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
寫觀后感需要我們對電影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這可以幫助我們增強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寫好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篇1
電影肯定和小說不同,其實小說中很多是心理描寫,還有大量游牧和農業文明對比的描寫,真要拍了,大概又有人要說“這是搞分裂!”
電影是要賺錢的,只有書迷的電影市場是失敗的。電影版《狼圖騰》是拍給全世界影迷看的,不僅僅是給書迷看。
其實整部電影相當不錯,特別是對于一些有過“下放”經驗的人來說,一些畫面和情節很熟悉。更多人,看電影就是為了眼睛快活,今天狼一出來就有人贊嘆“狼好漂亮呀!”當摔殺小狼情節出現時,全場倒吸冷氣聲不絕于耳。
想想也是,《狼圖騰》小說出版時間到現在已經隔了十好幾年,很多價值觀已經發現了改變。本身有些東西還是敏感話題,萬一拍了大概要給禁掉了。本來小說就是對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行為,進行反思。如今沙化、霧霾中的人們,更是身切感受到破壞大自然帶來的災難后果。現在草原鼠患嚴重,此片如果能喚起人們對狼的同情,讓狼重返草原,這也許才是作者真正希望的`結果。
小狼最終結局的改動,我認為沒有什么不好。如果讓小說最后的那個陳陣穿越回到小狼還活著的時候,他一定會把小狼放掉。要說現實中,我們不也開始治理環境了嗎?現在再虐殺動物,讓網友發現了,人肉罵死。多少,大家有點改變了,正如“死而復生”的小狼。
小說中的陳陣沒有了“再來一次”的機會,而現實中我們還有力挽狂瀾的希望。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篇2
狼到底在我們民族內心深處代表著什么?殘忍、卑鄙、無恥、貪婪……總之,在讀到這本書之前,狼在我的心里并不是什么好東西。狼的世界里有著自己的規則和道德,我們只是在一個又一個傳說中強化了狼的惡毒,卻忽略了對狼的了解。在這本書中,狼性與人性的比較讓我深深的震撼,作者以《狼圖騰》命名此書,要說的不是狼,而是民族的圖騰!
漢武帝,這個把一個朝代的名字締造成一個民族的名字的千古大帝,讓這個匈奴眼中的羊一樣溫順、狐貍一樣狡猾的國家變得讓敵人聞風喪膽,羊性蛻變成了狼性。于此,作者也許并不是想讓我們變成狼一樣的人,而是希望這個民族的血液里流淌一些狼的血吧!
想到了一個插曲:當年這本書紅遍中華時,曾有外媒擔憂的評論——中國最暢銷的書籍宣揚的是納粹!呵呵,可見,外國人對我中華血脈沸騰著的剛健之血是何等的恐懼!
此書,值得一讀。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篇3
狼在我的記憶中是兇猛殘暴的肉食動物,狼外婆的故事伴隨我的幼年時代。記憶中又有很多關于狼的詞語,全是對狼的詆毀和貶低,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狽不堪、狼狽為奸等等。然而,看了《狼圖騰》這部電影讓我對狼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讓我意識到我們的無知和對應試教育讓我們對狼存在太多的誤解和偏見。
狼性值得我們去了解,狼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去學習。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震撼著我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為兇殘,但狼只有在饑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會攻擊畜生和人。這比物欲橫流、貪得無厭的人不知高尚多少。狼的天性是怕火、怕光、怕人,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同時狼的狡黠與智慧使它們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強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庭責任感,使它們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斗力。
狼是生態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狼是草原上生態平衡的守護者,草原上黃羊、野兔、旱獺等動物的繁殖力極強,對草原的生態造成極大破壞,因為狼的存在使草原和黃羊等動物之間平衡得以控制,從而有效的保護了草原。
狼也是為了生存,并非只有人類以食為天,世界上千千萬萬的生物都是以食為天,這個世界絕不可能為了讓一種生物活下去而讓另一種生物失去生存的權力,包括人類。人類是自私的,他不能容忍任何一種生物來掠奪他的財產,而且目光短淺的人類不知道,在他殘忍的殘害了一個生靈的同時,大自然都將給他記上一筆永遠不能抹去的'賬,而這筆賬在未來將放大無數的威力,慢慢的償還給他。生物的多樣性已經被打破,打來打去,打盡了“豺狼”,最后遭殃的還不是我們人類自己?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篇4
