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
通過寫觀后感,觀眾可以記錄下自己在觀影過程中的情感和思考,并將其與他人分享。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篇1
《活著》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根據余華的小說《活著》改編而成的,情節有所變動,余華的《活著》是極其殘酷無情的,可以說是不給福貴任何喘息的機會,家人孩子一個接著一個的在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中死去;而張藝謀的《活著》是艱難悲涼卻又略帶溫情和希望的,電影的結尾家珍和外孫饅頭(小說里叫苦根)并沒有離他而去,而是在那句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牛長大了就是__了的美好期盼中結束的,這個畫面是溫暖而令人感動的。剛剛看完電影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沒有小說好看,可能是因為先看的小說的緣故吧,但是仔細思考一下,還是覺得電影改編得很不錯,它是帶給我們希望的。
在看余華的《活著》的時候我哭了無數次,看張導的《活著》的時候我哭了三次:第一次是福貴終于從戰場上回來,先見到了鳳霞,而鳳霞卻說不出話來只是邊笑邊哭的時候,一直受苦受累的鳳霞終于見到了爸爸,卻說不出話來只能拼命的笑,我既充滿同情又感到十分難過,鳳霞的啞是因為發燒沒錢醫治,被燒啞的,這里不僅可以看出福貴家里落魄之后的生活狀況,以小見大,也反應出當時老百姓的生活之艱難,發燒如此簡單常見的病都沒有錢來醫治,更不用說大病了。第二次是有慶死的時候,(這里先插一句,在余華的《活著》中,有慶是因為救春生那大出血的妻子而被抽血活活抽死的,而在張導的《活著》中,是有慶在墻角下睡著了,被春生的車撞倒的墻砸在身上而死的),當看到被人們用擔架抬著,滿身是血的有慶的.時候,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我不敢相信這個下午還活蹦亂跳的小孩兒,得了跑步比賽獎項的小孩兒,愛吃餃子的小孩兒突然消失了,我不敢想象沒有了兒子的家珍和福貴是怎樣的傷心,也不敢想象沒有了弟弟的鳳霞是多么的悲傷,可生活還是要繼續啊,過了不久,所謂的好時代到來了,家珍說有慶沒有福氣,沒有趕上好時代。第三次是鳳霞因大出血而死的時候,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我再一次感受到母親的偉大。在那個時代,把教授當做__分子關進牛圈,只有一些實習的護士在醫院里工作,遇到大出血的鳳霞,護士們都手足無措,亂成一團,鳳霞在家珍的懷中痛苦的死去,可憐的饅頭一出生就沒了娘。同時也體現出當時不論是醫療設備,還是醫療技術都不是很發達。
__有句古語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我覺得這句話也不見得就是對的,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福貴和春生,誰又增添了福氣呢。福貴的一生是艱難曲折的,春生也是一樣,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之后,福貴回家了,春生去給人開車,最后混得一個區長,生活上還算過得去,可是在去一所學校視察的時候,不料確撞死一個學生,而這個學生偏偏又是福貴的兒子,這成了春生一輩子的愧疚。在后來的__中,春生被劃成走資派,他老婆自殺了,春生不想活了,但是他想到自己還沒有得到家珍的原諒,便逃出來去福貴家里見他們最后一面,想把一生的積蓄給福貴,也就是這時一直嘴上說沒有原諒他的家珍對他說外面冷,進屋說吧春生,你記著,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得好好活著,我想這既是最惡毒的懲罰,也是最善意的鼓勵,這就是溫情吧,在一個大家都要和走資派劃清界限的年代。
有人覺得福貴失去了親人孩子,生活太苦,所以活著沒有了意義,死了才是解脫;有人覺得被深愛多年的戀人拋棄,再也找不到真愛,悲痛欲絕,所以活著沒有了意義,死了才是解脫;有人覺得百萬富翁破產了,失去了才財富和地位,所以活著沒有了意義,死了才是解脫;有人覺得整日受到病痛的折磨,醫治無效又浪費錢財,所以活著沒有了意義,死了才是解脫......但是余華先生說:人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的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__庸。沒錯的,先生已經概括的足夠好了。福貴沒有問過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他只是覺得自己已經經歷過生死,并且能夠從死人堆里爬出來,還回到了家里,這就是上天對他最大的恩賜,這已經足夠了,每每想到這里就會覺得只要活著就好,所以無論生活多么殘酷無情的鞭打他,他都忍了。
