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央視頻道感動中國觀后感
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小編帶來2023最新央視頻道感動中國觀后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2023最新央視頻道感動中國觀后感精選篇1
遙想2020庚子鼠年,一派驚濤駭浪:南方洪澇肆虐泛濫……但是卻有一批最可愛的人,他們為了我們的幸福赴湯蹈火。我們現在的靜好歲月,是他們用生命所守護的。我真想發自內心地對他們說一聲:“感謝有你們!”
張定宇,你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著為患者多贏一秒。與你同行的戰友看慣了你的走姿,以為那是你的常態,誰又會知道你已患了不治之癥。看著那痛苦的患者,你中流擊楫,“希望在大瘟疫肆虐的時刻,我能用殘缺的身體燃燒出的微弱之光,療愈世家的傷痛!”于是,你毅然選擇堅守。可禍不單行,你的愛妻不幸感染新冠,你想照顧妻子,卻又產生了心理矛盾。終于,你站在了大眾這邊,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你亮出了舍小家為大家的一面。當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的那一晚,你戰勝了!
陳陸,你是一名消防員,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洪澇爆發時,你身先士卒,沖做先鋒者。411次連續接警,你永遠是坐在救援沖鋒舟最前面的身影。96個小時沒有休息,你的雙腿已紅腫,行走艱難。可是,你再一次咬牙登上了沖鋒舟,這是最后一次。36歲的你,青春年華,卻永遠定格在了抗洪防汛的第一線。洪水洶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后,你是天空中燦爛的霞!
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桂梅;戰功赫赫的志愿軍英雄王海;守護醫護的快遞員汪勇;與時間賽跑的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現在的美好生活,全靠的是你們,你們就是中國的大功臣。感謝有你們!
想想自己,正值風華正茂,是七八點鐘的太陽,身上有的是勁兒。把這些勁兒用在學習上,用在為社會貢獻的點點滴滴上,平凡鑄就偉大。總有一天,我會像你們一樣奉獻給自己的祖國和民族!
2023最新央視頻道感動中國觀后感精選篇2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2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著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筑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20____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為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范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2023最新央視頻道感動中國觀后感精選篇3
“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張麗莉頒獎詞
危機當前,沒有時間去權衡利弊,沒有機會去思考這樣做的得與失,而這一瞬間所反映出來的行為,最能體現一個人真實的`本質。這一擋,失去了她的雙腿,而這一擋,也使幾乎全國的人民都記住了她的名字。
教師是良心活,陶行知曾經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她的事跡感動著全國人。也點燃了全國人民心里的感動。然而“最美”絕非是僅僅發于瞬間,而是孕育已久,就像那默然盛開的花骨朵,接受風雨洗禮已久。
人的庸俗、渺小或是崇高、偉大,有時在眨眼間,也就在這一念間,因救人而聞名的張麗莉老師,為我們譜寫了一支優美的師德之歌,她的名字也將永遠刻在人們的心里。
2023最新央視頻道感動中國觀后感精選篇4
在這十位感動中國人物中,最讓我感動的有兩位。他們是為了能讓失聰兒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兒子同桌16年的愛心媽媽陶艷波和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癱瘓父親的孝女朱曉暉。
陶艷波的頒獎詞是這樣說的:“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48歲的陶艷波,辭職陪著失去聽說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兒子如愿考上了大學。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為了她的兒子,她甘愿在兒子身邊作了十六年同桌。陶艷波,用她真實的行動詮釋了母愛的真諦。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母親,用她對兒子的愛,感動了所有人,我為這樣的母親感到驕傲,她的兒子肯定也因為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自豪。
有一個人的頒獎詞是這樣的:“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她總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里最溫暖的宮殿。他那病重的父親,是幸福的王。她是朱曉暉,為給父親治病,她辭掉報社的工作,周末還給“債主”的孩子補習。
這樣一個女兒,用她纖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她用瘦小的身體和一雙柔弱的手給了他父親一個溫暖的家。朱曉暉,用她最真實的行動詮釋了愛的偉大。那個的故事發生在黑龍江這片黑土地上,與陶艷波的舐犢之情不同的是,女詩人朱曉暉為我們講述的是反哺之恩。
剛過40歲就滿頭白發,十幾年沒買過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這樣的朱曉暉很難和詩人聯系在一起。但她就是詩人,16歲起發表詩歌,大學畢業后在報社工作。父親突患腦梗癱瘓在床,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為了悉心照料父親,朱曉暉賣房賣車,辭職,借債。不堪重負的丈夫離開了這個家,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朱曉暉的肩上。有這樣的女兒無疑是幸福的,朱曉暉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中國。
感動中國人物中無論是誰,都讓我們欽佩。無論是科學家于敏,義務支教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基層干部趙久富,普通市民張紀清,新疆民警木拉提,醫生肖卿褔,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師昌緒還是居民大院隴海大院,都感動了無數人,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尤其是我們大學生,更應該視他們為榜樣!
