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總結自己的觀影體驗,從而更好地吸收電影中的營養,提升自己的影視文化素養。寫好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
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篇1
周日我觀看了《上甘嶺》這部電影,它是抗美援朝的經典影片之一。看了這部電影,我了解了上甘嶺的一些事情。
上甘嶺是朝鮮的一個高地,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美國來攻打朝鮮,攻打上甘嶺,在上甘嶺,我軍只有一個營的兵力,美軍進行了多次沖鋒,都被我軍打退,但我軍傷亡也很大,總部讓我軍進入坑道后,敵人占領了上甘嶺,還在坑道四周建了很多碉堡,只要一出坑道就會被打死。在這緊急關頭,我軍不怕困難死死拖住敵人,最后,大部隊趕來了,使我軍奪回了上甘嶺。戰爭局勢轉向我軍有利方面。
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了《上甘嶺戰役》,知道了這場戰役從1952年10月14到11月25日,歷時43天;知道了這場戰役美軍調集兵力6萬余人,大炮300余門,坦克170多輛,飛機3000多家,對志愿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余萬枚,炸彈5000余枚。但我志愿軍不怕困難,不怕艱險,最終取得了勝利。
在這部影片里還有一個小細節,令我非常感動。由于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為了保存實力,戰士們不得不下山去挑水,但剛裝好水就中彈了,后來師長派人歷經艱辛送來了一些蘿卜,還專門給連長送來了兩個蘋果,連長的嘴唇雖然已干裂的像曬干的桔子皮,但還是把蘋果削成一片一片送到每位戰士手里。
看到這,我已熱淚盈眶,戰士們在那么如饑似渴的困難環境中,還不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品德是多么高尚!此時我也明白了,同學們之間也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以后我更要珍惜這用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和平的生活!
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篇2
最近一直閱讀了讀一本英文書《me before you》,因為被小說的情節吸引,但每天的閱讀量是固定的,不能超量,于是我按耐不住看了電影版,總體上來說還是不錯的,至少男主的笑容很有魅力,我非常喜歡。
就像電影中的女主,如果你把自己限定在某個范圍或者區域里,你就無法真正認識你自己,無法去發掘更多的潛力與可能。因為車禍而高位截癱的will曾是那么熱愛生活,后來卻被困在小小的輪椅之上,盡管家庭富足,他不用擔心生計,但是,那曾經可以自由馳騁,自由翱翔的心靈是不堪囚禁的。他與父母約定的在他選擇安樂死之前再活半年。半年里,lou的到來給了他愛與快樂,卻未能改變他要結束生命的決定。看到will選擇在lou和家人面前安樂死的時候,我忍不住落淚,但若換成我,我也一定會像will一樣。
不是瑪麗蘇的結局,will雖選擇了離開,卻給lou留下打開了新世界的希望和資源。她不再因為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被困在那個小鎮,她可以自信地穿著最愛的大黃蜂條紋打底褲,坐在巴黎的街頭,品味著經典的苦咖啡和新出爐的牛角包,然后微笑著走進那家香水店,購買will推薦的那款適合她的香水,帶著will給她的永恒的愛與希望前行。
結局雖不圓滿,卻是最好的,因為will不用再過每天睜開眼就期待這一天結束的日子,心靈不會再被身體禁錮,因為lou終于可以去過自己的生活,去看更大的世界……
will應該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被一輛摩托車毀掉一生。生命或者說生活永遠都是未知的,我們無法窺探未來,或許,解放自己,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去發現,去嘗試才不枉生活。但在我們的文化中,各種關系和羈絆很多時候你是無法放下的,因為就算你是對的輿論的壓力太大。
在過去的一年里,應該很多人都覺得很累,或許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了。上班的人有太多迫于生活的壓力而發條式的前進著,全職媽媽們也疲于24h全年無休的工作。或許,我們都需要一點點時間,一點點空間,去療愈我們自己,哪怕只是看幾頁我們喜歡的書,或者看一部我們喜歡的電影,哪怕是在陽光明媚的午后,坐在窗前靜靜地發會呆,釋放一下心流,又哪怕只是聽一首歌,品一杯茶……只要我們是全身心的陪伴自己。
