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
通過寫觀后感,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寫作水平,從而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優秀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篇1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大多數人,因為這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里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
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而且還是一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他被派往一家名為“池塘之底”的工讀學校做學監。學校的校長絲毫不關心孩子的生活,他制定了嚴格、死板的校規,并體罰、虐待違反校規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的心靈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靈魂與周遭的冰冷、無情激烈地碰撞,形成了他們極端叛逆的性格。
馬修老師的到來給孩子們帶來了轉機。他和藹、善良,從不體罰學生;對于犯錯的學生,他采取一種截然不同的懲罰方法。但身為“好好先生”的他也有自己不可侵犯的原則和立場。他不會對自己喜愛的.學生有任何的偏袒,同樣也不對經常得罪自己的壞孩子懷有絲毫的偏見。馬修老師就像是一個集所有優秀老師所應具有的特點于一身的學監,而屬于他本身特有的要屬他借音樂完成了對孩子們受傷心靈的撫慰與洗禮。
馬修老師的實驗,即組織一個合唱團,是對孩子們“救贖”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實驗的最初動機或許出于偶然,或者說是馬修的一點私心。但對于一個視音樂為生命的作曲家,老師能從一開始將樂譜緊鎖于櫥中到后來當著學生的面自由地展開、翻覆樂譜,這其中包含了他對孩子們的信任和理解,同樣也隱含著老師對于學生的愛。無疑,他的實驗獲得了成功。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學會了欣賞美好的事物,懂得了同學與同學、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家長間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友愛。音樂解開了束縛他們心靈的繩索,重建了被炎涼事態損毀的是非觀,激起了一顆顆幼小心靈中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
在影片的最后,撒落一地的寫滿歪斜字跡的紙飛機和窗口伸出的十幾雙快速揮動的小手,還有那首飽含深情的離別之曲則是對于像馬修這樣的好老師的深深謝意。
今天,看了這部去年票房達到4000萬歐元的法國電影,已被法國政府選送參加本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競爭的影片,我深深地被感動了,作為一名教師,比較了解像影片中這樣的特殊孩子,現在有很多。但我們只要用愛心就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圣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作為教師,學生對于他們而言,可謂是“短期”的子女,一年、三年,最多也不過六年。而朝夕相處總能產生感情,頻繁的接觸也會引起矛盾與誤解,因此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在“愛”與“恨”的不斷轉換中得到鞏固,得到提升。直到最后,臨近畢業,曲終人散時的那一幕又會沾濕多少人的衣襟,濕潤多少人的眼眶啊。多年之后,看不到了曾經的“愛”與“恨”,淡忘了往昔的歡樂與煩惱,唯有面對泛黃的畢業照時,多少才能拾回些記憶的碎片。凌亂不齊的碎片可能拼不起你對學生時代的美好印象,可能湊不出你得第一個“雙百”時的興奮感覺,但這些碎片,絕對可以喚起你對老師的回想——他們的長相、聲音、說話時的抑揚頓挫,或是一堂課要重復上百次的口頭禪。你可能會為自己超凡的記憶力感到驚奇,可能會在朋友聚會時大談你的啟蒙老師,想借此博得朋友們欽佩的目光。然而,讓你更為驚奇的是,你的話題被朋友們借用了,他們的描述比你的更具體,更細致。這時,你會發現,伯樂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的,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是偉大的。
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篇2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給予我的最直接的感動: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這樣的一所學校,實際卻是一座教養院,在這所學校里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煙、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所學校里還把“犯規——處罰”看作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這里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所學校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代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并且其他的學生在幾十年后滿懷著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最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感動,恰恰正在于馬修的平凡和普通。
