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
通過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你提高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審美能力,更好地欣賞各種影視作品。寫好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篇1
錢偉長(1912-2010),江蘇無錫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但是,錢偉長在中學時期卻是一名嚴重的“偏科”學生,數理化等理科成績很差。高考時,物理只考了5分,數學和化學加起來總共考了20分,英語沒學過,考了0分,他的理科成績可謂“一塌糊涂”。當他以極具天賦的文史成績考取清華大學歷史系時,依然是在數理化方面極度“瘸腿”的學生。
可是,國家的命運改變了錢偉長的人生軌跡。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我國東北三省。錢偉長決定棄文從理,轉學物理系,學習建造飛機大炮,為振興國家軍力做貢獻。
由于他的基礎太差,底子太薄,物理系主任吳有訓教授一開始拒絕了錢偉長轉學的要求,后被他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他試讀一年。從此,錢偉長廢寢忘食,用功苦讀,一年后,數理化等理科成績超過了70分,成功地邁入自然科學的大門。畢業時,錢偉長成為物理系中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
錢偉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的學習獲取知識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功夫真,鐵杵磨成繡花針。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錢偉長的精神,也是一份寶貴的思想財富,供后人永遠享用。
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篇2
1939年出生的郁期青已經將近80高齡,從一名江南書生到成為千里跋涉的測繪者,從1956年進隊到1996年退休,40年的測繪生涯,他的足跡踏遍昆侖山、祁連山、天山等各地高山深里,并隨著1965年底中科院開始組建科學考察隊考察西藏,1966年、1968年、1975年,三次在高原缺氧的環境下全程參與珠穆朗瑪峰的科學考察,和團隊成員成功登上海拔7050米的北坳頂部,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向世界公布珠峰的精確高程為海拔8848.13米,打破了長期以來為外國壟斷的珠峰科學勘測。
在荒涼的戈壁、浩瀚的沙漠、險峻的高山、蒼茫的荒原,他親身經歷了生死相依的戰友,因雪崩墜崖、沙漠干渴、突發疾病、土匪襲擊等等原因,為測繪事業獻出年輕美好的生命。長期極高山區的野外作業,他自己也是九死一生,那次珠峰測量從北坳下來,因為又連續爬過幾座雪山,嚴寒缺氧體力透支太多,他從重感冒轉成肺水腫、胸膜炎并發癥,體重由141斤下降到70斤,在醫院搶救治療了200多天方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卻也從此落下了動脈硬化、胸膜粘連的后遺癥。
老先生平時樂觀開朗,很樂于聊天,朋友圈玩得也很熟練,還常常拿出過去的老照片分享給大家看。惟有當我們夸他身體狀態好時,他回了一句“里面都是問題”后,像是回憶起什么似的,停頓了一會,勉強笑了笑說,還好。
國測一大隊先進事跡4
國測一大隊長、黨委副書記李國鵬是位性格開朗、身體壯碩的“70后”,愛好是每天早晨出門行走3公里。作為國測一大隊的中堅力量,隨著中國測繪事業的不斷發展,他們這一代測繪人的足跡更是遍布祖國的山川沼澤、河流荒原,從珠峰之巔到東海之濱,從炎熱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從地溫高達70攝氏度的火焰山,到最冷時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區……無不留有他們負重前行、縱橫千里的身影。
“我們在一個標注自己去過哪兒的APP上做標記時,別人都是標注去過的地方,我們都是標注沒去過哪兒。”李國鵬聊天時自豪地說,“我們現在很多人就中國臺灣沒去過了,希望有機會也能去那里進行測繪工作。”
國測一大隊成立64年來,共產黨員發揮著無法替代的先鋒模范作用。荒漠高山,抑或激流險灘,國測一大隊承擔的每一個重大測量任務中,臨時黨支部總是建在最前面,黨員總是沖在最前面,走得最遠、爬得最高的都是共產黨員。作為黨委副書記,李國鵬介紹說,目前國測一大隊隊員50%都是黨員,他們組成了測繪隊最可靠的中堅力量。我們要繼續像習近平同志回信中說的那樣,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篇3
今年63歲的張桂梅是云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校長。2008年,她用從各方籌集到的資金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收貧困山區的女孩。12年來,已經有1800多名女生從這所學校走出,考上大學,實現夢想。
每天清晨剛過5時,華坪縣女子高中學生們的一天都是從校長張桂梅的喇叭聲中開始的。
5時30分開始,讀書聲就會陸續在學校各個角落響起。這里的女孩都來自貧困山區,基礎差、中考分數低,要想考上大學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去世后,她申請從大理來到華坪縣教書,沒多久就查出身患腫瘤,讓她沒想到的是,華坪縣婦聯為了救她發起了募捐。
張桂梅在山區家訪時發現很多女孩早早就輟學在家、嫁人生子,延續著貧困,她想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女孩能夠繼續讀書、考大學、改變命運。2008年,張桂梅在縣里財政和各方支持下創辦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連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她也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多個榮譽稱號。
現在張桂梅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多種疾病讓她每時每刻都在咬牙堅持,但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麗江市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籌集資金將用于支持華坪女子高中發展、補助貧困學生。
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篇4
20__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會電視,我還不知道今天就要播出感動中國。