《活著》這部作品給人留下的思考是豐富的,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對活著的理解和意義自然也會不同,我想說的是不論處在怎樣的環境之中,縱使活著要承擔諸多難以承受的苦痛,但仍要堅韌頑強,只要活著,比什么都強,這或許就是《活著》的意義吧。
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篇2
最近讀余華的小說《活著》,驀然間如沐浴了神奇的佛光般,混沌的心頓時開竅了。
還記得曾經年少時,初入社會,茫然無知,帶著幾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憂郁,我如作繭自縛般,不停地追問自己:人為什么而活著?是為了快樂嗎?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快樂?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嗎?但怎樣的人生才算是有價值的?一遍遍地追問自己,一遍遍地獲得答案,可轉眼間又一遍遍地否定,然后,又開始了追問、尋找答案、否定的循環。我就如同無頭的蒼蠅般,在思維的怪圈里找不出合理的出口。于是,煩惱便在心中郁結,痛苦也隨之纏繞。
爾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加深,繁瑣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讓我習慣,也似乎讓我麻木了。我漸漸地淡漠了對生命的思考,不再追問自己“人為什么而活著”了。不知不覺間,我終于走出了思維的煩惱,走出了少女的憂傷。
人為什么而活著?這個讓我曾經為之煩惱,甚至為之瘋狂的問題,不再纏繞著我的心靈,原來是被我深深地埋藏了。這次閱讀《活著》,被埋藏在心底已久的困惑被再次翻新出來。可喜的是,盡管困惑被翻新出來,卻沒有將往日那種被纏繞、被折磨的心靈之痛一同帶出。
我徹底地醒悟了。其實,人活著,不是為了追求快樂,也不是為了實現價值。活著,就是因為活著,僅此而已。就如小說《活著》中的福貴,曾經富貴一時,又將家底敗盡,經歷過戰爭的慌亂,也眼睜睜地看著親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如此跌宕與慘痛的人生,福貴既沒有表現出過分夸張的悲痛,也沒有過分的樂觀。活著,就是為了活著的本身。
福貴敘述自己故事,如同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余華用平實的語言敘述著福貴的敘述。偶爾也來幾分幽默,冷冷的,讓人想笑卻也只是嘴角微微揚起而已。小說的結尾,老人福貴牽著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走在鄉村泥濘的小路上,生活依然繼續。
不要再問活著是為什么,活著,就是因為活著。拋開曾經的煩惱,不再糾纏自己的心靈,好好地活著。
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篇3
小說中主人公福貴的父母,兒子有慶,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女婿二喜,孫子苦根相繼離開人世。最后福貴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共度余生,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你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地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但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并沒有因為這些不幸而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是令我最欽佩的,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一個人的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面對苦難,福貴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沒有心如刀絞的呻吟。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著一切,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這不正是當代社會人們所需要的嗎?