2023最新央視頻道感動中國觀后感精選篇5
鮮花和掌聲背后,是這些平凡人不懼風雨,勇往直前的身影。他們歷盡艱辛,踏破荊棘叢林,即使遍體鱗傷,也會咬牙堅持,絕不回頭。那些曾受過的傷,終會化為光,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勤天下無難事,所有的一鳴驚人其實都是厚積薄發。待春暖花開時,以夢為馬,百舸爭流博勁浪!
敢問他們何以博之?其必曰:斗志與定力齊飛,作風共時代一色。每個人都了不起,用血肉之軀構筑起生命的長城。
他們以“功成必須有我”的.斗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逐夢滄海。他們有山一樣的崇高信仰,鐵一樣的責任擔當,火一樣的奮斗熱情。譬如,楊振寧先生篤志于行,傾盡全力,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懷,為國家培育棟梁之材。顧誦芬憑借其“鋪石開大道”的氣度,雄壯于事。中國航天人以“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真抓實干態度,實現了一人升天到多人升天,桑田碧海須臾改,方興未艾展未來,航天精神必定照耀中華!
他們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作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逐夢滄海。十年磨一劍,風雨未曾阻擋。吳天一歷盡千帆舉重若輕的沉淀,方仰頭見春臺。亞洲飛人蘇炳添向前奔跑,最終抵達,成就了閃閃發光的自己。彭士祿立志科技報國,帶領團隊研制了核潛艇。“只要國家需要,我愿意貢獻一生”即是他的真實寫照。
他們以“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逐夢滄海。張順寧夫婦在心里種花,使人生不再荒蕪,征途漫漫,他們身殘志堅。老將朱秀夫戰士,樹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江夢南從“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闖勁,不輕言放棄,薄發創新未來。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作為承上啟下的新時代青年,我們也應向先進人物學習,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于創新發展中萌芽,汲取知識的養料,淬英雄之心,鑄青年精神。讓自己成長為百尺之高木,國家之棟梁。
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以此為契機,將努力拼搏當作最美姿態,視超越自己為最佳狀態。待到來年花開,借英雄之氣概,踏破艱難險阻,向夢想進軍。
2023最新央視頻道感動中國觀后感精選篇6
2月17日,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名單公布,有“當代愚公”之稱的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支書小林入選。“能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我再苦再累都值得,未來我們還要發展生態旅游,讓每一個農戶都吃上旅游飯,過上更好的日子。”當天晚上,談及獲獎感受,小林激動地告訴記者。
小林曾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他又積極培育產業,種植了臍橙、西瓜等特色農產業,收獲的果實通過“絕壁天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山外。2015年,下莊村在巫山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2萬余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17日晚,在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通過VCR再現了小林絕壁鑿路的事跡,當看到大屏幕上小林不懼艱難,帶領村民向大山、向貧窮一次次發出挑戰,終于鋪就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康莊路時,臺下觀眾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在之后的訪談環節,央視主持人白巖松關切詢問了村民們如今的出行情況,小林自豪地回答:“村里70%的農戶都有了小轎車。”臺下,再次響起陣陣掌聲。
當晚,巫山縣組織了當地黨員干部集中觀看頒獎典禮。“小林不等不靠、敢想敢干的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向小林看齊,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做好群眾關心的每一件小事。”巫山縣集仙社區支部書記李自培告訴記者。
“敢向絕壁要天路,小林用苦干實干書寫了當代愚公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標桿。接下來,我們將對照榜樣,以絕壁修路的勇氣和決心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見效,真心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實事。”巫山縣扶貧辦主任朱欽萬說。
2023最新央視頻道感動中國觀后感精選篇7
20年間,時代發展、社會變遷,頒獎詞的寫作風格卻始終保持穩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錘煉出來的。從最開始每個人1000多字,再精簡到幾十個字,中間還要經過很多同事的傳閱、提意見、修改。頒獎詞是儀式的一部分,要盡可能短,和儀式緊密結合,才能起到點睛的作用。”劉凱告訴記者,寫作中強調樸實、準確,不堆砌辭藻,不過分華麗,盡量用中國人常用的行文習慣,讓觀眾接受起來毫無障礙。
翻開今年的頒獎詞,簡單、準確、優美的風格撲面而來:楊振寧的“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彭士祿的“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朱彥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江夢南的“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寥寥數語,感人至深。
頒獎詞為什么總能打動人,是劉凱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在他看來,獲獎人物的事跡是感動的核心,同時觀眾心中還要存著對真善美的追求、欣賞,才有可能被感動。“臘梅生得再好,還需要賞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歷史的升華,歷史是精神的展開。頒獎詞打動人心的秘訣,在于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價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中心綜合部制片人孫金嶺,貢獻了節目的定位語“一部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他認為,《感動中國》有兩大獨特氣質,一是節目氣質,一是歷史氣質。通過一年一度的廣泛評選,通過莊嚴儀式,將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聲音在時間中定格,在記憶中凝固,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氣韻悠長、綿延不絕的歷史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