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篇3
下午刷微博的時候看到有人吹《驢得水》,晚上回來立馬在網上找來看了一下。
不得不說,確實牛逼。很久沒看過這么好看的電影了。近幾年的國產喜劇電影,要么刻意裝逼,要么難看得要死,卻整天發牢騷,說沒人懂得欣賞,要么全程穿梗,搞得情節支離破碎,甚至邏輯都難以自恰。《驢得水》卻能將可看性和深度結合得很好,全程沒有故裝深沉,偶爾的插科打諢,也是那么自然而然。
如果對情節感興趣,建議大家自己去看,畢竟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我這里就不贅述了。我只是想在這里分享幾點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首先,戲劇性。我們花2個小時去電影院或者在家里,安安靜靜地欣賞完一個故事,為的是什么?我想絕不會是為了看一日三餐,菜米油鹽來著,我們渴望看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遇不到的故事,體驗那不同尋常的經歷。一個好的故事,必不脫一個奇字,比如灰姑涼嫁給王子,底層少年遇到種.種奇遇最終成為武俠高手,等等。一個離奇曲折的故事,讓我們暫時忘記了生活的平淡,還有無奈、無力。可以說,一個故事的生命力和張力,都在這個奇字上了。
在這一點上,這個故事可以說足夠離奇了:一個英語老師竟然是一頭驢,不對,是一個鐵匠。為了掩蓋這個謊言,眾人不得不撒更多的謊言,故事,就這樣被這個謊言帶著走。在面對謊言的時候,在真誠和利益的拷問下,每個角色都現出了自己最真實的人性。
其次,真實性。如果一味獵奇,失去了真實性,那么就不會讓人產生代入感,故事將不再是故事,電影也不再是電影,而成了一長串瑰麗的幻燈片了。這里的真實就是邏輯自恰的意思,不是說一定要和現實世界一樣。比如我看《長城》,就覺得很難受,完全沒辦法融入故事的情境中,整個故事的邏輯性一塌糊涂。比如讓女兵站在城墻外吊著圓環跳下去與異獸戰斗這個設定,讓我非常難受,這導演白癡啊,城墻的作用是什么,你跳下城墻與敵人戰斗,那要這城墻何用?《驢得水》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就是太真實了,真實得讓人難以接受。
鐵匠一出場的時候,我一直以為后面他會成為逆轉局勢的正面人物,努力讀書,最后成為接班孫校長夢想的旗手。沒想到,鐵匠,他還是鐵匠。周鐵男,我以為他會強項到底,沒想到在子彈的威脅下,他也會認慫,不僅認慫,直接變成軟骨頭了。不對,應該說我沒想到編劇敢這么寫,因為其實周的反應才是一個正常人的,在那種情境下的人物應該有的反應。導演只是遵從了真實,但這個真實卻是那么地震撼,一點都不平淡。我承認,如果我在那種情境下,我也會認慫的,這才是最真實的人性。只是我們都很難承認,我們總是希望有一個勇敢的英雄可以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反轉劇情,很多故事就是這么寫的,但導演沒有這么干,這又是一“奇”。其他各個人物,他們的所有行為,雖然看起來讓人難受,但他們都嚴格遵守著自己的設定,絲毫沒有逾距,這就是講故事的時候需要的克制,很多導演和作者都沒有這個品質,想一股腦往作品里拉好東西,結果反而破壞了作品的一致性。
電影的最后,陸一曼用撿到的那把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雖然很傷心,但我仍能接受,因為我知道,這就是她的命運。不是死,就是瘋,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她在自己短暫的清醒時刻,用一種不那么痛苦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可能是導演最后的仁慈吧。
解釋一下為什么說陸一曼只有死和瘋兩條路可走。因為人物設定,或者說,如果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那么這就是她的真實歸宿。如果說,貫穿這個故事的引線是驢得水是英語老師這個謊言,通過這個謊言推動著整個故事的進展。那么,現實與理想的沖突,則是制造波瀾的力量。這個沖突,在陸一曼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陸在城里的事情故事里并沒有交代,但我推測可能是這樣的:陸在城里遭到了無法言說的侵害,她無法承接這巨大的羞恥感,所以只能合理化侵害,把自己變成一個蕩婦,否則她無法活下去。這種合理化,就像在說,看吧,不是你侵害我,而是老娘在睡你。后來,可能在城里實在混不下去了,她投奔了孫校長。所以,來到三民小學的陸一曼,其實是帶著蕩婦的面具來的,這個面具對她來說,是一個保護層。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什么裴魁山向她求婚的時候,她果斷地拒絕了。來到小學后,從電影一開頭可以看出,她活得還是很自在的,至少表面上如此。但是,當她尊敬的孫校長剪掉了她美麗的波浪長發后,她從鏡子中看到了血淋淋的自己,那個被隱藏的自己。 是的,頭發可以再長出來,但是,這個情境,肯定喚醒了被她小心翼翼地掩藏著的傷痛體驗。被侵害,但是無力反抗的傷痛體驗,意識的容器無法容納這巨大的沖突,為了保護自己,只能讓自己瘋掉,隔絕意識,從而也隔絕了這些痛苦的感受。影片的最后幾次插入了她想象著校服已經做好,幾位老師和孫校長一起照相的溫馨畫面,這是想象,可惜現實并沒有這么美好。當她看到掉到地上的那把槍的時候,她的意識突然那么一絲的清明,原來,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走。
