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思考所觀看的內容,從而更好地理解其主題、情感和思想。什么樣的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方便大家學習。
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篇1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文字之美難以抗拒。也正是《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些深藏文化內涵的節目,如一股股清泉,喚醒了人們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
《朗讀者》已播出兩期,在這些朗讀者中,有大師、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話大王,我們能從他們的朗讀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實,也能體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動于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園夫婦“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樣簡單又充滿情深的話而落淚。
而筆者,則在柳傳志先生給兒子的新婚致辭中,聽到了滿滿的愛與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
世界小姐張梓琳有感于與女兒的“遇見”,朗讀了學者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簡單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們聽到了一個母親對女兒成長之路殷殷的祝福與期盼。
如果說“遇見”是一種美妙的緣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無悔的付出:陶艷波媽媽16年如一日陪伴兒子楊乃斌,和兒子做同桌,充當兒子的耳朵,風雨兼程,讓兒子無聲的世界勝有聲。
陪伴是無聲的挽留:童話大王鄭淵潔對爸爸說:“只要您和我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他(童話大王)寫下去。”父親又對他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讀者》這兩期的主題,我們和孩子也是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希望在與孩子的相互陪伴過程中,我們都能收獲滿滿的愛與幸福。
如果說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詮釋“陪伴”的含義,那鄭淵潔的《父與子》當之無愧虧。
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篇2
《朗讀者》每期以一個主題詞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以往打動自我、激勵自我甚至改變自我的文字。首期的主題是“遇見”,邀請了許淵沖、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鮮花山谷夫婦、無國界醫生蔣勵等六組嘉賓來作朗讀和分享。有明星有企業家有學者有素人,嘉賓類型豐富又有層次感。
“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忙別人有什么樂趣和意義。”濮存昕帶著小時候身患小兒麻痹癥的故事而來,以一段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來感激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榮國威醫生。別人對你的幫忙,不是理所應當;在有本事幫忙別人時,不要事不關己。
“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才能被永遠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風中飄揚。”之后上場的是無國界醫生蔣勵,中國版“姜暮煙”,她遠赴阿富汗進行醫療救助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出此刻《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可是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柳林婚禮上的致辭。致辭寫得很好,“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幽默開場,勉勵他們“真正理解,有夢想而不夢想化,以強大的心臟去應對未來”。帶著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復雜情感,這是企業家的另一面。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成都的鮮花山谷夫婦,一千兩百畝花田是愛的承諾,結婚26年還堅持著為對方讀情詩的習慣。他們為觀眾帶來了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世界小姐張梓琳剛剛生下女兒,她朗讀的是作家劉瑜寫給自我女兒的文章《愿你慢慢長大》,年輕媽媽十分動情。
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壓軸登場。現場朗誦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別丟掉》,動情處熱淚盈眶。他是“詩譯英法唯一人”,給自我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董卿為了烘托,問場下觀眾:“床前明月光都會背,怎樣翻哪個英文好點的跟我說你敢翻”許老可愛極了,忙不迭地接茬“這個不難翻的”,然后開始解釋,場上場下笑聲一片。許老桃李滿天下,節目的最終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學生朗讀他翻譯的作品。
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篇3
