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小編帶來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精選篇1)
一直遺憾于去年沒能去電影院看《我和我的祖國》,所以今年在朋友的力推下,趕著時間帶著女兒觀看了《我和我的家鄉》。整部電影以五個分劇的形式呈現,兩個多小時看下來一點點疲倦都沒有,反而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五個故事以采訪各個城市各個工作崗位的人們對于我的家鄉的追憶,代入感都很強,再加上各個主演的精湛演技和故事的平凡而溫馨,真是令我大飽眼福。
《北京好人》兩主演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在平凡的故事情節中,完美演繹北京好人的性格特點,結尾點題再為故事增光添彩,提現農村醫保讓農民看病不難了,緊扣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告訴我們國家體制越來越健全,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天上掉下個UFO》交通極為不方便的阿福村雖然沒有因為黃大寶的假UFO享受到外星球村的紅利,可是山路的崎嶇阻擋不住科技的迅猛,讓山路再無法阻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阿福村終于走上致富的道路;
《最后一課》師生之間濃濃的情誼,扎根在鄉村教師們對于這個時代的貢獻;雖然故事的講述略顯粗糙,煽情手法的運用也痕跡明顯,卻并不影響這部短片的催淚效應,這部短片響起深深地凝望你的眼的動聽歌聲時,我和女兒都抑制不住淚流滿面。仿佛看到曾經的老師對我的愛護關心教誨,那場瓢潑大雨是家鄉的具體意象,其背后蘊藏著的,是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意義,是尊師愛生的濃厚情感牽系。
《回鄉的路》返鄉創業的假霸總和直播網紅真霸總在回鄉的路上狹路相逢,兩個演員一路上歡聲笑語,笑點不斷。兩個人回鄉的真實目的,也在插科打諢之余,始終牢牢抓住觀眾的好奇心,故事運用巧妙的敘事手法,把要表達的返鄉創業的主題融入到鮮活而又富有質感的故事情節中,特別是當最后的反轉,更是把治沙人的無私奉獻,充滿樂觀和堅韌的精神世界,透徹而又鮮活的展現在銀幕上,給觀眾帶來最強烈的情感沖擊。
《神筆馬亮》第一書記想方設法瞞著家中母老虎,放棄去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進修的大好前途,選擇下鄉當第一書記,為脫貧攻堅工作兢兢業業,畫家馬亮的人格魅力,贏得母老虎及全村人的崇敬。
五個故事分別講述了中國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讓我不得不為我們國家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電影通過故事傳達給我們一些切身的理念,讓我們自身去思考,為人師在教育中是為什么而教書?繼而,學習中為什么而學?工作中是為了什么工作?什么才是愛情中的基石?
感嘆要是在去年女兒的中華魂演講比賽之前能看到這部電影,寫稿子和女兒的演講比賽那該又是另外一番結果吧!感謝《我和我的家鄉》,在這個舉國同慶的日子里,給我來了一場心靈的洗禮!
