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鞋子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收獲肯定不少,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小編帶來關于小鞋子觀后感7篇,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關于小鞋子觀后感篇1
這個故事來源于伊朗,全影以找鞋為線索,阿里是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家里十分貧窮,買不起鞋。
阿里有個妹妹叫做莎拉。
有一天,阿里正為妹妹破了的鞋去縫,他去買馬鈴薯的時候,被一個盲人把鞋子拿走了,給了他的女兒,當阿里出來時候,發現他找啊找啊,怎么也找不到。
然后,阿里很失望的走回了家。
他傷心地走回了家,失望著對妹妹說,你的鞋丟了。妹妹莎拉哭得很傷心,但是又不能告訴、媽媽,因為我們家很貧窮,又要花很多錢。
晚上寫作業的時候他們互相寫信給對方,因為妹妹是上午上學,哥哥是下午上學,決定妹妹放學的時候交換。
可是妹妹每次都很慢,總是讓哥哥阿里遲到,有一次,妹妹因為哥哥的鞋太大掉到了水溝里,有一位好心的叔叔幫了莎拉撈了上來。把哥哥的鞋弄濕了,不過哥哥還是穿了過去,可是被主任發現了,差點被開除了,幸好被一位叫謝老師發現攔住了。
第二天,莎拉去上學的時候,發現一位同學穿了自己的鞋,莎拉追了過去,發現了她爸爸是個盲人,就沒有再要回來了。
雖然,他們家十分貧窮,并沒有抱怨和自悲,并且有那么好的學習環境,也有最疼愛自己的父母,莎拉不過也看到了別人穿了自己的鞋,當那個小女孩爸爸是個盲人,就沒想過要拿回來了。
在這個故事當中,我明白了,就算穿得什么也沒有,但不能抱怨、自悲、自私,要在這個美好、美麗,充滿愛與力量的世界上,存著美麗善意。
關于小鞋子觀后感篇2
看完《小鞋子》,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簡單是美,樸實是真。有磨礪才會有成長。簡簡單單的劇情卻讓我得到了心靈的洗禮,讓我麻木的情感得到觸動。
影片主要寫了阿里弄丟了妹妹莎拉剛補好的小鞋子之后向妹妹承諾一定會幫她找回鞋子并與她秘密交換穿自己僅有的一雙球鞋上學(阿里與妹妹上學的時間恰好錯開)的故事而展開,它通過孩童的視覺真實的反映了伊朗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面貌。他們生活雖然貧苦,但是他們心地善良,非常樂觀開朗。盡管家里連買糧食都要賒賬了,煮湯時還不忘要送點兒給鄰居;清真寺的糖也決不拿一點兒為己用;雖然自己沒鞋穿也決不忍心向盲人家的女孩要回鞋子……等等這些細小的情節都體現了他們精神上的知足富有。
阿里雖然只是個孩子,他卻是那樣的懂事。知道家境艱難,決定不給父親增加負擔,他決定自己承擔責任,開始尋找鞋子……阿里又是個隱忍的孩子。在別人誤解他時也不去辯解……同時阿里又是一個自尊的孩子。老師批評他時他沒有解釋,因為他不想得到別人的同情。這不由得使我想起現在的孩子,一個個嬌生慣養,一點點的委屈都受不了,他們是不是應該從阿里身上學到些東西呢?
女主人公莎拉也是個可愛懂事的孩子。在媽媽生病的時候,她和阿里幾乎把所有的家務都做完了,最難得的是,她堅守諾言,無論怎樣也沒有跟爸爸說丟鞋子的事,還愿意穿阿里那雙又臟又大的鞋上學。而現在的孩子別說讓他們穿別人的大鞋,就是自己的鞋如果舊了,不喜歡了,也不會再去穿的。真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有磨礪才會有成長。
再看看阿里賽跑后的情節,他一心只想得季軍獲得一雙球鞋送給妹妹,卻不小心跑了第一,對妹妹的諾言不能實現了,他難過地哭了。當攝影師給他和老師拍照時,他頭也不抬,只是低頭落淚,而他的老師卻笑得合不攏嘴,一點也沒覺察到阿里的悲傷。一哭一笑,多么鮮明的對比,在大人的身上,我們更看到了孩子的純真!
