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精選觀后感五篇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zhí)導(dǎo),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今天的小編給大家分享了海上鋼琴師精選電影觀后感五篇,希望能幫到你。
海上鋼琴師精選觀后感篇一
大海、游輪、鋼琴如果只這三個事物就構(gòu)筑起一個人的一生,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藍中顛簸飄泊,在悠揚的音樂中領(lǐng)悟人生。世界很小,從船頭到船尾,在舞廳中的那架鋼琴前,從左到右,總共88個琴鍵;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藍天下,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融入世間百態(tài),寬廣無邊。朱賽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鋼琴師》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段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海上鋼琴師》描述了男主角1900,一個被遺棄在豪華的“弗吉尼亞人號”郵輪上的嬰兒,由一個黑人船工丹尼撫養(yǎng)長大,因此取名1900。他有一個傳奇的名字,他也有一段傳奇的身世,他出生在船上,成長于船上,他死于船上,他的一生與陸地無緣。1900從小在丹尼細心的關(guān)懷和善意的謊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長。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 1900一次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那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
隨著1900的長大,他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反正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聲給深深的打動,音符仿佛是自他的血液里流出一樣,隨性而至,信手拈來,卻每每動人心弦。
后來,1900有機會登上城市,但是最后他卻放棄了,當他看到又邊界的城市時,他說道:“我出生在這艘船上,在這里,世界流動,每次兩千人。這里也有欲望,但無法超越從船頭到船尾的空間。你彈奏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沒有邊際的鍵盤上。 對我來說,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段太漫長的旅程。是一個太漂亮的女人。是一種太強烈的香水。是一種我無法彈奏的音樂。請原諒我。我不會下船。讓我回去吧。 拜托了。 現(xiàn)在,朋友,請你試著去體會,試著去體會,如果你可以。 眼中的整個世界。 美麗,可怕?!币凰逸喆撬囊簧?一架鋼琴,是他的一切。
1900始終明白自己內(nèi)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無論代價如何,他都選擇聽從內(nèi)心,這種平凡的偉大,最難能可貴,這也帶給我們思考,面對燈紅酒綠和紙醉金迷的時代,我們也會迷茫,能做的也都有限;在面對不順的處境時,我們能始終堅持做真實的自我,找到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我們要面對的誘惑太多,只有勇敢追隨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才能不忘初心。
在故事的最后,游輪廢棄,被裝滿了炸藥,有機會逃跑的他,卻選擇了留在船上,麥克斯的勸說也無法使他回心轉(zhuǎn)意,在巨輪炸毀的前一刻,1900雙手災(zāi)憑空彈奏,這個落入凡間的天使要回歸天堂了, 1900雖然死了,但他避免了被世俗玷污,被磨去棱角,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也應(yīng)該如1900般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誘惑!
海上鋼琴師精選觀后感篇二
故事是從這艘船上講起,也是在這里結(jié)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好心人的收養(yǎng)好像也不能改變他在這個世界里的孤兒角色。
憑借自己過人的天賦再加上后天的勤奮,他對音符的掌控令人難忘。從一個小角色到一位大人物,不應(yīng)該用幸運來理解,因為他只是一直在這艘蒸汽船上,獨自一個人去領(lǐng)悟這生活的真諦,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地方,一路走來。
鋼琴,大海,無暇的藍天,就是他所在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腳下,遠離了城市帶來的喧囂,讓他輕松自如的生活著,也難怪給他帶來了無限的音樂靈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托!拜托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這是他最后的獨白,他離不開自己的世界,也不敢去走進另一個未知世界,帶著對未知的恐懼選擇了離開,離開也是他的一種選擇。那些無法看到的東西對他來說真的有那么恐懼嗎?世界的盡頭在哪里?這是一個很陌生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但對他來說卻是一張駛進另一個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會有迷路,只需記住八十八個琴鍵就行,就那么簡單,沒有太過于復(fù)雜的方向,純真而又充滿靈性的世界。
