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擅長領域,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供大家參考。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篇1
曾經是印度摔跤冠軍的父親,在為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后,希望生個兒子來完成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贏得世界級比賽金牌,但事與愿違,妻子連連給他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偶然的機會,女兒在打架中戰勝了男孩,這讓父親眼前一亮,有了類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靈感,決定對其中兩個女兒進行摔跤訓練,幫助他實現夙愿。
在現代家庭教育的語境之下,這位父親很容易被冠以"自私"、"偏心"、"虛榮"的帽子,以自己的權力改變女兒的命運,逼迫女兒做她們不喜歡的事情......
隨著劇情的發展,父親對女兒從事摔跤事業的規劃,其實是愛的成分大于父權的成分。印度的女性地位不高,常被當作家庭附屬品,很多女孩子未成年就步入婚姻,過上了繁雜而艱苦的家庭主婦生活。而影片中,摔跤老爸一直懷揣著冠軍夢,偏執地想將夢想延續到下一代,以"暴君"形象對兩個女兒展開魔鬼式訓練,甚至將女性象征的長發給一剪沒了,兩個女兒為此搭上美好的童年時光,乃至青蔥時光,不僅僅要承受著身體上的疼痛,還要飽受外界的非議和嘲笑。也許你會說,劇中父親獨斷專行,絲毫不尊重女兒們的個人意愿。但是,女兒們所承受的磨難,又何嘗不是別的女孩所仰望的幸福?他引導女兒們進入體育競技行業,徹底改變了女兒的命運走向,把女兒變成了一個擁有世界視角的現代女性。摔跤小舞臺,社交大舞臺,女兒所擁有的人生,其精彩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印度女性,這何嘗不是父愛的偉大體現。都說父愛如山,深沉而厚重,不像母愛那樣溫潤透徹,也許有時難以察覺,但只要你碰了壁受了委屈,他就一定站在你能看得到地方,為你加油打氣。
這就是父愛的力量,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篇2
不,可能
——觀《摔跤吧爸爸》有感
昨晚,我們看了一部最近很火的電影,叫《摔跤吧爸爸》。影片講述了一位父親克服著種種困難和嘲諷,將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手,并為印度奪了第一塊摔跤國際金牌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就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貧困的小村落,擁有金牌夢的前摔跤手爸爸,4個女兒,這樣的組合,讓我在那位父親表示要把女兒培養成摔跤手時,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更別提他們用跑步代替專業訓練,用麥地當訓練場地了。我就如同村子里的人一樣,覺得他瘋了,這是癡人說夢。
但故事的進展讓我大跌眼鏡,從一開始的抵觸到之后的主動,從一開始的瘦弱到之后的強壯,從一開始在男孩面前不堪一擊到之后打敗男摔跤手。兩個女孩一步一個腳印,用實力扭轉了所有人的看法,包括我的。我心想,或許真的可能。
但Geeta在國際比賽上的表現讓人大失所望,屏幕外的我深深惋惜,心想這顆沒有升起的星可能要提前墜落。所幸她及時找到了方向,在爸爸的幫忙下順利找回狀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直到那場最終的比賽到來了。還有十幾秒,記分牌上的數字是5:1,Geeta是1。這個數字仿佛擊碎了一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要在十幾秒內拿5分,我想,這次是真的不可能了。可是Geeta不這樣想,那個彩虹摔,摔在地上,也摔在所有一路上對她嘲諷、對她說不可能的人的臉上。她用那一摔向所有人證明了: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看完電影后,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如同Geeta的經歷一樣,都是在不斷地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嘲諷,會有很多人告訴我們不可能,當這種時候期望你能如Geeta一樣,把這句話摔在他們臉上——“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篇3
上星期四下午,我和班級里的六個小伙伴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摔跤吧,爸爸!》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在印度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喜歡摔跤的人,他曾經得過一次冠軍,可是后來他再也沒有得過冠軍了。于是,他希望上天賜給他一個兒子,因為他想讓兒子幫他實現摔跤夢。可是,上天好像跟他作對似的,偏偏賜給他四個女兒,他只好放棄了這個夢想。有一天,他發現兩個女兒跟別人打架時很有摔跤的天賦。所以他決定嚴格訓練她們,因為他相信她們有朝一日會成為世界冠軍。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姐妹為了打敗她們的陪練,每天早上5點就開始刻苦地訓練。她們不僅堅持訓練,而且還仔細地觀察陪練的每一個動作,想找出他的弱點。在一次次的失敗后,她們終于成功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他們平時也會嚴格地要求我,我有時心里還不服氣,現在我才知道原來這也是愛我的表現。我以后也會像兩姐妹一樣堅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篇4
我被《摔跤吧!爸爸》這部印度電影深深地吸引住了。不得不說,印度的電影業在不斷發展,那群藝術人在用自己的電影來讓全世界了解他們熱愛的祖國——印度。
我感觸良多。
電影講的是一位摔跤手爸爸迫于現實的殘酷,最終放棄自己熱愛的摔跤事業,奔波于現實,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夢想從來都不會改變,它只是在沉睡,等待著下一個春暖的契機。偶然一次機會,他發現他的兩個女兒對摔跤有著別樣的天賦,于是魔鬼訓練開始,故事的啟程開始……
“什么?你要培養女摔跤手?”全村的人都對這件事驚悚不已。村里的人對父親的嘲諷、哂笑,對此事嚴重不抱看好態度。全村人都認為父親是個瘋子,他們一家都是瘋子。
人們常說,天才和瘋子只差一步距離。當兩個女兒刻苦鍛煉,當父親默默忍受全村人的譏諷,當迎來春暖的契機,女兒贏得世界冠軍時,全村人驚呼:“天才!天才!……”
戲劇性的反轉,在現實中何嘗沒有?小時候被當成笨蛋的愛因斯坦,如今誰人不知道他?被認為喪失聽力無法創作音樂的貝多芬,如今是誰在天天歌頌?
