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電影觀后感
在寫觀后感時,應該盡可能地使用簡單易懂、清晰明了的語言,以便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和欣賞你的作品。寫好清明節電影觀后感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清明節電影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清明節電影觀后感篇1
清明雨上,那綿綿的雨,蒙蒙的雨,勾起了我無限的遐想……
人們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啊,那一層薄薄的霧,那一陣綿綿的雨,確乎能引起我們的憂愁,確乎能讓人倍感凄涼。
早上,乳白色的霧籠罩著大地,蓋過了天空,人們都去掃墓,山路上都堵了車,而那淅淅瀝瀝的雨卻也一整天縈繞于心,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能想起為我們犧牲的人?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盡享榮華富貴,卻對祖先的墓無動于衷?又有多少人能在霧籠罩下,在雨中沉痛哀悼、流淚?
這山路的堵車不能象征我們的蒸蒸日上嗎?但是,生活蒸蒸日上的我們能去為烈士默哀嗎?他們能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榜樣嗎?如果我們做到祖國將是何等的繁榮,世界將是何等太平!他們,有的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有的像雷鋒一樣為人民服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保存著清明掃墓的傳統,人們恭恭敬敬地為自己的祖先呈上食物,恭恭敬敬地把墓邊的垃圾清掃干凈,我認為這是一種承諾一種對祖先的承諾,在死去的祖先面前,承諾自己多行善,不行惡,承諾自己當助人為樂!每一次的清掃墳墓,也是在清掃著我們的心,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
清明,意味著春將至。我現在還是忘不了革命先烈李大釗是在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義的!同樣是春日,為何在1927年卻倍感凄涼?因為,我是為人民服務的,他是人民驕傲,他視死如歸和堅守黨的秘密的精神讓我們欽佩!這樣的偉大,怎能早早地逝去?這樣的偉人,怎能早早地毫無怨言地被兇殘的敵人殘害致死?當大家準備劫獄時,是他說出了堅勁有力的“不”字,這樣的偉人為何早已逝去?如果世界少了硝煙,如果世界充滿和平與愛,就不會釀成這么多的悲劇!
清明節電影觀后感篇2
清明節到了,學校組織去掃墓。我們坐著班車,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跟人民生活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敬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烈士陵園是那么莊嚴肅穆。我們排好隊伍,緩緩入園。首先看到的是迎門兩側的松柏,一株株昂首挺立,像戰士一樣,守衛著墓園。
老師站在隊伍最前面,宣讀“悼念詞”,同學們靜靜地聽著,然后集體默哀三分鐘,表達對戰士們的崇敬。
我們排好隊形,繞墓行進,在每一座墓前,同學們獻上親手做的小白花,表達了對戰士們的哀思。
隨后我們又參觀了暴__館,里面是一些戰士的遺物,有刀子、舊書、老照片、書桌等等。通過這些,我們知道了戰爭年代的殘酷,知到了那個時期英雄人們的戰斗經歷,深受觸動。參觀結束了,同學們靜靜地做上了班車……。
這次掃墓活動,我們意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確來之不易,我們必須牢記歷史,加倍努力,用先烈的精神激勵自己去學習,去奮斗,去成才。
清明節電影觀后感篇3
清明節。祭拜先人的日子,忘記這天的中國人就意味著背叛。然而,我們一定要記住當年叱咤風云的革命烈士,因為是他們用雙手給予我們今天。
我不禁想起我的叔公,他也是一位烈士。就在70年代,陜西省渭南市紅林村陷入了干旱的危機,我叔公自告奮勇,為紅林村挖井,結果因為長期干旱而獻出了他寶貴的生命。沒錯,他就是——梁社開。
雖然紅林村仍然處于干旱之中,但是他這份熱愛祖國,百折不撓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后人學習和瞻仰還有憑吊,懷念……每個人都要銘記烈士的名字,銘記他們為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解放和幸福做出的貢獻。
烈士紀念碑是戰士們為我們創造未來的證明,代表著對祖國的忠誠。假如烈士們還生存在世上,我想對他們說:“偉大的烈士們,你們勝利了,你們是真正有鐵一般的熱血男兒,活的充滿意義,我們新一代少年會繼承你們愛國的情懷,愿為國犧牲的精神,我會努力去做的。”
我熱愛他們,崇敬他們。他們為了革命事業,可以為祖國獻出生命。面對帝國的殘忍,他們毫不懼怕,仍然手持大刀,與敵人血拼,誓死也要保衛祖國。他們很英勇,很忠誠,很倔強。
只要想起烈士們為祖國犧牲的事情,我就覺得我們很幸運,烈士們為我們開辟了新中國,所以我們今天是多么幸福,美好。如果沒有烈士們的艱苦的斗爭社會,怎么可能會有我們現在如此幸福的生活呢?