籌劃了將近一年的《朗讀者》開始了第一場錄制。當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她由衷地感慨:“我當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于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于要實現了。”
中國一共有28位無國界醫生,有4位來到了錄制現場。婦產科醫生蔣勵不無激動地分享著令她難忘的經歷。
對錄制追求完美的董卿和節目組,為了更好地呈現朗讀時的意境,特意讓舞美團隊對現場燈光進行了調試。在調試燈光和音效時,董卿還為這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了經驗:“隨著音樂醞釀情緒,不要著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又對觀眾說:“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開不敗。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為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
《朗讀者》把這對夫妻請到現場,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潔開始講述他們從相識到相愛,結婚26年中所發生的浪漫故事。他們用日記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隨手翻開十幾本日記,其中的一頁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94年情人節,丈夫寫下的一段話:“親愛的,我想送給你最好的禮物。首先是一棟房子。還想送你一輛213越野吉普車。”
這句話引起了董卿的注意:213越野吉普車不正是北汽的車嗎?他們20多年前就有這個夢想了!周小林回憶起那時他們經常在祖國西南的橫斷山域考察,北汽的213吉普車最為合適,每次出行他們都租用這種車。通過那段日記,我們能體會到丈夫對妻子的愛,對北汽的信任和向往。而今他們站在北汽集團冠名的《朗讀者》舞臺上,董卿幽默地說到:“你們應該獲得一個北汽頒發的‘最佳夢想獎’。”
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篇4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動畫片,舒克和貝塔這兩只小老鼠,會說話、一個開飛機、一個開坦克。我想看了這些動畫片的孩子,仿佛就映襯了今天那句話:心靈和肉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心靈我們在路上了。這兩只富有正義感的小動物,代替我們懲惡揚善。在虛擬的動物世界里,行俠仗義。
我三個月前關注了鄭淵潔父親鄭洪升的微信的公眾號,起初我不太相信,以為是鄭淵潔代筆,但是今天看了《朗讀者》--《父與子》篇,了解到鄭洪升86歲,每天4點半開始創作編寫微博,我終于信了。
2012年卡梅倫問鄭淵潔,為何能把獨家發表自己作品的《童話大王》堅持寫了幾十年。鄭淵潔說源于父愛。鄭淵潔喜歡用鋼筆,一次的鋼筆半個月沒灌水仍可用,半夜上廁所,發現父親在替他灌墨水,很感動。父親當夜問他能堅持寫多久,兒子回答只要父母活著他就寫下去。父親說只要兒子堅持寫下去他和媽媽就堅持活著。多么樸素的動力!
鄭淵潔把命題作文《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改為《早起的蟲兒被鳥吃》,老師責令其當著全班道歉并自辱百遍,鄭淵潔當堂點燃鞭炮被開除。鄭淵潔害怕父親責罵,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短篇小說,有情節、有轉折、很煽情。鄭洪升深明大義,決定在家里自己教授兒子課程。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在小學競爭大隊長的時候,三年級的競選演講稿就是父親替我寫的,直到小學畢業前我都很認為父親的作文水平比語文老師高。父親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我帶很多書,我童年最好的禮物,就是父親的書,大部分是童話書,也有故事集,其實,有書的日子都是節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鄭淵潔就是用一種毅力來回饋父母的肯定,堅持將一本只有自己作品的雜志寫了三十多年,發行幾億本,破吉尼斯世界紀錄。而我,也在努力的練習寫作水平,盡量不讓幼時父親的期望落空,那就是飽讀詩書,讀寫增文采。
從昨天晚上凌晨三點我工作到今天下午五點半,回到家中,我依舊要寫完這篇文章,因為文筆不寫就生銹了。趁著中午喝了點茶葉強打精神,就是要向鄭淵潔學習,他可以堅持幾十年死磕一本雜志,我為什么不能堅持365天更新微信的公眾號呢?當一件事堅持的足夠久,就會成為習慣,如同營養融化進血管里。
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篇5
我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父親。
觀看了《朗讀者》第七期以后,我感觸頗深。尤其是對惠英紅的父親印象深刻,可能是緣于我們的父親很相像吧。
在我的記憶里,總有那么一道背影,笨拙、沉默、不善言談。毫無疑問,他——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不太會表達愛的人,但是他給我留下的記憶,總是有溫度的。
小時候,我對他的記憶是淡薄的。他幾乎從未管過我,他和媽媽都是雙職工,只是下班回家了才抱抱我,給我洗衣服,給我買許多好吃的,但是陪我的時間卻很短暫,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所以,我對他的印象很少,很模糊,也很陌生。依稀記得,他很高大。
懂事之后我一直和父母生活,他上班總是很忙,不太見得到他。他只要一回家就會先將我抱在懷里,什么也不說,只是靜靜地看著我。我緊緊地盯著他的大眼睛,希望從中看到些什么。在那清澈的眼眸里,有著深深的思念和無限的愛意,可惜,他不會表達。只是將我的小臉貼在他的大臉上,感受我的溫度。他只會抱抱我,因為對他的愛讓我無限眷戀他懷抱的溫度。又到了分離時刻,他提著沉重的大背包,在我和媽媽的注視下登上了火車,他很刻意地挑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沖我和媽媽擺了擺手,意思是他要走了,讓我和媽媽多保重。我失落地低下頭沖他大喊:“一定要走嗎?”他苦澀地笑了笑,笑容充滿了無奈,然后點了點頭。我眼中盡是失望,充滿不舍地看著他,沖他揮了揮手,他落寞的目光定格在我的記憶中……火車“嗚嗚”開動了,帶走了爸爸,也帶走了屬于我的愛。
