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觀后感主題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更深入地了解電影的背景和文化,從而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活著觀后感主題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活著觀后感主題,供大家參考。
活著觀后感主題篇1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學們一起看《活著》這部電影,可以從同學們的不同反應中看出他們對于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種不屑,或是一種震撼,我覺得這部電影教給我很多東西。
電影是根據余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但是相應地減輕了一些傷感的讓人覺得很沉重的情節,以使看的人不會對生活失去希望。故事選擇了40、50、60三個年代作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時期——抗戰、內戰、大躍進。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貴賭博輸掉了祖業,從地主家的闊少爺淪落為了一個佃戶,氣死了父親,隨后被抓去當壯丁打仗;50年代,富貴一家經歷了大躍進,生活艱苦,但是卻在擠牙縫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來,富貴的兒子有慶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謂白發人送黑發人,其痛可知;60年代,在動亂中人們的生活生命毫無保障可言,富貴的戰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女兒鳳霞在生孩子時因大出血也慘死了。電影中故事到此便謝幕了,結尾是富貴夫婦和女婿外孫一起活了下來。之所以說電影的改編減輕了悲傷的情節,是因為原著中,結尾只剩下富貴一個人活著,帶著一頭他夢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孫都相繼先他而去。面對這樣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傷感,又怎能不讓人震撼。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說,人只有先活著,才能去實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富貴的母親教育他只要活著高興,窮也不怕。少爺時代的他只知玩樂,生活頹廢。窮了以后,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樂,妻兒的幸福。賭博時他沒想過回家,當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尸體上,不知道能否活著歸家時,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著家中的妻兒老母。在那種孤獨絕望的時刻,人才會如此深切地想著一定要活著,一定要活著回家去。
他們往后的日子很艱苦,生活拮據,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死。我看到當富貴和他的`妻子為死去的一雙子女號啕大哭時,教室里的部分女同學也禁不住地抽泣起來,這就是人們對生命的珍視,對死者的惋惜以及對弱者的同情吧。電影完了,我心中想著的竟是要好好活著,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親人。每個人都要好好活著,因為身后都會有惦記他希望他活著的人。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家人負責,活著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關系著很多人的感情和命運的事。
《活著》這部電影,以一種輕松幽默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一個凄婉悲慘的命運。人們在自己的笑聲中思考著生命這種東西,同時也在想著應該怎樣活著。如同我,是無論如何不想過與片中人一樣的生活,但是我卻贊賞富貴面對打擊面對挫折的勇氣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過的精神。富貴的賢惠妻子或許在他人眼里有點兒傻,但是她的堅強卻是我們都應該具備的。活著有很多的意義,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們不必去苛求他人與自己趨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著,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去追尋自己活著的意義。
永遠不拋棄,不放棄,珍視生命,創造價值。
活著觀后感主題篇2
活著,是一種無奈,一種得不到滿足的期待。悲苦,磨礪人的意志,富足,虛榮人的思想。命運,總那么捉摸不透,戲耍著人們。
命運是現實的。主人公福貴從小在父親的保護下,不愁吃不愁穿,于是他開始了揮霍無度的生活。他機械化地活著,每天“早出晚歸”,徘徊在賭館和家兩點一線間,就這樣毫無思想地活著。父親的三座房子也被輸得只剩下一座宅子,每天他的歸來總是引得他的父親一頓臭罵:“你個小王八蛋,每天這樣去賭……”他卻不以為然。他的女兒鳳霞也開玩笑似的,對福貴說:“爹,爺爺又在罵你啦。”福貴說:“沒關系,那是你爺爺在唱歌呢。”