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過大,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難以承受,還有很多人因為生活上的壓力而得了抑郁癥、做出偏激的事情、尋死……
令人心痛的是這已經是當代人們生活中很真實的寫照了,比如高考生高考完后因為考試失敗跳樓自殺,有的人為愛尋死……如果他們能像福貴這樣的堅強,也許就不會釀成這么多的悲劇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金錢,地位,權利,甚至不是為愛情,親情而活,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活著才是生命的本質。
活著就應該去忍受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著也是一門藝術。
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篇4
活著!為誰而活著?為什么要活著?《活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反復閱讀,反復去思考的一本書,一本小說。
這本書讓我讀后,難以忘記,至今記憶猶新。
這位中國最享譽世界的作家——余華,他通過這本書敘述了一個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活著》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人是為活著本生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本書記述了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和“我”講述自己年輕時無所事事,然后賭錢輸光家產,一夜之間從富人變為農民,脫下綢衣換上麻布衣服,從一個游手好閑的闊少爺變為一個親自耕種的苦丁,然后家人的死不斷的向他襲來,自己的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家珍,萬二喜,孫子一一離他而去,可是他自己卻承受住了這些突如其來的打擊,最終買下一頭老牛,伴自己安度晚年,悠閑的回味自己的一生,看破這滾滾紅塵。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福貴身上,他被剝奪了許多東西,但唯一不能被剝奪的'也只有活著的意志。這本書暗示著我們每個人無論受到怎樣的災難,都要勇敢的活下去,學會放平心態,看淡一切。《活著》確實被賦予太多的內涵,無疑是一種享受,它讓我能更清晰地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人生的意義,也許是終生受益吧。
合上書,我似乎明白了許多,即使不能明白那些大人口中的哲理,但我知道不管發生什么,都要活著,即使不能看淡一切,也要活著,因為我是為自己而活著,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也不能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篇5
這次老師給我們放了一個名叫《活著》的電影,隨即我就猜到我們必定要寫影評或觀后感了。話說,大學沒有白看的電影。不過感到慶幸的是,老師讓我們寫的是觀后感。山川說,真正的影評人是不會帶著感情去看電影的,也就是用俯視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去把握一部電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銳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釋。這對于我們這樣的普通觀眾可不就是有點難了,而是非常難。
“活著”,一看這電影名字我們也許會猜想,這影片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么。畢竟影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著,還是死去。
《活著》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悲慘命運。影片背景是從內戰到解放戰爭再到大躍進最后到“”,在這幾個叫轉的時期,福貴經歷了命運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難和對他殘忍的捉弄。盡管他的人生經歷了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兩次白發人送黑發人。可是這些磨難都沒有把他擊垮,他依然堅強的活著。其實福貴的命運也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兵荒馬亂還是政局動蕩,老百姓無論是頑強斗爭還是茍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好好的活著。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著,只要活著,那就比什么都好。富貴的一生雖然悲慘,我們看到這樣的結局也定會表示震撼,表示惋惜。但是影片的結尾福貴依然是笑著的,因為他知道,只有活著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還活著,就能有機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影片中的福貴在開始時是一個典型的富家紈绔子弟,他也像一些典型的富家公子哥一樣喜愛賭博。他因為祖上留下的財富可以揮霍,每天就以賭場為家。他的妻子用他們的孩子勸說了他多次,但他沒有一次聽進去了,還是依然嗜賭。俗話說:坐吃空山,坐等其成,到頭來換來的只會是一無所有。最后,福貴終究是把家產都輸光了。從此,他走上了命運給他安排的軌道。加之后來發生的種植ㄕ郟垢9蟊涑閃艘桓鋈奈彝ザ芏返哪腥耍踩盟昧誦腋5惱孚小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候呢?但無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困苦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非常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只要活著就是幸福的。
福貴經歷了由富貴到貧窮,從悲痛到歡喜再到悲痛……命運的苦水侵蝕著他的一生。個中心酸,各種悲痛,我想只有福貴自己的體會才更透徹。一群人的死去到最后卻是一個人的留守。我們也許不會很清楚福貴活的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但經歷了這么多次蛻變的福貴,也許活著,就算卑微,也一樣是幸福的。
