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后感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接觸到更多的電影作品和文化知識,從而擴展我們的視野和知識面。八佰觀后感觀后感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八佰觀后感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佰觀后感觀后感篇1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應該最適用于人們讀小說時對角色的理解。當一些看過的小說被搬到熒屏的時候,覺得這個角色、這個畫面不是我想象的樣子,會有一絲絲的失望。當我的小伙伴們還沉浸在瑪麗蘇式的劇情中的時候,我猶愛戰爭題材的電影、小說、電視劇。
因為在苦難的戰爭中更能看出蕓蕓眾生真正的共情和背信棄義,更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情懷。而電影《八佰》,全程技術拍攝,每一幀都是美學角度,無論是視覺效果、故事情節所傳遞的情感都超越了我對戰爭故事的想象。導演管虎似乎正在開辟新的國產戰爭片類型。
8月15日下午3點,濮陽圣雅恒豐超級巨幕影院,一場特別的《八佰》點映會正在舉行。我并不知道故事梗概,剛看片頭,感覺自己在“漫威”的畫面中。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部影片,細致地刻畫了戰役的獨特環境和身處其中的中國軍人的成長以及中國各界的反應和轉變。影片以一匹被束縛著象征民主和自由的白馬為線索,深刻的暗喻了戰爭的本質和普通人民對光明的渴望。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借,地獄天堂,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尸橫遍野,這種直觀視覺沖擊太過于震撼,導演管虎獨辟蹊徑地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
他們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過著普通的生活。而恰恰是這樣一群卑微到塵埃里的普通人,誤打誤撞的來到四行倉庫,他們不完美,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承擔起重任,寧死也要護樓頂的國旗不倒。戰爭的背后都是政治,在國家大義面前再卑微的人都可能成為民族英雄。這些英雄就像戰爭廢墟上的星光,匯聚成永不落幕的英雄傳說。
還有更多的感動,來自民族苦難的共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舍生取義。不讓四行倉庫變成400人的墳墓,只要有一個人在,就一定堅守陣地和敵人戰斗到底的決心。他們大多數沒有名字,但他們真實地活過。想到這里會覺得我們今天的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這種感動化為一種力量,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身邊的幸福,努力奮發向上。
四行倉庫像是一個中國抗戰的縮影,四行倉庫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是抗日戰爭中所有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喚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蒙昧初醒的國人。租界里的各國觀察員們,以為這是一場沒有什么懸念的戰役,唯一的關注點好像是預測多少小時結束戰斗。然而,“八佰”和”樓頂不倒的旗幟“終讓他們肅然起敬,并作出合乎人道的反應。
《八佰》這部電影或許是近幾年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戰爭片,不光有宏大的場面和激烈震撼的槍炮聲,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電影背后每一個普通的中華兒女在國家岌岌可危時展現出來的人性光輝。而電影里不倒的旗幟和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白馬,就像穿越時空的燈塔、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我們不斷前行。
八佰觀后感觀后感篇2
斷垣殘壁,鮮血狂涌。沒有什么風花雪月,生死就在一瞬間。真正的生離死別,沒有纏綿的告別,沒有長亭古道,太陽依舊升起,只是有人留在了昨天。
前段時間觀看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八佰》,深深撼動了我的心。八佰,四萬萬,十四億人的……中國!八佰而非八百,他是鮮活靈動的生命!千瘡百孔的城墻上是刻有那年代的熱血浪漫!國恥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
一條河為界限,橋的那邊是紙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天堂,橋的這邊卻是血沫橫飛的地獄。他們鐵骨錚守四行倉庫,保衛自己的同胞,保衛租界的人民。為贏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中國軍民傷亡三千五百萬人以上。
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遠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御外侮的偉大篇章。何為中國?糜爛與繁華被揉碎,撥開年代上的腐朽古老的蛛網,從容不迫的戲腔和優雅綿長的外語歌喉化為震耳欲聾的戰士嘶吼出的“沖啊!”,凝聚空氣中的血霧最后匯成了東方大地頂天立地的一根錚錚鐵骨。這,就是中國!
吾輩自當強。總是在說現在的孩子是溫室里嬌貴的花朵,我們該長大該獨當一面,要用拼搏不斷書寫傳奇,擔起時代賦予少年的使命。九年沉淪書海,英雄志在揚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我們有我們的擔當勇于砥礪前行,應讓青春在家國中綻放,我們自強不息勤奮勇敢,面對新時代的浪潮要舉起傾斜卻從不會倒下的國旗,我們是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少年!刺向咽喉的刀是烙在骨子里永遠的傷,這盛世終不負英雄血淚,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敬那些為祖國犧牲的英雄。愿你們來生生世世活在陽光下,看中國繁榮昌盛,看人民安居樂業,看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知識,聽朗朗書聲。沒有戰爭,沒有死亡,沒有絕望。
八佰觀后感觀后感篇3
先說下《八佰》電影主要內容是啥?