終于有一天,福貴把父親的最后一座宅子輸給了別人。就在他一無所有的那一夜,賭館外面,他懷孕的妻子家珍帶著女兒鳳霞執意向他告別。鳳霞的離家出走,無疑是對福貴災難性的生活雪上加霜。他的父親也因此被他氣死,他的父親曾經以為,自己能夠死在這個院子里,也正是債主上門討債的那一天,他真的死在了院子里。但卻是憤恨而終。他的母親也生病。
他離開了他的家,過上了貧苦的生活。這個時候家珍帶著鳳霞和他新生的友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名聲,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在國民黨軍隊的那段時間,他們親身感受了死亡的悲哀,殘酷的寒冷環境。有一天,共產黨軍隊打來了,原本就無意打仗的他們終于可以回家了。
春生因為喜愛汽車而留在了共產黨軍隊。福貴平安回到家,卻發現母親已經去世,女兒鳳霞也因為發燒變成了啞巴。一家人過著幸福的日子。可是有一天,平靜的生活受到了強烈的撞擊,繼而破碎。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友慶,一家人悲痛欲絕,誰也不愿相信這個事實,家珍更是不愿意原來春生,她滿懷悲痛地對春生說:“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命。”春生受到迫害,妻子被逼自殺。正當春生有了自殺的念頭了的時候,家珍又勸他說:“春生,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可得好好活著。”鳳霞認識了工人階級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命運還是不肯放過他們。鳳霞即將生產的時候,把生命交給了幾個衛校護士革命小將幼稚的手里,福貴他們去找深受迫害的三天沒吃飯的王教授。而王教授則因為福貴給他吃了七個饅頭又喝了一點水,撐暈了。結果,鳳霞大出血,死掉了。她的兒子,就叫饅頭。
命運總是由一頭牽著另一頭,如果福貴沒有讓友慶去學校,春生沒有開上汽車;如果福貴沒有給王教授那么多饅頭,沒有讓他喝水……那么,現在的他們該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命運是美麗的,它讓人笑,讓人哭,幸福和 悲慘交織在一起,誰也不能分離。悲哀,是現實的特色,而夢想,永遠只存在于心中。
面對命運的捉弄,坦然接受吧,勇敢活著吧!
活著觀后感主題篇3
一個從小在富貴中的少爺,一個不把別人放在眼中的風流人物——福貴,他因為好賭被騙去了家財父親也被氣死了,但他卻因禍得福最最后絞幸的活了下來,他的老婆家珍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慢慢的用愛和自己的信念感化他,最終福貴終于被感化了,但是為時以晚,害得自己的家人受到苦日子。
當我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家珍沒有怨言,是那樣慈祥那樣平靜,我看到她無邪的純潔的心靈,她仿佛在凈化著一些"丑惡"的事物。福貴的女兒兒子相繼死去,最終連女婿也慘死在了鋼板下面,苦根也因為家中的貧窮最終被餓死了。看到福貴的親人相繼死去我的心情也觸動了,留下了淚水。但是福貴也是可憐的上帝對他如此不公平,讓他的親人死去,只讓自己潦倒的一個走向生命的盡頭,也許這是他的"素命"吧!
親人的相繼離去使福貴變得不在是很新痛了,是他漸漸明白了,親人一只活在自己的心中,要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他買的老牛也是給予自己的自我安慰。
我對福貴的精神是十分贊賞的,他堅定的信念,背負著祖先留下的一句話,讓自己活下去。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并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讓自己的路走的更長更遠。
活著觀后感主題篇4
這次老師給我們放了一個名叫《活著》的電影,隨即我就猜到我們必定要寫影評或觀后感了。話說,大學沒有白看的電影。不過感到慶幸的是,老師讓我們寫的是觀后感。山川說,真正的影評人是不會帶著感情去看電影的,也就是用俯視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去把握一部電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銳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釋。這對于我們這樣的普通觀眾可不就是有點難了,而是非常難。
“活著”,一看這電影名字我們也許會猜想,這影片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么。畢竟影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著,還是死去。
《活著》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悲慘命運。影片背景是從內戰到解放戰爭再到大躍進最后到“”,在這幾個叫轉的時期,福貴經歷了命運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難和對他殘忍的捉弄。盡管他的人生經歷了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兩次白發人送黑發人。可是這些磨難都沒有把他擊垮,他依然堅強的活著。其實福貴的命運也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兵荒馬亂還是政局動蕩,老百姓無論是頑強斗爭還是茍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好好的活著。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著,只要活著,那就比什么都好。富貴的一生雖然悲慘,我們看到這樣的結局也定會表示震撼,表示惋惜。