狼,一個既遙遠又熟悉的字。狼,一種既有心計又霸氣的動物。
小時侯,在我的記憶中,狼算是所有動物中最兇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關于狼的貶義成語,如:狼子野心,狼狽不堪,狼狽為奸。還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的童年。看著這些成語和故事使我覺得狼是一種世上最惹人厭的動物,直到我讀了《狼圖騰》才改變了我對它的看法。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漢人到了草原從認識狼到崇拜狼的經理和心理活動。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頭腦。
說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們比比了。狼雖然老盤算著有一頓美餐,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攻擊人或牲畜的。它們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
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樣會盤算著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權利,有名利,有金錢,有名氣等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學不會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錢或不正當的手段去換取他們想要的東西。
但是這樣換來的東西還留有多少價值呢?可以說人的野心是不和乎情理的,這些野心不但不會激勵自己反而會讓我們誤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質量現在是比狼略遜一籌了,現在看看狼的頭腦。有句話說,“成功是準備出來的。”我認為這句話,人比狼說得次數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
狼從不打無準備的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等等,都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
狼的頭腦,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是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三十六計中除了美人計,說不定其余的三十五計都是人向狼學到的。
這樣說來,狼做人的導師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沒有《狼圖騰》這本書我們又怎能相信這一現實呢?所以,謝謝狼和《狼圖騰》,你們真的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德風范!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篇5
其實只要看過狼圖騰這部小說,就不難理解書評們稱狼圖騰為“曠世奇書”了。拿到書,馬上放下手頭的事,一口氣讀完,寫下我的讀后感。我也認為狼圖騰這書是我讀過的最好的小說之一。劇情圍繞蒙古狼的興盛,衰退,茍延殘喘,消蹤來跡展開,算得上是一部悲劇。
書中蒙古狼的聰明震動了我,而它們為達到目的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精神又是一次震動了我:巨大的胃包和肥柔的馬腸呼喚一下子落下來,緊接著冰被馬蹄狠狠跺上幾腳。霎時間,草食飛濺,柔腸寸斷。緊接著馬蹄又把肺膽肚食道氣管等等統統扯出來踏在腳下,一上子,原本奔涌著熱血的腹腔,被灌滿一腔冰雪。
也許正是由于狼的睿智與兇殘,才為它們招來了殺身之禍。而農民的到來使得狼群的黃羊儲備消失殆盡,包順貴發起的大力掏狼崽活動,才使得狼群發狠,有了上文的一幕。可包順貴卻把它歸咎于“打狼力度不夠”隨著狼皮價格上漲,新的打狼“英雄”也取代了以前的草原英雄。最終摹狼不得不逃往外蒙古,在過也兇多吉少。當草原狼消失,鼠患瀕繁,土地沙化時,才公布不許打狼。不過為時已晚。人類總是這樣,大多數人只會懺悔。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篇6
最近讀了姜戎先生的《狼圖騰》之后,感覺心潮澎湃,它讓我對本來就很向往的草原生活更加癡迷,讓我迫不急待地想要到那美麗而又古老的草原去領略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獨特風光。
這是一本優秀的小說,描述了大草原上騰格爾地區的人民群眾的生活。隨著他的描述,我仿佛也身在大草原,感覺草原的廣闊,人民群眾的熱情好客。以及人與狼之間的那種微妙關系,那種生在草原,死后軀體還于草原的高尚的情懷。。。
