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接觸到更多的電影作品和文化知識,從而擴展我們的視野和知識面。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供大家參考。
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篇1
小《最后一課》是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講了當普魯土軍隊占領了的家鄉并剝奪他們學習本族語言的時候,法語老師韓麥爾講的最后一節法語課,老師刻意換上了平時不穿的禮服講課,從來不識字的市民也來參加這最后一堂課,就連愛逃課的頑皮學生小弗郎士也認真的參加了這堂課,他們都聽得萬分認真,萬分激動……,等到這堂課快結束的時候,韓麥爾老師深情的在黑板上寫下五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堂課就這樣結束了。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篇小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忘不了韓麥爾先生在失去教授母語機會時那張慘白的臉,我忘不了調皮不懂事的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上的痛徹心扉。這是怎樣一種愛國精神呀!雖然沒有為國捐軀的悲壯情景,但比激昂壯烈的場面更加有震撼力。
我們中國在晚清時期也淪為殖民地,于是許多愛國的人都站起來,奮勇反抗,不畏強敵為祖國拋頭顱撒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快樂的生活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的今天和小弗朗士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呀!
我想,是祖國養育了我們,祖國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一樣對待,給了學生力所能及的保護,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更應該從現在開始要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能虛度光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更加努力學習。
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篇2
這周我們學了都德的一片課文,《最后一課》。學完這篇課文,讓我深深的得到了體會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么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后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占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上,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就想喊麥爾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預言就像監獄大門的一把鑰匙,我們要永永遠遠的記住他們!
法蘭西萬歲!想到韓麥爾先生用盡全身的力量寫下的這幾個大字,作為躲著的我,都被他這種愛國的精神所打動,現在想想我們是祖國養育了我們,祖國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一樣對待,給了學生力所能及的保護,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為我們的報效祖國做努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來不好好學習,來用著寶貴的學習時間去玩耍,我們要去利用這些瑣碎的時間,利用騎著一分一毛,來報答組國給予我們的。
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篇3
“一個民族無論如何不能舍棄的,那就是它的語言。”
這是德國著名語言學者威廉說的一句話。起初我還不太明白意思,直到學完都德寫的《最后一課》,我才明白這句說的含義。
《最后一課》講的是普法戰爭中一個叫小弗郎士的小男孩在韓麥爾先生的學堂中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表現了阿爾薩斯人的愛國主義和當時悲憤的情緒。
這篇小說寫于1873年,普法戰爭已經爆發,普魯士政府為了更好的統治阿爾薩斯和洛林,下達了這兩個州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不許再教法語的命令。
仔細想想,其實中國也遭受過和法國一樣的侵略。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時,也是給中國學生教日語,讓他們被迫接受“奴化”教育,妄圖把他們培養成“順民”,還把成千上萬的人抓去干苦力,許多人累死后被扔進了“萬人坑”,有的日本人還比賽誰殺的中國人多……經過我們先輩的奮力反抗,終于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但那段歷史至今深深烙進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難以磨滅。
“后事不忘,前世之時”。做為中國人大家不要忘了歷史,是先輩們不懈的努力才創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以讓歷史重演。
這篇課文給我的感受很大,希望大家也認真閱讀,體會其中的含義。
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篇4
前幾天,我讀了《最后一課》,《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阿爾豐斯。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課》的主人公是讓。格桑和方妮。樂格朗。
