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思考所觀看的內容,從而更好地理解其主題、情感和思想。下面是一些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有用。
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篇1
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考察時發表重要講話,對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表示肯定。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是以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為代表的幾代莫高窟守護人。70多年來,他們扎根大漠,不計個人得失,舍小家顧大家,以強烈的使命擔當、無私的奉獻精神,精心保護和修復莫高石窟珍貴文物,潛心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藝術,努力探索推進文化旅游合理開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贊譽。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同志被授予“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稱號。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幾代人薪火相傳,擇一事終一生。他們的感人事跡宣傳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認為,敦煌文物保護利用群體大力弘揚和踐行愛國奮斗奉獻精神,幾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崗位上埋頭苦干、接續奮斗,充分彰顯了為國為民奉獻的家國情懷、為事業無怨無悔堅守的敬業品格、為文化傳承發展拼搏奮斗的執著追求,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許多文物保護工作者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論述,以幾代敦煌莫高窟守護人為榜樣,扎根基層、潛心鉆研、矢志奮斗,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
76年來,以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奮發進取,敦煌文物保護利用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他們用實踐總結出了“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起初只有18人的機構現已發展為1500多人,管理的6座石窟地跨千余公里,保護、研究、弘揚各項事業穩步推進。
“莫高精神“不是紙上功夫,而是一代代莫高窟人的真實寫照。他們個個謙虛樸素、平易近人。他們深愛著莫高窟,深愛著從事的工作,深愛著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榜樣。
莫高窟人為文博行業樹立了標桿。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把一切獻給了莫高窟,沒有對事業的誠摯追求是做不到這樣的。幾代人持續謀事,成效得到世界關注。甘于奉獻、開拓進取的精神,也是對我們的鞭策。國家對文物工作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我們基層文物工作者有信心、有決心把事業干好。
莫高窟人的先進事跡堅定了敦煌學研究新力量前進的決心。老一輩敦煌學者的責任擔當令人感動。他們甘愿放棄國內外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來到貧瘠的土地揮灑汗水。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治學的堅韌,也看到了敦煌學人在文化復興中肩負的責任。莫高窟人的感人故事正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們的心田,他們的品格作風正激勵更多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奮發向前、謀求新篇。
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篇2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伴隨著這熟悉的歌聲,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2016年度頒獎典禮》。獲得這一殊榮的分別有: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功勛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舍己救人英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教師支月英、回國扎根農村建設的秦玥飛等十位人士。他們的事跡無一不感動著在場的人們,讓我們的精神伴隨著感動的淚水一次又一次接受著洗禮,使我們的心為之激蕩,為之震撼。
最令我敬佩的則是紅絲帶學校的創辦人郭。2004年,當時在臨汾市第三人民醫院擔任院長的郭看到艾滋病區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后來,在這里上學的艾滋病患兒越來越多。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郭建立了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紅絲帶學?!保瑸檫@些失去親人、曾受社會歧視的無辜兒童重新建起了一個家,讓他們在這里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