當他發現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后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里唱歌;當那一群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
了馬修的指揮,并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為獲得原諒而竊喜??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教過的班級中有各種各樣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也或多或少的會存在著一些行為怪異、學習懶惰的學生,當我在面對他們時是否也能有馬修老師的這一份寬容和愛心呢? 無論多么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愿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在今天中國的教育現狀下,我聽多了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教育
積重難返的無奈,馬修給我提供了另一個辦法:是否能找到這些特異學生正確的鑰匙。 作為一名教育者當然需要教育教學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
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并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于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我引以為戒。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對學生以寬容、不能因為他們在某方面出了問題,而就此將其打入壞學生的行列,只有自己不放棄,對他充滿信心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篇3
音樂,是浸潤問題少年心靈的甘露;音樂,是感受人性本善溫存的陽光;音樂,是正視內心世界節奏的律動。陰晦的“池塘之底”因為有了馬修而閃出一絲耀眼的光芒,他的寬容與獨特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孩子們的心靈。
生命是一場偶然的邂逅,馬修的到來給予的處于池塘畔底的孩子們一縷安靜的陽光,每個孩子都是擁有純凈心靈的天使,只是現實扭曲了孩子們人心本善的一面,他們逃學、打架、侮辱老師,只是因為曾經孱弱的心靈沒有經過美好,便在哈珊校長的無情鞭笞與踐踏下,變得扭曲而充滿仇恨。馬修初來乍到時驚恐的目光,人性的質疑,不解的詢問,讓這個才華橫溢的學監老師仿佛處于邊緣地帶,幾乎感到窒息,他一直不明白他在到來之前,這群原本活潑天真的孩子,又怎樣在沒有愛的教育下一天又一天的長大。
當他在第一節課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姓名、年齡以及未來的理想時,原本鬧哄哄的教室瞬間變得安靜下來,他們一改往日的調皮,全都認認真真的寫著。馬修頓時很是感慨。這群被外界一致認為問題少年的孩子,竟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最本質的靈魂、人與動物都屬于地球上的生物,只是因為人們有高貴的靈魂,擁有純正的追求,所以才會比動物更高一等。但這群可憐的孩子們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根本沒有人去關注他們的內心,因為他人的忽視而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把脆弱的心靈保護的很牢固,他們不容任何人踏足他們柔軟的內心世界。但在仇恨的最底處,他們仍舊保留著一點愛的渴望,他們需要慢慢的挖掘,找回生命的永恒。
陰晦的上空出現一絲縫隙,溫暖的陽光透進來,照耀著孩子們的內心。他們未來的理想滑稽搞笑,卻打開了心靈之門,一點一點的接受著馬修的到來。馬修給了他們人格尊嚴,不再是關禁閉,不再是鞭子抽,而是通過其他的方式改掉錯誤,重新獲得心靈的慰藉。馬修成立的合唱團,找回了孩子們的歡樂與自信。用黑色之晴尋求光明,輕快活潑的節奏帶動著孩子們的目光,原本的仇恨在馬修的改變下一天天的變得溫和,馬修具有人性化的處理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心服口服,他在用愛打動著這群孤僻的孩子們,讓他們在音樂的感染下,享受愛的美好。
夏丏尊曾說:“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虛空。”刻薄威嚴的哈珊校長就是一個虛空的人,他也曾經有過夢想,卻被現實無情的打磨,曾經奮斗的利刃,被磨得沒了原有的激情。他開始把這一切的恨都發泄在這群無辜的孩子們的身上,問題少年原本是沒有問題的,它們是上帝賜予這個世界的天使,他們曾有過最簡單的追求,得到愛的憐憫,可是吝嗇的現實是這些孩子們變成了仇恨世界的惡魔,他們的心中沒有愛,他們不懂得愛是什么,但是馬修卻用愛包容著孩子們,他沒有孩子,但早在他的心中這一群渴望愛的孩子們早已成了他的全部。
皮埃爾天籟一般的嗓音簡直是一個奇跡,馬修用心挖掘著這個自我封閉極強的孩子,皮埃爾的母親讓馬修這個落魄男人第一次感到愛,卻在皮埃爾這個有嚴重“戀母癥”的情況下,窘迫而又尷尬的結束了這段生活,他對皮埃爾潑墨水的事情感到生氣,停掉了他的獨唱,卻在最后的演出中伸出寬容的手,給予了皮埃爾一個機會,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因為他分明從皮埃爾的目光中讀到了深深地悔過,他認真的唱著,唱出了自己對馬修的感激,他唱出了自豪,唱出了被諒解之后的快樂,唱出了自己的心。
一束陽光總會在轉瞬即逝中消失,即使他在強烈,也會有被烏云遮蓋的時候,馬修因擅離職守而被開除,可他出游的點子卻救了六十多個孩子性命,哈珊校長最終否認了這位太有主見的老師,他曾經為了前途不顧一切爭奪馬修的榮譽,得到良好的形象,無情的不讓他見孩子們最后一面,而隨風飄來的紙飛機,卻訴說著孩子們那難以割舍的情意,句句離別之言難言他們心中的悲傷,簇滿了窗戶的小手是他最好的告別禮,轉身的悲涼,留下了他深沉的背影,小小貝比諾的追隨于等待,和這位倉皇的藝術行俠,一起離開了這個悲涼之地。
