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進相互交流和理解。如何寫出優秀的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篇1
今天我們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它使我感受到了當時清政府的昏庸無能,軍民的懦弱,更讓人可惡的那些無恥的英法聯軍。
圓明園本是一座皇家園林,那里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然而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來到了圓明園,他們在園內隨便燒、殺、搶、掠……
金碧輝煌的殿堂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珍貴的歷史文物也沒有了,留下的只有一片荒墟。1860年10月6日,這可恨的一天,我們怎能忘記?
學完了這篇課文,我對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無比的痛心和惋惜,我痛恨這黑暗的清政府,更痛恨那貪婪的西方惡勢力。圓明園的毀滅在祖國歷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學完這篇課文,我不禁想:英法聯軍為什么來侵略我們呢?原因是我們太懦弱了,為什么我們不強大呢?因為我們不和諧,要是我們團結起來,強大起來,他們還敢在中國的地盤上肆意妄為嗎?所以在他們腦子中,只要落后就得挨打。
今后,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效勞,不讓祖國再受侮辱,讓祖國這條東方巨龍永遠昂首挺胸。
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篇2
在當代影視鑒賞課上看了《圓明園》這部讓人嘆為觀止、引以為傲,又憤恨不已、怒聲一片的經典影片。
看了后,心境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文章開頭似乎過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卻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情感。看過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毀了吧,還是毀了好,如此完美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人間所應當擁有的,它只屬于天國!
我們且先不論圓明園的歷史背景以及是否奢華。如果有人能重建圓明園的話,我相信僅有上帝能夠辦到。美,無須用如何華麗精致的字眼,當你被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時候,你能想到的也許就是這一個美字,甚至你雖然想到了,卻無法發出聲音。當人的某種情感到達極限的時候,越是簡單原始的字眼,越能表達人的內心真實。無論恢宏壯麗、清新淡雅、金碧輝煌、山明水秀,還是人文之極、自然之天成,到了圓明園這兒都只能歸結為一個字:美!
除了美,圓明園的規模之大,組建筑之多,都足夠使人瞠目結舌。建筑式樣之繁復多變,簡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東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類趕出伊甸園。你能夠試想一下,600個足球場一個挨一個的拼接起來是什么概念,在這片土地之上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東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時空縱貫古今的,但并無些許的雜亂,而是如此的和諧,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詩意與藝術和龐大的物質財富于一體,世界上確實以往真有這么一個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圓明園。當兩個強盜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會有如圓明園這樣的東西出此刻人世之間。
影片中有一個溫馨而動人的場面,在牡丹園中,富貴的皇家牡丹爭相競艷,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暢游于其中,其樂融融。讓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為太喜愛聰明活潑的乾隆而傳位于雍正。如果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說法,那么正在來臨的大清帝國的盛世便有了一個完美的開頭。而這片牡丹所在的園子便成了歷史的功臣,當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應是歷史的見證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過的那樣。只可是它當時還只是皇四子胤禎的別園,自然也還不叫圓明園。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愛自然科學,以致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便投其所好進獻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見,卻為什么他的后世子孫卻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國失去了一個繼續引領風騷的絕佳契機。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親情還是攀比好勝之心,開始大肆擴建圓明園。加上乾隆的長期建設,以致在半個世紀之后,圓明園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奢華、最完美的皇家園林,其實亦可稱之為桃源仙境、紫宮天府。世界上最勤奮的皇帝非雍正莫屬,在他統治帝國的十三年間,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個小時,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在乾隆繼位之后,他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國庫中的銀兩多得以致于影響了市面上正常的貨幣流通。圓明園便是在這樣一個鼎盛的時代逐漸完成。乾隆聽說法國的水法享譽歐洲,便吩咐傳教士們在圓明園中修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水法,一個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徹底平定了回部準格爾貴族的叛亂之后,乾隆便為來自維族的愛妃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伊斯蘭式建筑,以慰其思鄉之情。當一個男人能夠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來取悅一個真正愛著的女人的時候,不知羨煞天下多少女子,郁悶死天下多少男子。