但是影片的結尾福貴依然是笑著的,因為他知道,只有活著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還活著,就能有機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影片中的福貴在開始時是一個典型的富家紈绔子弟,他也像一些典型的富家公子哥一樣喜愛賭博。他因為祖上留下的財富可以揮霍,每天就以賭場為家。他的妻子用他們的孩子勸說了他多次,但他沒有一次聽進去了,還是依然嗜賭。俗話說:坐吃空山,坐等其成,到頭來換來的只會是一無所有。最后,福貴終究是把家產都輸光了。從此,他走上了命運給他安排的軌道。加之后來發生的種植ㄕ郟垢9蟊涑閃艘桓鋈奈彝ザ芏返哪腥耍踩盟昧誦腋5惱孚小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候呢?但無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困苦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非常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只要活著就是幸福的。
福貴經歷了由富貴到貧窮,從悲痛到歡喜再到悲痛……命運的苦水侵蝕著他的一生。個中心酸,各種悲痛,我想只有福貴自己的體會才更透徹。一群人的死去到最后卻是一個人的留守。我們也許不會很清楚福貴活的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但經歷了這么多次蛻變的福貴,也許活著,就算卑微,也一樣是幸福的。
生活本身就不會都是盡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條路,不會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擁有信心,希望就會在前方出現。活著不僅僅是一種證明,它更是一種歷練。只要我們有勇氣,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對和克服命運給你插之下來的種.種困難、挫折與不幸,就會體會到幸福的甜蜜,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活著觀后感主題篇5
余華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除活著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著。
《活著》作為一部影響幾代人的文學作品,的確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特殊階段,時代特征突出,時代氣息濃厚,活著是一分痛苦也是一分快樂。書中主人公福貴的人生便是整個社會的縮影,他的身上折射了整個底層民眾的興衰禍福。
人為何而活著。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認為,人是為了思考而活著;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則認為,人因自愛而活著;中國武俠小說家古龍則堅持,人為承擔責任而活著……而福貴卻說:“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福貴早年玩物喪志,家道中落,妻子背離,父親慘死。年少的福貴因貪圖享樂而活著,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終落得茍活之地。而立時的福貴,家境清貧卻自得,生活艱苦而自樂,在一切漸入佳境之時,迫入壯丁,背井離鄉,烽火連月,茍且偷安。這時的福貴為了重回故鄉而活著,在拂塵間摸爬滾打,在硝煙里破繭重生。中年時的福貴,白發人送黑發人,喪子的悲哀貫徹了整個家庭。這時的福貴必須為了支撐家庭而活著,作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貴,終于有一點安穩的幸福,卻造化弄人,喪女,喪婿,喪妻,再喪孫,活著便是與一頭黃牛相依相隨。活著了無牽掛,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無論山河如何變遷,時代以何種速度繼續更替,生存對于人的價值卻始終如一。我們生來就為活著,為了活著而打拼,為了活著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在夜深人靜,愁思萬千的時候,我們何嘗沒有盤問自己,活著的意義在哪里,生存的價值在哪里。
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則為了家庭,為了金錢,為了事業,大則為了社會,為了國家,為了和平。每個人活著都有一個目標,都有一股推動自己進步的力量。但在某種程度上看來,與其說是目標支持著生存,不如說是為了活著而不斷地找尋目標。生活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串聯起來的有機整體,這些目標的一個又一個地現實,則是人生的終極大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是為了活著。
我們太常見因為人生中的一個小目標一兩次失敗而灰心喪氣的人,他們失意,他們墮落,他們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著的勇氣。但凡是這樣輕生或者只是有輕生念頭的人,他們都還沒有完全看透目標與活著的本質聯系。而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他們嘴上追求活著的意義,追求生存的價值,愿以死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的行為的確令人肅然起敬。而這樣的人生,卻沒能體會到生活的真諦。以死的方式來實現價值并不是一個好的途徑。請記住,以生命的形式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為了活著而活著才是生命的本質。我們是為了活著而努力生存,死亡只是生命道路上不得已而為之的小插曲。