生活本身就不會都是盡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條路,不會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擁有信心,希望就會在前方出現。活著不僅僅是一種證明,它更是一種歷練。只要我們有勇氣,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對和克服命運給你插之下來的種.種困難、挫折與不幸,就會體會到幸福的甜蜜,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篇6
生命是個永恒的話題,人們不斷討論生的意義,而作家余華直接以《活著》為題,以中國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來展示他心中的話。
與書名《活著》的深沉不同,書一開始描寫一個舊社會的地主家的兒子福貴,他嗜賭成性,游手好閑,甚至帶著妓女去當眾羞辱大人。“這樣的人死了也罷了吧,他的生命有什么意義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輸光了家里所有的財產,在父親臨終的話下,他開始重新做人,而悲劇從此在他的生活里漸次上演。
他進城為母親買藥被國民黨了抓了壯丁,在戰場上失去了難得的朋友。幾經輾轉回到家,母親已死,妻子含辛茹苦養大孩子,可女兒卻是啞巴。接著妻子病倒,女兒含淚送人,唯一指望的兒子因給人輸血失血而死,女兒在生孩子時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喪生,最后的親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撐死……如果說世上真有因果報應的話,那么福貴一定是最好的體現。
面對無數次的“天崩地裂”,福貴的反應卻令人驚嘆。他并非擁有處變不驚的能力,而是有著超脫凡人的韌性。傾家蕩產,他還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壯丁,他心里堅定著回家的念頭;妻兒死去他還有啞女兒和孝順女婿;他倆死了還有未諳人事的孫子等他撫養;最后連孫子都離開了他,他就放十塊錢在枕頭下讓人替他收尸,終日以黃牛為伴!從令人憎恨的紈绔子弟,到讓人淚流的悲慘農民再到受讀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筆下的福貴用自己從舊社會開始,歷經大躍進、革命、自然災害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韌勁究竟多大。
有作家這樣評論道“福貴身上是中國近代所有苦難的集合”。我認為他是亦是面對苦難時我們的好榜樣,可以稱其為生命的不倒翁。任憑殘酷生活的拳打腳踢,他總能找到活著的重心,讓自己擺回最合適的位置,就算命運殘酷的像一把鐵錘,將他最后一點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將它小心埋好,讓自己死后的骨灰能與之相伴。
余華以《活著》為題,卻專注描寫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壯麗生命詩篇,卻以琵琶輕輕彈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點,卻像哄孩子一樣溫柔拍打。正是這樣以平淡的口吻訴說著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給人以最樸實、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著,在苦難中靜靜綻放。
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篇7
一個從小在富貴中的少爺,一個不把別人放在眼中的風流人物——福貴,他因為好賭被騙去了家財父親也被氣死了,但他卻因禍得福最最后絞幸的活了下來,他的老婆家珍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慢慢的用愛和自己的信念感化他,最終福貴終于被感化了,但是為時以晚,害得自己的家人受到苦日子。
當我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家珍沒有怨言,是那樣慈祥那樣平靜,我看到她無邪的純潔的心靈,她仿佛在凈化著一些"丑惡"的事物。福貴的女兒兒子相繼死去,最終連女婿也慘死在了鋼板下面,苦根也因為家中的貧窮最終被餓死了。看到福貴的親人相繼死去我的心情也觸動了,留下了淚水。但是福貴也是可憐的上帝對他如此不公平,讓他的親人死去,只讓自己潦倒的一個走向生命的盡頭,也許這是他的"素命"吧!
親人的相繼離去使福貴變得不在是很新痛了,是他漸漸明白了,親人一只活在自己的心中,要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他買的老牛也是給予自己的自我安慰。
我對福貴的精神是十分贊賞的,他堅定的信念,背負著祖先留下的一句話,讓自己活下去。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并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讓自己的路走的更長更遠。
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篇8
終是不敢再看一遍《活著》,苦難的經典,卻不存一絲希望,我想余華先生根本是不打算往好的方向寫!
主人公富貴,亦是一個悲慘的人。年少好賭,敗光家財,又氣死父親;后又陰差陽錯被征兵,未見母親最后一面;妻子無怨無悔,默默陪伴,也是勞苦一生;兒子有慶,未救他人而死,卻也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女兒風霞,難產而死;女婿兒喜也是一個苦命的人,一場事故而造成的人命;孫子苦根,竟是被活活噎死……勞累了半生,富貴終還是落得孤家一人!
整本書中只有幾處希望的存在,余華先生的文筆平淡,他著力刻畫了許許多多的悲慘生活,但又讓書中的富貴放不下活著的希望。通篇如此,也正是這樣,我看到上世紀千千萬萬的農民的縮影,那是怎樣的影子?是畸形的。是什么壓垮了他們的脊梁?是革命,是災荒,是農民活著的困難!潦潦幾十頁,卻是中國自開國以來的歷史的濃縮,我們看到的,也絕非只是悲慘而已,還有的,是一個人活著的困難啊!
我不禁聯想的我的父母,他們生活在社會基層,沒學歷,沒文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氣掙錢,養家糊口,解決溫飽問題。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放下活著的希望,為什么?不只是因為我,更是因為活著本不易!
佛講輪回,人生就是渡過苦海,我們每個人在苦海中掙扎,希望到達彼岸。那濤濤江水,不就是一道又一道苦難嗎?不經歷風雨,怎么能看見彩虹?
