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怎么寫
《流浪地球》在初剪初期視效鏡頭達到4000個,最后縮減到2200個,這一數量仍超過了一些常規電影全片的鏡頭量。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流浪地球觀后感怎么寫”,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流浪地球觀后感怎么寫篇1
這個假期,我們全家人看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還看了由它改編的同名電影。雖然電影和書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講的都是地球人想辦法要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為太陽即將發生氦閃,也就是說太陽快要死亡了。發生氦閃后,太陽將不再是恒星了,而成為一顆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紅巨星。
地球上的科學家們計算出了太陽發生氦閃的時間大概是四百年內。所以想出一個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裝上萬臺功率巨大的推進器,先把地球的自轉停下來,然后再讓推進器把地球推向離地球最近的人馬座的比鄰星。雖然比鄰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還是非常遙遠,有4。3光年的距離。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達新家。
太陽為什么會死呢?氦閃是怎么回事?我們目前的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宇宙是有壽命的。比如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太陽已經50億年了。在《流浪地球》這部小說里,作者是這樣假設的:太陽將在四百年內發生氦閃。氦閃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快要燃燒殆盡、全部轉化為氦,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后,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且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陽死亡之前趕緊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這部小說的構思和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場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是科幻小說,但是我覺得這部小說實際上也在提醒人類——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一定要到意識到環保節能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萬一未來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們的地球還能適合長久的“流浪”嗎?也許還沒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瘡百孔”了,物種滅絕殆盡了。
我們要做到物盡其用,節約使用各種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能源,開發更多清潔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嚴重、難以分解、對地球環境危害大的垃圾。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說:目前地球上每分鐘消失一種植物,每天消失一種動物。這遠遠高于自然的“本底滅絕”速率。這是一個警鐘。我們要給人類自己和其他生物一個安全和適宜的環境。從自身做起,保護生態環境,這樣,我們人類和其他各種生物才能夠延續。
流浪地球觀后感怎么寫篇2
在《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因太陽的枯竭,地球將遭遇滅頂之災。此時,人類數量銳減至35億。幸存的人們團結一致,金錢的概念和國家邊界模糊了,一個長達2500年的行星移民計劃被提出,進而開始執行并逐步推進。中國,在這個計劃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全球領袖主角。太陽枯竭,地球將要撞上木星,遭受滅頂之災。男主劉啟和妹妹以及爺爺在陰差陽錯中,加入了中國救援隊CN171-11,開啟了一段熱血沸騰而震撼人心的冒險。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句讓我們津津樂道的交委的提醒: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第一次聽,很多人都啞然失笑。之后再聽到,很多人卻心頭一緊,然后心塞難過。再次聽這段臺詞的時候,早已是物是人非,車上的駕駛座少了爺爺的身影,車上也永遠聽不到王磊隊長嚴厲而又為我們擔心的警告了。
還清楚地記得劉啟爺爺的臨終之語,記得爸爸的“非法喚醒”、爸爸隔著茫茫太空與兒子對話等情景。這些鏡頭無不令觀眾為之動容。在這些感天動地的細節背后,就有著亙古不變的先輩們的自我犧牲精神。妹妹韓朵朵全球廣播時,各國還未歸家的救援隊員紛紛跑去支援,路上一輛輛急轉掉頭的救援車,無不傳遞著人性的善良和溫暖。哥哥劉啟,在沖擊波快要來臨時,不顧自我的安危,去救從高處墜下的妹妹,也讓我們感受到這濃烈熱的親情。
在影片的最終,CN171-11救援隊的眾人和來自世界各地救援隊的人們,與時間賽跑,共同努力,點燃了木星,拯救了地球!
看了這部影片,一個詞一向叩擊著我的心靈,它就是期望。那么,我們又是否曾想過,期望是什么?我們是否每一次都握住了那一線期望?電影看到結尾,我也不由得的想起自我,有時候總覺得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余地了,倒不如放棄,卻從來沒有想過去創新,沒有去嘗試在絕望中探尋出新的期望,而是被困難和苦難和擊垮,選擇臣服于它們。莎士比亞曾說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是呀,漫長的黑夜,會讓人感到害怕,會讓人感到孤獨和絕望,可不管這黑夜有多么漫長,只要我們堅持了,努力了,給自我爭取到一點期望,白晝也終將會來臨。
人應當生活在期望之中,就算以往的期望泯滅了,還會有新的期望的之火燃燒起來。如果一個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么期望也沒有,他的生命實際上也就停止了。《流浪地球》影片中的人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拯救地球任務失敗時,一開始大家都還活在支離破碎的夢中,不愿意去應對這個事實,不愿意去相信大家就要面臨死亡的結果,可是之后大家認清事實真相后,齊心協力尋找辦法,最終找到了一線生機,找到一絲期望,最拯救了自我,拯救了地球。這就是期望給人們的偉大力量。所以,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更應當懷揣著期望,朝更好的地方前行。
期望是什么?在我們這個年代期望是指引我們奔向遠方的路標,是即便在天涯海角也指向家的方向,是處在困厄之中仍然擁有對完美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期望是無比寶貴和無比強大的力量!
努力!就會有期望!有期望!我們就應當更加努力!
流浪地球觀后感怎么寫篇3
在很多年后,太陽即將毀滅,這讓人類非常害怕,因為太陽曾給予我們安全感,給予我們生活的基礎,可是,你有想過多年之后,我們害怕見到太陽,因為那時太陽給予我們的卻是恐懼……
但是人類從來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選擇了掙扎到底。
于是龐大的地球流浪計劃開始實施,但是,人類所可以制造的地下庇護所并不能夠建造那么多地下城,所以進行了抽簽,要到地下城的人,就要到地下城去,但沒有抽到地下城的人,就要在陸地上和太陽進行反抗到底,但是這樣一來,有很多家庭就這樣被分開了。
另一邊因為人類無法承受漫長的逃脫之旅,所以只在地球的一邊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的移民方舟,開始了逃離太陽系,前往了新的家園-----木星。
可這樣做的代價是昂貴的,藝術、常識、教育……一件件無比熟悉的特色從我們身邊消失,而消失的生命,卻多如繁星,這時,人類只剩下了對生存的無限渴望,終于,這一場戰亂在一次強烈的沖擊波下恢復了平靜,人類終于懷揣著希望,重新踏上了漫長的流浪之旅。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 成為無數生在這個時代的人彌留之際的遺言,它包含著這個時代人們亙古不變的心聲-----我要活下去!
流浪地球觀后感怎么寫篇4
前不久,各大影院火爆上映了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電影內容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某一年,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吞沒,地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繼續生存下去。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有體會,我覺得《流浪地球》“流浪”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太陽老化膨脹,如果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還繼續遭到人類的破壞,大自然和生態環境得不到改善,到時候大氣層也會遭到破壞,太陽的紫外線輻射就會更進一步對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傷害。當我們無法生存下去的時候,人類還是被迫開啟“流浪地球”的計劃。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盡自己全力不讓地球“流浪”。其實,如果我們不能保護好環境,以后流浪的就不是地球,而是我們人類。那時如果我們的科技夠發達,也許能往其他星球遷移,但如果科技還沒那么發達呢?
在影片《流浪地球》里,我看到了人們的善良、人們的堅強、人們的瘋狂、人們的理智,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人們為了自己所愛之人而瘋狂,失去理智,就像莫斯說的:“看來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的確是一種奢求。”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人人有責。讓我們盡自己所能保護地球,不要讓“流浪”事件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