《狼圖騰》,并不為龍圖騰和狼圖騰的起源所左右,只是喜歡狼與額爾草原人的斗智斗勇的情節所震撼,我也希望在《狼圖騰》找到自己的信仰,以期走出自己的.路。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篇7
草原上生長的黃羊本身便是狼群的獵物,只有捕食到足夠的獵物,它們才不會去騷擾牧民家的羊,而黃羊的產量也因為有狼才不會過度生產,導致草原泛濫成災,也因為有狼,草原上的黃鼠、野兔也不敢肆虐草地,這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鏈,是不容破壞的。
然而在北方草原,一群自以為是的外來戶在草原上發展農耕作業,導致大片草地被破壞掉,被沙漠化長不出草,最終整個北方草原鬧饑荒。為了生計,他們便跑到狼群儲存好的獵物陣地里搜挖黃羊,當他們幾車滿載而歸的時候,狼群在不遠的山頂上怒視著他們離開。這是為狼群報復而埋下禍根。
狼的食物被人類一搶而空,且他們還要挨過一個冬天才能有獵物捕捉,可想它們這個冬天是有多么難熬。可是人類的殘忍還不僅于此,冬天一過,他們不顧當地老人的勸阻,便迫不及待地掏狼窩抓狼崽,并將抓到的小狼崽奮力向天空一拋,小小的生命便垂直撞在地面上一命嗚呼。
這一具具幼小的尸首擺在面前,卻激不起人類半點良知,反而是貪婪大大地被激起來了。是的,這些小狼崽身上的狼皮定能賣不少錢呢,販到國外給那些貴婦們做衣服就更賺了呢!而此時的狼群中,母親們一個個的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悲嚎震蕩在草原天空上。自然,隨之而來的是狼群的報復,而這次的報復兇猛無比,讓人類損失慘重,甚至付出了生命。
在片中的最后,人類對狼群進行獵殺,其中有兩只年邁的老狼被圍堵在山頂上,一只老狼毅然走到山頂崖邊縱身跳下,另外一只迅速跑進一個狼窩里不斷地刨著頭頂上的石土,在獵殺隊的群犬追趕到前,狼窩崩塌,老狼也埋壓在石堆下。還有一只最后被捕殺的狼,被幾輛汽車一路追趕著,最后實在沒力氣跑了,便在山坡石堆旁停下,可是神情沒有絲毫的恐懼與膽怯,而是以一副隨時準備戰斗的姿勢向敵人低吼。即使已精疲力竭,也要像個戰士一樣死在戰場上。多么悲壯的舉動,這三只狼的死深深震撼了我,它們用行動向我們證明了它們的驕傲與榮譽。
狼雖兇殘,但是它們活得卻很有尊嚴。它們身上有許多足以讓我們敬畏和學習的優點。它們組織團結性很強,機智又能忍耐,它們抓捕獵物時,總是能耐心地選擇最佳時機出擊,給敵方一個致命的打擊。通過這個影片,才讓我真正了解了狼的高貴,它們是貴族,真正的貴族。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怎么寫篇8
最近我愛上了一本動物小說——《狼圖騰》,它以有趣的寫作手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我。書里有北京知青陳陣,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還有令人敬畏的老獵人,更有那稱王稱霸的草原狼,勇敢機智。
這本書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細致地描繪了倆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來到蒙古額侖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務中收養了一只小狼,通過他們與小狼的朝夕共處,產生生死之情。
文章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擬人句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大草原上狼生活習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兇狠毒辣,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獵物。其中“狼與老兔決斗”這一片段當我膽顫驚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懼三分,接著伸出前爪,試探動靜。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強有力的后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擊,差點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后三步,繞著老兔轉圈試探幾回,終于發現它的弱點,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到老兔的面前,張開強有力的雙爪,抓住兔頭,使勁一拉,發現那對巨炮并沒有傷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氣往身邊扯,等老兔氣力用盡,無力掙扎時,用鋒利的牙齒無比精準地咬住老兔的氣管,直至于死亡,最后張開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幾顆牙齒。在適者生存的大自然里,只有強者才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