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閑著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閑著,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么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么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98歲的胡佩蘭奶奶一生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格桑吉德教書的那個地方,拍的那個小孩子,穿的那么臟,那么破,我們隨便給他們一點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我們怎么好意思浪費,怎么好意思隨便把衣服什么的丟掉,應該捐出去。還有撿破爛資助孩子上學的劉盛蘭爺爺,他活的那樣勤勞;還有為孩子湊學費在生命的最后搶時間為孩子們繡制清明上河圖的母親姚厚芝,時間對她來說多么寶貴,我想她每天都會企盼哀求上天能多給他一點時間,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你所浪費的今日,是昨日殞身之人所期盼的明日。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閑,會覺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后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閑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么窮嗎,再說政府干嘛去了?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同情困難人群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后內心柔軟的說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說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說,讓所謂溫室里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真的是有很苦的地方吶,真的是有需要捐助的地方(不過還是建議有可能的話少通過紅十字會神馬的中間途徑)。還看到因為急著救孩子跳水導致高位截癱的方俊明,很欣慰他工作的工廠很夠義氣,他的母校也很好,會有孩子們組成專門的義工團去陪伴他,其實這就是他們學校的一個精神楷模。還有自己撿破爛省吃儉用的劉盛蘭老爺爺,在他家里的墻上貼著義工團的孩子們去陪伴他的照片,他說這讓他很溫暖,我當時就想,原來義工團的工作真的是有意義的,有舍友發說說表示做義工很有意義因為老人們很開心,我當時還想她太傻太天真,你們去哪兒說一些不用不癢的話能有什么用呢,真的能幫到什么呢,但也許義工活動真的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轉念一想,做義工也要有好的心理準備,因為畢竟很多需要義工幫忙的老人居住條件也不是很好,做好吃點苦頭的心理準備再去。
今天晚上含著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我被他們的杰出事跡感動著!一個撿破爛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身患絕癥的村官,能把自己的百萬家產,都用到了村里的公益事業。自己到最后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她叫唐愛蘭,她說的一句話更讓我感動!那就是你對大家付出了真誠,大家就會對你付出真誠!
絕對真理!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還有身患絕癥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繡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為了救人落下終身殘疾,笑對人生無怨無悔的見義勇為的英雄!還有義字當先為犧牲的戰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還有為了孩子們上好學舍棄小家的好老師!還有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航天英雄們!等等!他們的事跡使我非常感動!
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于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凈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篇5
近日,在央視“感動中國20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讓我震撼。工作時,她的情全部獻給了國防;退休后,她的愛全部捐給了教育。什么原因讓馬旭夫婦一生節儉卻“一擲千金”?應該是他們比天還大的胸懷,比海還深的情誼,用最真誠的行動感恩故鄉,報效著國家。我也曾經信誓旦旦地說“要盡我所能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如今與他們相比,有些汗顏!不僅在物質上沒有勤儉節約舍己為人,在精神上更是沒有完全做到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無地自容。
轉眼建國70年,多少人默默堅守不為功名,多少人兢兢業業為民服務,多少人勤勤懇懇為國奉獻,飽含的家國情懷,迎來了國家的偉大復興。如今,舉國邁入新時代,我們基層公務人員更要以人為鏡、以史為鑒,明得失,知進退,不僅思想與時俱進,更要身體力行支持國家繁榮富強。
一份桑梓之情,反哺家鄉建設。“悠悠桑梓情,拳拳慈親恩。”家鄉的發展牽動著游子的心,不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應惦念家鄉土地的厚重,擔起家鄉發展的責任,這片土地孕育著我們,滋養著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很多農村人員為了自身和國家發展的需求進城務工。現如今,我國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返回家鄉,奉獻自己的人力、物力、財力,觸摸著、丈量著、耕耘著養育自己的故土,用實際行動助力農村脫貧,改變家鄉風貌。除了馬旭夫婦為家鄉的“一次奢侈”,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錢七虎院士更是主動將800萬元獎金悉數捐獻給自己的家鄉昆山,資助更多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子女有學上、上好學。從家庭到家鄉,從家鄉到家國,他們精湛的學術造詣、赤誠的情懷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讓我們深受感動和教育,讓全社會為之動容。
一首楷模之歌,引發社會共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敬佩孟浩然高山似的品格,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回顧建國70年來的光輝歷程、70年來的波瀾壯闊,新中國從弱到強,到成為主導世界的重要力量,都離不開各行各業榜樣的無私奉獻和創造性勞動,前有焦裕祿、王進喜、錢學森等人,今有趙忠賢、賀星龍、馬旭等,楷模的力量薪火相傳、永無止境!我們看到自己的渺小,也深知自己距離他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作為基層工作人員,要向楷模看齊,繼承和發揚他們的“榜樣”精神,以身作則,牢記使命和擔當,一起拼搏奉獻,一起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展現新作為。
一腔創造熱血,建設科技強國。“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在不斷更新,我們也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敢于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建國70年來,我國一直堅持創新創造引領,除了以高鐵為代表的軌道交通裝備、通信設備、智能手機等,還有全球最好的特高壓技術和智能電網技術,世界領先的大型運輸機、量子通信、北斗定位系統等等,更有自主產權的5G技術。但是創新創造永不止步,從美國制裁中興事件可以看出,我們必須敢于破舊立新,敢于出奇制勝,將核心技術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在機遇與挑戰的共勢下,發揮聰明才智,發揚光榮傳統,承繼中國精神,為國家謀發展,為民族謀復興,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續寫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專利創新的贏彰。