活著就有壓力,但正是壓力,才讓我們感到自己還活著,心臟任然跳動,而并非是棺材中的枯尸,死氣沉沉。
我想富貴經歷了那么多苦難之后也明白了,人生老病死都是注定,這也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活好當下,不必糾結,畢竟新的一天太陽照常升起,地球依然在轉!
活著本就是一場不易的修行,何談容易?
電影活著觀后感150字篇9
《活著》是改編自余華的同名小說的劇情電影,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主演。這是一部被譽為“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作品”的電影,電影生動的描述了中國從內戰時期到革命結束這段特殊時期的歷史,大時代背景下男主的命運多舛一生坎坷,這正是一代中國人艱苦命運的縮影,這真的是非常難得的佳作。之前我分享過電影的圖文劇情,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活著》張藝謀最優秀的電影作品 帶你感受崢嶸歲月中活著的意義
男主角福貴一生可謂是歷盡滄桑,嘗盡人生苦難。我們今天嘗試從他經歷的幾次生死來領悟活著的意義
因賭博輸掉家產氣死老爹:
在輸掉家產之前福貴肯定認為活著是一件無比簡單的事,每天就是到賭館里賭幾把,優哉游哉的日子就過去了,可是到了這天輸掉了家產還氣死了老爹,甚至連老婆都帶著孩子走了,看著老爹被氣死福貴都來不及悲傷,甚至還沒回過神,從安逸度日到一無所有這個轉變讓他深刻的認識到:活著,不是安逸度日得過且過,活著是努力拼搏、敢于擔當。
被抓壯丁目睹戰亂死傷無數:
福貴在和春生唱戲的過程中被國軍抓了壯丁,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他們兩人目睹了那種死傷無數的場景。戰爭是殘酷的,在戰爭中,生命脆弱得不堪一擊,人命卑賤如螻蟻。在死人堆里,春生說:“要是能活著回去就好了。”福貴說:“如果能回去,一定要好好活著。” 從死人堆里爬出來過的福貴,深深的明白了:生命可貴,活著,是上天的眷顧;活著,是一切的根本。
目睹龍二被槍殺:
電影里當初處心積慮奪得福貴家產的龍二,未看清時局大勢,太過愛財不服政府改革,暴力抗法被定為反動派反革命份子,在公判大會后被押往刑場打靶,目睹了這一切的福貴,被嚇得尿了褲子。福貴說如果當初不輸掉大宅,現在被打靶的肯定是他。經歷了幾次生死關頭后福貴明白了:活著,是一樣幸運,生命,遠比錢財重要。
兒子意外被撞死:
電影里有慶是個懂事的孩子,卻被區長春生不小心倒車撞死了。看著倒在血泊中的兒子,福貴真的是悲痛欲絕,我們看著也是非常的揪心,但是生活就是如此無常,往往在你不經意間給你致命一擊。兒子的離去雖然讓福貴一家非常難過,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逝者已矣,生者堅強。兒子的死讓福貴明白:活著,就是一種痛苦,活著就是在痛苦中堅強
女兒產后大出血致死:
電影里福貴女兒鳳霞在小時候因發高燒變成了啞巴,從小就是被其他小孩子欺負,這孩子很是命苦。長大后通過鎮長做媒跟工人萬二喜結婚,鳳霞結婚這段在整部電影了是少有的喜慶氣氛,大家臉上都洋溢著真誠的笑容。可是上天似乎就不打算放過這一家,鳳霞在分娩的時候適逢革命,醫院里有經驗的老醫生都被打成反動派關起來了,鳳霞在生下一個男嬰后大出血死掉了,鳳霞也離去了,生下了小外孫饅頭,這是新生的希望。鳳霞的死,讓福貴明白了:活著,就是好好活在當下,活著,就是期盼明天更加美好!
福貴經歷了中國動蕩不安的年代,在動亂的戰爭年代死亡不是個例,而是常態, 生命卑微如螻蟻。雖說那個年代已經成為歷史,但是我們不能忘卻。在那個年代活著是一種幸運,能活著尚且不易。而在我們現代的和平生活里,國家日益強大,我們活著的煩惱痛苦往往來源于事業,愛情,家庭等出現的矛盾。但相比于電影里的福貴,相比于那個年代的先輩們我們已經了足夠的幸運了。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被任何困難挫折擊倒,好好活著,好好活成自己所希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