影片最后,阿里最終沒能給妹妹補回一雙鞋,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脫下鞋,把滿是小水泡的雙腳伸到池水里,抱著腿將頭埋得低低的。這時,一群小金魚游到他腳下,擺著尾巴,好像懂阿里似的,親吻著他的腳,安慰著他……而此時,爸爸在店鋪里買了一雙鞋正將騎車回家……劇終,留下了很多空白讓人想象而一切又都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希望……
《小鞋子》雖然劇情簡單,卻闡述了大道理:再窮再苦的人都有希望和光芒,人可以忍受痛苦,但是卻不能向這種狀況屈服。每個人都應該用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去擁抱生活!
關于小鞋子觀后感篇3
因為之前看過《跑吧,孩子》,所以是帶著一種對比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的。雖然上半部分幾乎是復制一般的情節,但仍有細微的情感上的不同。
當初在看《跑》時,遲遲沒有想通為什么小主人公不向父母說自己弄丟了妹妹的鞋子,甚至一直以為他只是怕挨打而已。但在《天堂的孩子》里我卻很快便明白了阿里的良苦用心——他不想給自己本已貧困的家庭增加負擔,不想讓自己身體虛弱的母親再添愁絲。而阿里只不過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他的心智卻已被貧苦磨礪得成熟,比起《跑》,給人的感動來得更加強烈,也讓人反思如果自己身處他的環境,自己的選擇會是哪一個。
妹妹在這部影片中也是一個重要角色,她從開始有些不懂事的埋怨哥哥到后來的漸漸理解,很好地詮釋了成長的意義。成長并不是外貌或是行為舉止的成熟,完全的成熟更體現在內心的改變,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視覺看問題也是一種成長。而在只是個一年級學生的妹妹身上。
再回到阿里身上,他從頭到尾都背負著責任。他認為自己有責任不讓自己的家庭增加負擔,于是不告訴父母自己弄丟了妹妹的鞋子,他認為自己弄丟了妹妹的鞋子就必須讓妹妹有鞋子上學,于是幾乎天天為了等妹妹而遲到,但又因為經常遲到被教務主任勒令退學,就算如此,他也沒把自己真正遲到的原因說出來,只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家庭懷有一種責任。到后來父親帶他去打工,父親總有些瑟縮而阿里卻毫不畏懼,也應是這種責任感促使他成長。但這種責任感也是我們恰恰缺少的。
而故事的高潮也悄然而至——長跑比賽。阿里純屬是為了第三名的獎品,也就是一雙鞋去的,他只是為滿足妹妹的心愿。而這種信念則支撐著他奔跑下去,中途的摔倒只不過是一個激勵人奮進的插曲。
但,生活不是戲劇,更不是皆大歡喜的大團圓。
阿里憑著堅強的意志贏得了比賽,但他并沒有獲得第三名,他拿了冠軍。哪怕冠軍的獎品更豐富,冠軍獲得歡呼聲更多,冠軍的頭銜比其他的更響亮,還有其他很多很多。但那些都不是阿里想要的。
他只想讓妹妹能夠穿著新鞋子去上學而已。得到的有很多,如果沒有你想要的又有什么意義。
于是最后的鏡頭沒有例行的歡呼擁抱,只有妹妹失望的眼神和一群小魚陪伴在阿里左右。
緩慢的如同生活一樣的節奏是這部電影的基調,而它也正用每一個生活中的細節打動觀眾的心。阿里和妹妹的奔跑,或是妹妹帶著哥哥去找回自己的鞋子時發現撿到鞋子的家庭甚至不比自己家富裕時,選擇了默默離開,這部電影中描繪出的孩子們都天真而善良,如同生活在白云彼端的天使。如此真實的的普通的生活,就像白開水一樣潤濕了我們的心。