作為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的校長,十幾年來,郭把全部的愛都放在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們身上。作為醫院院長的他,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空陪陪孩子們。后來,為了能全心全意地照顧孩子們,他竟然把工作也辭了。他辦公室的門,始終敞開著,成了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這次錄節目時,郭比節目組要求的時間提前了兩天到達北京,因為他想帶學生坤坤順道做個體檢。學校放假了,然而,學校里依舊有幾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坤坤就是其中之一?!斑^年這幾天最讓人操心的就是這幾個不能回家的孩子,我們老師會輪流陪他們過年。年后,我最擔心的就是今年要參加高考的孩子們!”郭說。紅絲帶學校共有33個孩子,其中有16個讀高三,他們是學校最早的一批孩子,郭挺擔心孩子們的成績的。孩子們因為身體的原因上學時斷時續,還有很多孩子8、9歲才開始上學,基礎比較差,他怕孩子們考不上大學,因此,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高三孩子們的備考上,還外聘老師為孩子們補課。此外,他還擔心孩子們考上了大學卻不能正常上學,因為這樣,對孩子們的打擊更大。
對于孩子的未來,他非常的擔憂,他說:“大學將是這些孩子們生活的轉折點,希望社會能少些歧視,寬容地對待他們,艾滋病并不可怕。”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隨著社會進步,艾滋病患兒終究會到正常的學校去上學。是啊,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艾滋病毒已經不像過去那么厲害了,而依然有一種“病毒”在我們身邊肆虐,那就是“歧視”。那些艾滋病患兒是不幸的,但如果我們因此而孤立甚至于歧視他們,這可能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悲哀了。
因此,“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雨露高度地評價郭:“從醫治人的身體,轉向救助人的心靈,他投入了更多的智慧和勇氣?!?/p>
當主持人敬一丹詢問郭辦學的艱難以及十幾年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感悟時,郭回答:“剛開始辦學校的時候,覺得自己承擔了社會責任,甚至覺得自己挺偉大,現在對孩子們的感情越深,這種想法越淡了,他們就是我的孩子。現在我和孩子之間就是個‘情’字?!倍嗝礃銓嵉恼Z言,一個“情”字,概括了他對這些艾滋病患兒的所有付出!
他的辛苦努力也得到了人們的肯定和贊揚。這次頒獎典禮,“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郭這樣的頒獎詞:“瘦弱的孩子需要關愛,這間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溫暖的避難所。你用十二年艱辛,呵護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長,你是風雨中張開羽翼的強者!”郭,用無私的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大愛無言”,這樣的贊譽,他當之無愧!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在被這些英雄人物的事跡感動的同時,我想,我們的反應不應該僅僅只是流幾滴被感動的眼淚吧?他們大多數都只是普通的人,然而不平凡的就在于他們去做了覺得自己應該去做而大多數人無法堅持或根本不愿做的事情。
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做出這些不平凡的壯舉呢?我想,應該是愛吧,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對生活對美德的愛。正是這些充滿真情的愛之明燈,讓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愛心永駐,從你我做起”。讓我們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也來做一名風雨中張開羽翼的強者,讓無私的大愛之光溫暖我們,也照亮我們中華民族的未來之路。
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篇3
《感動中國》是一種呼應,它呼應的是人們心里本來就有的向善之心?!陡袆又袊返膬蓚€多小時,對于每個普通的觀眾來說,可能意味著無法被擦干的淚水,或者是心靈的一次凈化。但對于這個社會與時代來說,《感動中國》的走紅意味著什么?
詩人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在感動的同時,我們有時是不是也該有點兒憤怒。我們要做的和該做的事還很多,只有感動、憤怒都不夠,我們必須擦干眼淚后行動,站到一個又一個曾經感動過我們的人身后,然后憤怒才會真正減少。
看感動中國,最吸引我們眼球的還有里面的頒獎詞,這些頒獎詞語言凝練,富有文采,魅力十足;精華濃縮,內涵豐富,短小精悍。我們讀之,品之,手不釋卷。我們仿寫,撰寫,受益匪淺,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收獲呢。
感動,真的有用嗎?
感動,無用!是的,感動不能改變什么,行動才有用。很多像《感動中國》一樣優秀的電視作品,都在傳遞一個思想——利他,是境界的利己。
每一年,《感動中國》的那些年度人物,都帶來一種啟示、一種力量。今晚,誰將讓你落淚,誰將動你心魄。感動中國的典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行動起來才能凝聚力量,向上,更好,創造未來!
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篇4
《感動中國202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今晚播出,感動中國202_年度人物為:
身患絕癥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收治病人全為重癥和危重癥患者。院長張定宇隱瞞自己患漸凍癥的病情,顧不上照顧已感染新冠的妻子,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他說:“能幫助到別人,覺得很幸福!”
