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影觀后感
由于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看電影已不再是人們奢侈的一項活動了,想看隨時都可以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個人電影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個人電影觀后感1
攀登珠峰與核試驗對于人類發展并沒有起到推進作用,把它們放到一塊來說,發現它倆有一共同點:人活著便是為了掙口氣。
這口氣太難掙了,為了這口氣太多人犧牲,太多妻離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們有退縮嗎?沒有。很多人看到有吳京在的電影,就覺得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沒有錯,有多了解中國的過往,必然會愛中國更多些。而且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輝到一定境界。
中國是一個在苦難中壯大的國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輝煌。人會不惜命嗎?不會,但他們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們去做。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國際上最后采用了中國標準,用命換來的數據,終于把這口氣給掙著了。
脫離歷史背景,單看這部電影,如此選材,必然得與惡劣天氣對抗,假如單單是要宣揚所謂的愛國主義,大可以選擇相對舒適環境的題材,唯有這生生不息的愛國精神吸引著這幫擁有赤子之心的人,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國精神嗎?
現在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傲立世界,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像登頂隊員這樣強大的靈魂支撐。我們的國家沒那么完美,但又有哪個國家是完美的呢?有問題,去解決,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個人電影觀后感2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作品的改編電影,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已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對于這部影片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精致又宏大的特效了,完全脫離中國電影“五毛錢特效”的設定,經費爆炸的特效實在很讓人驚嘆堪稱“好萊塢水平”,將未來地球真實地呈現,末世場景整體比較流暢,帶給觀眾視覺的沖擊,從地下城到空間站,每個環境都是精心設計過的,科技感十足,沒有任何細節會讓人出戲,比如貨車的球形方向盤、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赤道轉向發動機的入口、給重元素聚變發動機挖掘原料的礦區、全世界的救援隊大出動。大場面如被冰封的世界,被炙烤的家園,在一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下的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的星球,這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科幻的巔峰之作了。
所謂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我認為并不是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好萊塢質感的科幻片,恰恰相反是因為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區別于好萊塢的中國式科幻片。解除地球危機可謂是科幻片里老生常談的主題,試想《流浪地球》里的危機發生在歐美,那又會怎么樣?歐美普遍的解決方法是放棄地球,開飛船出去宏大的宇宙探索新的家園。但是對于中國人來說,千百年來對土地的依戀,對家園的深情,讓他們犧牲再大,痛苦再多也要帶著地球一起逃命。其次,歐美主要宣揚個人主義,他們拯救世界的英雄往往只是一個人,而《流浪地球》中,拯救世界的是全人類,每個人都是英雄。最后就是感性與理性之差了,歐美科幻信奉理性,他們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冷靜克制,所以歐美不會使地球“流浪”,更不會有不會有劉培強炸毀空間站這個結局。作者劉慈欣也說,理性上,他會選擇飛船派,但“流浪地球”的概念更具美感。正是中國人這種更在乎家園和親人的感性,成就了《流浪地球》的浪漫,所以這是一部名副其實的中國科幻片。
作為一部被吹捧得很厲害的科幻片,制作團隊歷時四年完成。但這畢竟是中國科幻的第一部作品,也有一些不成熟。大到前期過于冗長的劇情陳述,小到英文字幕中錯誤用詞和拼寫都或多或少的讓人有些失望。比如空間站休眠系統看似高級,但休眠很簡單,蘇醒也隨意。主角劉啟提出木星表面的氫氣和氦氣引發爆炸,利用其推力,脫離木星的這個方法本因為moss的計算結果而直接否定不嘗試了那又為何因為一個小孩的想法動輒聯合國呢?而且理性且冷靜的聯合國居然因為一個父親的感情而同意執行那樣危險的嘗試,是不是有點草率了?還有女主韓朵朵最后的“強行煽情”也完全沒跟當時緊迫的節奏掛鉤。人物沒有特點,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臺詞沒有經過細細打磨,劇情缺乏鋪墊,較為倉促,立意深度不夠,無法引起共鳴和靈魂叩問。綜其看來國產科幻片還是有待提高。畢竟《流浪地球》只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啟航之作,不是巔峰之作,不是封神之作,所以我認為褒是要大于貶的。
個人電影觀后感3
什么是幸福的家庭,無非是完整無缺的溫馨的家庭,然而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卻被無情的河水毀于一旦。
陽光明媚的天氣,顯得有些悶熱,這么好的天氣,人們心中只是對幸福美滿的家庭充滿憧憬,但想不到的是,美麗的想像畫面后竟隱藏著一件悲痛欲絕的事——本完整無缺的家庭被無情的河水摧毀了、淹沒了、吞并了。
看吧,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多么溫馨,無時無刻都在一起,互相關愛。卻在夏天的時候,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命運,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希望……
夏天的天氣是炎熱的,人們都喜歡去一個既省錢又舒服的地方游泳——江河。今天的江河看上去與平時似乎有所不同,原來是旁邊多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個小家伙看上去應該有七八歲吧,那么小的一個小孩竟然敢獨自一人來江邊游泳,人們都在猜想他應該是家中的小寶貝吧!