主要講了別處來巴黎的人讓。格桑認識了方妮。樂格朗,方妮是一個以愛情為生命的女人,她瘋狂的愛上了讓。格桑。讓。格桑也愛上了方妮,可是方妮比他大十五歲。讓和方妮同居了五年。讓又愛上了一個純真少女,他與少女去約會可他發現自己離不開方妮,他們又在一起了。讓在南美洲找到了工作,就想帶方妮一起離開,方妮發現自己在老就沒有和他一起去讓他在去找自己的幸福。
讀了這不小說,我體會到每一個人愛一個人就要犧牲自己的愛,這樣你和他奮不顧身才會有好的結果。
最后一課的觀后感范文兩百字6
今天下午我和好朋友們去看電影《最后一課》,它主要說,有一天,譚千秋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場大地震,同學們都跑了出去,只剩下四名學生。譚老師回到了教室讓他們躲進教壇下,用他的身體保護學生們,又來了一次余震,最后譚老師死了。然后救援人員終于找到學生和老師,學生沒有死,老師為了保護學生而犧牲。
我心里很感動,老師真偉大啊!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當一名有用的人才。
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篇5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讀完都德的《最后一課》,我禁不住從心靈深處發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個貪玩厭學的孩子。甚至覺得普魯士士兵在阿爾薩斯的土地操練的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看著他的結果吧——那些普魯士人會有理由地說:“怎么?你還說自己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雖然小弗朗士內心無比懊悔,然而,時光匆匆,不會倒流,阿爾薩斯人淪為了亡國奴,不懂祖國的語言成為他們最大的不幸。
聯系現實生活,在我們當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學生嗎?他們討厭學語文課,不愿學習語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寫字馬馬虎虎;有的人竟然還將這樣的作文作為“得意”大作展覽呢;我也有這種習慣。一些學生學社會上那種流里流氣的模樣,經常口出臟話,造出荒謬的詞匯、句子罵人。這是什么行為?這是對祖國語言的褻瀆!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國家、不愛自己國家的語言,該是多么可恥、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夠學習,懂得自己國家的語言,正確地運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那么站在外國人面前,我們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說:“我們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文字,比任何國家的都要科學。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只有這樣,你才能無愧地說:“我屬于自己的祖國!”
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篇6
我很同情小弗郎士那小鎮上的人們,或者說,是很同情“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們。失去學習祖國語言的機會是痛苦的,成為亡國奴的日子更是痛苦。
這痛苦,來自于失去。
小弗郎士不久前還對法語頭痛不已,然而,短短的時間內,他便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亡國當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他的轉變使我驚訝,他的愛國熱情讓我感動,同時,他的情感也給我一些啟示。
為什么人往往在失去某種東西時,才會感受到它的重要,才知道后悔,才知道責怪自己?或許有些東西,失去還可以再尋回;然而,有些東西是永遠也無法尋回的。
就像小弗郎士,他一定會責怪自己當初為什么要貪玩,為什么不認真學習,為什么那么討厭韓麥爾老師,為什么……其實這種感受不一定在當亡國奴之后才會深有體會。比如,和形影不離的朋友爭吵以致友誼破裂;因為虛偽而失去身邊人的信任;為追逐名利而失去生活的快樂……這時后悔已來不及。
有小弗郎士的前車之鑒,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不要經歷痛苦的“最后一課”。
最后一課觀后感550字篇7
今天,我是流著淚看完電影《最后一課》的。一出電影院,我就讓媽媽幫我給我的班主任劉老師打一個電話,媽媽問我有什么事情……我未開口,淚水止不住地又流了出來,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問我:“怎么了?”……望著媽媽著急的表情,我思緒萬千,心很久不能平靜……
媽媽牽著我的小手往家走,一路上,在地鐵里,穿走在華農大的校園里,直到進了家門很久,我的淚水才逐漸地止住,譚千秋老師為了救四個鮮活的生命而光榮地犧牲了……四個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在同譚千秋老師一起等待救援的時刻,幡然醒悟,譚老師平時對自己的批評和嚴格要求原來就是對自己的愛和付出,他們為自己對譚老師的誤解和報復而后悔……。
在譚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班主任劉老師、英語賴老師、數學鐘老師……的身影,記得剛轉到這個班,不是很適應,最晚一次,我做完作業已是深夜2點了,我的姑婆很關心我,詢問劉老師我跟的上嗎?劉老師回答道她對我有信心。劉老師,您知道嗎?是您的鼓勵讓我一點一點地又找回了信心,劉老師,賴老師,鐘老師……謝謝您們這些天來對我的關照,謝謝您們給了我這么多耐心。
劉老師,賴老師,鐘老師……您們對我的點點滴滴的付出,像久旱逢甘露,滋潤著我的心田,我會用我的行動報答您們的。
《最后一課》看完了,但它永遠留在我的心里,印在我的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