當她拿起地上的那把槍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把在場的所有壞蛋都給崩了。但她沒有,要是這樣做的話,她就不是陸一曼了,也不會來到這個地方了,她會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親愛的朋友呵,當你手中有一把槍,請把它指向你的敵人,千萬不要指向自己的大好頭顱啊。
整個電影看下來,沒感覺導演在批評誰,或者揭露誰,他只是在呈現。他好像在說,看,事實就是這樣。每個人在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中,都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你能說想改變自己現狀的銅匠是錯的嗎?你能說為了理想委屈求全的孫校長是錯的嗎?你能說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屈服的周鐵男是錯的嗎?你能說完全臣服于現實的裴魁山是錯的嗎?不能,你不能。每個人都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而當你看到了自己的時候,你就會體驗到那種我們籠統地叫感動的情緒。這時候,這部電影便有活了過來。
做了選擇的人,命運亦為他們準備好了相應的歸宿。沒有誰是誰非,這只是生活本來的樣子罷了。
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篇4
懷著好奇與激動地心情,我觀看了微電影《希望》。這部微電影由我校的領導和師生參與拍攝,講述了一個與奶奶相依為命的單親女孩趙向男的故事,塑造了一個拾金不昧、誠實守信、文明有禮、愛護環境的新時代好少年形象。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雖然很簡單,但引發了人們的深思。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記者問趙向男為什么這么執著地尋找失主時,趙向男說:“這還問為什么呀!人家大老遠慕名來到咱梨鄉,在咱這里丟了東西,找不到會怎么想呀?咱要叫人家知道,咱梨鄉呀,不但梨好,人更好!”
她使我想起了我以前親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個寒風凜冽的早上,我裹緊衣服走在街上。街上行人不是很多,一個個行色匆匆。走到十字街路口,我發現一個小姑娘正在四處張望,臉凍得紅紅的,滿臉焦急的神情。這時,我注意到,她那胖乎乎的小手緊緊地攥著一個包。
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走了過來,邊走邊四處找尋著什么。她小聲地詢問著行人:“我的錢包掉了,你看見沒有呀?”行人搖搖頭。老奶奶急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老奶奶,這是你的錢包嗎?”正是那個小姑娘從遠處走了過來,老奶奶接過錢包,撫摸著小姑娘漆黑的頭發,激動地說:“是我的,是我的,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小姑娘羞澀的笑了,像開在陽光下的迎春花。
拾金不昧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金”不僅是指財物,而更多應該看到的是一顆發光發亮的金子般的心靈。我更希望通過觀看微電影《希望》,讓每一個人都能學榜樣,做榜樣,讓《希望》的希望落地生根,讓向男的精神內植于心,外踐于行,讓作為祖國花朵的我們競相開放,綻放出我們新一代好少年的光芒!
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篇5
很小的時候,當我第一次捧起秋葉,驚嘆于生命的美麗。那仿佛一碰即碎的葉片,清晰而蒼老的脈絡,褐黃而沉重的葉色,確確實實撥動了那顆仍有些懵懂的心。輕踏早已枯黃卻蒼勁的草地。初次感受到生命的無奈與堅強。
史鐵生是一位堅強的殘疾作家,然而在他背后有位更偉大的母親卻鮮為人知。不經意間,眼前總會浮現出這樣一組鏡頭:史狠命地捶打自己兩條失去知覺的腿,對他的母親吼:“我活著有什么勁!”母親撲過去抓住史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包含了做母親的對兒子多少深情,沉淀了多少對生命的無奈,又升華了多少女性的堅強!