愛,可以喚醒一個人最純粹的本性;愛,可以成就皮埃爾最深處的天賦;愛,可以換回問題少年最明媚的笑容。是愛,讓池塘之底多了陽光,仍舊是那個電閃雷鳴分雨夜,回憶著馬修的點點滴滴,皮埃爾深沉的冥想著……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篇4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系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復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后又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象征。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著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里的學生,并沒有因為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為了一群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知道,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升華。懷著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可以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老師如此重要,卻非常困難,因為面對一群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跡,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小天使,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記得上學期上雷老師的《教育原理》時,她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后,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為了慈父般的愛。
整部電一影使我感觸很深,的確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電影。在被劇情牽動的同時,心靈也不禁震顫。將這群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教師是十分偉大的。他們往往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 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 有很多很多……
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但是它卻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愛。在簡單質樸的語言中,我豁然開朗: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隨時隨地都因為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改變。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著春天的絢麗多彩。然而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可以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為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于這部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著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么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篇5
法國某個小鎮,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一群頑皮的、等待著救贖的孩子,一個失落的音樂家,故事就這么展開了。這部片子,作為老師們來看,就是闡述了一個教育理念的影片——犯錯導致懲罰,懲罰再次導致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釋放了自己的“青春”。
看著影片,我腦海中回響著的是陶行知的那句話“愛滿天下”。 即教育的核心是愛學生。 有位教育家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
這些話精辟地論述了師愛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人公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對待這些孩子,對學校的殘忍制度深惡痛絕,在他愛心執著下,用音樂引導孩子,讓他們心靈得到凈化,對今后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能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愛,既是一種艱辛的勞動,又是教師素質的最好體現。
聯系到自身的教學工作上,對于如何更好地體現這種愛,進行了一下幾點思考。
一、尊重學生 師愛是廣博的,對待優生,教師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以發揮他們的特長,促進其能力的發展。
對于后進生,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通過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卑自棄心理。對于孩子天真的行為,您可能不屑一顧,可能會不耐煩,甚至呵斥一句“你懂什么”!馬修卻告訴我們“不可輕視孩子的情感”。學生犯了錯,您是像片中的校長那般猛烈斥責,還是嚴厲懲罰,抑或“邀請家長”呢?馬修的行為卻告訴我們,成長中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一個厭惡的眼神,一句隨口的批評,甚至一個“無可救藥”的姿勢,都會刺傷他們的身心。
