所謂的順民?八十八師的四百將士們心無旁騖,被抓的逃兵們無可奈何,但河對岸的看客以及屏幕前的我們,還有的選。卻不知戰士們慷慨躍下,引爆炸彈時,你的胸膛可曾氣結?少年挽發,勇闖橋關時,你的血液可曾沸騰?刀舞壯行,英雄赴死時,你可曾想與他們在一起,哪怕只是將手伸出那冰冷的鐵門,奮力地喊上一聲也好?
如果有,那請你務必,別讓這口氣平了,別叫那腔血涼了。即便你我生在這樣好的年歲,也斷不能忘了,通往和平的路上,皆是前人的苦難,英雄的血淚。
當全人類的災難具體到每個個體身上,其不能違抗的強勢難以言說。好在中國人信命,卻不服命,若天地無眼,不見人間疾苦,便教人為改命,即便拼得個身亡形銷,也總會有人,為中華民族之存續而戰斗。古于謙岳飛如是,今八百壯士如是,明日你我,亦當如是。
《八佰》觀后感250字篇3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歷史。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群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后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著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群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仿佛就在經歷著這場殊死搏斗。“隔岸相顧,盼愿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御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八佰》觀后感250字篇4
國慶期間,一部風靡一時的電影——《八佰》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震撼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點燃人們的愛國熱血。
這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侵略上海,半個世紀幾乎淪陷。除租借外,上海只剩下了一座孤苦的四行倉庫進行著頑強的斗爭。謝晉元率領著東拼西找來的逃兵和保安團,加上大火力的軍隊,與日軍抗爭,在密集的重火力下,堅持了四天四夜,付出慘重的代價,但有力地回擊了日寇,給了日本人一個響亮的耳光。最后,以僅留的兩百人逃入租界而告終。當時四行倉庫只有大約四百人,那為什么謝晉元還聲稱有“八百”人呢?原來,他是擴大聲勢,讓日寇知道,中國人還有,還有很多,讓日軍士氣上大減。后來,人們便稱四行倉庫里這四百多人為“八佰壯士”。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戰士數不勝數。在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中那些抗擊新冠的白衣天使就是“八佰戰士”。他們看著戰友倒下,看著自己受苦,看著病毒節節敗退……他們奉獻著青春,以一片赤子之心回以國家,回以人民,回以家人,這不是“八佰戰士”的作風嗎?
他們愛著祖國和人民,愛得那樣深沉,那樣深刻。
《八佰》是一部電影,是一段歷史,是一顆顆愛國的心,是一滴滴血和淚。把心奉獻給祖國,獻給人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報效我偉大的祖國。
《八佰》觀后感250字篇5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和燒結廠的同事們一起觀看了《八佰》,感謝公司,感謝闞總給予我們這次特殊的觀影機會。
電影剛開始的幾分鐘,感覺很壓抑,透不過氣。同事說我,這是最基礎的戰爭題材,你連這個都看不了?看完整部電影,在我看來這不是戰爭題材,這是一部民族主義歷史沉淀片。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情:當他們在自己身上綁上炸藥喊出自己的名字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的時候,當他們說來生再見的時候......
四行倉庫與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鮮烈的對比,一線天堂,一線地獄。連接租界和四行倉庫的橋叫浙江路橋,也叫老垃圾橋,長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這59.741米,許多人留在了這59.741米上。
觀影后覺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當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許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晝的時間無法自處。或許這是社會現狀,形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不夠強大,對社會的認知不夠多。和《八佰》里面的戰士一樣,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對自由的向往,就不會再有崩潰的時刻。
我們沒有生在戰爭時代,我們的今天是祖祖輩輩為我們創造的。當我們有了夢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為我們美麗的特鋼,我們的德龍集團貢獻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學習上。努力學習自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學之所用在闞總的帶領下會建設出一個更美好的新特鋼!在廠領導的推動與鼓舞下我們會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努力向上!
《八佰》觀后感250字篇6
影片中有大量對比,蘇州河兩邊,一邊歌舞升平,一邊槍林彈雨;一邊是國軍全面撤退,一邊是400多名壯士舍身守城;一邊是小人物的貪生怕死,一邊是士兵的大義凜然……翩翩白馬是對民族的希望,密密麻麻的彈孔是殘酷的現實。
影片的最成功之處在于,我沒有認出任何一位演員,也沒特別記住哪一張真切的臉,但是那種對生命的渴望,對家園的守護,深深打動了我。一句“四行倉庫是我們最后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感天動地!沒有預演、沒有動員,綁上手榴彈說跳就跳,令人聞風喪膽!
