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電影觀后感
寫觀后感時對于自己認為好的地方要給予肯定和贊揚,對于不足之處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里分享一些《活著》電影觀后感下載,供大家寫《活著》電影觀后感參考。
《活著》電影觀后感篇1
一個從小在富貴中的少爺,一個不把別人放在眼中的風流人物——福貴,他因為好賭被騙去了家財父親也被氣死了,但他卻因禍得福最最后絞幸的活了下來,他的老婆家珍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慢慢的用愛和自己的信念感化他,最終福貴終于被感化了,但是為時以晚,害得自己的家人受到苦日子。
當我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家珍沒有怨言,是那樣慈祥那樣平靜,我看到她無邪的純潔的心靈,她仿佛在凈化著一些"丑惡"的事物。福貴的女兒兒子相繼死去,最終連女婿也慘死在了鋼板下面,苦根也因為家中的貧窮最終被餓死了??吹礁YF的親人相繼死去我的心情也觸動了,留下了淚水。但是福貴也是可憐的上帝對他如此不公平,讓他的親人死去,只讓自己潦倒的一個走向生命的盡頭,也許這是他的"素命"吧!
親人的相繼離去使福貴變得不在是很新痛了,是他漸漸明白了,親人一只活在自己的心中,要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他買的老牛也是給予自己的自我安慰。
我對福貴的精神是十分贊賞的,他堅定的信念,背負著祖先留下的一句話,讓自己活下去。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并發(fā)自內心的去實現(xiàn)它的價值,讓自己的路走的更長更遠。
《活著》電影觀后感篇2
活著,是一種無奈,一種得不到滿足的期待。悲苦,磨礪人的意志,富足,虛榮人的思想。命運,總那么捉摸不透,戲耍著人們。
命運是現(xiàn)實的。主人公福貴從小在父親的保護下,不愁吃不愁穿,于是他開始了揮霍無度的生活。他機械化地活著,每天“早出晚歸”,徘徊在賭館和家兩點一線間,就這樣毫無思想地活著。父親的三座房子也被輸?shù)弥皇O乱蛔樱刻焖臍w來總是引得他的父親一頓臭罵:“你個小王八蛋,每天這樣去賭……”他卻不以為然。他的女兒鳳霞也開玩笑似的,對福貴說:“爹,爺爺又在罵你啦?!备YF說:“沒關系,那是你爺爺在唱歌呢?!?/p>
終于有一天,福貴把父親的最后一座宅子輸給了別人。就在他一無所有的那一夜,賭館外面,他懷孕的妻子家珍帶著女兒鳳霞執(zhí)意向他告別。鳳霞的離家出走,無疑是對福貴災難性的生活雪上加霜。他的父親也因此被他氣死,他的父親曾經(jīng)以為,自己能夠死在這個院子里,也正是債主上門討債的那一天,他真的死在了院子里。但卻是憤恨而終。他的母親也生病。
他離開了他的家,過上了貧苦的生活。這個時候家珍帶著鳳霞和他新生的友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名聲,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在國民黨軍隊的那段時間,他們親身感受了死亡的悲哀,殘酷的寒冷環(huán)境。有一天,共產(chǎn)黨軍隊打來了,原本就無意打仗的他們終于可以回家了。
春生因為喜愛汽車而留在了共產(chǎn)黨軍隊。福貴平安回到家,卻發(fā)現(xiàn)母親已經(jīng)去世,女兒鳳霞也因為發(fā)燒變成了啞巴。一家人過著幸福的日子??墒怯幸惶?,平靜的生活受到了強烈的撞擊,繼而破碎。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友慶,一家人悲痛欲絕,誰也不愿相信這個事實,家珍更是不愿意原來春生,她滿懷悲痛地對春生說:“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命。”春生受到迫害,妻子被逼自殺。正當春生有了自殺的念頭了的時候,家珍又勸他說:“春生,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可得好好活著?!兵P霞認識了工人階級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命運還是不肯放過他們。鳳霞即將生產(chǎn)的時候,把生命交給了幾個衛(wèi)校護士革命小將幼稚的手里,福貴他們去找深受迫害的三天沒吃飯的王教授。而王教授則因為福貴給他吃了七個饅頭又喝了一點水,撐暈了。結果,鳳霞大出血,死掉了。她的兒子,就叫饅頭。
命運總是由一頭牽著另一頭,如果福貴沒有讓友慶去學校,春生沒有開上汽車;如果福貴沒有給王教授那么多饅頭,沒有讓他喝水……那么,現(xiàn)在的他們該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命運是美麗的,它讓人笑,讓人哭,幸福和 悲慘交織在一起,誰也不能分離。悲哀,是現(xiàn)實的特色,而夢想,永遠只存在于心中。
面對命運的捉弄,坦然接受吧,勇敢活著吧!
