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小編帶來四大名著的讀后感7篇,希望大家喜歡。
四大名著的讀后感篇1
“一朝皇帝,夜眠不穩,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卻道蓼兒洼內聚神蛟。”這正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暗語。這一百零八將,正是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他們個個身手非凡,身懷絕技,成為北宋末年最強大的。
北宋末年,宋徽宗把朝政交給了蔡京、童貫、高俅。他公報私仇,害得林沖、楊志等好漢有國難投,有家難回,不得已落草梁山。他們雖然都是犯下彌天大罪之人,但是他們劫不義之財,散給窮民。尤其是為首晁蓋、宋江、盧俊義,他們仗義疏財,接濟鄉親,最后受朝廷招安,平定田虎,殺敗遼國,打敗王慶,活捉方臘,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一百零八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病的病,也有不愿受官的。最終宋江卻被奸臣迫害,飲下毒酒,葬于蓼兒洼內。
宋江等一百零八個好漢與惡勢力斗智斗勇,報效國家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了鄭成功。鄭成功的父親是個卑鄙小人,隆武帝給他那么大的官職,但是他卻背叛了隆武帝,還想讓他那精忠報國的兒子鄭成功一起投降。但鄭成功精忠報國,知道忠孝不能兩全,拒絕了他父親,打擊了荷蘭侵略者囂張的氣焰,拯救了臺灣同胞,他對侵略者們宣誓:“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鄭成功和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一樣,除暴安良,精忠報國,他們讓侵略者們知道中國人是不會屈服的!
讀了《水滸傳》,我深深地被梁山好漢們的忠義雙全的精神感動了。人生在世無再少,莫將白發唱黃雞。有生之年,我們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漢那樣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應該珍惜生命,為了正義,為了真理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四大名著的讀后感篇2
最近,我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梟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什么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說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說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酌鲄s一點也不著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并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說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酌髁畲灰蛔峙砰_。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余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調頭迅速離開。到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數,的確有十萬多只。從此以后,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
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心胸狹窄的周瑜的信任。這就是我最敬佩諸葛亮的原因。
四大名著的讀后感篇3
在浩瀚的中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部作品,它沒有《三國演義》那樣豪邁、直爽,也不像《西游記》那樣充滿奇幻、奇妙,但它卻因人物間感情描寫細膩、結構安排宏大引得后世學者喋喋稱奇、拍案叫絕,它就是中國傳統文學名著《紅樓夢》。
在《紅樓夢》中,寶黛初會,是一場佳話,也注定了他們今后的命運。在黛玉拜過祖母后,賈政之妻王夫人就對黛玉說“我有一個兒子,平日里啊愛闖禍的很,家里人都管他叫‘混世魔王’”。黛玉聽后,便回想起母親曾給她提及過的這個表哥,母親說他討厭讀書,生性劣,但外祖母卻十分的寵他,所以便沒人敢管他。正在大家說話的時候,寶玉便急匆匆的來了,只見寶玉穿著得體、儀表不凡,初見黛玉時卻突然的笑了:“我曾經好像見過這個妹妹?!倍煊褚埠苁浅泽@,覺得眼前這人極為熟悉。這便是寶黛初會里的情節描寫,文筆細膩,更能讓人感受到寶黛之間懵懂的、純潔的感情。
在寶黛的情感里,不含任何的雜質,他們本以為在他們的感情里不存在封建社會門當戶對的聯姻來阻擋他們的愛情,可是他們終究逃不過這命運的捉弄,無情的事實折斷了這對戀人向往未來的翅膀,為了家族的利益,家族長輩們不惜拆散一對有情人。最后雖說兩大家族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好處,可是黛玉也為此付出了生命,而寶玉最后也選擇了出家,這種結局倒是和梁山伯與祝英臺有幾分的相似,讓我不由得為故事中的寶玉和黛玉感到惋惜。
當我合上手中的書后,似乎淡忘了王熙鳳對金錢的瘋狂、妙玉對寶玉的癡迷等書中情節,好像一切都隨著時間的流失而結束了,可真的就結束了嗎?我不禁陷入了思考:造成賈家悲劇的,并不只是眾人的事不關己,而是那個時代的封建制度。但令人痛惜的是在今天也能看見那些陋習的影子,而我們出生在這個時代,就應該勇敢地摒棄這些陋習,讓所有人都獲得幸福,而這就是我們的責任。(張若巖)
四大名著的讀后感篇4
說起四大名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而要說起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話,我相信,大家對精彩的故事情節一定是滾瓜爛熟了吧!甚至能倒背如流。
著名作家羅貫中改寫了《三國志》,從而創作了《三國演義》。整本書從東漢未年宦官作亂,“十常侍”當權,黃巾軍起義。到最后三國鼎立魏國的司馬家創建晉朝,魏、蜀,吳三國滅亡,晉朝統一天下。作者巧妙的筆法寫出了劉備的為人寬厚,愛才;臥龍風雛以及周瑜的足智多謀;蜀漢五虎上將的有膽有謀;曹魏五子良將的驍勇善戰……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雖然大多數人認為他狡猾,奸詐,是“奸雄”,但我認為他具有英雄的氣概。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滿,是三國期間曹魏政權的建立者,也是佼佼者。他善于用人,不論人才有沒有社會地位。曹橾是軍事家,政治家以及詩人。他博覽群書,見識出眾,且善于聽取他人意見,招覽了眾多人才。如在與袁紹決一死戰時,他毫不猶豫地用了來投降的許攸這個人才,最終才用了七萬軍士打敗了袁紹70萬大軍。再看曹操打敗了劉備拆分了張飛,關羽,劉備。并活捉了關羽。但曹操并沒有殺死關羽,而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勸他歸降曹魏,最終關羽也用斬顏良誅文丑的方式來報答了曹操的恩。而最后,也是這段恩情,在赤壁之戰的時候,關羽才放了曹操一條性命。這不正是曹操運用良臣的功勞嗎?這不正能體現曹操善于用人的優點嗎?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人回味無窮,故事情節也是一波三折。趕快拿起手邊的《三國演義》再來品讀一下羅貫中的著作吧!