可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在一個落寞的秋天永遠離開了史鐵生,彌留之際牽掛的依舊是“我那有病的兒子……”
隱隱地,有一種痛感自心底浮起。我想那個傷感而復雜的秋,已是長久存活在史鐵生心中,植根于成長的足跡里了。
看過報上的一幅畫:一條鱔魚在一口燒熱的油鍋內弓著身子。畫的配文大意是說,下油鍋的鱔魚極力弓著身子,廚師不解,取出刀具剖之,才知其腹內懷有一條小鱔魚,它是為保護腹中的小生命而努力弓起身體。
我常常在陰郁漫長的午后一遍遍想起那條弓起身子的鱔魚,一遍遍想象史鐵生母親生前對兒子的不舍與眷念,它們就像掛在屋檐下風干的蘿卜條,讓我憶起母愛曾是那樣飽滿、豐潤和絢麗多彩。
秋以自己獨有的魅力征服了它的熱愛者,它讓整個世界變得敏感而易傷的同時,也為自己壘砌沉重而悲壯的堅強,母愛展現在人們面前。
母愛的感覺就好比喝茶,一口一口地品嘗,夏天涼爽,冬天溫暖。初秋的夜給人的局促和失落心情瞬間消散,那是因為母親神奇的力量作用。
當秋日以它最眩目的光彩走進我們渴盼已久的眼簾時,母親,該會有一枚心形的紅葉落在您蒼老而褶皺的手掌里,那,是我對您的敬愛。
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篇6
新年民族音樂會,慷慨激昂、氣勢恢弘。其中的《瑤族舞曲》,讓我心醉神迷了。
初聽此曲,仿佛在一個暖春的清晨,濛濛細雨漂漂然灑在我的面頰上,那種潤澤肌膚感覺,頓覺舒暢。清新的微風撩動我的衣角,像愛人的在我耳邊輕聲耳語的鼻息。而我此時徜徉在青石板路的小道上,石板上的濕,如此明亮,如同涂了一層薄的柏油,走起來油膩一般。
走著走著,好像走到了一個花園里。群花還沒有睡醒。那小雨悄悄的洗掉了她們的塵埃,于是她們的美麗光澤變得煥然一新。被洗凈的浮華下,我看到平日太陽下曾經有過的嬌艷的紅,高雅的紫,和純潔的白。以前那般錦繡,如今都懶洋洋的,卻也如此的美不勝收,如同一個卸去妝容的素顏美女。這是春來的困意嗎?
突然,驚雷想起,驚起了一片芬芳,這濃濃的雨幕淹沒了香氣。綿綿東風送來一縷縷餓了般的花香,夾雜著潮濕的泥土的腥味。那是剛剛睡醒的群芳,居然發現在她們酣睡的時候,有人闖了進來,惱羞成怒了。我慌忙跑出園外,園外的田和泥沼里,新插著稚嫩的秧,少壯的麥,路邊是點綴嫩芽的垂柳,一起散發出雨后蒸騰出氣。這些美麗的綠色在雨幕中快活的沐浴著,鼻子里聞到的是春季特有的味道,閉上眼睛都是愉快。
我耳中聽著美麗的旋律,眼中卻看到的是一片美景,心中跟著節奏起伏,時而開心時而憂愁,如同被取代了大腦的控制權,腦中只有這個樂曲,時高時低,時快時慢,聽著聽著,世上就只有它了。
電影的觀后感1500字篇7
周末,我們一家人從安康出發,來到爸爸單位----鎮坪縣曾家鎮。聽爸爸說,這里有一個叫桃花村的地方,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現在正是菊花盛開的時節!
中午,我們吃過午飯,爸爸就開著車,帶我們去桃花村觀賞菊花!一路上,我很開心!沿途的美景目不暇接,有靜靜流淌的河水,有高大粗壯的柳樹,有造型獨特的房子,遠處,還有連綿起伏的大山。車子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很快便開進了村子。
走進村子,我看見滿山遍野金黃金黃的,像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那就是菊花!菊園里有很多忙碌的身影,有的人背著筐子飛快地采摘菊花,有的人正把摘好的一筐筐菊花放到車上。我們的車繼續往前走,一會兒就到達了目的地,爸爸說:“我們也去幫農民采菊花吧!”我說:“好呀!好呀!”在向導叔叔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一塊最大的菊園,這里種著最大、最漂亮的“金絲黃菊”!我學著大人們的樣子,兩根手指夾著花朵底部,輕輕一提一摘,就采下一朵。大人們時不時顧著拍照,最后,還是我采的最多,我真高興!
時間過得很快,一會兒太陽就要下山了。爸爸又開車帶我們去了一個名叫“七彩菊公司”的生產車間。我看見有很多員工正在把菊花往“大盤子”里放,“盤子”上有很多正方形的小孔,“哦,原來這就是擺放菊花的!”我恍然大悟。聽公司老板說,菊花擺好后,直接放到炕房里,經過高溫烘炕,三天后就變成“菊花茶”了,聽說菊花泡水喝可以去火,對身體健康有益哦!
今天,我真得有很大收獲,不僅學會了采菊花,知道了生產菊花茶的過程,還學到了知識,真是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