他們被貫稱為瘋子,因為只有瘋子才會心無旁騖沒有雜念地做自己要做的事。仿如一個機器人,每天重復重復再重復,對自己要求嚴格,對身邊的所有事熟視無睹……天才就這樣練成了。我認為,天才和瘋子是一種等級階段,他們之間只有一步之遙。你是瘋子,打怪打怪,就升級成了天才。
欲成功,先發瘋。欲發瘋,需要有用命也要去堅持的事業。
沒有誰會簡簡單單成功,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發瘋的過程、奮斗的歷程必然充滿艱辛,但值得擁有。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電影反映了很多方面的事物,印度的社會發展、傳統文化,以及人人羨慕歌頌的家庭溫情。
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篇5
一談到強勢總會令人望而卻步。在中國或中華文化長久倡導的含蓄內斂的浸潤下過于直接、猛烈的沖擊總會為人們所不接受。
誠然,強勢介入的教育也令學生咋舌。一定程度上它會扼殺學生的個性,阻攔學生的創造,甚至錯誤的介入會致使學生誤入歧途,可以說是當今倡導多元成才,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敵了。但是我認為強勢介入并非百害而無一利,它甚至可以促進成才。
懸崖勒馬我們都聽說過。馬奔馳到懸崖邊上,馬背上的人及時勒住韁繩,避免了人馬共同自由落體的悲慘結局。騎馬人的勒馬就是一種強勢介入。如果一個學生當初所選擇的路就是錯的,那么這時候的強勢介入對他非但不是扼殺而是救贖。
如果在他所選擇的道路上呢?
荀子說: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如果一根木頭,它想成為一個車輪,那么輮便可以助它達成理想。試想如果它只靠自然生長,要成輪恐怕需要的就不只是三年五載的功夫了。
同樣的道理,一把劍,若非就礪如何利?寶劍鋒從磨礪出,如果沒有那塊磨刀石,如果沒有那番強制性的打磨,金屬就只是金屬,永遠不可能削鐵如泥。
輮和礪雖然只是外力強加于它們身上的,但對于它們的成器,輮和礪功不可沒。
倘若你說那只是古代,那只是過去,是古人的思想過于保守了,那么我將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你并不是沒有受過強勢介入或者說也許你正接受著強勢介入的教育方式。
就拿初中生來說。
早自習時英語老師或課代表的聽寫是不是讓你萬般憎惡又無可奈何?那就是用一種強勢介入的方式來督促你背單詞、背短語、背句子。你能說它煩,但你能說它害你嗎?寫作文的行云流水,做閱讀的暢通無阻哪一個不是它的功勞?
語文老師要求的古詩文背誦是不是有時讓你無比厭煩?這也是一種強勢介入的方式。古文記都記不住還談何運用呢?