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預示著帝國的最終命運。乾隆皇帝下令廢棄大水法的機械提水裝置,而改用人工提水。歷史與文化的慣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擋,連一個小小的噴泉裝置也保不住。也許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現代禮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強有力的掌舵者便會毫無疑問的沉沒。更為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鴉片戰爭之時,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沖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誰都沒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豐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沒有讓帝國真正嘗到教訓的話,那么這一次,便是對皇室信息的毀滅性打擊。
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之后,上萬人進行了兩天公開的大搶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與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爛。為了公平起見,將軍們號召士兵堅持紳士風度,把文物財寶重新上繳然后進行了三天的公開拍賣,。最終每個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約4磅重黃金的獎賞。格蘭特將軍于額爾金勛爵商議,為了徹底打擊清廷信心,以便在條約談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決定徹底毀掉圓明園。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們以往來過北京,他們是勝利者,以免他們的偉大功勛被后人所遺忘。三千五百名士兵開始有組織的有條不紊的焚燒圓明園,海淀一帶的其他幾座皇家園林也隨之焚滅。當聯軍把大炮架在安定門城門之上對準紫禁城的時候,戰爭結果已可想而知。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盛與衰敗。清帝國的命運已不僅僅是其自身的命運,而是代表著更為宏觀更為深層的整個中華古代禮貌的命運。從大秦帝國到大清帝國,2000年的時光,是如此的漫長,雖飽經風霜曾屹立不倒;卻又是如此的短暫,在三槍兩炮聲中大廈傾頹。秦和清的發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個宿命論者,只好承認,該結束了。可圓明園何罪,竟離此劫,永不超生。
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篇3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
看完《圓明園》這部電影,我的腦海中浮出了許多不同的畫面,不一樣的感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明園電影,希望大家喜歡!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篇一
看了電影《圓明園》,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圓明園的建筑的確是威嚴,壯觀的。如此宏大,優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國的凡爾賽宮以及俄羅斯的圣彼得堡東宮。百年前的帝王們的宮殿都是如此的華麗,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嘆。
然而凡爾賽,東宮都還在,供各國慕名前來的游人賞玩。而今天的圓明園呢?一片廢墟而已。空空的雜草地上將近一米高的野草隨著微風晃動的,后面的白玉磚基無力地訴說著一世的輝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們修建了龐大的宮殿,目的是炫耀他們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統中華,鞏固藩屬國建立了東亞不可一世的霸權,也起了圓明園。當年起樓玩樂的人們很快地不再了,而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樓,看他樓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歷史到底是在嘆息,還是在偷笑王朝統治者們的妄自尊大?
我經常想象,如果我是當年劫掠圓明園的軍人,我會怎么想?一個幾乎不可理解的國度的最高宮殿……也罷!可能我們不應該苛求那些軍人去理解這古老而優美文化的意義——他們只是些英國和法國的普通士兵罷了。他們當然沒有吟詩作畫的閑情逸致,更沒有中國文化對帝王權威的頂禮膜拜。他們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棄義殘忍殺害的本國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圓明園中數不盡的可能意味著自己幾年工資的無數珍寶。英帝國的士兵或許希望能拿到些好東西回去賣個好價錢,來彌補生計……
這是多么巨大的誤會,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國人的一個宏偉建筑被外國的“洋鬼子”們一把火燒掉了。
多少中國人真心熱愛的國家的象征?但是當時的中國人又是在以什么樣的心態在愛著這個國家?外國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華宮殿總是可憐兮兮地被街頭的窮人搶占的風頭,這是為什么?這個國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議的偉大之處,而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卻僅是這幾千畝好地卻連一顆莊稼也沒有種的,由破壞性消費所建成的地方?