人們正當想得高興的時候,忽然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水面上出現了一個極大的漩渦,快把小男孩淹沒了,人們都想上去營救他,但是水流太急了,無法靠近他。人們心里都希望他能憑自己的堅持游上來,能平安無事,但人們的希望都被急流沖破了,把一個生命徹底毀滅了,把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打碎了。
難道他真的要沉下去了嗎?是的,江流是無情的,它把一個新的將來親手斷送了,這是殘忍的現實。
4月15日,石臺縣中學1名高一學生與同學結伴擅自下河游泳,泥水身亡;6月3日,郎溪縣1名初一學生不聽勸阻,私自下塘游泳,溺水身亡;6月12日,省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4名學生到合肥大學城內翡翠湖游泳,其中1名2002級女生預下水時不慎滑入湖中,約7分鐘后被同行人從湖底救起,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這都是也個個鮮活的例子,火紅的生命就這樣被那江河吞噬了,我們作為旁觀者我們都為他們悲傷、心痛。而這種心痛的程度是永無休止的,它將浸入他們的生活,改變他們的一生。為了使社會減少悲傷之痛,增加快樂,希望各位同學能引以為鑒,不要別人再為你哭泣,家人為你而悲痛,朋友為你而嘆惜。“寧欺山,莫欺水”,希望各位同學把它永記心中,時刻提醒自己,珍愛生命,預防溺水,江河已經淹沒了太多的人才了,不要再讓江河增加更多的罪惡吧!
個人電影觀后感4
我是南京市銀城小學四年級的小學生,也是一名少先隊員。每逢星期一早上,我戴著鮮艷的紅領巾,穿著整潔的校服。站在操場上舉行升旗儀式,注視著國旗冉冉升起。我腦海里就想起我們祖國的英烈們,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染紅了這面旗幟,換來了我們和平,安定,繁榮,富強的祖國。
小時候,我通過書籍和影視了解到,我們的祖國飽經滄桑,歷經磨難,經受帝國主義的侵略,軍閥混戰,讓我們的祖國遍體鱗傷,千瘡百孔,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爺爺曾經告訴我,在他的兒童時代,沒有吃,沒有穿,沒有住房,為躲避戰爭,太爺爺和太奶奶帶著只有幾歲的他到處逃難,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在日本人南京大屠殺之后來到南京,當時的南京千瘡百孔,一片廢墟。說著說著爺爺留下了眼淚。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太爺爺和太奶奶在政府的安排下有了自己的家,隨后爺爺也上了學,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爺爺長大后也有了自己的家,接著又了我爸,現在又有了我。時間光陰似箭,轉眼間,祖國已經建國七十周年了。在這七十年里,祖國快速發展,快速的蛻變,讓我們身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大廈一棟一棟的豎起,城市變成了花園。到處是人們的歡聲笑語!大街小巷車水馬龍,綠皮火車變成了飛速的高鐵,往返各大城市之間。現在人們生活越來越便利。一部手機走遍天下。4G時代將被5G取代,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中國的未來屬于我們!做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自豪,現在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長大做一名對祖國有用的人,為祖國的強大繁榮奉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