清明節。我會到烈士陵園,在烈士墓前,我會獻上一朵白色的百合,以紀念他們當年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許笑,誰也不許笑,難道烈士就不值得我們大家去為他哀悼嗎?因為他們很偉大,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給我們換來如此幸福,如此美麗,如此豐滿的明日早晨……
愿大家也跟我一樣,去祭拜他們。
希望烈士們能再天堂過得好好的,下輩子不用再與敵人血拼,和我們一起度過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電影觀后感篇4
為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積極參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弘揚革命先烈優秀品質,我校積極相應上級號召,在_月__日至_月__日期間,積極組織學生在網上祭英烈教育活動。
一、加強領導、組織安排
我校接到教育局“有關組織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的通知”后,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非常重視該活動,及時召開師生大會,就網上祭英烈活動做了安排部署會,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一)組織學生學習并在網上觀看有關烈士們的圖片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深知烈士們的壯舉所感動。同時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繼承先烈們的革命遺志,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組織共青團員,高舉團旗,重溫入團誓詞。隊員們紛紛表示,一定要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決心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三)組織學生開展“我心中的英雄”主題班會。各班都積極組織,結合學校實際開展活動,學生們用自己的心訴說著一個個英雄。在引導廣大中學生培養正確的英雄觀和歷史觀的同時,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勵青年學生為自己的信念與理想,為學校發展、為國家的繁榮努力奮斗。
(四)我校利用學校廣播,廣泛宣傳“祭英烈”的重要意義,營造出良好氛圍。學生們在活動中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抒發對黨的無限深情,進一步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意志。也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勿忘光榮的革命傳統。
文明祭祀活動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他們認為這樣的宣傳活動很有意義。許多學生家長在這個清明節不再上街燒紙,取而代之以文明、環保的網絡祭祀方式緬懷已故親人和革命先烈。
通過網上祭英烈活動的開展,進一步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鍛煉了學生的意志,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今后我們將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每名學生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堅定保衛祖國、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信念。
清明節電影觀后感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首流傳千年的詩歌縈繞耳畔,婦孺皆知。