進一步說其實作業也是一種強勢介入的方式。老師常通過布置作業,檢查作業來促使你在課后復習。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在不經意間讓你將這些知識吸收掌握。
這樣看來,強勢介入只是另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非洪水猛獸,它有利也有弊,關鍵在于教育者的判斷以及對強勢這種度的把握。如果把握得好,強勢介入也能促使成才。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篇6
電影摔跤吧爸爸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的,主要講述的是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摔跤選手冠軍的事跡。
電影的開頭講述了主人公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熱愛摔跤并且期望經過成為世界級的摔跤冠軍為國爭光,可惜的由于國家的不支持和現實生存的原因,他不得不放棄摔跤而像一個平凡人一樣找一份工作掙一份工資維持生計。他也沒有絲毫減淡自我對摔跤的熱愛,他期望生一個兒子繼承自我的夢想,可惜的是即使用了各種偏方,妻子每一胎都生了女兒。可是在他幾乎要放棄自我的夢想的時候,他在女兒的打架事件中發現了女兒們身上的摔跤手潛質,于是他突破傳統,與妻子協商一年的時間,培養女兒成為一名摔跤手。之后電影就寫了兩個女兒在訓練中的反抗,然后到了電影中期便開始用很多的鏡頭描述大女兒由反抗訓練到主動嚴格訓練,以及她進入國家隊后的變化,之后又再次在父親的指導下獲得世界冠軍的事情。
觀看完整部電影,有很多不一樣的感受,首先在電影里你能夠感受到主人公對夢想不放棄的追求,他能夠為了實現自我的夢想做出各種你意想不到的努力,比如他為了生兒子使用各種偏方,為了女兒訓練放棄了一份工作,甚至是為了女兒而對學校領導下跪。然后你也能夠感受到一種父母子女之間的溫情。父親的訓練很嚴,甚至能夠讓女兒剪下出生就留到此刻的頭發,能夠把女兒扔進河里讓她們自救。可是你也會看到父親在女兒去了國家隊后想要表達又無法表達出來的關切,看到父親在被大女兒反駁后的隱忍,看到父女在電話兩頭的泣不成聲,看到父親對女兒拿到冠軍的欣慰和激動。每一個鏡頭都讓人感動而揪心。當然我們也很容易在大女兒吉塔的首戰和最終的冠軍戰中找到一股熱血澎湃的感覺,當然電影最終國歌的響起能夠說是燃爆整部電影。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能夠說是十分棒的!首先就演員陣容,主角的飾演者是阿米爾·汗,不但知名度很高,并且演技也是實打實的。為了演好一個男人的年齡身體變化,他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又鍛煉暴瘦25公斤,練出一個摔跤手該有的身材。其次就是這部電影很會使用一些藝術表現技巧。電影里用很了很多轉折,比如吉塔的訓練從最初的反抗到后面自發主動,然后再到國家隊時地松懈,最終是覺醒后的恢復嚴格訓練。還有她的形象從長發到短發再到長發最終到短發。
當然,筆者覺得用的最精彩的是伏應技巧和倒勾技巧。因為這些都在最終電影比賽的高潮表現出來了。電影前期描述主人公辛格示范得分動作時只簡單提到了得五分動作的事情而沒有播出示范動作,而是留到結尾吉塔比賽回憶的時候播出了如何才能得五分的摔跤動作。還有就是最終決賽父親被設計無法在比賽現場指導時,電影播出了辛格以往的教育話語以及曾把女兒扔河里教育她們要學會自我解決問題的事情,從而推動吉塔下一步比賽動作。電影里的這一些技巧很多電影都會使用,并且也容易被人猜到,可是這部電影在使用這些技巧的時候成功地給了我們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最終就是電影的敘述用了很多侄子的旁白,這些旁白都給這部電影增添了很多喜感,并且也能夠讓我們觀眾更好地以第三者的身份看待整部電影的故事發展過程。
當然,筆者認為這部電影吸引人的很多都是一些細小的故事情節。在此舉例兩個筆者印象深刻的。第一個就是吉塔在電話里的哭泣。這一情節的拍攝真的很真實,哭得很真。人心境真的崩潰的時候哭是真的說不出話的,想要說話也是已經哭到嘴張著,喉嚨發不出聲音的那種,整個人都在一下一下地抽搐的那種。電影里的吉塔局勢這樣哭的,所以這一種哭泣完全把電影里吉塔的愧疚和不甘全部表現了出來,讓人心疼,引人落淚。第二個就是吉塔兩姐妹被父親剪下出生以來一向留的長發的情節。那里其實筆者覺得電影更多的想要表達吉塔被剪發的絕望,但可能由于本身文化不一樣,筆者并沒有覺得剪下頭發有什么,可是也因為自我也以往被強行剪過頭發,被兩人的情感很是理解。可是筆者看到這個情節感受到的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強權吧。在印度家庭里男人的權力是很大,能夠說是男權很明顯的家庭文化。主人公能夠如此簡單地決定了二人練摔跤和剪發的命運,兩個女兒能夠強行理解這種安排,難道不是有這一種男權主義在背后做支撐嗎?若是男女平等的背景下,主人公又怎樣會如此輕易地決定了兩個女兒的人生道路?能夠說這個情節也側面暴露了很多印度的社會現象。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能夠說是很紀實的,畢竟是真實故事改編的,但也因為是改編的,也存在一些戲劇性的情節在,比如電影后面父親被關起來的情節,現實的事件中父親是全程待在現場看比賽的。這部電影的取材都源于生活,很現實普通的生活,但它表現出來的樣貌又有了很大的升華,因為電影很多地方都用一些很普通的小細節側面的揭露了大多數情景下的印度社會,有必須的批判和啟示作用。總體而言,摔跤吧!爸爸的確是一部十分值得我們去觀賞,去感受,去思考的一部好電影!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篇7
