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奇妙夜觀后感
當你看完一部電影之后,相信你對電影中的人物情節印象非常深刻,這時你可以選擇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來。下面是幾篇博物館奇妙夜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前來分享交流。
博物館奇妙夜觀后感(精選篇1)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發言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其具有鼓動性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豐富。大家知道發言稿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齊桓公管仲與鮑叔作文發言稿,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開始看《博物館奇妙夜》是一個同學介紹的,說很搞笑,是部科幻片,還一直叫我幫她下載第三部(那時候第三部剛剛上映不久)。隨后我一直拖著沒看,直到寒假空下來了,沒想到一看就只知道都是些特技的東西,視覺效果很炫目,但是覺得有點無厘頭,也是因為我是直接看第三部的,所以我就想了解個所以然,回看一二部。
原來,待業中的賴瑞一直在四處游蕩,無所適從,好不容易終于找到工作,進入自然歷史博物館夜班守衛。本以為看守無人的博物館很輕松,卻在一個神奇夜晚,展覽品瞬間復活,倒霉的賴瑞整晚被龍化石震撼覓食,緊接著匈奴王隊、羅馬戰士,甚至山頂洞人、獅子、老虎都對他窮追不舍,賴瑞做夢也想不到,所有古物包括古生物,半夜都會復活。賴瑞在深夜唯一能信任的,是前蠟像羅斯福,在老羅斯福、西部牛仔和印地安公主的協助下,賴瑞要應付這群難纏的活標本,搶救幾乎解體的博物館…顧全古物,也保住飯碗。
片子里并不像一般的影片一樣,告訴我們自然歷史博物館里絕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藏了各種最驚人的東西,有眼神猙獰的史前生物,兇猛的古戰士,早已消失的族裔,非洲叢林的動物,還有歷史上最傳奇的英雄人物,這些都被凍結在一個時刻,不管時間怎樣流轉,它們都沒有改變。反而是給了我們一個動感十足的充滿趣味的夜間冒險旅途。也許大多數人沉醉于它帶來的視覺享受,但最讓我欽佩的是這短短的片子竟然能一下子把不同時代,不同風格,我們無法想象能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并且毫無違和感,利用高科技的特效間接的帶我們領略古文化。對比我們的國產片,在宣傳古文化的時候雖然也選擇用委婉的方式穿越,可是我覺得還數于死板,大家逐漸就厭煩了。這樣下去怕是會適得其反,讓人們對這些文化產生抵觸感。所以,個人愚見,我們不防學一學《博物館奇妙夜》的表達方式,用現代的科技吸引大家的眼球,把文化有條理地穿插進去,如此一來,人們在愉悅自己的同時,慢慢地會潛意識的去接受一些文化,去探索更多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歷史!
博物館奇妙夜觀后感(精選篇2)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很有些想象力的影片,博物館驚魂一夜,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主題。雖然未必是一個多么新穎的故事,不過被美國人演繹出來,果然有些味道了。
一個一事無成的倒霉蛋,為了留住自己的兒子,也為了在兒子面前證明自己,本?斯蒂勒飾演的拉里應征了博物館的夜間警衛的職位,而令他吃驚的是博物館中的所有展品一到夜間就全部擁有了生命,活了過來,從史前巨獸到現代生物,從羅馬士兵到西部牛仔,穴居人、匈奴人、印第安人、石塑雕像、甚至還有美國總統塞爾多?羅斯福、航海家哥倫布,不同時代不同區域的人物,在入夜后,都活了過來,都聚集在這個小小的博物館中,這是一個具有童話色彩的故事情節嗎?往后看吧,麻煩接踵而來,陰謀也被無意中揭開。那個倒霉蛋拉里又該如何應對呢?
知道嗎?有時我就想到也許影片中的博物館更像是一個美國的縮影,不同族裔,不同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剎時間匯聚在一起,就如同美國這個移民國家。而警衛員拉里似乎就代表美國社會占主流地位的白人,面對來自不同文化的沖擊,有時顯得高高在上、游刃有余,有時卻也手足無措、無能為力。
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幻想喜劇片或者可以說是一部童話片,好萊塢在拍攝這種類型題材的電影方面很有些功力,雖然未必會十分出色,但也不會差到哪里。量產產品,沒什么特色,但水平絕對穩定,穩妥!