清明不僅是個節氣,還是個節日,它之于中國,好似感恩節之于美國,意義古老且深遠。清明是個矛盾體,一方面,它依附于暖春四月,楊柳遍地生,百花未謝盡,到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以青春的面貌昭顯了強大的生命力,是外出踏青郊游的大好時節;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國傳統的三大鬼節之一,籠罩在冥幻色彩的光環下,予人平添了不少的哀怨與愁傷,制造出穿插在暖春里的心寒。清明節就在這一暖一榮、一寒一嘆中無止境地延續著,永不衰竭。
前些時日,老家人說,告訴我大伯家要為死去的大爺重新修立墓碑,問我能不能在四月一日當天歸家參加立碑儀式。我聞言愁喜交加,愁的是現在在公司不方便抽身,喜的是大伯的這片孝子之心,猶豫了片刻,還是選擇了清明節回去祭祀。家鄉人的清明節本就過得較為隆重,自從九幾年老家立了宋氏祠堂以后,欣聞這十幾年來愈顯熱鬧異常。由于我這些年一直在外求學就業,沒怎么參加祭祀的儀式,好在中央修改了節假日休假制度,這回可得好好地回去體會一番。“叫祖先”是每家每戶清明祭祀的主題,做幾樣固定的菜,幾碟幾碗地盛放,外加一杯白酒,用木制托盤墊著,托盤上還放有黃紙冥幣等陰府通用之物,移到庭院邊,將托盤畢恭畢敬地擱在地上,一根火柴劃出明亮的火花將黃紙冥幣點燃,祭祀的人雙膝跪地,一邊燒紙一邊念念有詞,燒完后將白酒灑地,一串鞭炮“啪啪”地響起,像是在催促酒足飯飽的先人快快離去,免得驚擾陽間人。至于在各家逝者墓碑前和祠堂里的祭祀,無外乎燒紙焚香、磕頭爆鞭之類的,形式只顯露在言行舉止上,而真正的感覺卻埋藏在內心,他人怎可知?對宋氏祠堂祭祀的回憶依稀,如今一股莫名的沖動正牽拽我神往,好在清明節真地快了,祖宗與逝者的召喚馬上可以換來馬不停蹄的奔赴。
我以前一直認為這是迷信,并時常不屑,等慢慢長大后,才意識到這是對一種模式的傳承與發揚,而這種模式卻深蘊著尊敬老人的傳統習俗,更烙印了一種龍族精神與炎黃情懷。我們的今天,是父母賜予的,往上追溯,一代一代地蔓延,不可棄根忘本。普天下的父母都以年邁換取了后代的茁壯,他們從盛到衰等價著后輩的從衰到盛,正如清明這個榮與怨的結合體一樣,一個家族總循環著旺與衰。我們都不要辜負父母的給予與奉獻,更不要將父母的培育轉化為年富力強后拋棄老人。這些都是犯法的行為,與泱泱中華的傳統美德相違背,為世人所不恥。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年輪隨日光漂移,清明來了又去了,留下孝心一直在,善待老人!
清明節電影觀后感篇6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流至今日仍被代代相傳,它正在以他雄偉的氣魄,崇尚的科學向世界訴說著他深長的歷史。
清明祭祀,就是他的一部分。
清明節,我們對此都不陌生,我們經常隨大人在每年的清明節“上墳”“燒紙”等一些活動。人們總是在清明前后祭奠已故的親人,以表對其的尊重與思念。
不過,我們要祭奠的對象不僅僅是自己的親人,還有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的創造者,那些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華民族的興盛作出重大貢獻的先輩升值因此而獻上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全校學生去西路軍瓜州縣最后一站遺址紅軍紀念塔舉行了清明掃墓的活動。站在紀念塔前,聽著徐校長講的七十年前紅軍在這里戰斗的事跡。我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仿佛我就是七十五年前的紅軍的隊伍里一名戰士,正在為著保衛祖國疆土保衛祖國人民而浴血奮戰在疆場上……
再回到現今的生活當中,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美好生活,是多少戰士用生命的代價換回來的。所以今天 你也可以投稿,我們再次來到紅軍紀念塔前,向革命先烈獻上我們的思念與敬重,獻上我們最真摯的贊歌。
祭祀先烈,讓我們再翻歷史;祭祀先烈,讓我們不忘國恥;祭祀先烈,讓我們邊恥辱為前進的動力;祭祀先烈,讓我們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祭祀先烈,讓我們更加珍惜美好今天。
祭祀清明,重要的不是它的過程,而是它的意義。它寄托了我們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對故人的`思念之義。它猶如一只船只將我們的思念與敬重帶向遠方……
清明節電影觀后感篇7