(話說這導演難道是給我分紅了的嗎?哈哈!絕對不需要大家點贊投票,因為僅僅純屬個人愛好)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精選篇2)
一、借醫保
第一個故事,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采用對比,凸顯了農村人面對城市五味雜陳的心理狀態,作為一個鄉下人,很多橋段的確引起了我的共鳴。城市人撒善意謊言時的冷靜沉著,農村人拿人手短時的汗流浹背;城市人與醫院護士的侃侃而談,農村人面對保安時的膽小謹慎;城市人唱歌時落落大方,農村人被邀時的靦腆拒絕;城市人面對世道不公時,對外人訴諸也理直氣壯,農村人遭遇困難挫折時,向親人求助卻小心翼翼;
故事的結局我也十分喜歡。在城鎮化的浪潮下,農村變為城市,社會組織也隨之發生改變。農村過去家族提供的醫療,安保等社會保障,已被國家的醫院,警察等部門接管,以提高社會效率。可是有些農村在待變未變之時,家族組織已經解體,國家的保障卻未能及時觸及。或許,這是城鎮化必須經歷的過程,我也希望像故事的結局一樣,他們可以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
二、鄉村教師
第二個故事,說實話并不喜歡。我身邊就有活生生的鄉村教師,鄉村教師這份職業對于他而言,或許不是努力奮斗的事業,而是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但他依舊盡職盡責,生活卻舉步維艱。農村孩子需要教育,但他們負擔不起高昂的教育成本,這個成本不應該讓某個英雄承擔。我也不太喜歡將醫生或者教師等職業神圣化。鄉村教師或許是一點微小的火苗,我們應該給他添把柴,而不僅僅只是歌頌他的偉大和犧牲。
三、 UFO事件
第三個故事,我只想到了一句話,壞名聲比沒名聲強。在隔壁村已經有天眼等資源,發家致富時,自己村老天爺不賞飯吃,動點歪心思是否可以,我不知道。故事的結局是好的,有了流量后及時改正,發展正經旅游業,成功洗白。但有沒有可能,因為這件事村子背上宰游客騙子的罵名,遭人唾棄呢,我也不知道。
四、閆妮給鄧超直播帶貨蘋果
這個故事我也很喜歡,畢竟我也是大西北的,家鄉特產也是蘋果。不過這個故事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鄧超,而是閆妮。尤其是閆妮面對沙塵暴的那個特寫,老師囑咐她:事業有成后回來建設家鄉。其實,我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現在的我,不拖家鄉后腿就好。農村的孩子不論在求學還是工作時,總會帶有沉重的包袱,在面對殘酷現實時,希望依舊可以不忘初心。大佬的豐功偉績是建設家鄉,普通人的兢兢業業也是。
五、油畫師馬書記
最后一個故事,不好意思,我好像只看到了愛情,雖然在下還沒談過戀愛。有一個問題:兩個人在一起什么最重要?最常見的答案就是三觀相符,可電影好像給的不是這個答案。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精選篇3)
看完這部電影快一周了,剛看到這個任務,剛好有所感受,就寫點東西吧。
本來和女朋友準備去看《姜子牙》的,看了《姜子牙》的評論好像一般,就改看《我和我的家鄉》,去年也看過《我和我的祖國》覺得拍的一般=-=,先說這次的總體感受吧,五個 獨立的故事,由不同的導演和演員演繹,都是比較的輕松歡快,有很多場面都是緊貼最新的生活來源,全場看下來有感動、有歡笑、也有為自己雙節沒有回到家和家人團聚的遺憾。
第一個故事,是葛優、張占義、劉敏濤主演的北京好人,葛優影帝的演技沒的說,全場最好笑的就是三人在醫院抽血的環節了,哈哈。影片講述的是臨下崗員工張北京為了給老舅治病做手術,把自己醫保卡借給他老舅,發生的一系列烏龍事件,最后被發現后用自己準備買車去當出租司機的錢給老舅做手術,看完這個故事也挺感動的,特別是外出打工這些年,和家鄉的親戚朋友不知不覺間聯系也少了,小時候的那些歡快記憶可能也得在某個特定場合再能回憶起,離鄉多年,親情猶在否?
第二個故事,是陳思成導演,王寶強、黃渤、王旭等主演的天上掉下個ufo,本片基本上就是全場皆笑點,而且運用了挺多當今網上火熱的元素,比如直播、打賞、無人飛行器還有手工耿的創意元素等等。
后面有徐錚導演的最后一課,鄧超、閆妮主演的回鄉之路還有壓軸的沈騰與馬麗再度攜手演的神筆馬良,這些就不一一詳述了,反正建議大家都可以去看一看。
當然里面有些東西還是在某種角度觸動了我,鄧超飾演的喬樹林說的:讓中國每一個人都能吃上他的沙地蘋果,當時覺得有點好笑,又覺得很是偉大。影片中,有為教育獻身的老師,有為家鄉環境改善獻力的企業家,也有為了農村發展而放棄去國外深造的村干部,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在為更好的自己、親人、家鄉乃至祖國而奮斗。放眼如今,中國制造的商品無處不在,中國的大型項目、工程也成為各行業的領頭羊,甚至從電影中出現的全是國產的商品,看到這些心里也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我和我的家鄉》里可能主要還是寫的80后之前幾代人的故事,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見他們同中國一起拼搏向上的力量,相信未來90后、00后乃至10后我們能看到這些新鮮血液帶領我們的家鄉走向強大,帶領我們祖國走向富強繁榮。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精選篇4)
大家都說《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好影片,于是,利用周末休息,我和我的小姐妹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影片由《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小故事組成。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性格,所以就發生了許多有趣又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很精彩,都很感人,頁都很溫暖,看完之后,讓人熱淚盈眶。
看完電影,我感觸很深。是的,無論我們是誰,無論我們做什么,無論我們走到哪里,永遠不能忘卻的,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是一座山城。這里雖然沒有大都市的繁華,但有山有水,四季宜人,是個充滿幸福的地方!