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人生,簡單明了,泰然自若。只有我們把生活的思想簡單化,把生存的意識強烈化,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活著的意義——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隨下努力活著。
活著觀后感主題篇6
人生難以一帆風順,定會跌宕起伏。這起伏,可能對生命的旅途無關痛癢,諸如作業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諸如高考、從業……
但是,無論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著,你才能感知這一切,才有機會去細品人間甘甜,才能去遍嘗人間疾苦。
書中,春生,書里唯一一個自殺而不是為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當兵,他沒想過自殺;為了搶一兩個大餅而鼻青臉腫,他沒想過自殺;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沒想過自殺。他知道,戰爭終究會結束,即便周圍一片黑暗,在那遙遠的地方,仍有一絲微茫光明。他熬過了戰爭,終選擇了自殺。或許,是從縣長位置跌落又為萬人所指,身心飽受摧殘,或許,是十年動亂,心中的光明比戰爭的結束來得更遙遙無期,無論怎樣,他都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會看到江青死人被打倒、勝利降臨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所說“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是的,一切好的、壞的、樂的、悲的,只要我們都還活著,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的長河,沖散到天涯。
本書的主人公,福貴,給人的,則是一種渡盡劫波仍積極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個地主家的公子哥兒淪為無家可歸,親人都離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死了。前路凄苦,他為什么要活著?人生黯淡,為什么還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為什么還要茍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著》以后,這個問題曾一直一直在困擾著我,無解。苦根死后,他,沒有隨著已故的親人,一起奔赴那虛妄遠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獨嘗世態炎涼。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福貴向往著以后的日子,對將來的未知充滿憧憬,經歷諸多磨難,不屈不撓,即便在他親人都離他遠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頭和他一樣蒼老的牛。他堅定地、堅定地要活下去,希望這頭牛會成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位伴侶,在他心里,還有一片沒有被那種磨難所涂黑的大光明。福貴渡盡劫波依然仰起頭來微笑的頑強,永遠不會被困難打倒的堅韌,對生存對生命的難以描述的的渴求,給我心靈的震撼。
活著,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著,才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著,才有資格評點成敗;只有活著,才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著,才有精力參悟生死……
有生命,才能享受這一切。活著,真好。
活著觀后感主題篇7
倘若,你只是想擁有生命,那么,活著便足矣;但倘若,你還想擁有生命的韌力,那么你便不能純粹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這部電影中,皮影戲貫穿了整部影片,這也暗示了某種主題--命運的玩偶,命運的強大力量自始至終都沒有放過福貴一家,也沒有放過每個時代的每個人。劇中有幾幕場景至今令我記憶猶新:第一幕是當福貴和家珍的孩子友慶被他們的老朋友春生騎車撞死時,幾近崩潰的家珍對著春生吼道:"你要記得你欠我家一條命!"第二幕則是當春生意志崩潰想尋短見之時,家珍還是對著春生吼道:"你要記得欠我家一條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被重復兩次,第一次是憤怒,第二次是激勵。縱然心懷仇恨,卻依舊滿懷寬容,家珍演繹出的是人性的光輝與偉大,而她所激勵的,就是希望春生能夠堅強地活下去。第三幕則是影片最后,福貴將小雞一只只放入皮影箱,"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一開始我無法理解小雞怎么會變成牛,后來細細品味,這話其實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小雞本是弱小的動物,只是體格的弱小并不意味著精神的弱小,也不意味著生命的弱小。很多人一開始都只能算是弱小的"小雞",如果不努力,那么"小雞"將永遠無法長大,而如果努力,精神將會強大,"小雞"便將成長,最終長大成"牛"……如果你能夠努力,你能夠不放棄,你能夠堅強地活下去,那么你也同樣能夠將生命的韌力延續!因為只有好好地活下去,才能將生命的韌力延續,將這份生命的偉大傳承。劇末小雞的出現正是新生的象征,它所代表的其實不僅僅是被延續的生命,其實更是生命的韌力!