孩子是什么樣的人,取決于父母希望他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滿足了兩個女兒痛快吃完油炸食品的夢想后,爸爸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改造計劃”,小村莊的麥田里,被父親開辟出一個露天摔跤場,侄子也被騙來,成了摔跤姐妹的陪練。家里經濟拮據,實在沒有多余的開支的時候,一臉嚴肅的父親會向小販壓低雞肉的價格,為姐倆補充營養。為了爭取到女兒跟鄉里男孩參加摔跤比賽權利,父親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父親嚴厲而又寡言少語,讀書筆記但再嚴厲也會默默心疼孩子,女兒們睡下后,他會悄悄按摩孩子們紅腫的手臂。雖然備受煎熬,但這個內心剛烈的男人明白,拿到國際冠軍不僅僅是自己的夢想,也是像他這樣生活在最底層的父親可以饋贈孩子的最大禮物——他要女兒們可以憑借一技之長,在這個重男輕女的不公社會里,擁有選擇過自由生活的能力。
所以,我們看到,當馬哈維爾的兩個女兒最后都成功以后,他們是可等的感謝這位當初不講人情的爸爸,因為他們的以后,就是父母希望的未來。
爸爸摔不過你,不是因為技術不行,而是因為老了
到處摔跤比賽而迅速走紅的大女兒吉塔在爸爸的培養下迅速走紅,當國內比賽的冠軍都被她收入囊中時,吉塔有了自己的夢想——上大學。他第一次接觸到父親以外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沒有嚴厲刻板的條條框框,可以自由逛街玩樂,不需要嚴守飲食要求,可以蓄長發、涂指甲油……
當教練告訴吉塔需要忘掉所有外人教過的技藝時,她照做了,所帶來的是對爸爸技藝的不屑,而且這種不屑很快被他摔倒爸爸的“成功”所驗證,她認為爸爸教的技巧真的過時了。
吉塔回到國家訓練中心,卻在之后的多場國際比賽中首輪出局,最為可怕的,比賽結束后裁判舉起對手的手的時候,失敗的屈辱好像也沒那么讓人徹夜難眠,吉塔墮落了……
終于,吉塔想起了妹妹的話,“爸爸摔不過你,不是因為技術不行,而是因為老了”,一個長途電話,使父女二人冰釋前嫌、重歸于好。
電影通篇勵志、戳人淚點,描寫的這位爸爸既不近人情,又細心倍至,最后女兒自助者天助,在沒有得到爸爸現場指導的情況下逆轉對手,取得國際比賽冠軍,從而圓了爸爸幾十年的夢想,故事圓滿結局。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作文大全篇8
一個女孩的命運應該是什么?待在廚房里,乖乖等著出嫁?照顧好丈夫,看好孩子?在大多數印度人的眼里,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但在辛格眼里,答案是否定的。他是一個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計所迫放棄了夢想。但是,對摔跤的熱愛同樣也流淌在了他女兒的血液中。辛格帶領著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用實力打破了印度人對女性固有的偏見。
吉塔和巴比塔將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辛格沒有責罵,反而在女兒們略顯笨拙的動作中看到了他曾經的夢想,看到了他夢想重新實現的希望。
五點鐘就起床,超負荷的體能訓練讓兩個女孩苦不堪言。辛格何嘗不心疼啊,看著女兒累得喘不過氣的樣子,他都想讓他們休息一下。但理智最終戰勝了情感,辛格對女兒又叫又喊,轉過身,自己反而落下淚來。
女兒們最終理解了父親那躲在風沙后的愛,那混著泥巴里的愛,來幫助他她們成功的愛。
“我不會永遠保護你,我只能教會你如何戰斗,只有你能拯救自己!”這是父親逼根本不會游泳的女兒跳下河時說的話。這何嘗是對游泳而言啊,這是對女兒的夢想而言,更是對她的人生而言。再想想我們,又有誰能護我們一世周全?沒有,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的人,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父母、老師最多只能暫時地保護我們,并不是永遠。但他們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戰斗,如何生存。
當吉塔進入國家體育學校時,她開始注重外表,不再信賴父親的教導。這多像青春期的我們啊!吉塔向父親挑戰,并打敗了父親。可她并沒有注意,父親已從壯年進入中年,頭發已經花白,身體也不再強壯有力。反觀我們,我們又是否關心過父母?即使吉塔這樣,可父親仍在默默關心她。父母就是這樣的啊,即使你讓他們再怎么生氣,他們依然愛著你,那么深沉,那么執著的愛著你。
影片的結尾,吉塔順利了,她摘下獎牌遞給父親,父親又為她戴了上去。多好啊,父女倆的夢想實現了,那份沙泥里的愛也“褪去鉛華現異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