這就是圓明園,萬園之園,它的被外國人所毀無疑是一出可憐的悲劇。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篇二
看完《圓明園》這部電影,我的腦海中浮出了許多不同的畫面,不一樣的感受。
在我看來,英法聯軍壞的不能再壞了,在他們的眼中,財富比什么都重要,在圓明園中放肆地搶劫,被搶的寶物數不勝數,還有些是價值連城的寶貝。這時,我的心頭隱隱作痛,這些寶物都是中國的,他們和盜匪有什么區別?拿不走的,強盜就把它們砸碎,當那些寶物變成碎片的時候,我的心里就會燃起熊熊大火,手也變的癢癢了,真想給英法聯軍的頭領一拳。當他們搶完寶物之后,還把圓明園給燒了,林氏家族的心血,中華人民的結晶,就這樣化成了一片廢墟。
皇帝也有責任,要不是他貪圖榮華富貴,我們就不會受人欺負,中華兒女就不會受盡屈辱,我們的家園就不會血流成河,中國就不會落后于別人。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篇三
“中國,請自己站起來!”——這是我看完電影《圓明園》之后最大的感受。伴隨著影片蒼涼而悲壯的配樂,我與講述者郎世寧一起重溫了大清王朝的歷史,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圓明園的瑰麗與夢幻。然而,這部影片的拍攝目的絕不僅僅是向觀眾介紹圓明園這個世間奇跡的短暫一生,其真正的用意想必是要通過圓明園的命運來折射清王朝的命運,并引導人們去思考中國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
在我看來,影片中談到的以下幾點是值得注意和認真思考的:
首先是科學技術的落后。片中提到,康熙皇帝才識淵博,非常喜愛天文和數學物理等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可是,泱泱中華,在夜間用天文望遠鏡仰望星空的卻只有年邁的老皇帝一個人。大多數的朝廷官員都認為“科學”是腐朽的、無用的、是故弄玄虛。官員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目不識丁的平民百姓。那么是不是說,多數平民的無知和保守就是導致科學技術落后的根本原因呢?我認為不是。剛才提到,康熙皇帝很喜愛科學,那么在當時那樣一個高度集權的家族化國家中,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如果康熙真的想發展科學技術,或者說真的想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推薦給更多的人,他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可見,在當時,就連這個國家最有智慧、思想最為開明、也是最喜愛科學的人也僅僅是將科學作為一種消遣而已。
從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導致科學技術落后的真正原因是思想觀念的落后。
如果說上面的推論還不夠準確的話,不妨再將歷史往后推幾十年到乾隆時期。乾隆,這個從小天資聰穎,深受康熙寵愛的一國之君,非但不像他的爺爺一樣沉迷于科學,反而是排斥科學,認為科學是“玩物喪志”,這從他將“西洋水法”噴泉的機械抽水裝置換作人工提水一例可見。于是,我不禁悲嘆,時代的進步并未帶來思想的進步,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以乾隆為代表的帝國中堅力量對待新事物的態度較之康熙年間完全相反,思想觀念更為落后。
若進一步深究,這種觀念的落后并不是無來由的,閉關鎖國是一個直接原因。而又是什么導致了閉關鎖國呢?——是自負!乾隆的自負、上下朝臣的自負、平民百姓的自負、一個國家的自負!
燦爛悠久的華夏文明在此之前就已經為世界創造了無數的財富,尤其是盛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世界的中心。一系列輝煌的成就令長期占據中原的漢人以為自己就是這個國家永久的王,驕傲感的滋生蔓延為后來清軍入主中原留下了隱患。果然,后來滿人的鐵騎踏平了中原大地,華夏民族的統治權再一次易主。想象一下,當滿人順利地攻克漢人執掌中原時,內心會是怎樣一種心情?他們打敗的可是號稱“世界之王”的漢族軍隊啊!在這樣的背景下,便不難理解清王朝的自負到底起源于何時,也就不難體會其自負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了吧?