四大名著的讀后感篇5
今天,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讀了西游記,我深有感觸。 西游記主要講了石猴出世后兩眼發出金光,驚動了玉皇大帝。后來,因為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然后,被唐僧所救,以至后來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在取經的途中唐僧又收了豬八戒、沙僧兩個徒弟。徒弟三人各顯本領,不惜生命地保護自己的師父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終于取得三十五部可以勸人行善的真經,修成正果。
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因為孫悟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上斬妖除魔,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他那種不怕困難,大無畏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還有西天取經時,唐僧他們那執著、鍥而不舍、不怕困難的精神,使我想起了我的上學時的故事。
那天,老師教了一種看似簡單,卻非常難的奧數題。我們看了后,一個個高興地手舞足蹈。要不是老師叫我們安靜下來,我們都不知道會笑到什么時候??墒沁^了好一會兒,都沒有人做出來。結果呢,大家伙一個個都放棄了。
看看唐僧師徒四人,堅持不懈;再看看我們一個個虎頭蛇尾,驕傲自大,半途而廢,我真慚愧當時為什么不向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
讀后,西游記給了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不能半途而廢不管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盡力去做了,也是一種成功!
四大名著的讀后感篇6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讀完它感觸頗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丑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里面的任務各有個的特點。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賈寶玉這個人由于從小被祖母與母親溺愛而造成每日與女孩兒們玩樂,不顧學業,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但也是因為這樣,他的父親賈政才會不喜歡他,寶玉也很懼怕他的父親。雖然大觀園里的人盡是心靈骯臟,不過也有真情在,賈寶玉與林黛玉真心相愛,最終卻套不過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經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擁有賈寶玉這個知己。
薛寶釵在大觀園里可算是最有心機的一個了。她為人處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沒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王熙鳳是最潑辣的一個了,不僅辦事干練,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說不上話來,她處處不吃虧,人們稱她“鳳辣子”,卻逃不過早逝的命運。大觀園里的人物我喜歡的要數探春了,他心機不如寶釵,文學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許她有一點孤高自詡,可是能在混濁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幾個呢?但她的命運同樣也是遠嫁,離開家鄉,離開父母。
賈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愛孫子孫女們,甚至連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小孩子也疼愛,可是她的話何嘗不暗藏玄機呢!黛玉剛進榮國府時,賈母讓她做上座,她不肯,賈母說了句“你是客,本應如此?!卑凳玖怂龔膩頉]有把黛玉當成是自家人,雖然表面上和誰都很親切,可是她不過是假慈悲罷了。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讓我懂得人們之間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臟與丑陋的靈魂。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于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么“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里糊涂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于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四大名著的讀后感篇7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 后,對高俅之子的欺負,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 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 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 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 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 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 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 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