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400字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鍛煉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電影400字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電影400字觀后感。
電影400字觀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美麗人生》這部電影,心里很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猶太人基度和他兒子祖舒華及妻子黛麗被抓入集中營中,基度為了讓兒子不害怕,哄他說:“這是一個游戲。” 基度還在幫軍官翻譯內規則時,故意翻譯成游戲規則,以此來哄自己的兒子。但是,在最后,基度卻不幸地死在集中營里,但是黛麗和祖舒華卻得救了。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父親呀,為了兒子犧牲了自己。
父愛是偉大的,是深沉的。我的爸爸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會用太多的言語地表達對我的愛,但卻用行動總是默默地愛著我。記得有一次,我的腳化膿了。我看著都想吐,可爸爸不嫌臟,毫不猶豫地幫我擠膿,只見爸爸先用牙簽幫我把膿包扎破,然后使勁擠壓膿包,把膿擠出來,再用紙把膿擦干凈,后來我的腳才慢慢地好起來。還有一次,我貪玩,結果不小心摔了一交,磕出血來,爸爸見了,馬上三步并做兩步行,火速背我到附近的診所就診,醫生幫我縫了幾針。爸爸很焦急,見我醒來,這才嘆了一口氣。
電影400字觀后感篇2
早該看的片子,不小心拖了這么久。還好終于看了,慶幸。一部相當合口的片子,感覺像微風拂面。
現在看電影還停留在對表層美麗的觀賞上,只能收攬那些導演計劃讓觀眾感受的東西,看不到深的層次里面去。也許隨著量的積累,總會有產生質的變化的那一天。
現在想起來,對《重慶森林》的印象大部分是最后的那個故事了,前面那個甚至已經被我記憶成另一部電影了。這兩個故事的聯系就是那個外賣店,還有外賣店那個老板。關于前半段的情節,除了日記一樣很心情化的臺詞,還有那些單純的心情和感情。
后面的故事情節“感覺很王菲”,簡單,坦率,不羈如她。梁朝偉扮演的角色和他家里面的大大小小說話的場景讓觀眾動情,后面家里東西紛紛被換掉后他的反應,更是讓人感覺失戀如他一般的干凈。
用一句網上的話來表達:“《重慶森林》,一個戴著墨鏡的導演在浮光掠影里不停地喃喃自語。在他的鏡頭里永遠干凈得像詩歌一樣純粹。我記得誰說過,從今以后,愛上王家衛。這是有道理的。”
不說情節,來說感覺。
這樣兩句話一換行的情緒,原來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被感染…
電影400字觀后感篇3
時隔多年之后,自己又一次觀看《千與千尋》,不想竟是與一群小朋友一起坐在電影院中。曾經的記憶和感受早已模糊不清,但這一次卻是真真切切的印象深刻,或許這才是成長之后應有的感悟。宮崎駿的作品就是這樣,在溫暖、純真、唯美的背后,總蘊含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讓不同的人關注不同的內容,展開不同的聯想,體會不同的情感。
身為一部成功的電影,《千與千尋》中自然少不了精彩深刻的細節,比如剛開始千尋懷抱里同學們送給她的香豌豆花,花語是“永遠的離別”,爸爸在剛通過油屋時所說的“泡沫經濟”一番話,讓電影,與當時的社會實際直接相連。這樣的細節很多很多,都在電影里,等著大家發掘。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去概括《千與千尋》,那么我pick的詞語,會是“成長”。畢竟宮老爺子也說了,這部電影送給10歲的孩子。大家都在成長:千尋在成長,白龍在成長,無臉男在成長,“寶寶”在成長,妖怪們在成長……看著電影的我們,也在成長。
或許我不是一個優秀的影評人,不懂那些專業知識,但我很真實,想我所見,寫我所想。
第一篇千字影評,送給不朽的經典,《千與千尋》。
電影400字觀后感篇4
作為少女時,我看它一遍。書和電影都看了一遍。書版小樓>影版小樓
影版里,幼時的小樓是個血氣方剛的.愣頭青,是個小霸王,但漸漸的,骨氣都化作血流走了。即使這樣,我也一直喜歡他,直到菊仙出事。好感都化作綿綿惋嘆。印象最深,卻是班里的戲子都化作牛鬼蛇神,用細細的絲掛住鐵牌,在脖子上勒出一道細細的線,臉上涂的花彩,每個人都狼狽,除了他。但是最后他也失了儀態,太賤了,太苦了,太難熬了,這個世道和世道下的人都太瘋了。所以看到電影結局是他作為虞姬死去時,竟是感到要為他欣喜的。
小說中,作為虞姬死在霸王的懷中,只能是他奢求的夢。醒了,也只能在心中嫉妒虞姬的好運,然后活下去。
最后,菊仙是個好姑娘。
等我成長為女人,心境轉換后,必要再捧一場霸王別姬的戲。
電影400字觀后感篇5
電影《長空之王》自上映以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熱議。這部電影以飛行員的生活為切入點,展現了我國軍事航空事業的發展歷程,以及飛行員們為國家和民族的榮譽而奮斗的精神面貌。觀眾們在觀影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國之重器的威力,也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電影的情節緊湊,節奏明快,各類戰機的出現也讓觀眾們視覺上得到了極大的享受。同時,電影也著重描繪了飛行員們的情感世界,讓觀眾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他們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戰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作為一部軍事題材電影,電影的制作非常用心,從服裝、道具到場景設計,每個細節都十分精致。同時,電影中出現的各類戰機也都是真實存在的,這也讓電影更加真實、可信。