現在爸爸在家的時間多了,調動到了離家近的車站工作,只為方便照顧我。我別提多高興了。可是隨著我漸漸長大,和他的共同語言愈來愈少,每天不過問的是些瑣碎的小事,他也逐漸變得更加沉默,兩個人的關系越發淡了。我伏案寫作業時悄悄觀察他,哎!歲月不饒人,絲絲白發已向我說明了一切,他仿佛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位垂暮的老人,而他望向我的目光,永遠是慈愛的。是的,他還是愛我的,只是愛得有些笨拙。
是的,我的確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父親,可他也同其他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都深愛著自己的子女。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唯有父親那慈愛的目光永不會變。
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篇6
姚晨有點從喜劇明星向女神發展的節奏啊,央視新的化妝師水平很不錯。她講了初到北京,作為北 漂,被一個胖姑娘收留的故事,看得我淚目。
董卿《朗讀者》第七期——告別,聽姚晨的朗讀想到的
其實,由于一些原因,我在去年到今年,在西安被一家收留了一段時間,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兩家人和一家人一樣挺著,忐忑的接受著種.種改變。
這一期的主題很好,說人生不是別的,而是各種各樣的告別。不過值得欣慰的事,我們這次告別是帶著很大的喜悅的。這次告別后很快還會再相見,而且以后再見也是方便的。
也許,若干年后,一切都過去了,她家也搬家了,但我還是懷念在紡織城的日子,在三廠四廠中間的過道了,打麻將的老頭老太們。
懷念那個臨時的港灣,懷念一起創造未來的日子。
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告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無數的告別也構成了人生百態。在清明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以“告別”為主題詞,邀請到著名作家王蒙、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微博女王”姚晨、影視演員李立群、維和英雄、音樂劇譯配程何等嘉賓,訴說著他們生命中不同的“告別”。
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篇7
《朗讀者》中的眼淚不少,但細細想來,這些眼淚,與文章本身,有多大關系呢?
濮存昕和醫生的故事感人,卻多多少少和老舍與宗月大師的故事隔著層皮;姚晨作為一個媽媽感激月嫂,和魯迅感激自己的保姆阿長又存在著些許出入。人設和情感與文章最恰切的一段,恰恰不是來自本土,而是我早先并不看好、香港的羅家英、汪明荃夫婦。他們的幽默、淡然、豁達、開朗,才正應了馮驥才的《老夫老妻》,既沒有搶戲,又很合適。
當我看到羅家英和汪明荃拌嘴,突然感到比眼淚更加深刻的力量,那是兩個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的人,看透世事的平靜。
雖然他們的故事是喜劇收場,但相信許多的悲情故事,也能被演繹得哀而不傷。因為,我們要向孩子傳達的是,比感動更遠的領悟,是即使面對苦難,也能平靜處之,淡然微笑的風度。
學會節制,比只會哭泣更重要。學會內心深藏悲愁卻不顯露,而不是滔滔不絕去訴苦抱怨。
《朗讀者》好,但它更像藝術人生,講的是嘉賓的故事;但如果它更專注文章,學會控制情緒,我會給更多掌聲。有人會說,讀書的境界本來就分為兩層,一是我注六經,二是六經注我,也就是說一種是用自己的話解釋好文章,一種是用文章的觀點來說自己的故事,《朗讀者》顯然屬于后一種,它的境界更高呀!這種觀點似乎也說得通,但對于孩子,連第一種我注六經都還沒有親自體會,直接給第二種不應該是過度拔高嗎?所以,如果要給孩子看《朗讀者》,還是先讓他讀文章,看書,讓他理解原文的內涵,再看節目更好。
反觀也還算熱的《見字如面》,請兩位教授來解讀文章,就來務實得多。但無奈,比起一本正經地討論文本,還是煽情火得快!在朗讀面前,每一個讀者都是平等的,他無關乎名望、地位、金錢、曲折的經歷,你可以飽經滄桑,也可以不諳世事,閱讀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套用簡愛那句話,我們的靈魂穿過書本,站在作家面前,我們是平等的。唯有熱愛書本身,才會給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并賦予他們豐富的精神、情感世界。
朗讀者觀后感作文大全篇8
繼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眾對于中國詩詞的熱情后,2月18日晚,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均刮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里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里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并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在第一期節目中,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云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一大亮點。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為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當制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沖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杰出貢獻的許淵沖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