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
寫觀后感需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避免使用過于專業或者難以理解的術語。下面是一些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有用。
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篇1
教室里一片寂靜,沒有人動身,空氣仿佛就凝固于此了。所有的人都凝視著黑板上那充滿力道的大字,我看見郝叟老頭兒的眼角濕潤了。
不知過了多久,我不知把“法蘭西萬歲”在心里默念了多少遍,韓麥爾先生依舊保持著那個動作。我慢慢站了起來,鄭重地朝那個偉大的靈魂鞠了一躬。緊咬著嘴唇,強忍著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一步一步僵硬但堅定地走出教室。
轉頭,我望了望那個院子。胡桃樹依舊,紫藤也依舊,但明天,明天這里將變得陌生,這里將沒有法語,沒有韓麥爾先生,沒有如今這般燦爛的陽光。
吸一口氣,我強制自己離開。
真是見鬼,天氣似乎沒有早餐那般明朗可愛,連畫眉的歌聲和面包店飄出的香味也似乎沒有早晨那般美好。總之,平日;里我最喜歡的那條散學之路到了今天是那么的惹人厭倦。
走著走著,我忍不住將法語書捧在手里,一遍又一遍地摩挲,它仿佛是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
霎時間,我聽到了風吹過耳畔的聲音……
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篇2
小時候,當失去一件可貴的東西,母親總是哄著我,把我從絕望中帶出來。當今天,我讀了《最后一課》后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心痛,真正的離別……
《最后一課》這篇課文講了阿爾薩斯被敵人侵占后,師生們又氣憤又沉痛地上了最后一課……讀第一遍時,我讀不出什么門路,可當我讀第二遍時,師生們的沉痛我可以理解,人民們的憤怒我可以明白。敵軍們簡直如虎如狼!多么可愛的家園被他們的一聲號令搞得心灰意冷……我很敵人,恨愛搞破壞的人,更恨那些厚臉皮的“狼狽”!
當我讀到韓麥爾先生自我批評時,我就感受到了:老師是愛學生的.,小弗郎士也是愛學習的,同時也是愛老師的!
“法蘭西萬歲!”沒錯,侵軍就是法西斯。幸福的人被敵人趕走,美好的村莊被侵占,這都不是人做出來的!韓麥爾先生的話是對的,只要心中不滅,就算失去家園,失去親人,仇依然可以報的!
韓麥爾先生,加油!我支持你!永遠支持你!
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篇3
在《最后一課》里,講的是一個普法戰爭暴發后。一個淪陷的地方。是要讓他們放棄自己的母語法語,去學德語,本文講的是最后一次上法語課。主人公是一名叫小弗朗士的三年級小學生。
一開始小弗朗士不喜歡上法語課,這一天,到了教室自己遲到了卻沒有被罵。覺得十分異常,原來是因為這是最后一節法語課,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與不舍。教室后排坐滿了鎮上的人,大家的目光中都帶有不舍。課上要背書,自己卻背不出來十分愧疚。最后下課了,老師不舍得靠在墻上對我們說:“下課了,你們走吧?!?/p>
鎮上的人都來學堂,體現出不管老小的熱愛國語,熱愛母語的精神,對母語深深的不舍之情。這是值得人敬佩的。這種愛國精神也使我想起了中國抗日時期的勞苦人民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我們的心情和期望都是一樣的。日本也曾讓我們改過教育方式,去學習日語,接受奴化教育。
我認為母語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占,最后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八麄冊摬粫娖冗@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最后一課”結束了,我們的學習才剛剛起步。警鐘長鳴,我們一定要牢牢記在心理:要想有和諧寧靜的學習環境,就需要我們珍惜時間,從小學知識,學本領,以至于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
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篇4
人的一生如曇花一現,在這短暫而又美好的時刻里,你應該留下痕跡,能令后人賞析你的人生價值!
“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游,時而降臨于這個人,時而降臨于那個人?!边@是埃斯庫羅斯說的。是的,在地震中,厄運降臨了,但在此時此刻,一朵“無私奉獻”的生命之花正在綻放!
潭老師質樸,善良。一心一意地恪守己任。但有的學生卻捉弄老師,比如說,有的放氣、有的上課畫畫等。但這位老師都不去追究,在地震時,他冷靜疏導學生離開教室,個別學生在最后一刻,被嚇得不敢走,老師讓他們躲在桌子底下,并用自己的身軀護住這些學生。潭老師雖身受重傷,但他卻鎮靜地按捺住學生的情緒,給學生極大的鼓勵。余震一次次地發生,老師的用最后的生命保住了學生鮮活的生命。
看到這感人的一幕,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用世上最華美的語言,是無法表達我的心情。無私的大愛,讓災區的人們心里暖洋洋的。潭老師也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它必將成為我心中最好的榜樣!
