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拖延癥觀后感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看完電影或者書籍后能獲得不少感悟,這時可以好好地寫一篇觀后感,能讓我們在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加深印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克服拖延癥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克服拖延癥觀后感精選篇1
一、拖延癥表現為以下幾大癥狀
(1)抗拒開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考研似乎也是這樣,很多小伙伴可能害怕最后的失敗,而不敢去行動。
(2)認為還有時間。考研復習的時間是足夠的,但在不充分利用下,原來充足的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等你回味過來,時間是遠遠不夠的。
(3)缺乏主動性。很多同學們從來不積極、沒奮斗過,從來都是被大家逼著去做事,十分被動。
(4)存有僥幸心理。很多同學之前曾在最后的強壓下完成目標,所以現在存有僥幸心理。
(5)缺乏上進心或吃苦耐勞的毅力。沒有對目標的強烈渴望,很難有動力。還有很多人都想拿好成績,但是卻又不想付出辛勤的代價。
二、克服拖延癥的方法
(1)強制監督執行
這是克服拖延癥最簡單粗暴有效的方法!為什么我們高中初中小學的時候很少發作拖延癥呢?因為老師和父母在監督啊!作業完不成,大學可以拖幾天,高中生敢嗎?早上起不來,大學生可以名正言順的賴床,高中生敢嗎?
所以,外力的監督是非常重要的。考研黨們沒有外力監督考研,因此太容易拖延了。這個時候,建議你們對自己下手狠一點,起不來?就和研友相互監督,每天早上六點半給對方打電話,誰不起來誰給對方錢那種;忍不住吃雞?就讓你不考研的朋友定期上線查你的記錄……
(2)制造時間差
很多人非常討厭時間表,感覺備受束縛,會抵觸復習。但考研沒有時間表很難按部就班直到成功。因此,你仍然需要制定一張時間表,每天嚴格按照時間表來。不同的是,你可以將自己的表調快十分鐘至半個小時,按照時間表上的時間設置提醒。
比如,你將表調快半個小時,當表顯示六點的時候,實際時間為五點半,早晨鬧鐘響的時候,你可以拖延半個小時再起床,不僅滿足了自己的拖延心理,也能按照準確的時間起床。
除此之外,當發現自己在拖延的時候就遏制。制定計劃的事項一定要具體到你每天的工作,完不成一定要給自己一些懲罰;還要學會對誘惑說不,知道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就自動的將這些誘惑置于你學習的時候不可接觸的范圍之外,比如,打算學習的時候,把手機放在你不會接觸到的時候,放假的時候,盡量一個人獨處;最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時間如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日常中,我們浪費的碎片化的時間可能會遠遠大于我們學習的時間,所以我們要重視這些時間,尤其是在職備考研的小伙伴們。
克服拖延癥觀后感精選篇2
最近讀完了管理大師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這本書一共有八章,總體是在闡述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個人的長處、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在實際中天生的管理天才真的很少,而大多數的平凡人想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需要經過后天學習和錘煉的。正是基于此,德魯克通過簡單、通俗的語言和案例告訴我們如何通過學習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看書的時候我回想了自己的經歷,感覺真的是受益匪淺、受益良多。其中最讓我產生共鳴的部分,就是書中所講的“對時間的管理”。回想起來,每天都在浪費時間,下班回到家,刷刷劇、聊聊天......時間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最終自己毫無收獲。很多時候也意識到自己正在浪費時間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卻提不起精神去做該做的事情,感覺惰性正在侵蝕自己。直到我女兒幼升小的時候,我開始恐慌了,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可能因為自己不愛看書,導致孩子也不愛看書,天天刷手機,所以我找了孩子,跟她溝通了下,大致就是在說以后我們倆都不許看電視和刷手機,要合理安排我們的時間,每天必須要看看書,做做復習預習的事情,她同意了,之后的每天我們都互相監督,最終我們都有了收獲,我通過了相關專業的考試,業務能力的提升得到了領導認可,女兒拿到了三好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所以事實證明不能虛度光陰,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做合理的時間規劃。
其實把這些對應到書中不就是德魯克要告訴我們的,要統籌好自己的時間,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統一安排好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在實際工作的時候,除此之外,還要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要事優先,要集中一個有效的時間辦理一件事情等技巧,讓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更加從容。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些都是我國膾炙人口、啟迪我們珍惜時間名句。既然時間寶貴,那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書中還有很多讓我感觸很深的地方,就不一一道來了,總之是就是開卷有益,讀好書更是受益匪淺。相信這些書中的精華會給我們每個讀者以精神食糧的同時,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讓我們沿著德魯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克服拖延癥觀后感精選篇3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觸管理崗位的時候,就被推薦了這本書,但受閱歷限制,比較無感。
這本書最深刻的是在兩點。
一、卓有成效這個詞是針對管理者自身的,也就是說德魯克認為要做好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成效。
二、認為卓有成效是可以訓練得到的。為什么我覺得這兩點很深刻呢,因為管理一般來說往往會和溝通協調、績效激勵、團隊建設等關聯在一起,都和他人直接有關,訓練需要得到他人的配合,難度可就大了去了。
德魯克的觀點是管理能力只是一種自身的能力,只要自己一個人訓練就可以,把訓練難度大幅降低,變成了一件可以立即實踐的事情。這本書能這么的風行,這個應該是主要的原因。
在具體訓練的方法上,德魯克提出了五個方向:
1、時間管理。
2、專注于工作的貢獻,而非工作本身。
3、發揮自己和他人的優勢。
4、要事優先。
5、有效決策。
這五點,是管理工作與普通工作的差別。隨著管理層級的提高,影響力會越發增大,代價是會帶來負作用。