對于影片本身來說,我更關心的是影片的拍攝地點——博物館。其實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上一次去博物館具體是什么時候了。大二時,去過一次科技館,里面凈是些包含科學原理的小游戲,玩了一遍,出來沒記住多少,只記得一個測彈跳高度的機器。高三畢業時和幾個同學去世紀壇參觀了一個瑪雅文化的展覽,內容已經很模糊了,倒是當時的情景是那么印象深刻。再往前的就更模糊了,記得在我小學時,恐龍熱的時候,父親帶著我去過自然博物館,那里展覽的真實人體器官讓我震驚而恐懼。細想之下,我去博物館的次數真是少得可憐,都合不上兩年一次,跨度都快趕上世界杯了,不知何時能真正的有個自由身,好好地逛逛博物館。
我想這部電影的最大功效就是又激起了我對博物館的興趣,希望對別人也是如此。
博物館奇妙夜觀后感(精選篇3)
看這個電影的過程十分輕松愉快。
電影先是講一個小人物在生活中陷入危機妻子離婚,兒子日益與自己疏遠和不信任,房租快要付不起了。當然,更嚴重的是,他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于是,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盡快找到一份工作。在萬般無奈之下,他應聘成為了博物館的夜班保安。于是開始了三個不可思議的夜晚由于一塊神奇的刻寫板的作用,博物館每到夜里,陳列的歷史人物和野生動物就會復活。
第一天晚上,他應付地焦頭爛額。當中,他得到了西奧多羅斯福的指點:要擺平這一切,要多學一些歷史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那些相互仇視的人們和平相處。
于是在第二天的白天作好了充分的`知識和物質(包括假鑰匙、泡泡糖等等)準備之后,他雄心勃勃地又走進了博物館。一開始似乎因為準備充分,應對得當而得心應手。但殊是靠哄靠騙最后還是無法支撐的。電影主人公難忍這一切混亂,想要放棄。羅斯福又適時地對他說:有時英雄造時勢,有時時勢造英雄;而一個野人因為他的疏失,被晨曦化為了塵土。這些給他觸動。更令他難堪的是老板因為他的工作紕漏當著他兒子和他兒子同學的面,揚言要炒掉他。在他的努力爭取下,老板給了他最后的機會。
在第三個晚上,他發現了陰謀,他面臨著危機,他用他被激發出來的領導才能,英雄氣概,用他學習獲得的歷史知識,帶領博物館里的朋友戰勝了敵人,戰勝了陰謀,贏得了兒子的信任和崇拜,甚至贏得了愛情。
這部電影的特效一流。這是2006年十大票房賣座之作。之所以票房好,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特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屋大維和他的羅馬戰士,看那些滿身盔甲,使用投石車的微型戰士,真是由衷地敬佩電影工業的發展。
電影的主題也很積極向上。電影的主題是小人物也有顆強大的心。人只要有責任感,有學習心,有團隊意識,給個機會,你一樣可以是鎂光燈的聚焦點。電影中的主人公用三個晚上,證明了這一點。
電影的啟示發人深思。電影告訴我多學些歷史在現實社會中有多么的重要。讀史可以明心,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需要歷史知識才能解決危機的極端情況。但是歷史依然十分重要,它給我們知識并引導這些知授化成為智慧,成為我們應對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習歷史能讓我們獲得對生命的掌控感和優越感,讓我們短暫的一生更加從容自在。
這就是我輕松愉快的觀影所得。
博物館奇妙夜觀后感(精選篇4)
初看這部電影,我的感覺是無非又一部賀歲娛樂片而已,憑著逼真的音效和特技,再一次充當了美國家庭成員們的親情粘合劑,成為他們茶余飯后聚攏聊天時良好的背景影片。
嚴格意義上說我是,倒著將這部電影看完的,整部電影結構及其工整,可以說是對仗嚴謹的兩個夜晚場景,第一個夜晚的內容就像一個大馬戲團的熱鬧演出,穿插著一個有些生硬和蹩腳的陰謀作為線索。于是我選擇了快進,但當我看到主人公在蠟像羅斯福的鼓勵,以及作為一個父親在自己兒子面前應有的尊嚴的迫使下,面對一博物館的歷史說出的那一席話,并且領導大家時,我不禁產生了別樣的想法。
是的,按照經典的美國電影手法,一個小人物在這一幕中,又一次毫無懸念的得到了升華。但是與以往的孤膽英雄不同的是,在如此沉重的滿屋子歷史面前,這種升華似乎有了別樣的意味,導演理想主義的歷史觀通過這個小人物展現在了人們面前,他的一席話,就似乎成了化解千年以來人類文明的隔閡的良藥,整個人類史和自然史都呈現在他的眼前,又歸于平靜與和諧的共存,幾個世紀的歷史在這里就像小孩子桌上的玩具人偶一樣要進則進,要退且退。試想如果人類真能如此理性的共存的話,就像小孩子過家家般的可以推倒從來的話就好了。
導演調侃似的手法其實給我霉造出了一個烏托邦式的人類歷史場景,這讓我想起了兒時讀過的鄭老師的童話,在他的故事里,也時常出現如此現實主義的理想場景,主人公可以變小后跑到玩具中世界中去體驗,這種手法與其他的想象類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你可以真正的進入想象的空間里,說白了,就是讓觀眾去做最現實的白日夢。他不像哈利波特或者是指環王那樣縹緲,但也會給人最大的精神滿足,因為它是每個人兒時都能想象得到的。有誰沒有將各種玩具小人偶放在桌上擺布的經歷呢?
再次的是,導演以不同的視角同樣嚴肅的展示了歷史(即使不是歷史的事實也應該是導演的歷史態度)在影片中,導演給于原本高高在上的歷史偉人以平民得人文關懷,這點可以從對蒙古王的心理輔導以及撮合羅斯福語印第安少女的戀情中體會到。畢竟對于這些僅僅有著偉人面孔的那像來說,無論是劇中的主人公還是導演本人都少了一份緊張和仰視的情懷。
這部歸根到底的喜劇因閃爍著上述的人文光輝而有了一層更加積極的意義,結尾都仍然透露出對學術與大眾之間隔著鴻溝的遺憾和諷刺從劇中人物對歷史事實所具備的執著精神于現實世界的不可調和似乎在發出呼喚,呼喚人們進入這個本身已足夠神奇的魔幻世界之中來,并享受其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