為救援群眾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員陳陸
202_年夏,安徽廬江縣遇洪災,陳陸帶領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轉移群眾2665人。營救過程中,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渦側翻,年僅36歲的陳陸犧牲。“放心,我會守好廬江”,是陳陸對父親的承諾,也是他用生命兌現的對國家和人民的承諾。
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桂梅
建校12年,云南麗江華坪女高10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學。佳績頻出之時,校長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她說:“聽到學生們畢業后能為社會做貢獻,我覺得值了?!辈粦帜胱鲏m,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
創辦愛心廚房溫暖無數人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
從腫瘤醫院旁小巷里的油條攤位到炒1個菜收1元的“抗癌廚房”,18年來,萬佐成和熊庚香與癌癥病人相伴,用愛心守護他們。這對夫妻的初心十分簡單:“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讓病人吃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p>
戰功赫赫的志愿軍英雄王海
抗美援朝時,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率領人民空軍年輕的第一大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80余次,擊落敵機29架,本人擊落擊傷敵機9架。202_年8月2日,王海逝世,享年95歲。山河已無恙,祖國的雄鷹飛得更高,英雄的豐功偉績值得銘記!
疫情中志愿服務、守護醫護的快遞員汪勇
202_年除夕,武漢快遞員汪勇說服家人,趕到金銀潭醫院送護士回家。1月25日到4月8日,他每天只睡4小時:一個人能力有限,就發動朋友圈,解決醫護人員出行;為讓醫護隨時吃上免費熱飯,他又多方聯絡解決需求……以凡人之力,書寫傳奇。
與時間賽跑的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
一心致力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學者葉嘉瑩
向絕地要天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當代愚公”毛相林
不畏艱險丈量祖國山河、67年初心不改的國測一大隊
感動中國把這一年的特別致敬獻給所有以生命賦使命,用摯愛付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抗疫英雄。
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篇5
人人都稱她是一名園丁,一名真正的園丁。園丁是什么意思呢,園丁是最質樸無華的褒稱。
她就是感動中國的2020年度人物張桂梅,她是一名慈母,是一名園丁,也是人們的楷模。
她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是華坪縣“兒童之家”大家長。
她的一生沒有生過孩子,但卻是無數孩子的母親。
在過去的10年里,她幫助了很多的貧困地區的孩子和孤兒,幫助他們步入校園,步入社會,找到人生中理想的工作,也教會了他們樂于助人的精神。
有人曾經過她,你還記得你幫助過多少孤兒嗎?
她沒有回答,但是在她心里,她十分清楚,她是82位孤兒的共同媽媽。她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這些孩子,而這些孩子也將張老師,張媽媽交給他們的精神傳遞于社會。當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人,也會回饋于社會,幫助更多像他們曾經一樣需要得到幫助的人。
就在昨晚,張桂梅來到了感動中國的頒獎現場,白巖松稱呼她為大姐,看到她雙手貼滿膏藥,心疼不已,問起了貼膏藥的原因。
張桂梅低沉回答,“關節疼,如果不貼它,我就伸不開就不能動了,貼上它還能動一點。”在白巖松老師的談話中,了解到她已經連續貼了幾年膏藥了,而且疾病的疼痛困擾她很多年了,她每天早上要吃十多種藥,中午的時候還需要吃五種的中藥,中西藥都得吃。
白巖松沉默了一會,問到她:“您這是在拼命啊!”