故事原型為 1937年 發生于上海的 四行倉庫保衛戰 ,此戰為 淞滬會戰 最后一役。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 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 孤軍奮戰4晝夜 ,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為壯聲勢,四百多人對外號稱八百人。簡稱 《八佰》 。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根本不知道八佰是啥?如果你還沒看過電影,也沒有在抖音以及各種自媒體、新聞看到過,你肯定也不知道,對吧?
再說1937年,如果說到1937年,問你發生哪些大事,你肯定會說,盧溝橋七七事變。是啊,這個從小學到大學課本都有。除此之外,淞滬會戰可能也聽過。那四行倉庫保衛戰呢?
講真,我也沒聽過。吶,現在的 四行倉庫 遺址如下圖。我去過上海幾次了,一次也沒去過這。至少管虎導演這部電影讓我記住它了。
看吧,舊倉庫那破舊的墻壁上那密密麻麻的彈孔,感覺戰爭就發生在昨天,看著電影,感覺自己也像是蘇州河對岸的看客。前期像是看熱鬧,后面真正的被壯士們震撼到了。
看這部電影,我真正動容落淚有兩次。
一次是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在歐豪飾演的端午求饒那里。面對端午的憤怒和威脅,老算盤卸下所有的偽裝,苦苦乞求端午放他一條生路。
是啊,你是不是會覺得老算盤太沒骨氣了,油滑懦弱、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等等,但是啊,這反而演得很現實。
朋友說,張譯以前演戲都是很正經,很勵志的,這次角色完全不一樣。 是啊,演技真是沒得說。 即使老算盤這樣極端利 己 的人,最后卻選擇了安全以后選擇與戰友站在一起。
另一次就是護旗了。(其實還有一場沒說,就是鄭愷飾演張樹生綁滿炸彈跳樓那里,真的太感動了,不哭也難。而且,這是真實的的事!護旗激烈戰斗,據說不是真實的)
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了以前看的歷史上戰國時代的事,好像也有護旗。與其說是在護旗,不如說在護住中國人的骨氣。所以說,中國人歷來是有骨氣的!
我也在想,如果是我,或者是你,生在彼時彼景,會怎么辦?是啊,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堅持又是為了什么?
看完這個電影,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真的。我大學是中文系,有一門選修課叫電影電視劇劇評。其實,我覺得不好,完全沒有從專業角度來寫。
另外,據說這個電影從立項到現在推出,花了整整十年。十年,什么概念呢,如果用在互聯網上來說,十年可以一大變了。
其實,這也是白楊想說的,現在不管做推廣還是SEO啥的,一上來就是多久我可以看到效果,新站有沒有什么快速方法等等。做人做事都應該看得長遠。要堅持付出才會有回報。
再放兩張照片吧,建議到電影院一看,對了,別忘記帶口罩。
偷偷說下,開頭有幾分鐘沒看到,后面出來了,再刷一遍。
八佰觀后感觀后感篇4
這是疫情以后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還是有一點點小期待。聽說這個電影是管虎為了上映剪來剪去才得到這個版本才能順利上映,但是看后我喜歡這個結局,一個沒有結果的結局,一個不必解釋說明的結局,一個給人無線想象的結局......