所謂的“天朝上國”,當自己擁有著世界上最多財富的時候,卻不知道怎樣很好地利用它,而是將其用于享樂,用于修筑那奢華的、人間仙境般的圓明園;當自己還如一頭老牛,到處夸耀自己耕地的本領時,西方國家卻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正如一輛疾馳的列車在飛速行駛。古老的農業帝國呵,永遠不會主動地去看看世界嗎?當英國的使者造訪時,你再一次以固有的傲慢與自負對其進行羞辱;當西方世界的洋槍洋炮送到你眼前時,你卻將其當作玩物收藏……終于有一天,當堅船利炮敲開了你緊縮的城門,你已手無縛雞之力,退無可退。
正如馬格爾尼勛爵所言,“中國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表面浮華的背后卻隱藏著傾覆的危機。
然而這個危機,不僅乾隆沒發現,全中國人也都沒發現。也許雍正發現了,他勤勤懇懇,力除弊政,將帝國推向了頂峰,也推延了其破敗的命運。然而,中國歷史上像雍正這樣勤政的皇帝又有幾人?20__年日以繼夜地付出讓他積勞成疾,一代帝王最終為國家的命運殫精竭慮而死,這不得不說是一曲歷史的悲歌。自雍正以后,哪怕有所謂的乾隆盛世,清朝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向衰敗,難逃覆滅的命運。
以上便是我簡要總結的中國在近代前越來越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圓明園的毀滅和國寶的流失固然讓我們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義憤填膺,但仇恨并不能解決問題,當170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顧晚清那段風雨飄搖的歷程,我更深刻地領會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內涵和本意。俗話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今天,當中國再一次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當中華民族再一次昂首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我想對自己說:要冷靜,不要再重蹈祖先的覆轍——讓驕傲自滿的情緒滋生蔓延,做一名低調而自尊自愛的學習者,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中國人,努力去學習西方,努力去奮斗,只為有朝一日能改變祖國落后的現狀,只為有一天,每一個中國人——無論貧富貴賤、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身居何職,都能面帶笑容的說:“我過得很幸福、很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國家興旺的王道!什么天朝上國、世界強國,當一個國家的福利沒有轉變為社會的福利之前,當少數人的財富沒有變成多數人的利益之前,一切都是虛的、一切都是經不起考驗的,如果看到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那必然會再次跌倒,甚至一蹶不振。中國的未來在我們手上,在每一個中國人的手上,所有人都必須不懈努力,這樣才能早日奪回我們曾經失去的光榮與夢想!
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篇4
8月11日,我有幸游覽了享有“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
圓明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東部,是清朝鼎盛時期建造的著名皇家御園。它占地347萬平方米,全園四分之三都是湖。湖面上飄著巨大的浮萍,浮萍外沿向上豎起,活像一個個翡翠仙盤。湖水靜的像一面鏡子,湖中央各種爭奇斗艷的荷花一朵賽過一朵,如婀娜多姿的仙女那般秀麗。園中剛剛還舉辦過全國第一屆“荷花節”呢!