《活著》電影觀后感篇3
倘若,你只是想擁有生命,那么,活著便足矣;但倘若,你還想擁有生命的韌力,那么你便不能純粹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這部電影中,皮影戲貫穿了整部影片,這也暗示了某種主題--命運的玩偶,命運的強大力量自始至終都沒有放過福貴一家,也沒有放過每個時代的每個人。劇中有幾幕場景至今令我記憶猶新:第一幕是當福貴和家珍的孩子友慶被他們的老朋友春生騎車撞死時,幾近崩潰的家珍對著春生吼道:"你要記得你欠我家一條命!"第二幕則是當春生意志崩潰想尋短見之時,家珍還是對著春生吼道:"你要記得欠我家一條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被重復兩次,第一次是憤怒,第二次是激勵??v然心懷仇恨,卻依舊滿懷寬容,家珍演繹出的是人性的光輝與偉大,而她所激勵的,就是希望春生能夠堅強地活下去。第三幕則是影片最后,福貴將小雞一只只放入皮影箱,"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一開始我無法理解小雞怎么會變成牛,后來細細品味,這話其實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小雞本是弱小的動物,只是體格的弱小并不意味著精神的弱小,也不意味著生命的弱小。很多人一開始都只能算是弱小的"小雞",如果不努力,那么"小雞"將永遠無法長大,而如果努力,精神將會強大,"小雞"便將成長,最終長大成"牛"……如果你能夠努力,你能夠不放棄,你能夠堅強地活下去,那么你也同樣能夠將生命的韌力延續(xù)!因為只有好好地活下去,才能將生命的韌力延續(xù),將這份生命的偉大傳承。劇末小雞的出現(xiàn)正是新生的象征,它所代表的其實不僅僅是被延續(xù)的生命,其實更是生命的韌力!
漫漫人生征途,我們無時無刻不品嘗著酸甜苦辣感受著喜怒哀樂,苦難與挫折也從沒在我們面前妥協(xié)或者讓步。然而,很多人選擇了退縮,甚至有人用極端的行為來結束生命,不少與福貴有著相似命運的少爺們大多也只是選擇怨天尤人。可是試問:若連擁有生命的勇氣都沒有了,怎還能擁有生命的韌力,又談何延續(xù)呢?只為自己而活就夠了嗎?人與人之間,通過血脈也通過來往締結出感情紐帶,于是有了親情有了友情有了愛情,也正是因為這些感情的存在,讓社會復雜,讓人性美好。一個人,也因為這些感情的聯(lián)結,而不能只為自己的活著而活著。你因別人而活,別人也因你而活。有了這般"不賴活"的想法,你將擁有生命的韌力,方可堅強地活下去,為了自己為了為了朋友也為了許許多多關心你的人。
所以,請拓展生命的韌力!