人或許認為戲劇就是要具有戲劇性才值得一看,然而沒有任何戲劇比生活更戲劇。
關于小鞋子觀后感篇4
看了《小鞋子》這部電影后,印象深刻的是阿里和莎拉的深厚兄妹感情和乖巧懂事,我想到了我的童年,也被他們深厚的兄妹之情所感動。
影片的開頭運用了“固定”拍攝的的手法,把鞋匠修補一雙破舊的女童鞋的過程完整呈現,這也突出了這雙鞋子對女孩的重要性,對下文家庭經濟困難等做了鋪墊。
阿里和莎拉在家里經濟條件困難的情況小能夠積極的為家里減輕負擔,阿里和爸爸去城市里為有錢人家整理花園前,爸爸和阿里的語言表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襯托出了之前阿里老師說阿里是個成績優秀和讀書用功的學生。
當阿里看到參加馬拉松比賽得到季軍是是可以得到一雙鞋子的,可是阿里沒有報名參加,當他找到體育老師兩眼淚汪汪的苦苦哀求是,有一種促動人心的感覺,當比賽開始,導演運用一組遠景拍攝的手法,展示了參賽學生之多,同時也讓其他學生的強壯和阿里的瘦小進行對比。接著鏡頭緊隨阿里的腳步,先是阿里的快速奔跑,同時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展示一邊忙跑回家等待阿里結果的薩拉,接著鏡頭又全程追隨阿里奔跑的身影和臉上堅定的表情,這里有重重的撥動了我們觀眾的心,好像是身臨其境的在感受阿里為妹妹一雙鞋子而奮斗的決心。
他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小小的快樂,雖然那么微不足道,卻讓我們在悲苦的生活中體味到溫馨與美好。如兄妹兩人在刷鞋的時候,愛玩的天性,讓他們吹起了肥皂泡,一個個美麗的肥皂泡在空中輕盈飛舞,此時孩子的內心世界似乎忘卻了沒有鞋的煩惱,被這暫時的快樂所充盈,兄妹兩人開心的笑著,這是一組富于詩意的鏡頭,在沉重而艱難的生活中加入一點輕快的亮色,讓我們看到在為鞋子而苦惱的兄妹心中童真快樂的一面,同時加入輕快的音樂,如山間跳動的泉水,輕盈跳躍。當阿里信誓旦旦的向妹妹保證一定會拿到第三名的時候,妹妹的臉上再次綻放了純真的笑容,那里面包含的是希望,是信任,是孩子們的固執堅持,是孩子心靈的純真與美好。
影片中還有很多感人的小事,比如:雜貨店的老板對阿里家賒賬的情況十分不滿,雖然也很兇的對待阿里,可是當阿里打翻水果攤的時候并沒有抓住他強制要他賠錢,從這里看的出來老板的內心還是很有愛心的并且也很憐憫他們家。而學校的額老師在未知情的情況下幫助阿里說情,阿里聽媽媽的話,把湯端去送給鄰居老人。我想這正是底層社會中最珍貴的溫暖親情,導演也想呼吁當時社會充滿關愛吧。雖然物質生活并不是特別富裕,可是人間的溫暖無處不在。
關于小鞋子觀后感篇5
伊朗的電影一直有種含蓄的魅力,而我今天介紹的這部《小鞋子》也正是如此。電影的開始是一副很平凡的生活場景,窮人家的孩子阿里正等著鞋匠為他的妹妹補鞋子,那是一雙粉色的小皮鞋,并不華麗,卻是妹妹唯一的一雙鞋。
阿里本來是要把鞋帶回給妹妹,但在他買菜的時候鞋子卻意外的被收垃圾的人裝走了。
阿里很沮喪的回到家,卻無法和妹妹解釋鞋子去了哪里。為了安撫妹妹的情緒,他不顧母親的呼喚跑出了門找小鞋子,但他怎么可能找的回來呢?夜晚,父親回到家中,責備了身體抱恙卻還是要去干活的妻子和沒有幫母親干活的兒子。阿里的父親是個非常正直的人,縱使家里窮的連好一點的土豆都買不起,卻沒有碰一顆清真寺的糖,他的這種正直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兒子和女兒。