“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每當看到這些,我的思想就會停滯一會,想象一下我理解的這種“盡頭”到底在哪里?遺憾每次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能幫我解脫心中已久的困惑,對啊!這種盡頭到底存不存在?我們每天都重復(fù)的做著相似的事情,而我們的盡頭在哪里呢?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鄙系鄣匿撉?,他說的上帝是在哪里呢?不能彈奏的音樂,不能駕馭的生活,是因為自己從未下船,還是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太過于自我。
每天奔波于生活的我們又能怎么去面對這個問題?或者自始至終我們從沒考慮這些,因為我們的每一步都有一個相似的腳印在眼前等著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里?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生活就像做一道自己喜歡的飯菜去品嘗,沒有多么復(fù)雜,簡簡單單。只不過我們已經(jīng)沒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納和融入讓我們變成了這個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個人,或許這就是我們不同于1900的故事。他從未走進,而我們也從未走出。他選擇了離去,因為他不能活在一個無從選擇的世界,一個沒有盡頭的世界。
海上鋼琴師精選觀后感篇三
關(guān)于鋼琴,關(guān)于盡頭,關(guān)于彼岸,這些我都不想說。我只想說說1900這個人。
眾人叫他天才,眾人為之瘋狂。1900,從擁有這個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個不平凡的人。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聲和榮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長久。
電影里有一個鏡頭讓我個性難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
天才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那些為1900的琴聲瞠目結(jié)舌的人,在琴聲終結(jié)的時候,他們也就咂巴著嘴散去。1900這樣的天才更像是個寵物。人們會喜歡它、呵護它、癡迷它,但它跑到馬路中間迎面馳來飛車,誰也不會撲過去用自我的身體擋住。
大概僅有小號手是愿意聆聽1900的內(nèi)心而非琴聲的人,他不理解他,可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獨立。我看到有人說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會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這樣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個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們較真一點,假設(shè)小號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將怎樣延伸?我們都明白,落魄的小號手沒有潛力去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個琴鍵和盡頭。1900將無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紅塵變成一個凡人。
活著,還是活得安心。這也是個問題。凡人的選取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說,"活著"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所以凡人能夠忍辱,天才卻情愿玉碎。每一種人都獲得了他最看重的東西,說起來誰也不比誰虧。
其實我不太樂意用天才這個詞兒來定義1900。天才已經(jīng)被用濫了。我更愿意說1900是個ET。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想表達就開口說話。這是人類的方式。可是1900不屬于人類范疇。他的手指是他的發(fā)聲器官,連著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體機能是人類的,他的感知和內(nèi)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ET。
小時候看哲學入門讀物《蘇菲的世界》,哲學教師說,你是否想過自我或許是個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會停下腳步,審視自我然后想:"我是一個不一樣凡響的存在。我是一個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著每一個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張嘴,我無法理解這一模一樣的人怎樣會是不一樣星球的物種。
直到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人的內(nèi)心比海還深,發(fā)現(xiàn)一個人和一個人的差異比天和地的相錯都大。我才漸漸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ET,至少都以前是ET。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如此千差萬別,就像從宇宙的各個角落聚集到這個星球。我們透過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們吃奶頭的力度,我們尿褲子的姿勢,都如此獨立如此百花齊放。