總的來說,電影《長空之王》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電影作品,它不僅展現了我國軍事航空事業的輝煌歷程,也讓觀眾們感受到了民族自豪。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也是一份對我國飛行員們的致敬,他們在守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也在為國家和民族的榮譽而奮斗。
電影400字觀后感篇6
中國人對家鄉有天然的親切感,家鄉是很多人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之一。不僅因為家鄉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之地,更是承載了血脈親情、人倫道德、心靈港灣等重要意義的“復合體”。
因此,千百年來,家與家鄉一直是文藝創作的重要母題。我們總是把家鄉形容成溫暖的港灣,永遠不變的此岸,無論我們漂泊多遠,只要有家鄉,我們就能找到最初的印記。
但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對于家鄉有著很復雜的情感。他們熱愛家鄉、他們留戀家鄉,但他們又紛紛遠離家鄉,到大城市扎根,可能多年也未曾回家。家鄉成了一枚小小的郵票,成了永久的鄉愁。
不必諱言,這一矛盾背后有著現實根源,即城鄉之間的不均衡發展。在過去的城鄉二元對立的格局下,大量的優勢資源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傾斜,廣袤的鄉村得到的太少,甚至還要源源不斷地向城市輸送資源與勞動力,一些農村地區甚至一度處于慢慢凋零的狀態。“人往高處走”,年輕人為了實現更大理想,只能背井離鄉。
好在這幾年來,全國上下打響了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重視并加大對貧困地區與困難民眾的幫扶力度,把每個人的家鄉都建設好,為的是落實共享發展理念,為的是讓整個社會更加公平正義。
電影400字觀后感篇7
只有在一起,時間才有意義
12月31日提前觀影。這部電影改編自鄭執的同名小說《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小說于20__年出版。整部電影沒有刻意去堆積情感高爆發,強行塞入“感動”情緒,而是循序漸進,一點點的讓觀眾進入,特別是在男女主去到國外后,將兩人平凡、心酸而又深厚甜美的愛情展現出來,為后面男主無私的奉獻舉動奠定了行為支點,不會讓人覺得強行推動劇情。交錯的時間線清晰不混亂(因為還沒正式公映,就不做細致評價),每一次的結束,展現的情感、犧牲、奉獻的厚重度,都在一次次的升華,而并非機械的重復,導演的節奏感和講故事能力的確很好。演員方面,李鴻其還是很穩,跨度很大的多個年齡段的不同表演方式很到位,自然、舒適、細膩,唯一的小瑕疵就是口音。李一桐很漂亮氣質好,幾場跳舞戲都很好看,有一場黑衣謝幕,從后上方打下來燈光,是真的美,我記憶猶新。學生、少女、青年、熟女這幾個不同時期的詮釋也各有特色,絲毫不覺得違和,幾場釋放的哭戲都相當感人。還得說一句,男女主的甜蜜戲很甜,也非常可愛,cp感不錯。這部愛情片整個來說,不是多么完美,但故事情節、手法、鏡頭都是很不錯的,值得情人節一看。
電影400字觀后感篇8
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題記
五一假期,和媽媽一起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原本以為是一部喜劇片,但是影片中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引起了我的深思。
影片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蘭徹和查圖爾,他們是同學,卻在學習方式與學習目的上截然不同。蘭徹以學習為樂,主張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查圖爾只知道死記硬背,學習的唯一目的就是走向世俗定義的成功。
十年后,老同學再次會面。當查圖爾得知他一心要勝過的蘭徹居然是決定他職場命運的擁有四百多項專利的科學家——馮查。旺都,故事也就圓滿結束。
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去學習?學習的目的又是為了什么?我想,我從電影里找到了答案。可是,在我的身邊,不少同學都產生了厭學的心理,沉迷在游戲、短視頻的虛假快樂里無法自拔。
我記得曾經有一個作家說過:“對于學習,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對于學習的激情。你比別人笨,你可以用勤奮去彌補,但你如果對學習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學好了。”
對于這些過早厭學的同齡人,我只能努力發出我的聲音,希望他們能夠盡快清醒過來,盡早在學習的世界里享受到追求卓越的成就感,這才是最真實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