阿里找不到妹妹的鞋子,只好另找方法。幸好他和妹妹上學的時間是錯開的,這樣兄妹倆就可以穿著一雙鞋子度過這個月,等到月底父親發工資了,他們就有錢買鞋子了。
但也正是這樣,導致了阿里連續遲到了三次,教導主任因此對阿里非常的不滿。在第三次的時候把阿里攔了下來,要阿里的父親來學校,但阿里父親的工作很忙,抽不出時間。幸好阿里的成績很優異,深得老師的喜愛,在老師的說情下,教導主任沒有再堅持,但警告了阿里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有一天上學的時候阿里看到去市里跑步比賽的名單,他驚喜的發現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激動的阿里立馬去找體育老師報名,本來已經不再接受報名的體育老師著實被阿里的才能震驚了,馬上就答應了阿里報名的請求。阿里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妹妹,妹妹也很高興,但卻為哥哥是否真的能拿到第三名而擔心。
阿里不想辜負妹妹的時候期望,他奮力奔跑。一個,兩個,三個……終于他的前面只剩下了兩個人!意外發生了,一個孩子伸手把阿里絆倒在地。此時阿里想起了妹妹的期待,沒有猶豫,爬起來連身上的土都沒有拍一下就追了上去。這次他沒有看,只是奮力的奔跑,到終點了!老師把阿里高高抱起,就像阿里是他自己的孩子。阿里得了第一名,但他并不高興,攝影師笑著想給阿里拍一張照片,阿里抬起頭,攝影師拍到的卻只有紅紅的眼圈和掛滿淚珠的臉。
阿里回到家,小心翼翼的脫掉了那雙鞋底已經被磨破了的鞋,把磨的滿是水泡的腳伸進了魚塘,水溫柔的包裹住了阿里的腳,小金魚們聚到了阿里的腳邊,仿佛在安慰著失意的阿里。
電影的最后一幕是阿里的父親騎著自行車,車上有兩雙嶄新的小鞋子。
電影用溫馨樸實的畫面演繹出了一個貧窮的家庭的平凡生活,表現出的是感動人心親情。這是伊朗獨有的風情,內斂而又溫暖的氣息。
關于小鞋子觀后感篇6
電影《小鞋子》里面的阿里家庭條件很不好。有一天,他一不小心把妹妹剛修好的鞋子給弄丟了,這樣妹妹上學就沒有鞋子可以穿了。阿里心里很內疚,兩個人都沒有把這件事告訴爸爸媽媽后來商量兩人同穿一雙鞋,每天都跑著穿鞋子,阿里遲到了幾次都差點沒學上了。
有一天妹妹學校在操場上全體集合,偶然間看到了自己丟失的鞋子,放學跟著那個同學后知道了他家的具體位置,回家帶著阿里到了那個同學的家門口,剛好看到了他們開門出來,原來那個同學的爸爸是個盲人,兄妹倆本來是來要回鞋子的。看到他們家的情況像這樣,就回家了。
從這里看出:阿里和妹妹的心都很善良,雖然自己的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們也沒有要回自己的鞋子。
關于小鞋子觀后感篇7
這篇電影完全就是因為一雙鞋子開始的,哥哥把妹妹的鞋弄丟了,之后又拼盡全力去彌補??赐赀@部電影,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當妹妹聽到她的同學說舊的鞋扔了的時候,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還帶著一點生氣的樣子。
電影里的主人公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懂得去換位思考,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他也沒有忘記妹妹的鞋,一有機會就想著賠妹妹。從妹妹的角度來看,我看到了一句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