1、時間受到牽制,不由自己掌握。
2、機構層級的增多會導致目標的分散。
3、工作結果受他人的影響。
4、日常事務增多。
這幾個代價我覺得只要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管理工作,都會深有體會,尤其是對程序員出身的我們來說,這種轉變會尤其的痛苦。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靠上面說到的前四個方向。
每個方向的訓練都有很豐富的內涵,我說一個比較簡單的,也就是第二條:專注于工作的貢獻,而非工作本身。我的理解是,why比what更重要。簡單推理下,在個人能力的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獲得反饋,反饋的質量決定了成長的速度。反饋是由目標來決定的,目標越真實,反饋的真實性越強,質量也就越高。所以對我們來說,就要提高目標的真實性,就要多問why。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增加一個頁面篩選"和"給用戶節省一分鐘的時間"這兩個目標的差別。微信張小龍在前段時間的公開演講中也著重提到了要警惕KPI,因為KPI不能解釋why,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后,德魯克的這本書很薄,提出了訓練的可行性和總體的方向,只是入門,后面的路還很長。無論如何,行動起來,壞計劃比沒計劃強,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借鑒。
克服拖延癥觀后感精選篇4
讀完《為你自己工作》一書,掩卷靜思,種種念想與記憶似潮水般涌上心頭。
態度與細節,前者是個人思想的戰略層面,后者是個人思想的戰役策劃層面和戰術行動層面。打好人生的這場大戰,知識的的力量不可或缺。幾年來,難得靜靜地讀到這種好書啦。讀好書提高個人的價值與能力,同時也就提高了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價值,不想價值在歲月中褪色打折,就不能讓知識的水平折舊。讀大學時,理論知識略知一二,工作經驗為零。工作幾年,社會經驗三四,知識理論如還是一二,甚至為零,那就可悲啦。首先要學富五車,然后才高八斗才是水到渠成的事。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作為一名企業工作者,須具備相當多的經驗與技能知識,并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態度的基石決定了行動的萬丈高樓。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業,就會事半功倍,說的不舊是個態度嘛。態度決定一切,不論水平優劣,能力大小,職位高低,干一行,愛一行,兢兢業業,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有大作為。工作中的問題,多種多樣,形形色色,更需要積極地面對。
社會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每時每刻都可能遭遇不同的挑戰和挫折,沒有順風順水的工作,不存在盡善盡美的生活,我們的選擇是:必須面對它,積極應對它。不要為挫折而遺憾,只有勇于面對的人,才能酣暢淋漓地高奏命運之歌。
什么都可以輕言放棄,唯有積極的態度決不改變,能改變的只是工作的方法與技巧,以及技術層面的細節。我們不僅要武裝到牙齒,更要武裝到心靈。積極的態度使我們煥發了激情,調整了心態,用沁人心脾的興奮去享受工作的快樂。工作猶如春夏秋冬,有百花初放、陽光無限的暖春;熱火朝天、揮汗如雨的炎夏;云淡風輕、碩果累累的金秋;也有寒風凜冽、冰天雪地的嚴冬。用心去面對這一切,也是一種態度,宛如佛家偈語那樣畫龍點睛,振聾發聵。王勃在《滕王閣序》早就給出答案: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才是人生的信條。
抱一顆感恩的心去積極面對世間滄桑變化,你就沒有了埋怨,沒有了嫉妒,沒有了憤懣不平,你也就有了從容淡然的優雅、樂觀開朗、包容一切的禪心。所以說,既要有事業之才,也要有事業之心,否則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每一次細想都是醍醐灌頂、甘露灑心的浸潤與嬗變。
克服拖延癥觀后感精選篇5
讀了《為你自己工作》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此書用通俗的語言,以求真務實精神,揭示了工作中個人工作“責任”直接關系到工作成敗的深刻內涵,同時用正反實例和精辟的理論闡明事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讀完此文讓我對文中的“責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責任”其實質從大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精神,從小的來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一個人的工作做的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于有沒有責任心,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應盡的責任。人的一生必須承擔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責任可以改變對待工作的態度,而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工作成敗,正如書中所說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不管從事什么工作,我們都需要盡職盡責”。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只有充分認識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才能清楚自己的職責,并切實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那么工作就由壓迫式、被動式轉化為積極主動,并享受工作樂趣,取得成績的快樂。
在我們工作中,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于責任。簡單的說,按時上班準時開會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違反公司制度,說到本質就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首先是對自己單位和職業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的人。責任承載著能力,一個充滿責任感的人,才有機會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
“責任重于泰山”,責任即榮譽。為榮譽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榮譽而工作,就是為企業分擔解憂,給領導減輕壓力,給同事以幫助;為榮譽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你的職責,讓努力成為一種習慣。努力工作,忠于企業,在捍衛企業榮譽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榮譽,自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