春天:田野里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看,學校旁綠油油的田地,像換上了新裝一樣,在風中左搖右擺地跳起了舞,路邊的梧桐樹也開出了嫩黃色的小花。江邊的迎春花、丁香樹更是熱鬧非凡、香氣四溢,給家鄉增添了一道又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草坪各式各樣,這一邊像三角形,那一塊像正方形,遙相呼應,實在太美了!
夏天:家鄉的田野里到處都是果實累累的的景象。那黃色的杏掛在枝頭,好像在等哪一個小朋友把他摘了去,紅彤彤的李子在樹上晃著腦袋,和樹葉捉迷藏。菜園里的瓜果蔬菜都成熟了,西瓜又大又圓,豆角又多又密,黃瓜水靈靈,辣椒尖翹翹·····那紫得發亮的葡萄更是讓人垂涎欲滴了。
秋天:稻田像大塊大塊的金子鋪在山野之中,風一吹,稻浪翻滾,就像歌中唱的一樣。大山由蒼翠欲滴的綠色變成了繽紛的彩色,紅的、黃的、綠的、紫的······無法用語言描繪,只能用彩筆渲染,山上山下色彩斑斕,形成一幅巨大的畫卷,在城市的周圍伸展、綿延。鄉村里,豆子、玉米鋪滿了院子,笑聲歌聲到處飛,一派豐收的景象。
冬天:雪花不期而至,飄飄悠悠地跳著優美的華爾茲,無聲無息地從空中落下,厚厚的雪像棉被一樣覆蓋了一切:落光了樹葉的枝條兒,花朵凋零的花園,冰封千里的江面,就連四季長青的松樹上,也掛滿了一個又一個沉甸甸、毛茸茸的雪球兒。北風風婆婆收到了雪花姑娘的邀請,也來湊個熱鬧,她“呼呼呼”地吹著,吹得雪屑飛揚,像撒滿了銀粉;吹得銀條兒簌簌地落下,蒲公英般地漫天飛舞;等到來年的春天,這些雪精靈就會化成雨露滋潤萬物,喚回又一個美麗的春天!
《我和我的家鄉》就像一只高亢的號角,吹著新世界的奮斗之歌,召喚所有的中國人:為了我們的祖國,為了我們的家鄉,為了讓所有人都脫貧致富奔小康,過上幸福的好日子,一起奔跑起來,讓我們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把家鄉變得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精選篇5)
“扶貧是干什么的,扶貧就是播散希望……”我的爸爸也負責扶貧工作,他是這樣告訴我的。
在西北貧困地區有一位書記叫洛措,她是一個總想幫助別人脫去貧困的人。洛措做事一絲不茍,極為負責,是個很熟悉當地人的好書記。村子里最窮的是羅桑旦達一家人。有一次,洛措書記去家訪,她輕車熟路地走過羊腸小土道,走到一個滿是裂縫,感覺要倒的小土房里。屋里只有一個黑色皮膚瘦的跟棍子一樣的小男孩,他就是羅桑旦達的孩子,落錯想讓他們一家搬出去住,換一個好一點的環境,可他們以前都住在這里,要離開還真是有點不舍得。特別是前面一塊田,說是田,其實就是一塊荒地。租?可租戶一來,他就要改變主意,最后洛措帶他們一家去安居點看看,加上落錯苦口婆心地勸說,終于同意移居。
這是《厲害了,我的國》里面的一個精彩片段。
扶貧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啊,每年都有五千五百多萬人脫貧,這么多人相當于一個小國家的人口。陪我看完《厲害了,我的國》,爸爸告訴我,有些貧困戶,現在就是這樣。因為貧困區一般都在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那里種植不了蔬菜,也不長草,養不了雞、鴨、牛。每次買飼料也不方便,因為山路不通,再加上錢財問題。所以讓他們搬去一些自然條件好一點的地方居住,是比較好的一個方法。可是有一些人,什么都不會,他們總有些擔心。但不用怕,在那些安居點有手工藝園、工廠,還有一些在這一行是專業的級的大師志愿者來教他們如何種田,如何捕魚,如何飼養雞、鴨等。在爸爸幫扶的對象中就有這樣的一個叔叔,他是右手殘疾,屬于殘疾貧困。叔叔的妻子嫌氣他就離開這個不幸的家庭,他只好一個人帶著小孩兒,父母親也都是年邁的老人,他是家里的頂梁柱。他一心想搞養殖業,通過自己雙手改善家人的生活,可沒有本錢沒有技術。爸爸知道后,立刻跟黨組織匯報了他的情況。政府首先給他辦了無息貸款解決了資金問題,義務提供技術學習,幫他開起了養豬廠。其次提供了大病救助和小孩兒教育費用全免政策。還有今年又給他申報了危房改造。相信叔叔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居民們生活發生了改變,他們紛紛夸贊說:“是共產黨照顧了我,共產黨在哪兒,我們的家就在哪兒。”