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篇5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德國著名文學家都德寫的一本短篇小說《最后一課》。這篇小說中表現出對祖國濃濃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每每想到或讀到它,都令我心情非常激動。
如果說微笑是跨越任何國界的溝通橋梁,那么在任何一個國家,母語則就成為了一個人與人溝通最方便的途徑。試問,如果將你說本國語言的權利剝奪,而去學習另一門從未接觸過的語言,你會作何感想?又會有何種舉動?我想都德的《最后一課》就告訴了我。
故事講述了普法戰爭戰敗國法國的一個小鎮里,那里的人民是如何用一種無聲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祖國的。
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個貪玩調皮的學生,學習不用功,可當他在上這“最后一課”時,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國土淪喪的殘酷。
這最后一堂法語課,讓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的震撼。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了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渴望學習法語沖動,一股腦兒涌上了他的心頭。他悔恨自己沒有珍惜之前的時間來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么強烈。最后一課上,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而韓麥爾先生,穿禮服,系領結,帶禮帽,嚴肅莊重上了這最后一課,他一反常態,對學生異常溫和,他非但沒有責備小弗朗士,反而責備起自己。他用祖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樣一段話,我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下課的鈴聲打響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他奮力寫下的“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這最后一個動作,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熱忱,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他讓孩子們牢記祖國的語言,他喚醒了大家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想到中國,就在近代,也曾有過日本占領了我國寶島臺灣,強迫臺灣人民學習日語的慘痛教訓。語言可以暫時改變,但愛國的心永遠不會改,日本也只占領了臺灣50年,臺灣依然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梁啟超曾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p>
如今中國已在世界上贏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國的明天更期待今天的少年。如何讓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延綿流傳,不讓我們像小弗朗士一樣被剝奪母語的自由,我們就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小說從另一個側面也告訴我們,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像小弗郎士總把學習拖到明天,如果每天這樣,日復一日,到時候當自己想學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敝R的學習需要時間,而我們要珍惜現在學習的黃金時代。
這篇小說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我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篇6
汶川地震,震天動地。而在汶川地震后的不久,學校播放了一部感人的電影——《最后一課》。
這部電影寫的是一所中學里的一位老師和四名學生的故事。那件事就發生在5.12大地震的時候,主人公x千秋老師為了教室里還未逃出去的學生,便張開雙臂,保護那四名學生,最后犧牲在講臺下。在他還壓在廢墟且還有氣的時候,他為了使他的學生不驚慌,就用盡最后的體力,為孩子們上了他的最后一課:《人生的價值》講完了。
試想:如果x老師沒聽到別人說教室里還有學生,或者知道了不管,那他一定可以挽留自己的一條性命,但死神卻會因此奪取四條稚嫩的生命;如果x老師壓在廢墟下不動也不說話,也許還會有生存的一絲希望,可是,若那樣做,驚慌失措的四個孩子,也有可能會因為不會自救,而離開人世,走進死亡之門??墒?,敬愛的x老師沒這樣做,相反,他寧愿自己離開,也要保護孩子們,他也是有妻子、有孩子的人哪,更何況他的孩子還沒上小學呢!他為什么要這樣做?這就是因為他認為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就是學生的家長,多存活4條命比多存活1條命更為寶貴,多4個聰明的學生比多一位老師更為有價值。他犧牲了自己,卻奪回了四個孩子。他的無私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x老師,我向您致敬!
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篇7
今天,我讀了法國作家都德寫的《最后一課》,我的心被深深觸動了。
文中的小都德開始沒有好好學習法語,結果不久就得知了一個壞消息——這將是他所學的最后一堂法語課,明天將由新老師來給他們上德語。他和他的同學們都學得十分認真,老師也教得很賣力。雖然這是他們的最后一節法語課,明天或許改變的是語言,但是永遠不改變的卻是他們對國土,對法語的敬意!
這些貪婪的德國人,不但踏出國門隨意侵略他國,還逼迫他們丟棄喪失自己的文化。實際上,一個國家失去了文化就相當于失去了整個國家的意義,失去了整個民族存在的意義,只能成為外國侵略者的走狗!
再轉念一想,臺灣、香港、澳門不也曾經被外國人占領了嗎?明明是自己國家的領土,卻不能說中文,不能學母語,甚至完全不知道國內的任何消息,仿佛被囚禁在一個無形的監牢里,不斷地遠離自己的母親,不斷地吸收外國侵略者的文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但是,他們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改變的可能是語言,是觀念。但是不變的是一顆中國人的心,心中洋溢的是一種中國人的情懷!
想到這里,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對侵略者的痛恨,同時也涌起一股對那些雖然失去文化但仍然愛國的人的贊佩!
最后一課觀后感100字篇8
離期中考試還有三天,正當我們緊張復習時,學校竟組織我們看電影!而這,就是《最后一課》......
電影記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聞名遐邇的人名教師——譚千秋!
譚千秋,農名出身,以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并取得留校教學資格。卻應家鄉村長的一番話,毅然來到了四川......
2008年5月12日,他正在給學生上課。突然,大地抖動,樓層搖曳。他的大腦迅速而準確的做出判斷:地震了!他安排學生逃離,卻得知還有4名同學沒能逃出來——怎么辦?來不及逃了。他趕緊讓大家躲在講臺下面??杀”〉闹v臺怎能抵得住鋼鐵、水泥的橋壓呢?譚千秋奮不顧身地閃電般撲上去......
譚老師素日就很疼愛學生。衣服破了,舊了,舍不得扔,舍不得買,只為多匯點錢給家中父母養老,所以人送外號“譚摳門”。“譚摳門”也有不“摳門”的時候,那那就是請貧困生到家里吃飯,給他們改善伙食,大魚大肉毫不吝嗇;他可以將自己好容易得到的獎品——一雙從未動過的運動鞋贈給學生,卻不忍自己穿;他可以為學生生病而忙于奔波,卻不愿因時間晚而停止改作業。
譚老師以一個幸福美滿去換取4段支離破碎的生活,他用自己生命保護了4朵充滿活力的花朵!
當看到譚老師的女兒,拿著礦泉水要給已逝去的他喂水時,我落淚了。正如他當天的課題,他是一個“有價值,對對人民有益”的人!
縱觀全球,有幾個老師不是如此呢?再此,讓我們向譚老師致敬,想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致敬!“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話不準確的描繪了他們的一生嗎?他們用熱血澆灌了千萬朵生命之花,卻又得到了多少呢?請讓我們懷著最真摯的心,對老師說一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