《活著》電影觀后感篇4
活著很累,很難,很苦。這是我對活著最初的認識,自從看了老師給我們推薦的《活著》這部影片,才真正感受到了活著的真諦。
這部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家財萬貫的富貴天天游手好閑,吃喝嫖賭,結果落得傾家蕩產(chǎn),他的妻子家珍與他一同度過了舊社會苦難,煎熬的生活。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幾個鏡頭:
當時的富貴家財萬貫,與龍二賭錢,輸了自己的房子,氣死了老爹,變得一無所有。不久,這套房子被政府認證,是用反革命木頭做的.。而這時,房主是龍二,于是,龍二被槍斃了。簡單地說,當初富貴沒把房子輸給龍二,死的人就是他。富貴是與鬼門關擦肩而過,才活下來的。人的一生就是那么使人捉摸不透,說不定做了一個多余的動作,都會成為別人的替死鬼;說不定在某一個意想不到的時刻,別人反會成為你的替罪羊。那么蹊蹺,那么不容易。
從今往后再也不賭的富貴給村里人唱皮影戲。兒子有慶因為被父親錯怪而生富貴的氣,便與母親家珍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往碗里倒上很多醋,很多辣子,來到富貴唱皮影戲的地方,給富貴喝。皮影戲仍在繼續(xù)?!皳洹币宦暎缀屠弊佣急桓毁F吐到了幕布上。觀眾們哄堂大笑,富貴下了臺,大喝:“這臭小子!看我不打死你!”說罷,急忙跟著兒子屁股后頭跑,臺下又是一片哄笑。這種親情是無法割舍的,這是多么和諧的場面!生活有甜有苦,只是個人如何看待生命,如一直悲觀,生活在我們看來,也會沒有任何樂趣。
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富貴的朋友春生輕輕叩響了他家的門。有慶已經(jīng)不在了,是被他用車撞的,家珍一直不肯原諒他。富貴出來后,春生遞給他一張卡,讓富貴一定收下才安心。春生還告訴他,前段時間他老婆自殺了,自身壓力太大,不想活了。富貴聽后,趕緊安慰他:“可別想不開,無論如何都要挺住,我們可是從死人堆中爬出來的,活下來可不容易……記著,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得好好活著,才能對得起我們……”春生與富貴的談話,分別反映了兩個不同的對于生命的觀點。悲觀,樂觀。怎樣看待生命,就能活出怎樣的滋味。
是啊!活著不容易,死了也不簡單,難道不曾想過一人的生死,會牽動多少人的心?富貴一家經(jīng)歷了多少磨難?從家財萬貫變?yōu)橐粺o所有;唱皮影戲時,又被抓去當了俘虜;好不容易從死人堆里爬出,寶貝女兒鳳霞竟因為發(fā)燒成了啞巴;兒子有慶被最好的朋友不小心用車撞;反革命時代,女兒鳳霞生育時又因大出血而死……一次次的磨難,他們不都站起來了?不都活得那么樂觀,不向困難低頭嗎?我們又何等為一點小事而沮喪,傷心?想想富貴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不幸的遭遇,我們的生活簡直要比他們好得多。樂觀,悲觀,兩種對活著不同的態(tài)度,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價值觀。
《活著》電影觀后感篇5
活著!為誰而活著?為什么要活著?《活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反復閱讀,反復去思考的一本書,一本小說。
這本書讓我讀后,難以忘記,至今記憶猶新。
這位中國最享譽世界的作家——余華,他通過這本書敘述了一個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活著》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人是為活著本生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本書記述了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和“我”講述自己年輕時無所事事,然后賭錢輸光家產(chǎn),一夜之間從富人變?yōu)檗r民,脫下綢衣?lián)Q上麻布衣服,從一個游手好閑的闊少爺變?yōu)橐粋€親自耕種的苦丁,然后家人的死不斷的向他襲來,自己的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家珍,萬二喜,孫子一一離他而去,可是他自己卻承受住了這些突如其來的打擊,最終買下一頭老牛,伴自己安度晚年,悠閑的回味自己的一生,看破這滾滾紅塵。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福貴身上,他被剝奪了許多東西,但唯一不能被剝奪的'也只有活著的意志。這本書暗示著我們每個人無論受到怎樣的災難,都要勇敢的活下去,學會放平心態(tài),看淡一切?!痘钪反_實被賦予太多的內涵,無疑是一種享受,它讓我能更清晰地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人生的意義,也許是終生受益吧。