張桂梅:“事實上,我也想,拼就拼一點吧?!?/p>
當問起華坪這塊對她來說,是不是有種家的感覺,孩子現在特別的多。
張桂梅回答到,:“是的,華坪現在就是我的家了,給了當媽的這種感覺。”
張桂香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動了身邊無數的人,也感動了社會,全社會的人們都在幫忙一起行動。
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篇6
“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边@是《感動中國》給予劉偉的頒獎詞。
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我被劉偉深深地感動了。
劉偉十歲時被十萬伏的高壓線擊中,失去了雙臂。12歲時在康復醫院克服重重困難,學會了游泳;14歲時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獲得兩金一銀;19歲患上過敏性紫癬,只好忍痛割愛,改學鋼琴。后來,他用腳彈出專業7級的鋼琴水平,到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這一串串的成就,哪怕是一個正常人,也是很難做到的,但劉偉做到了,失去雙臂的劉偉做到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奇跡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命運對劉偉狠了一點,劉偉對自己更狠。他媽媽告訴他,她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劉偉就開始學習自理自立,他學會了用腳吃飯,用腳穿衣服、用腳看書寫字……正常人能做的事,劉偉都能做。正常人無法做到的,想都不敢想的事——用腳彈鋼琴,他也做到了。為了讓腳變得跟手一樣靈活,他天天堅持刻苦訓練。血泡出來了,繼續練;腳抽筋了,繼續練;他一遍一遍地練著,對自己毫不留情,對困難毫不退縮??粗娨暪澞恐袆サ姆N種奮斗,我不禁熱淚盈眶,心里默默地想:“劉偉,你太了不起了!”
劉偉,我和你相比,我覺得自己很慚愧。今天,媽媽叫我背一頁英語課文,我一看:天哪,足足有四大段!我的心里就打退堂鼓,不想背了。再說,新版《西游記》已經開始播放了,我很想看。于是,我就跟媽媽討價還價:“只背兩段好不好?”媽媽生氣地說不行,我滿腹委屈地說就背兩段。媽媽說:“你看了劉偉的事跡,還不對自己狠一點?”我沒轍了,很不情愿地開始背誦。我一邊背還一邊嘮叨:“真煩呀!”過了一會兒,我靜下心來想了想:劉偉那么困難,都能堅持,我還不能嗎?于是我開始認真背起來。我一遍一遍地讀著、背著,花了一個小時,終于把它背下來。
這時,我才真正明白:對自己狠一點真不容易做到呀!真能做到這一點,許多困難都能克服。以后,我要好好向劉偉學習,學習上我不再偷懶,不再找借口,不再被吃喝玩樂誘惑,對自己狠一點,我一定能取得進步的!
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篇7
2018年,張定宇被確診患上了漸凍癥,這種罕見病目前無藥可救?;颊咄ǔ驗榧∪馕s而逐漸失去行動能力,就像被慢慢凍住一樣,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邁著病痛的雙腿,身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的張定宇曾經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還有幾百個病人等著你,你不能說我不行,不需要取舍?!本驮趶執煊钜挂岳^日帶領全院醫護人員救治患者的同時,在另外一家醫院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妻子卻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接受治療。張定宇分身乏術,妻子住院期間只去探望過一次,病愈出院后也不能常在身邊照料。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張定宇率領的金銀潭醫院醫療團隊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
面對主持人白巖松“現在身體狀況怎么樣”的提問,張定宇說,目前他的身體情況比一年前還要略好一些,真該嘗試中醫的治療方法,“走路稍微平穩一點,可以踩自行車了。”
回頭去看去年的那一段,是什么樣的日子?張定宇說,我是一個醫生,也是一個醫院的院長,我們是一個拯救病人的崗位,所以現在回頭看壯烈也很平常?!斑@就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據央視網消息,獲得“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榮譽的有:身患絕癥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為救援群眾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員陳陸,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桂梅,創辦愛心廚房溫暖無數人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戰功赫赫的志愿軍英雄王海,疫情中志愿服務、守護醫護的快遞員汪勇,與時間賽跑的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畢生致力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學者葉嘉瑩,向絕壁要天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當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艱險丈量祖國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國測一大隊。
《感動中國》把這一年的特別致敬獻給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抗疫英雄。
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篇8
雖然我們沒有生活在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也沒有生活在窮鄉僻壤等待我們去解放的貧困山區。生活在太平盛世衣食無憂的社會中難道我們不應該去思考我們應該實現怎樣的價值嗎? 即使心之所向不是救死扶傷的醫生,也不是教書育人的園丁,不是駐守邊疆的戰士亦不是解放勞苦大眾的英雄,但我們也要記住自己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去奉獻的一份力量。
有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引水的黃大發,36年只為當初的誓言。想到古時候的君王坐擁天下又如何,想到現如今的富豪身家萬億又如何?卻不及老人實現誓言時,站在親手開鑿的水渠上,那雙噙著淚的雙眼,告訴我什么是平凡可貴。