我們以前都很與眾不一樣,鮮活跳躍。可是之后,我們被教育,被糾偏,被放入軌道。于是我們從一個個ET變成一群地球人。我們鮮活的面容淹沒在人群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無分別。僅有那些因緣巧合的,比如1900,僥幸(或者說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獨立和ET本色,成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異類。
差異導(dǎo)致孤獨。葆存了差異性的ET在承受異樣目光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孤獨,遠超出凡人的孤獨。凡人們?nèi)缥覀冸m然也還都殘留一些差異,但大致面貌八 九不離十。我們失戀了后覺得痛苦比誰的都大,我們擁抱心愛的人自認比誰都幸福。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每個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沒什么區(qū)別。我們在不斷重復(fù),千篇一律。
我們丟了個性卻換來了共鳴。我們借助藝術(shù)尋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著眼淚互相慰藉,或者說,互相平衡(原先有人比我還慘啊,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稱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憂郁地注視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種。用他們ET的本能將那些交叉部分,提煉、放大、直抵內(nèi)心。那些永遠無法交叉的部分,則作為孤獨的源頭,令他們永遠無法融入人群。他們僅有躲在自我的輪船里,躲在自我的內(nèi)心世界里,孤獨地活著,然后死去。
海上鋼琴師精選觀后感篇四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紀第一年的第一個月,他被人遺棄在郵輪弗吉尼亞號的鋼琴上,后來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yǎng),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在意外中死亡。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能夠通過觀察人的神態(tài)來彈湊出相應(yīng)的音樂。在他戰(zhàn)勝自認自己的才華無人能及的爵士樂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并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但他的內(nèi)心依然平靜,以不允許別人把他的音樂從他身邊帶走為理由拒絕了。1900生于船,長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艘船,縱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與弗吉尼亞號殉船于海底。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 時,我并不贊賞他。我對他的評價就是,不敢面對現(xiàn)實,固執(zhí)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電影最讓人深思的就是結(jié)尾時1900與max的對話。1900所說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一個真諦。1900不敢下船,是因為他看不到城市的盡頭。與其說看不到城市的盡頭,不如說是看不到人欲望的盡頭。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選擇、誘惑,讓人無所適從,使他對未來產(chǎn)生了恐懼。
當1900與那一艘和他一起度過了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穿越了無數(shù)次海洋的輪船一同爆炸之后,我在心里問自己,為什么這部電影那么短,應(yīng)該還要繼續(xù)下去的,我恨不得這個電影像電視劇那樣長。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惋惜的是1900的生命為何那么短,他應(yīng)該上岸繼續(xù)他的生活的,可是就是他所說的,我之所以不上岸,并不是我看到了什么,而是我看不到什么。
我相信1900是大海的兒子,他出生在海上,生活也是在海上,直到后來他與輪船一起爆炸的時候也是在海上。他面對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想目睹的茫茫海洋,他看到的無數(shù)張帶著不同情緒的臉,他洞察著過往行人的內(nèi)心算盤。
我覺得1900的童年是黑暗的童年,天天生活在輪船的最低層,與煤塊玩耍,與那些淳樸的工人一起生活,我覺得他很不幸,但是他生活了下來我又覺得他很幸運,有時候幸運與不幸運就這樣交替著。
當輪船航行在一望無際的海洋時,他坐在最低層的窗口,我不懂他是在看什么,或者說他本身就沒有在看什么,我只是知道,他很孤獨。有好幾次,輪船靠岸了,人們也不再聽他的音樂,瘋狂的歡呼著“美國、美國……”
然后蜂擁的往岸上走。此時我看到他站在船上看著人們緩緩移動時失落的眼神,我甚至有些同情這個大海的寵兒,海上的鋼琴師了,他是孤獨者,可是在我們的內(nèi)心,誰不是孤獨者呢?