影片的人物塑造也挺真實,沒有偉光正,一個個小人物的猥瑣、惜命、冷漠、親情、仗義、轉變、熱血、英勇……都交融在一起,這才是人性。
第一個感受是:不想打戰,戰爭就是個屠宰場。政治、經貿、科技等各方面的爭議,能坐下來談的就不要戰爭。無論是膽小鬼還是真英雄,無論是走狗還是義士,哪一個不是血肉之軀、父母生的?那些血肉橫飛、鮮血四濺、砍頭顱當人體靶子的,都不是人類行徑,已經把人降級到了動物階段。特別是,如今的武器今非昔比,一旦打起來,那是真正的灰飛煙滅。
第二個感受是:那些用生命用血肉來守護家國的戰士們,是真正的英雄,是民族之魂。明知倉庫就是墳墓,甘愿舍命守護;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搏命也要遵守軍令。他們很傻,傻得不計算性命的價格;他們很真,唯有這份真,才能守護真正的家國大義。
第三個感受是:當年的中國實在太弱了。日本入侵,東北潰敗、華北潰敗,淞滬戰場上,80萬的正規軍打不過20萬的日軍。為了掩護50萬正規軍的撤退,也出于政治秀的需要,把租界對岸的四行倉庫當成了劇場,把一個營的戰士當成了演員。但是這群戰士是當真的,他們甘愿視死如歸、舍生成仁。無奈他們的表現再好,戲終究是戲,沒有實力的民族終究只有被人欺壓的份!
第四個感受是對歷史的哀嘆:過橋之后的戰士成為棄子才是歷史真正的悲哀。最后的過橋片段,是當年戰爭中死傷最多的場景,影片展現出來的戰士幾無生路,而歷史中,過程雖然慘烈,但414(有各種說法)名戰士,經過四天的戰爭,傷亡十余人,其余成功撤入租界,相對幸運些。
但是,沒有了戰爭和鎂光燈的高光,殘酷的現實才剛剛開始。一進入租界,這些戰士就被繳了械,扣押在原是萬國商團意大利的兵營,但是該處早已被遺棄,是堆垃圾、扔死嬰的一片荒地,稱為孤營,他們也被稱作孤軍。租界還在四周拉上鐵絲網、配上哨樓。既非敗軍、又非俘虜的戰士們就在自己的國土上被租界給囚禁起來。
雖然缺衣少食,軍人們面黃肌瘦,但是他們依舊每日操練,軍容整肅,如果想要突圍,租界的武裝力量根本擋不住。但是軍人有軍紀,謝晉元向國際聲援,也向蔣介石求助,換來的是蔣介石的冷漠回應(1938年6月19日):“五月三日函悉,尚望忍受一切艱苦,以維護國家榮譽。”
于是,謝晉元選擇忍辱負重。接下來的時光中,軍隊與租界不停地沖突,戰士內部也矛盾不斷,在物質越來越貧乏,連飯都吃不飽的境地中,日漸走向奔潰,出逃暴動,加上外部的暗潮涌動,最后謝晉元被自己的部下刺死。
余下的部隊還被汪精衛誘降過,但是他們沒有答應,于是整個隊伍被拉著去各地做苦役。害怕他們整個團隊的合力,戰士們又被分散流落到各地。在抗日戰爭結束的1945年,當年的約400名戰士最后只剩下了100余名。
兇狠的日本軍沒有消滅他們,無情的政治和殘酷的現實把他們打得七零八落。
電影《八佰》呈現了戰士們最輝煌最英勇的一面,但我期望中國再沒有那么屈辱的一天,也再沒有讓戰士們“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悲壯。如果不幸有那么一日,那么請善待我們的英雄,不要讓他們在為民為國奮戰之后成為棄卒。
翻看現今上海的夜景,83年前的故事恍如隔世。然而,20__的時局并不太平。歷經了一戰二戰,被裹挾其中的,哪一個民族不災難深重,不深刻反思?唯有遠離戰場、發戰爭財的民族才會熱衷其中。戰爭、冷戰絕不是兒戲,平和和發展才是人類主流,需要我們用極高的智慧和強大的實力來守護。
《八佰》觀后感250字篇7
看了《八佰》這部英勇壯烈的抗日影片,我很受鼓舞、感觸頗深,內心充滿了感慨、無奈、憤怒和不屈。也看到了在日本侵華時期,由于國力的不濟和時局的動蕩,國人所表現出的無助和麻木,以及以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的綏靖態度。
影片講述了在淞滬會戰中,為了掩護國民軍隊第88師撤退、為了喚醒國人的抗日熱情、為了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援助、為了證明中國軍隊還在戰斗,國民軍隊五二四團鎮守四行倉庫,用鮮血筑起堅實的抗日防線,用區區400血肉之軀打退日寇一波接一波的猛烈攻擊,為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奠定堅實基礎,為徹底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侵占全中國的狂妄計劃起到重要作用。影片用一次小戰役,深入刻畫了抗日戰爭期間,國民軍隊奮勇抵抗外來侵略,誓死保衛民族尊嚴的英勇氣概,以及中華民族視死如歸的堅毅頑強。雖是小戰役,卻是整個抗日戰爭的縮影,反映出戰爭的凄慘和悲壯,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四行倉庫里的“八佰”勇士,拼死守衛上海的英勇行為,讓人感動,他們的勇氣讓人敬佩,他們用鮮血鑄成抗日戰爭的堅固長城,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支持,也徹底喚醒了失去信心和勇氣的麻木國人和沉睡的中華民族,徹底改變了世界對日本侵華的丑陋罪惡行為的縱容態度。讓全世界看到中國軍隊沒有放棄抵抗,他們一直還在英勇地戰斗,“中華民族沒有亡,中國沒有亡!”