這個電影 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上海主戰場之一的戰事,“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電影主線還是全程清晰緊湊的,人物的活動心理狀態 (在戰爭面前人們崩潰的心理狀態)活靈活現的展現了出來,人們只有在最關鍵的時候遇到了事情能夠表現出來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這才是王者。謝晉元做到了,不愧是國軍的將才。人要是想成事就要一心一意不要總是想來想去,三心二意什么也干不成。還要有事事分析的能力,在電影里國民黨升旗與不升旗的過程中,一部分人:是為了堅守的目標(可以多堅守兩天)也為了生存下去;第二部分人:為了更大的價值更遠的利益去看,這個使我看到了你是主動出擊的人還是按部就班的人,主動出擊有風險可能會全軍覆沒,可是按部就班就是任人宰割缺乏狼性。
另外主要的三個故事人物也刻畫的相當到位:姜武是只會吹牛一遇到事情就慫了、張譯是老算盤一直茍且到最后、王千源還是一如既往的硬漢形象,但是他是聰明的不會主動沖鋒陷陣,除非是命令,因為他了解也清楚如果逃避也是被處死還不如硬著生。他們無意殺死小四川的時候只是懵的狀態,張譯還在為自己找借口在美化自己,為了茍且的生活下去。最終的一個鏡頭也是那種懦弱的生存,讓我想到了魯迅筆下那些麻木的中國人,那簡直是一個模子生動形象的刻畫,只有在大眾都起來吶喊的時候也捎帶茍延殘喘兩聲,如果讓自己站出來估計嚇破了膽。姜武跟過老張、老馮有句話說的對就是個老兵油子,在隊伍里吹吹牛,一到真格的就是慫瓜,這也是一種生存之道算是居其中,不想跑只想安穩的混下去,遇事不沖結束后第一個沖到前面這也許是現在大多數人的生存之道吧。王千源呆的隊伍沒有慫包,但也只有一股子拼勁兒,并沒有主動出擊思索的思想。
還有大家爭先恐后背著手榴彈跳下去的時候,我忍不住落淚了,我發現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而且這些事情真實的發生還沒有一百年,這是真的很近,應該多給我們傳播這種正能量,使我們保持警惕的危機意識,不要說國民黨做出了多大的犧牲和貢獻,都是中國人,都是華夏子民,是他們的付出,管虎這點做得很好,但是相反電影總局靠自己的判斷讓片子不斷的剪輯,不過這個版本也還算說的過去,珍惜現有,保持永遠在路上的狀態。
一河之隔是完全的兩個世界,對面是夜上海的情形,相反對面就和羅生門的場景差不多,全部是滿面瘡痍,誰不想像張譯那樣逃過去打著自己的算盤過上茍且的生活,我也不是說我多高尚,只是感覺,沒準我到時候還沒有他的意志品質,沒準和方記者一樣只為利益四處出賣情報,包括自己同胞的處境,沒有人感化他,在最后為了活命他也是只拿了手帕,而攝像機被槍打碎,攝像機是一個戰地記者的命,他們在用攝像機來表達來傳達,而他卻輕易的放棄了,不得不說人們沒有太多的信仰,不會相信中華民族會站起來,知識為了能夠將這些影視資料換取更大的利益。
在最后大家沖橋的時候,即使在這樣生命攸關的時刻,大家還能保持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準備著,體現出了一定要在大的環境中磨煉和吸取好的事情和東西,只有這樣才會練就最佳的素養,最后沖橋沒有人是為了活命,都是命令一下即使上刀山下油海都沒有任何顧慮,中國不會亡充分得到了體現,沖過去是火種為了更好的將來抗擊侵略者。但是雜牌軍就是炮灰是利益的犧牲品,影片沒有詳細的寫王千源和姜武最后的狀態,因為他們是被拋棄舍棄的人,我相信他們也有顧慮也不想死尤其是姜武,不過真心不帶他們玩了,跑也是死、落下個好名聲的死也是死。最后只是幾聲槍響就說明了一切,說明了他們的命運。
八佰并不是真的八佰壯士,而是一種精神,一個火種,一個可以傳播的星星之火,保持高度警惕,有機會參軍豐富人生,但人們都說和平年代不當兵,可是當兵是為了磨煉,是為了理解服從就是命令,這個軍人的天職。
八佰觀后感觀后感篇5
一條蘇州河,一岸是槍林彈雨的人間地獄,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間天堂。人與人的隔膜障壁,近乎絕望的刺眼對比,再現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真實的上海,真實的中國。
《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并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電影里年僅13歲的小湖北,跟隨著叔叔哥哥落難逃命,卻在偶然交錯間被帶入四行倉庫。他看著對岸的燈光戲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著才有希望。所有人都照顧他,七月給他帶來洋飯店的蛋糕,端午告訴他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戰爭殘酷,戰火無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示威、七月被窗外飛過子彈一槍斃命、端午在對抗敵方戰機中掏空五臟六腑,愛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在眼前驟然離世。后來,他放棄活的機會,用小小臂膀端著槍,眼神堅定地盯緊前方,恨不得一槍斃了日本兵!
最后雖然沒有取得勝利,但是在中國人眼里,是最棒的。
八佰觀后感觀后感篇6
疫情期間,憋了好久都沒有出去看電影,聽說最近有個名叫《八佰》的電影震撼了許多人,于是,今天我便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出去看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那些士兵們為了祖國而奮不顧身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打動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陳樹生的烈士,當時敵人們頭頂著鋼板,往四行倉庫的墻里裝炸藥,因為鋼板,國民黨所有的武器都無法傷害到他們。陳樹生見此情況,身綁著炸藥,往樓下跳去!其他的士兵見了陳樹生這一舉動,也紛紛與他一樣,將自己變成了一個人體炸彈,用自己的一條命,換了日軍一群人的性命!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忍不住去查了查這一段歷史的背景。其實在戰爭最后的階段,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害怕危機租界,于是命令國民黨士兵們撤退。當僅剩的四百余人(對外稱800人)聽到進入了租界要沒收武器時,他們紛紛拒絕了進入租界。因為他們說,武器是軍人的第二生命,沒有了武器,就相當于沒有了靈魂。
身處逆境,但八百壯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沒有動搖。壯士們把孤軍營生活當成另一種形式的戰斗,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友邦從我們身上看出中國軍人之氣概,從此認識中國的真精神。
我很佩服這些軍人們,我佩服他們奮不顧身的精神,佩服他們為了守護國家的尊嚴而不顧自己的安危,我佩服他們有著堅定地意志,堅信他們能夠打敗日軍!