_月_日,學校組織_年級代表全校全體師生去三義公墓,為長眠九泉的烈士掃墓。
一大早,大家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將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佩戴在胸前,準備出發。八點,我們準時出發了。
起初,我們還不覺得很累,可是路途遙遠,漸漸地,大家都沒有了力氣,身上也燥熱起來,腳底板直發疼。老師給大家鼓勁:孩子們,和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相比,我們的這點辛苦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拿出點精神來,別讓烈士失望。聽了老師的話語,我們又來了精神。經過了1小時14分鐘,我們到達了三義公墓。
來到公墓,我們馬上站好隊,齊聲唱起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在悠揚的歌聲中,我們進行到了第二項活動——少先隊員代表講話。接著,由兩名少先隊員向烈士敬獻花籃,這花籃中的鮮花代表著我們所有少先隊員的心,讓鮮花捎去我們的問候,讓鮮花告訴英烈們我們的無限思念。
默哀一分鐘里,在這一分鐘內,我相信大家都很嚴肅、心情都很沉重。我想了很多,想到了戰火紛飛的戰場,我們的烈士們沖鋒陷陣的英雄壯舉,英雄的形象在我的心中越來越高大。活動的第五項是獻詩——《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這首詩是葉挺將軍寫的,描寫的就是革命烈士堅貞不屈的精神。讓我們又一次重溫了烈士的精神,洗禮著我們的心靈。
最后,我們參觀了革命烈士事跡展廳。展廳內,懸掛著烈士們的畫像以及生平事跡,我們每一個同學都靜靜地觀看著,沒有一點聲音,就連平時愛搞笑的同學也神情肅穆,我們都被一種巨大的精神震懾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著,我們該怎樣做才能對的起烈士呢?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能做的就是追尋烈士的足跡,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這也是先烈們最想看到的!
清明節電影觀后感篇8
今天4月_日清明節,天空如此陰暗,像要下場傾盆大雨,但阻止不了我去給外婆掃墓。看著墓碑,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和外婆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
那時我才四歲,從小和外婆住在農村,是外婆一手把我帶大的。我和外婆之間的感情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記得那時每天上幼兒園,外婆都會在我口袋里準備兩個雞蛋。有時我吃膩了,說不要,她就會偷偷地把雞蛋放進我的書包里。現在我明白:外婆是怕我餓了。有一次,我和鄰居打架,臉也被她抓傷了。回到家里,我以為會被外婆責罵。沒想到她二話不說直接跑到鄰居家去為我討公道。現在我明白:外婆是怕我再被別人欺負。
一轉眼,幾年時間過去了,我也要上小學了。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常年在外地,只有過年才回來。聽爸爸跟外婆說:“媽,非兒要讀小學了,鄉下的教育不好,環境條件也不好,而且你身體也不好。我想帶她回……”沒想到爸爸媽媽這次回來是要接我回城里讀書。我一下子就急了,大聲說:“不!不!我不去!我就不去!我要和外婆在一起……你們說不要我就不要我,現在想要我就帶我走,我不去!”我抓住門框,死死不放。爸爸一把把我抱上了車。我兩眼淚汪汪的哭喊著要外婆。外婆在車窗外說:“我會來城里看你的,菲兒要聽話。”
沒想到這次的離別,竟然是永別!直到放暑假我回老家時,才發現老家的一切都變了,沒有外婆的家顯得冷冷清清。原來爸爸媽媽怕我過分悲傷會影響我的學習,就一直把外婆去世的消息隱瞞著我。我沒有責怪爸爸媽媽,我知道他們和外婆一樣都是為了我好。我傷心了好幾天,把該流的淚都流干了,但我知道我應該變得更優秀才能報答外婆的恩情,于是我不再哭了……
從這以后,每年的清明節和暑假,我都要回老家,去外婆的墳前靜坐,向外婆默默訴說無盡的思念。
陰暗的天空突然亮了許多,太陽好像要出來了,似乎是外婆在看著我笑了。我也跟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