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氣室外防雷
暴雨天氣室外防雷怎么做呢?來看看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暴雨天氣室外防雷怎么做,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暴雨天氣室外防雷怎么做
1、外出如遇雷雨,可以蹲下,盡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時將雙腳并攏,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
2、不要在大樹底下避雨。
3、下雨時不要在水邊(江、河、塘、渠、水庫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山體下的路上要注意觀察,預防泥石流。
4、不要拿著金屬物品(如傘、鋤頭、鐵鍬、羽毛球拍、釣魚桿等)在雷雨中停留,隨身所帶的金屬物品應該暫時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電停后再拾回。
5、不要觸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線、自來水管、用電器的接地線、大樹樹干等可能因雷擊而帶電的物體,以防觸電或者接觸雷擊和旁側閃擊。
6、雷雨、暴雨天氣時,在戶外最好不要接聽和撥打手機,因為手機的電磁波也會引雷。
7、遇到雷雨,暴雨天氣外出時,最好穿膠鞋,這樣可以起到絕緣作用。
8、雷雨天氣切勿游泳或從事其它水上運動或活動,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濱、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不宜騎自行車。
9、當感覺到身體有電荷時,如頭發豎起,或者皮膚有顯著顫動感時,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電擊,應立刻倒在地上,等雷電過后,呼叫別人救護。
暴雨天氣的防汛知識
1、汛期氣候多變、突變、常會出現打雷閃電、大暴雨、冰雹、龍卷風等災害性天氣。
2、汛期易發生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山洪暴發等自然災害。
3、要經常收聽天氣預報,密切注視天氣變化,了解掌握災情預報預測,做好防洪自護。要認真學習有關汛期防災抗災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不到易發生山洪(河溪邊、沙灘,低洼處)區域游玩逗留。
5、不到易發生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險區域或危房里活動停留。
6、不到溪、河、池塘、水庫等水域戲水、游玩。
7、需過溪河要找橋梁通過。不要涉水過坑、過溪、過河,更不要冒險搶渡溪河。
8、不到小溪、河流等水域捕魚玩耍。
9、遇到災害性天氣盡量不外出,已出門在外的要尋找安全的地帶避災自護。
10、途中遇險時,不必驚惶失措,應迅速進行避險自救或尋找求助求救的辦法,不能冒險行事。
暴雨常見的應急預案
暴雨應急預案是為了在暴雨天氣來臨時,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群眾安全的應急預案。下面是暴雨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
1. 加強預警。對于可能出現的暴雨天氣進行及時、準確的預警,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宣傳,及時引導群眾做好防護措施。
2.加強應急隊伍備勤。要做好應急物資儲備,組織應急隊伍,加強監測和調度,提前準備好搶險、救援工具和設備。
3.落實責任。各相關部門要嚴格履行職責,落實帶班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第一時間響應,全力以赴做好處理工作。
4.群眾轉移。在經受住抗災性能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災害對人身安全的威脅,充分考慮群眾疏散的可行性問題,提前做好群眾轉移的準備工作。
5.緊急通信。建立緊急通信問答機制,提高信息的速度和準確性,迅速與有關方面聯系溝通,加快應急救援的工作進程。
暴雨的季節分布
中國是多暴雨的國家,除西北個別省區外,幾乎都有暴雨出現。冬季暴雨局限在華南沿海,4~6月間,華南地區暴雨頻頻發生。6~7月間,長江中下游常有持續性暴雨出現,歷時長、面積廣、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節,暴雨強度很大。8~10月雨帶又逐漸南撤。夏秋之后,東海和南海臺風暴雨十分活躍,臺風暴雨的點雨量往往很大。
地形對暴雨天氣影響
地形對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響。例如,由于山脈的存在,在迎風坡迫使氣流上升,從而垂直運動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脈背風坡,氣流下沉,雨量大大減小,有的背風坡的雨量僅是迎風坡的1/10。在1963年8月上旬,從南海有一股濕空氣輸送到華北,這股氣流恰與太行山相交,受山脈抬升作用的影響,導致沿太行山東側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山谷的狹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強。1975年8月4號,河南的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莊,正處在南、北、西三面環山,而向東逐漸形成喇叭口地形之中,由于這樣的地形,氣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驟增,8月5~7日降水量達1600多毫米,而距林莊東南不到40千米地處平原區的駐馬店,在同期內只有400多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