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都是軍人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保衛祖國,幫助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八佰觀后感觀后感篇7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雖然這些戰士被稱作“八佰壯士”但實際上只有四百多人。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一首絢爛的愛國之曲,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與此同時,也有幾個畫面讓人記憶猶新,潸然淚下。
綁緊點兒
四行倉庫外,戰火喧天,日軍將堅固的盾牌高高地舉在頭上,一路闖到了倉庫的圍墻,在盾牌的掩護下作文,日軍開始瘋狂地砸起了墻。“隊長!日本人的盾太厚了,子彈打不穿!”陳樹生在心里暗暗地咒罵了一聲,回身拿起幾包炸藥“娘!孩兒不孝!”說著便沖著奔向窗戶,失去了遮擋,他的身體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敵人的火力下,子彈射穿了他的身體,可是他卻并沒有停下腳步,他早已抱有必死的決心了。他奮力一躍,緊緊抱著炸藥,帶著自己傷痕累累的身體,撞開了日軍的鐵盾,伴隨著陳樹生的一聲怒吼,炸藥火光沖天。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似的,戰士們一個接一個拿起炸藥包,一個山東兵抱著一大捆炸藥跑到一個小戰士面前笑著對他說:“孩子,綁緊點兒。”日軍退去了,這是由無數戰士們的犧牲換來的。試問這樣的場景誰能不淚目。
升旗
堅守四行倉庫的第三天早晨,團長,對著四百多名身負重傷的戰士們說道:“戰士們!昨夜河對岸的租界為我們送來了一面旗幟,你們說,我們是升還是不升?”“升!”戰士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團長謝晉元看著他們,心中感慨萬分:升起軍旗便是對日本人極大的挑釁,這會使本就十分困難的防守難上加難。
眾人來到樓頂,看著軍旗緩緩升上天空民,那是一種無聲的吶喊,那是對罪惡的侵略者的藐視,是對英勇抵抗者的贊揚!然而好景不長,日軍顯然無法忍受這種行為,派來了一架飛機來轟炸,樓頂的戰士們立刻進行隱蔽并開始防御,可隨著一聲巨響,旗桿斷了,就在軍旗即將倒下落地之際,一名士兵沖了上去雙手緊緊地撐著旗桿,可飛機很快就射穿了他的身體。還沒完!無數的士兵用自己的身體抵住了旗桿,直到飛機被擊落,戰士們的心臟不再跳動。
沖橋
堅守四行倉庫的第四天傍晚,一紙“總裁手令”使戰斗提前結束,所有的戰士被命令于當夜全部撤退至租界。信號燈亮了,戰士們開始分組過橋,敵人罪惡的子彈瘋狂地舔舐著戰士們的鮮血“不要戀戰!一口氣沖過去!“可是情況并不明朗,戰士們用盡全身力氣向前奔去卻一個接一個地倒在了地上,還沒有倒下的戰士不顧自己安危,拼盡全力想將受傷的隊友拉入安全區。“活著就是勝利!”謝晉元拖著自己滿目瘡疾的軀體,扯著沙啞的嗓子吼道:“我們的民族病了,只有我們才能治好它,才能鼓舞我們背后四萬萬國人的心!”看到這一幕,我的心靈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落后就要挨打。”“活著就是勝利。”歷史往事歷歷在目,如今中國已經變得強大起來,但是我們不能懈怠,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使新中國緊隨時代的洪流,讓我們的祖國更上一層樓!
八佰觀后感觀后感篇8
明天就是國慶節了,王老師為了培養我們的愛國情懷,在香江電影院包了場,帶我們班的同學們一起去觀看了電影《八佰》。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
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叫陳樹生的烈士。之所以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為這樣一個片段:當日軍要炸毀四行倉庫時,戰士們為了保住倉庫,陳樹生帶頭抱著炸藥包從樓上跳下去與敵人同歸于盡。在他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聲喊出了自己的名字,隨著一聲巨響,我甚至都沒有看清他的臉,就這樣一位年僅21歲的小伙犧牲了,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他的名字。像這樣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戰士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把他們永遠銘記在心!
看完電影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建設國家,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