“扶貧是干什么的,扶貧就是希望沒有扶貧工作。”爸爸對我說。是啊,黨的政策暖人心,扶貧花開美麗綻!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精選篇6)
今天我和媽媽、婆婆一起去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我和我的家鄉》。講的是家鄉的變化。電影很感人,我哭著哭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最后一課》。這個故事中有一個老爺爺,他得了重病,有一次暈倒了,但是他心中還是在想他上課的情景。老爺爺以前的學生為了給老爺爺恢復記憶,他們還原了老爺爺年輕時在鄉村教書的教室場景,讓小朋友扮演小學生,讓老爺爺上了“最后一課”。但是后來發生了失誤,被老爺爺發現了,老爺爺認出了已經長大的孩子們。孩子們有的成為建筑師,有的成為村長、書記,有的成為老板。他們都非常感謝當年老爺爺對他們真誠無私的教育。
我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了老爺爺對學生深深的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老爺爺是一位非常好、令人尊敬的好老師。
看完這部電影,我認為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因為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我希望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更加發達,我也要好好學習本領,報效祖國,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精選篇7)
我的家鄉是著名三大火爐之一——江城武漢。這里的名勝古跡繁多,杰出人物數不勝數,名優特產嘗不勝嘗。讓我一一道來吧!
武漢位于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處于中國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和漢江把武漢分割為漢口、漢陽、武昌,號稱武漢三鎮。
在武昌長江邊的龜山上,巍峨聳立著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黃鶴樓。黃鶴樓外觀古色古香,上有飛檐5層,攢尖樓頂,飛檐斗拱,金色琉璃瓦屋面。樓外的鑄銅黃鶴,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唐朝詩人崔顥曾在黃鶴樓上題詩,傳為千古絕唱。
在漢陽龜山西麓月湖南岸,還有一個著名的景區——古琴臺,上刻“琴臺”和“伯牙撫琴圖”。它出自著名的歷史典故:俞伯牙高山流水遇鐘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
武漢還出了著名的女作家池莉,著有《池莉文集》、《煩惱人生》、《不談愛情》等。她的作品有許多拍成了電視劇。
武漢的小吃也很有名,特別是熱干面、清蒸武昌魚,備受大家的青睞。武漢的熱干面,最有名的當屬“蔡林記”。但正宗的“蔡林記”已經拆掉了,不過在漢正街口有一個李記熱干面可以代表武漢熱干面的特色,有機會記得去嘗一嘗啊。來武漢不食武昌魚是一大遺憾,毛澤東有詩吟道:“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武漢的洪山菜薹更名揚四方,相傳曾經是皇宮供品,甚是好吃,在這個冬季,你可以盡享口福,體會一下做皇帝的感覺了!
這就是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