影片深入刻畫了租界區歌舞升平、霓虹璀璨和僅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內悲慘壯烈、血肉模糊的強烈對比,展現抗日戰爭時期舊中國的沒落和悲哀,民族意志力的松散、渙散,國家存亡岌岌可危。國家太需要一場英勇悲壯的戰斗,來鼓舞人心、重新凝聚民族力量,來震懾外來侵略。此刻,四行倉庫里的“八佰”勇士浴血奮戰,保衛家園的壯舉,正當其時,在淞滬大地上燃起星星之火,凝聚燎原之勢。
影片塑造了國民軍隊寧死不屈的英勇形象和無數被卷入戰爭的普通百姓的視死如歸。在這“八佰”勇士中,很多只是“無縛雞之力”的百姓、很多還只是孩子,但面對國恥家恨,毅然選擇捐軀報國,捍衛民族尊嚴。雖無名于史冊,但他們誓死抗爭的勇氣和決心,深深地刻在了中華民族的不朽豐碑上,烙在了祖國人民的心中。
《八佰》觀后感250字篇8
暑假里,媽媽帶我去看八佰這部電影,這個影片選材于1937年發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后一役,故事圍繞“八佰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
這部電影最令我震撼的地方是幾位戰士身系炸藥包,舍生忘死的從幾層樓上跳下去并念著自己的籍貫和姓名的時候,說明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懷著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對父母、親人的思念,肩負著身為軍人保家衛國的責任義無反顧的往下跳時,忘記了死亡的恐懼,舍生取義。
回想整部電影,還有很多讓我熱淚盈眶的場景。這些平凡的人,這些普通人,這些平時根本不起眼的人,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候選擇了寧死不屈,用寶貴的生命守護著祖國的榮譽。
看完《八佰》這部影片,使我對這些用生命守護著國土的軍人,寧死也不讓國旗倒下英雄氣概無比的崇敬!我們一定要延續英雄們的光榮,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使祖國更強大,成為世界之巔。
《八佰》觀后感250字篇9
星期六晚上,媽媽帶我看了《八佰》這部電影,我覺得特別有意義。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只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他們只有400人卻對外聲稱有800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上海淪陷,攻破四行倉庫。于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為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接受。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爭。童子軍們正在積極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藥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這是一場殘忍的戰爭。為什么呢,因為日本人要求用飛機重炮和挖掘機等重力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但是會避開租界。這讓我感覺到,國家不強大就會到處被欺負,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可是別的國家只是看熱鬧,所以,我發現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自己國家變得強大才是根本。
戰爭打響了。現在士兵只有300多人,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但是他們永不放棄,一定不讓上海淪陷,不讓四行倉庫毀滅,他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謝團長謝晉元,讓所有的士兵舒舒服服的洗個澡,干干凈凈的去打仗,不要給國家丟面子。首先英國士兵鋪了一大面紅十字,這里就是安全區,之后,日本人的飛機會對四行倉庫進行慘烈的攻擊,士兵需要跑到租界那邊才有重生的機會。所有的士兵都在樓底下進行準備。首先,謝團長帶領敢死隊去探道,其他軍人再一排一排的過去。日本人的飛機上有重機槍,他不斷的瘋狂掃射士兵們,眼看著士兵一個個倒下,忽然,英國人也拿起了獵槍,他們幫助士兵攻打日本飛機。其中在租界有一個教授,他從家里拿來了一桿珍藏已久的獵槍,也開始射,有一個人聽見士兵需要藥品嗎啡了,也把家里的兩大箱嗎啡拿出來貢獻給士兵,2萬多中國人,都在為士兵加油。最終三小時到了,日本沒有攻下四行倉庫,全國人民都在為他們歡呼,中國勝利了!
我特別激動,因為中國靠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打敗了日本強大的軍隊。中國不亡,人民就不會亡。我以后也要做個軍人,保衛祖國,效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