合上書,我似乎明白了許多,即使不能明白那些大人口中的哲理,但我知道不管發(fā)生什么,都要活著,即使不能看淡一切,也要活著,因為我是為自己而活著,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也不能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活著》電影觀后感篇6
因為我曾經(jīng)兩次看過余華的小說《活著》,故事中的主人公富貴一生的悲慘遭遇勾起了我深深的同情,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最后只剩他自己,這對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但富貴在親人都離他而去之后,在忍受親人離去的巨大悲痛之后,在自己只身一人的情況下,仍能以老黃牛為伴,好好活著,這是令讀者感動的地方,對于我來說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那是今年的3月11日早上7:14分,還在學校的我突然接到了母親打來的父親病逝的電話,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我默默辦理了請假手續(xù),搭車趕回了家。父親在臨走之前,我都沒能見他最后一面,這是我一生的遺憾,我也將自責和愧疚終生。在送走父親的那一刻,我摸著父親冰涼的手,看到父親還有一只眼睛沒有合上,我想父親在臨走之前一定很想見我最后一面吧,我后悔沒什么周末沒有回家看看父親,我多么希望母親在父親臨走之前能夠告訴我,讓我見父親最后一面,可是,父親臨走之前仍未能見到他這個不孝的兒子,只能在走后睜著眼睛看我了。我知道父親總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的,就像奶奶和五叔那樣,留給生者無盡的痛苦和悲傷。雖然在父親臨走之前,在親人面前,我忍著不哭,但誰比我心里更加痛苦難受呢。在父親走后第二天,睡醒之后我忍不住哭了,就偷偷地跑到屋后的角落,淚流不止,我是不想讓爺爺和母親看見我流淚痛苦的樣子。我知道,很多人都會有我相同的經(jīng)歷,也忍受著親人離去的痛苦。在往后的.幾天里,我想到了余華的《活著》,就看了根據(jù)余華的《活著》改編的同名電影《活著》。該劇的主人公富貴經(jīng)歷了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先后離開自己的痛苦事實,雖然在余華的《活著》里還有他的老婆、外孫等親人也離他而去,遭遇更加悲慘,但誰不希望好好活著,但生活總是這樣,讓我們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使我們一次次遭受痛苦的打擊,使我們沉浸在傷痛之中,但親人已去,活者就應該好好活著,我想這也是《活著》給我最大的教育和感悟吧。最后,愿父親一路走好,在那邊要好好照顧自己…
《活著》電影觀后感篇7
翻開書頁,心中涌上沉重,卻也交織著欣慰。作者近乎冰冷的筆調洋溢著樂觀,同時印證一個年代的艱辛、坎坷與蒼涼。一次次生離死別,委婉卻凄涼,展現(xiàn)著生命的渺小與短促。家道中落的悲哀,強征兵役的凄慘,雙親逝世的痛楚接踵而至,在為“活著”而“活著”的信念的支撐下,次次打擊后福貴依舊繼續(xù)堅持著。孤苦伶仃的晚年里,他只能與一頭同樣名叫“福貴”的牛作伴,回首曾經(jīng),他需要多大的勇氣?!耙孕Φ姆绞娇蓿谒劳龅陌殡S下活著?!彼盟囊簧嬖V我:活著是一種歷練,活著是一種幸福。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被钪侨魏稳艘矡o法逃避的,有的人在歲月中感知到活著的意義,于是得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永恒??墒怯械娜嘶钪?,失去了追尋的方向,活得迷茫;失去了的奮斗的理想,活得可悲;失去了美好的期待,活得艱辛;失去了腳下的路途,活得愚昧。其實活著,并非要名垂青史,轟轟烈烈。過分追求名望,常常是身心俱疲卻也無所得?!捌狡降攀钦妗?,不要過于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淡然面對,積極把握,珍惜當下。
生活是人生一片廣闊的田野,而苦難亦是一種希望的播種。它在落寞時滋潤枯竭的心靈,在迷惘時指引前進的方向,在無助時鼓舞失意的靈魂,它能夠使人在逆境中堅強,在平凡中不凡。
這樣一句俗話被人們口口相傳:“好死不如賴活。”的確,人們總是在探求生命的實質與活著的意義,認為人活著是為了理想、奉獻、青春、奮斗,諸如此類,卻忽略了人生中最真的東西——“活著”,不管處境如何,不管堅持著是為了什么,我們都應該為“活著”而好好活著,這是人生最基本的信條,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加有價值。就如人生旅途上的朵朵小花,我們日積月累地采摘,那些樸實無華的花朵,也會變成生命的花籃。
人生中沒有什么幸運或是不幸,生命只是靜靜地、平淡地活著。善待自己,珍惜生命,把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