漫漫人生征途,我們無時無刻不品嘗著酸甜苦辣感受著喜怒哀樂,苦難與挫折也從沒在我們面前妥協或者讓步。然而,很多人選擇了退縮,甚至有人用極端的行為來結束生命,不少與福貴有著相似命運的少爺們大多也只是選擇怨天尤人。可是試問:若連擁有生命的勇氣都沒有了,怎還能擁有生命的韌力,又談何延續呢?只為自己而活就夠了嗎?人與人之間,通過血脈也通過來往締結出感情紐帶,于是有了親情有了友情有了愛情,也正是因為這些感情的存在,讓社會復雜,讓人性美好。一個人,也因為這些感情的聯結,而不能只為自己的活著而活著。你因別人而活,別人也因你而活。有了這般"不賴活"的想法,你將擁有生命的韌力,方可堅強地活下去,為了自己為了為了朋友也為了許許多多關心你的人。
所以,請拓展生命的韌力!
活著觀后感主題篇8
特別關注上面推薦了一部紀實電影,是一個日本籍的華人耗時十年完成的一部片子。名叫含淚活著,記錄了__人,尤其是__留學生在日本打拼的事情。據說這部片子在日本引起很大轟動,很多人因此改變了對__人的看法,覺得__人原來可以如此了不起的努力工作,而在這以前,他們眼中的__人是懶惰的,現在,這部片子甚至成為一部勵志影片。
這是一部系列片,其中一個故事是講一個叫丁尚彪的男人,__借款3萬,撇下妻子和上小學的女兒獨自去日本學習,92年通過打工還清借款后,又產生了新的目標,就是要掙很多錢,讓女兒能出國留學,去最好的學校。于是他每天打三份工,刷碗、掃地、廚師,每天晚上工作到點,沒有地鐵了才步行回家。深夜在一個8__米的小屋吃著最便宜的飯菜、用塑料布圍起來當澡堂洗澡、沒有買過新衣服、不敢亂花一分錢。他最高興的事就是每月給家里寄錢。20__年!他這樣堅持了20__年。這期間他與家人僅有兩次會面,一次是與女兒終于考上紐約州立大學,在日本中轉停留了24小時。第二次是與妻子相聚。因為妻子要去紐約看望孩子,在日本停留72小時。這時,他已經整整20__年沒有看到妻子了。當妻子看到他拿出結婚用的紅枕套時,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20__年后他的頭發稀少,牙齒稀松。儼然一個老頭。此時孩子終于學業有成,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可以回家了,上飛機回國的那天,他的淚水才第一次暢快的流淌下來。
電影的結尾是字幕,說現在他們在上海買了新房子,和妻子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我也哭了,但是心里有點不舒服。第一,老渡以為家庭奮斗,但不需要這么多年,至少后來的5年我認為沒有意義。就像他女兒說的,別的孩子都是靠自己打工掙學費,為什么他要犧牲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僅僅為了幫女兒實現目標?那么。自己在哪里?這是女兒還真爭氣,如果女兒不爭氣呢?意義在哪?第二,這只是少數的__人。我的生活圈子里,就從來沒見過打兩份工的人。一份工作,他們都不夠盡力。尤其是年輕人,對金錢的渴望好像沒有那么強烈,或許他們有父母,可以張嘴要。我和朋友說起我的感受,他們說是由于__國情的原因,在__,打這種底層的工累死也不可能有豐厚回報的。
活著觀后感主題篇9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他講述了他一生的故事,由于嗜賭,他把偌大的家產敗盡,從富家子淪落為農家漢,當他飽嘗辛酸,以為可以過上盡管貧窮卻快樂的日子時,卻被迫經受戰場的九死一生,以為可以一家團聚,卻不得不接受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甚至孫子相繼死去的殘酷事實,最后陪伴著他的,只有那條叫做福貴的老牛,但他仍然堅強而樂觀地活著。
小說就這樣以平淡的語調地敘述著一個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壯烈的故事,作者說:“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作者一次次將讀者對變好的幻想打破。也許這是作者經過種種后得出的結論,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去追求幸福。誠然,福貴的一生的確飽經磨難,當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去世,他還活著!但他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在歷經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無需生活于那個動蕩的歲月,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好好地活下去。有太多的人去質問活著的意義,總要去追求金錢,名聲,這些我們都未必能獲得,但我們該慶幸的是我們都活著!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為什么要選擇死亡呢?只有活著才會有希望。我們要活著,但不能只為活著而活著,我們需要目標,需要追求,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賦予意義給本沒有意義的生命。
所以活著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