作為一名青年公務人員,我們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要有“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的報國情操,更要循著榜樣的步伐,爭做“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利民”的中華兒女,用我們的努力,攜手譜寫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壯麗詩篇。
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篇6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張桂梅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教育事業40多年,用愛培育愛、傳播愛,用嘔心瀝血踐行“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錚錚諾言。墨芳流轉,指間繞流年,點墨芳菲,輕染歲月余香綿,雖是大山里不起眼的剎那芳華,但張桂梅身上彰顯出的忠誠于黨、無私奉獻的品格,卻溫柔了大山里1600多名女學生的歲月,并將一代一代繼續驚艷時光。
余韻繞梁,堅持不懈,高歌繁錦傳奇。“心若有所向往,何懼道阻且長,總有些堅持,能從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萬朵怒放的薔薇。”雖然病魔纏身,但毅然投身黨的教育事業,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她所創辦的免費女子高中,是當地的教育奇跡,全校高考上線率、升學率連年高達百分之百,本科上線率穩居麗江市前列。她始終把學生的成長進步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心上,她用樸實無華的力量書寫了堅持創造的奇跡。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張桂梅一往無前、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的干事精神,以實實在在的擔當作為,擔負起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實績,勇于挑起時代重擔,讓堅持的生命在祖國大地遍地開花。
逆風翻盤,矢志不渝,染指似水流年。“你不歇斯底里精疲力盡,怎么能破繭成蝶涅槃重生?”作為一名普通山區教師,孑然一身、無兒無女的張桂梅立下誓言:“我想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山里的女孩們讀書,讓她們走出大山。”筆者也來自大山,我深知要體面地走出大山有多艱難。張桂梅,在大山深處播撒著希望的種子,讓信仰在每個孩子們心中牢牢扎根。廣大黨員干部要像張桂梅那樣,立身不忘做人之本,擦亮對黨忠誠、對黨感恩、對黨信賴的底色,永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初心。“天下至德,莫大于忠。”要將對黨絕對忠誠做為政治標準,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去落實,讓信仰的光芒普照大地。
長袖翩翩,無私奉獻,舞盡錦瑟年華。“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2018年初,張桂梅再次病危住院,她感覺自己可能挺不過去。華坪縣縣長龐新秀來醫院看望她,她拉住縣長的手說:“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讓民政部門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著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生命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生活有艱辛、有困難,但都阻擋不了一顆歷經風雨卻永遠懷抱暖陽的初心。廣大黨員干部,要像張桂梅那樣,把對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作為人生的處世態度和最高追求、最高目標,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秉持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刻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自己的血淚、自己的一生踐行入黨誓言,讓黨的光芒薪火相傳、熠熠生輝。
感動中國電子版觀后感作文篇7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這一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學時再次回蕩在我的耳邊,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動中國》看完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
還記得獲獎的人分別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剛、堅持助學的叢飛、勇于為國奉獻的黃伯云、為人們健康服務的李春燕、自強自立的洪戰輝、信守承諾的陳健、殘疾而不自卑邰麗華、為國鞠躬盡瘁的楊業功、郵遞員楷模的王順友、為國奉獻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還有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他們的事跡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沖擊,展示了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
保家衛國,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楊業功讓我受益匪淺,盡管他已經離開了我們,到達了遙遠的天堂,但他的事跡與他那光輝英勇的形像將會永遠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遺忘,他是中國軍人的楷模,他為了工作廢寢忘餐,為了工作日夜奔波,為了工作而勞心勞力,他對國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連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記他的工作,惦記著他曾經無私奉獻過的國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輝,令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足以令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絕,一直在我的耳邊回蕩著,回蕩著……
在這此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殘疾藝術家邰麗華,邰麗華2歲時因高燒而成了聾啞人,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在我們局外人看來是很悲慘,但邰麗華卻度過了這些難關,從不幸的沉淵到藝術的頂峰.她每天辛苦地練習,強迫自己去練,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十倍的努力與心血來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實際的行動與相對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她的可憐與同情,讓群眾對她刮目相看,向他們證明了殘疾人的能力,展現了盡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顯示出一種高尚的品質,向我們表達出了心靈至美與震撼,讓我們感受到了沒有語言的美與魅力,散發出從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