它讓我們深刻地體味著兩個字的份量,那就是“尊重”! 二、了解關心學生 深入了解和熱情關心學生,是師愛的表現。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多抽時間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能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打下基礎。
從而能順利地對學生開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我們一年級的學生,每次帶他們去陽光體育運動,他們都興奮萬分,完全不是上語文課的拘謹樣子。
借這個體育活動課,我想跟學生拉近距離,所以帶著他們做游戲,開展安全健康的踢毽、跳繩比賽,并從中觀察他們:哪些孩子比較活潑,哪些孩子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哪些孩子樂于參加集體活動?? “育人要知心”,教師要利用一切時機深入學生之中,耐心、細致地觀察、分析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
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愛意時,他們就會愉快地把信息反饋給教師,從而激起師生間的心理共鳴,此時,學生對教師不是敬而遠之,而是親而近之,把教師視為自己的知心朋友,與其心心相印,憂樂與共,相融無間。實踐證明,要想教育好學生必須從了解學生著手。 的確,師愛是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愛,就會自然而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并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因此說,師愛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篇6
教師隨筆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
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
飛往大海,飄向空中,
一個孩子在望著你吶喊。
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回旋,
在那暴風雨中,你高揚著翅膀。
別忘了飛回我身旁。—————《放牛班的春天》
一部平靜的九十分鐘電影,給我帶來的確實久久不能平息的感動。主人公馬修的教育是寬容,馬修的教育是尊重,馬修的教育是平凡。他讓一個永無寧靜的問題班級成為一個優秀的合唱團,讓一個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成為著名指揮家,讓一個孤僻的孩子愿意一直追隨他。而他卻說“我叫馬修,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敗的教師”。
教育需要寬容。當馬修面對學生的不敬,學生的搗蛋,甚至是羞辱,所表現的出來的竟不是責備而是寬容!對每一位犯錯學生不離不棄,讓我深深感悟到“寬容”一詞的豐富以及偉大。寬容是一種等待,是一種期盼,更是是一種愛。在工作中面對學生的缺點或者錯誤應該以等待、期盼與愛去代替指責,讓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教育轉化為主動接受自我教育的過程,讓學生們像放牛班的孩子們一樣重遇春天。
教育需要尊重。馬修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制度而又敢于創新制度;尊重學生而又善于引導學生;尊重同事而又能感化同事。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著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系。每每想起新聞中出現教師的負面報道,心中總會隱隱作痛,為孩子們的傷而心痛,為不良教師的.惡而心痛。
教育需要平凡。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們感動,恰恰正在于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其貌不揚,沒有魁梧的身材,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他卻創造了奇跡,用他的平凡創造了奇跡。僅僅用他的每一堂課,每一次教誨,以及對每一個人的熱誠。我們的教育從來不需要偉大,從來不需要轟動,要的僅僅是做好本職,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孩子。
孩子們都是天真爛漫的小羔羊,我就是他們的牧羊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影評篇7
馬修是一個負責任且用愛感化學生的教師,的確,他擁有偉大的靈魂。
這部《放牛班的春天》劇情上并沒有很大的跌宕起伏,甚至主演都又好像不是主演。
如果你沒看進去,真心會覺得沒意思。
雖然如此,但這部劇情平平的電影還是讓我眼含淚水。
因為從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很多東西。
我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有時候,只是教學方式的錯誤。
我認為,教書用的不是尺子,而是愛。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愛去引領學生,這才是教書之道吧。
很多老師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話一個小小的行為,就能影響學生的一輩子。
是受益一生,或是毀了一生。不僅取決于學生,也取決于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里這群孩子們,他們并不是問題少年,他們善良,他們純真。
他們可能語言粗俗,行為過分,可在背后,往往是越發脆弱和需要保護的心。
總有一些以毒攻毒的教育者?一個成功的教師,是應該讓他的學生敬愛,而不是恐懼。
難道辨認一個學生的好壞,不應該從他們的本質來看嗎?
現如今在很多人眼里,擁有好成績的學生就是好學生,我可不覺得是這樣。
當初我的好朋友介紹這部電影給我的時候告訴我:靜下來看,就會很好看
的確如此,用心地,靜下來去看,愿你收獲如我所獲般的感動。
ps:里面的合唱簡直太棒了!聽里面的音樂也是一種享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