當人們下完船后,有時候他也耐不住寂寞,也會打電話找人聊天,只是連“媽媽”這個詞都被曲解的寵兒怎么會與電話那頭的人聊到一起呢?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人們看到的只是光環(huán)下得色彩,才不會關(guān)心你起稿時的黑白灰呢。
他是在享受他做的事,如果你在享受你做的事的同時養(yǎng)活了自己與家人的話,那么你就是成功者,所以我說1900是成功者。在我的內(nèi)心中有碰觸的是1900向自己喜歡的女孩送他的唱片的時候,他是有練習怎么說的,也是做了準備,只是天意弄人,往往把我們喜歡的人在我們的身邊給送走。
不過這也只是1900的內(nèi)心海洋里起了幾圈漣漪罷了。我欣賞1900,當有人來挑戰(zhàn)他的時候,他先是再三忍讓,最后才出手,這和中國的“道”不謀而合。
看完《海上鋼琴師》,我希望它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又不想它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900的一生可以說是奇跡,可是世界好像又不需要他,我為此感到唏噓不已。他一生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在有限的琴鍵上彈出了無限的快樂,而我們至今還找不到自己喜歡什么。其實什么是好電影,我也說不出,但是像這樣的就是好電影。
海上鋼琴師精選觀后感篇五
從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剩下的幾萬天,該怎樣度過?這個問題的答案,人各相異,因為先天后天的環(huán)境、條件,各不相同。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生于一艘游輪,也死于這艘郵輪。
和其他的游輪一樣,這艘游輪上也有成千名乘客,同樣有著鮮明的階級差異。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一個目的地——美國,每當?shù)谝宦暋癆merica”在船的某個角落傳來,全船上下,一遍沸騰。
沸騰聲后,人們紛紛下了船,登上了北美的一塊自由的土地。船上只剩下下層添煤工,此時的他們終于可以來到船的上層(船上富人區(qū))。添煤工丹尼爾伏地搜索這這塊富人區(qū),希望能撿到一點富人的遺失物品。結(jié)果他一無所獲,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棄嬰。
善良的丹尼爾見著嬰兒可愛,不忍心讓他餓死,便不顧眾人的目光,收養(yǎng)了這個孩子,并為他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1900。這個孩子就這樣在船上長大,不管是添煤工、廚房里的廚師或者幫手,還是船長,只要是船上的人都認識他,1900也在他們的關(guān)心和幫助下長大。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丹尼爾教他看報識字,讓他長成一個紳士的模樣。然而有一天,丹尼爾卻因為一場事故,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1900。這給1900精神上帶來巨大的打擊,他在船上的人眼里消失了好多天,一直一個人呆在船底。
直到一天晚上,一陣優(yōu)美的鋼琴聲驚動了船上所有人,船長也來到鋼琴前,發(fā)現(xiàn)消失已久的1900出現(xiàn)了,十分感動。自那以后,1900便加入了船上的樂隊,為聚會上的人們演奏著,但他的演奏常常循規(guī)蹈矩到一半便開始放飛自我,難的是,人們不僅不厭惡他,反而跟著他。
而鋼琴也讓1900結(jié)識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一生的見證者,也是這個故事的講述者,一位小號演奏者。這個人認識到了1900在鋼琴方面的巨大天賦,曾多次鼓勵他走下船去,讓他的琴聲被更多的人聽到,坐收更多的名利。但1900始終不為所動。
沒有什么能讓1900離開這個他記事以來就待著的地方,他仿佛像魚一樣只能與大海為生。除了愛情,讓他有那么一次的動容。
1900在無數(shù)的乘客中,結(jié)識了一位前往美國的農(nóng)民,他是一個父親,但他為生活艱苦的奔波著,即使孩子因病離他而去,它也忍受痛苦,頑強的活著,并不斷尋找生活新的希望。是他告訴了1900,海的聲音在陸地上和在海上是不一樣的,他引發(fā)了1900對陸地的好奇心。
而他的女兒,也讓1900陷入愛情,創(chuàng)造了貫穿整個故事始終的那首曲子。第一次,1900有了下船的沖動。而在下船的樓梯上,他猶豫了,對于船下的世界,他充滿了恐懼,那是一種未知帶來的恐懼。他退卻了,還是選擇了呆在海上,演奏他的鋼琴。
隨著1900精湛的琴藝被更多的人知道,爵士與樂的創(chuàng)始人也來向他發(fā)起挑戰(zhàn)。前兩次,讓人們體會到了爵士樂創(chuàng)始人的厲害,第三次1900則震驚了當時在座的每一位。
后來,1900的好友下船離開了,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那艘游輪要被爆破,便想起了1900,并堅信1900不會離開那艘船,于是便想方設(shè)法的想找出1900。1900出現(xiàn)了,卻拒絕了他下船的要求,并表達了自己想與船共命運的想法。最終,他也只能放棄,成全1900的愿望。
整部影片,都在一種壓抑的氣氛下行進著,仿佛是一部苦難片。你會感嘆1900的一生是多么的悲苦、可惜,也會為這樣一位天才的隕落而惋惜。
也許有人不理解1900為什么不離開游輪,覺得那是一種懦弱的表現(xiàn),不敢面對未知,不敢去探索。其實不然,我覺得他是選擇了自由,選擇了自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如果明知自己無法適應(yīng)那種環(huán)境,為什么還要去硬闖呢?生活有時候就是需要做減法,拋棄一些東西,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無論如何,追隨內(nèi)心才是最好的選擇。不要讓一點點非議動搖你的初心,你就是你自己,認定了就別再猶豫了,有時候不嘗試也行,只要往那個既定方向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