穿過鑒碧亭,就來到了有名的殘橋。它是英法聯軍燒毀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橋。園子里原有200多座拱橋,但大多數已經被燒毀。后來慈禧覺得太丟人,就命人全部拆除,唯一保留了這座殘橋。她希望后世子孫記住這個恥辱。今天,硝煙已經遠去,但還警醒人們時刻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沿殘橋北走東拐就來到了慘不忍睹的西洋樓遺址。這里已經是一片廢墟。所有樓臺的花紋都精雕細刻,卻被英法聯軍砍成幾堆,成為名符其實的廢品;有的是無價之寶,卻被那些貪財如命的小人全部搬走;有的巨型石碑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無法搬走,狠心的聯軍用大炮斷成兩節,就連環形椅也不放過,幾刀便砍成破爛;還有人砍累了,干脆把建筑物的支撐點砍下,讓奢華無比的宮殿自己摔個粉碎,大門也被破壞。我真不知道侵略者為何如此殘忍,要把一個世界著名的“萬園之園”徹底毀掉。
玩了幾個小時,我和媽媽在獅子林乘船來到了綺春園宮門,這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圓明園。
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篇5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我感到務必的憤怒和惋惜。
曾經的中華兒女受盡了帝國主義的欺凌,留下了一段段恥辱的歷史,各種條約,賠款、割地、開放通商口岸……唉,當時的清政府太軟弱了,武器也太落后了,導致八國聯軍入侵中華,最后清政府戰敗,逃往西安,可是祖國的瑰寶,圓明園卻毀滅了。
美麗的圓明園曾經是那么美。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和一些其他園子組成一個巨大的園子,假山無數,游魚細石,奇花異草,都為圓明園增添了無數美景。
歷史的車輪滾過,日本侵略者入侵,南京,大屠殺,30萬人死去,長江血流成河。再次了解這段歷史時,我也禁不住要喊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可恨當時祖國備受欺凌,可恨中華不振。現在我們中國終于漸漸崛起,站在了世界的高峰,我禁不住喊出:加油!中國!中華兒女不應忘記之前的欺凌,更不應總在仇恨中活著。我們應該做一個有理想,對社會有用的人,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將來振興中華!
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篇6
圓明園是幾代帝王費盡心血建造的一座美麗的巨型花園。也是見證了中國的那一段光輝歷程的建筑物,但同時是一場屈辱戰爭的犧牲品。我為祖國曾經有過如此輝煌的建筑史而驕傲。
這個皇家園林擁有的一切,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它本是一座小型的花園,在雍正皇帝即位后,開始大規模擴建,并成為帝王的新離宮。圓明園中蘊含著中國南方的迷人風景和中國詩歌與繪畫的意境。這該有多美呀,我是多么希望能一睹那兒的山水和金碧輝煌的宮殿。我十分羨慕那些能居住在這如詩如畫的園林之中的人啊!
圓明園在設計師巧妙地設計下,成了中國縮影,還有許多景觀都是皇帝對帝國的一個理想的景象模仿。
我被圖中各種各樣的宮殿、山水迷住了,這在現實中一定比視頻中的更為美好,我佩服那些設計這個園林的人們,感嘆他們竟把中國所有的建筑風格巧妙地應用在圓明園上。這些人的智慧讓我驚訝!
因為乾隆皇帝沒有及時察覺自己國內的不足和落后,漸漸地,中國變得弱小。在1860年,英法聯軍撬開中國大門,闖入園內,奪走了園中無數珍寶,同時也奪去了大清以往的輝煌。
看著視頻中那陶瓷花瓶被聯軍一件件砸得粉碎,那尖銳的聲音深深觸動著我的心,那幾萬士兵叫囂的聲音讓我感到憤怒,看著那熊熊烈火吞噬著豪華的圓明園我無比惋惜……
如今,圓明園的那些殘柱,讓我,讓全中國人民都感到痛心!
有關圓明園電影的觀后感篇7
今天,我們學完了這篇文章《圓明園的毀滅》,它使我感到了當時清政府的昏庸無能,軍民的懦弱,更可惡的就是那無恥的英法聯軍!
圓明園曾經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皇家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的精華,圓明園不僅美麗,而且聚集著我們偉大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貴歷史文物,是舉世聞名的當時最大博物館、藝術館。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來到了圓明園,在園內肆意燒、殺、搶、掠,出園時每個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還放火將這具有無限價值的圓明園付之一炬。
學完這篇課文,我對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無限惋惜,而當時無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這些萬惡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來掃除國內的革命勢力。我痛斥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惡的是萬惡的洋人,他們不但隨意侵略中國,還把我國的名勝古跡燒毀或破壞,他們還讓我們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我國的國格受到了莫大的悔辱。
英法聯軍為什么來侵略我們呢?原因就是我們太落后了,要是當時我們強大,他們能敢嗎?所以落后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效勞,讓祖國永遠列強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