告別康橋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黃大年,透支著自己的生命,用七年的時光奮斗在祖國科研事業的前線。直到生命的最后,依然為科技強國的夢想在奮力拼搏。
卓嘎和央宗的巡邊守邊,32年風雪中對家園對國土的堅守,“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那一面面飄在風中的旗幟,是那位老父親心中對祖國的深沉的愛意,一代代的繼續和傳承善意匿名捐款十四年的蘭小草,直到走后才被人知曉。人們總說好人會受到上天的眷顧但一個個走后被人悼念的靈魂,卻看不到好人一生平安這句話樸實的道理。不過這也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們只會為這滿滿的善良和偉大的愛動容。
為他人奉獻是大愛值得敬重,一個平凡普通的家庭中,對妻子的不離不棄一輩子的守候也同樣讓人敬重。她是他心目中的女英雄,她那滿是傷疤的身體卻換回他的一見鐘情,這難道不是對顏值主義的一種諷刺。有些愛情在剝去華麗外表下只剩毫無真情的淺薄。
有的人在死后,被人悼念被鑄以豐碑紀念。有的人在暮年垂死之時,獲得他人最崇高的敬意。我相信獎勵榮譽對于他們其實并不重要,因為他們可貴的是真誠是善良是毫無保留勇敢付出的真心,而不是為了一個什么目的虛偽做作的表演。
我無法窮盡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我最崇高的敬意和內心滿滿的感動。但我想記住這種復雜的感情,并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去。用平凡用堅持用愛,去書寫“偉大”哪怕是窮其一生的平凡人的偉大。
創新感動中國觀后感篇9
3月4日晚,《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錢七虎、鄧小嵐、楊寧、沈忠芳、徐淙祥、“銀發知播”群體、徐夢桃、陳清泉、陸鴻、林占熺當選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一個個令人動容的名字,一段段催人奮進的故事,為我們帶來歷久彌新的感動。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十個(組)先進人物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將個人“小我”融入祖國“大我”之中,為中華民族標注了向上向善的時代注腳,樹立起高山仰止的精神豐碑。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廣大黨員干部要讀懂《感動中國》背后的“精神密碼”,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以“不指南方死不休”的赤膽忠心,向著新的奮斗目標乘風破浪前行。
革命理想高于天。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無論是“奮斗一甲子,鑄盾六十年”的防護工程學家錢七虎,還是“隱秘而偉大,平靜而神圣”的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指揮沈忠芳,亦或是“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黃沙破巖”的“世界菌草技術之父”林占熺……正是因為千千萬萬共產黨人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我們黨才能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理想信念堅定和對黨忠誠是緊密聯系的。黨員干部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要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真正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爭當忠誠干凈擔當的合格共產黨員。
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廖俊波到鄧小嵐、楊寧、徐淙祥、“銀發知播”群體,變的是歲月,不變的是精神。前進道路上,只要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就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譜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黨員干部要心系“國之大者”,胸懷“兩個大局”,以百姓之心為心,甘當人民公仆,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扎扎實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當好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增強服務群眾本領,多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沃土。
以“人生萬事須自為”的奮斗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爭取更大榮光。
奮斗是時代的主旋律,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31歲老將徐夢桃努力拼搏、超越自我,四戰奧運終于站上冠軍領獎臺,為中國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實現了冬奧金牌“零”的突破。“中國阿甘”陸鴻身殘志堅、自立自強,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更帶領“折翼天使”們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的人生之路。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成就夢想,實干鑄就偉業。黨員干部要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敢字為先、干字當頭,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奮力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要摒棄“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保持歷史耐心,篤實干事、久久為功,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和韌勁,在大時代里干出一番大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