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觀后感范例五篇
《小孩不笨》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后最后找回“以前茫然、失落的心靈”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這部影片的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小孩不笨》觀后感1
“誰不希望自己是聰明的人,誰不希望什么都能一百分。誰能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誰會愿意聽到你真的好笨……這是電影《小孩不笨》的主題曲。第一次聽到這個歌詞就讓我感觸很深。《小孩不笨》這部電影講述三個就讀em3課程的小孩子,如何應付學業及叁個家庭所帶來的沖突。
terry生活優越,喜愛依賴別人,做事沒主見,逃避承擔責任。國斌喜愛畫畫,母親卻認為這會影響學習成績。文福需要照顧弟弟和幫母親開檔。看著發生在他們身上曲折的故事,尋找著這些故事里自己的影子,體會著心中無法平息的感動。讓我真正的體會到它不僅僅講述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也演繹了子女為父母付出的愛。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悲劇。看著看著我不禁潸然淚下,我為成才父親對成才的愛落淚;為tom為父親買剃須刀修電腦卻被否定而哭泣;為jerry想讓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為tom媽媽為了兒子辭去工作而哭泣;為了tom父親為了兒子下跪而哭泣;更為兩代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溝通而哭泣。
這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國彬的媽媽在一間小房子里給國彬輔導功課,一開始耐心地講解,接著,有些不耐煩,最后,發火、發怒……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即作為教師又作為家長的我平時的點點滴滴。
作為教師的我,記得有位學生體育很好,就是不會做題,我先是慢慢講解,可是一遍,兩遍他還是不會,我失去了理智。我就說:“你怎么這么笨,就知道玩,就愛上體育課。”我也不知道當時這個孩子聽了我的這樣一句話會是什么心情,我只知道我當時忽略了孩子們的差異,孩子們的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我應該因材施教,說你體育成績那么好,老師相信你,你的其他科目也會一樣棒的,讓他在體育上有所發展,多給孩子一些關愛。也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我只是這樣一味地強調下去,把原本天真可愛的孩子讓他痛苦地活在我的嚴厲責罰之下。試問,如果我繼續這樣教育這個孩子,我還是一個好教師嗎?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學著慢慢對他改變看法,對她不是打罵,而是給予他賞識和肯定。這個孩子學習成績提高很快雖然還是勉強能及格,但是我知道他努力了,都會去肯定他。
此時的他已經工作了,但每次見到我總不忘提起當時我對他的鼓勵肯定。可見這對他來說真的是天大的好事。
我兒子今年7歲,上一年級,作為家長的我。我對他更是不會教育,也許是工作太累,也許是平時我的學生讓我心煩,在對待我自己孩子時我顯得沒有耐心。孩子犯下一點小小的錯誤,我不問清楚就是棍棒教育,從沒想過孩子內心的感受,導致孩子缺少信心,缺乏成就感。自卑的心加上他膽小的性格,總以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如別人。我看了《小孩不笨》這部電影之后,我知道了在責備中長大的孩子,和在贊美中長大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在責備中長大的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很緲小,在贊美中長大的孩子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做別人贊美自己的事情,作為母親的我,要多多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個小孩都知道自己父母很愛自己,更希望父母能更多的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鼓勵和贊美中健康成長。我要學著慢慢改變自己,學者鼓勵孩子,尋找適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我要讓他重新找回會自信,讓他把事情做得更好。
德育為首,育人為主!重新去認識每一個孩子吧!他們都是不一樣的,即使不會背英語單詞,不會寫作文,但他們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即使不會考高分,但他們對未來同樣充滿了期待和祝福。即使暫時還不是最優秀的,但他們也會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好孩子和一個壞孩子,我們要做的是喚醒我們身上的好孩子。”在我以后的教書生涯中,我會以《小孩不笨》這部電影時時處處提醒自己,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只要我們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秋天就會有收獲的果實。讓我們高呼:小孩子真的不笨。
《小孩不笨》觀后感2
“生命如水,賞識人生,學會賞識,愛滿天下。”今天我觀看了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2》,故事情節其實非常簡單,甚至有些俗套,無非是描寫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后終于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家長,對于這部電影我一連看了好幾遍。第一次這樣認真的記錄每一個細節,第一次這么專注的寫下每一句精彩的臺詞,第一次這么認真的去思考每一個畫面背后的教育意義……太多的第一次讓我對這部新加坡的電影有了重新的認識,對那種一直被我們強調卻重未被重視的教育理念——賞識教育有了全新的解讀。
影片以賞識教育貫穿始終,以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演繹了父子之間,師生之間那種被塵封了多年的“愛”從禁錮到慢慢被打開的過程。在觀影過程中,或許我們會不斷的在埋怨這個家長怎么能這樣教育小孩,這個老師怎么能這么刻薄的說話,可當整部影片落幕時,當一句句摘抄下來的臺詞活生生的擺在我們面前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愧疚感頓時充斥了所有的思緒:“現在的孩子已經越來越不好管教了,他們的門已經關了。
你需要一把鑰匙,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看他們的優點,就是這把鑰匙了,有了這把鑰匙,就容易溝通了。”
“如果有一個爛蘋果,我們應該怎樣處置它呢?扔掉嗎?好象有點浪費,也許還有能讓它再一次成為好蘋果的辦法吧?那個辦法就是:把爛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還能吃,而且還是特別甜的。”
“你知道每個小孩子心里都住著誰嗎?是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只有常被稱贊的小孩子,他們心里的好孩子才不會被壞孩子藏起來。”
“你爸爸太愛你了,可是你爸爸也太不會愛你了!田螺生子,為子死!”
“天底下沒有教不會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影片中的一個個畫面,一句句臺詞,一個個問題,如同一本本生動的教育理論,一聲聲尖銳的質問拋向了我們教育工作者。我不斷的在回憶與學生生活的日子,不斷的在質問自己:我給過孩子們多少的鼓勵和稱贊?自己是不是一個吝嗇的老師?
現如今,一方面素質教育如火如荼的展開,可另一方面,中考,高考評價方式在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的情況下,我們又不得不面對應試教育重重壓力,分數的高低依然是評價學生好壞和篩選學生的重要方式。這就使得老師和家長們往往把高分的孩子“供上天”,把低分的小孩“打入地”。這種惡性循環讓現在教育走向了兩個極端,好的越來越好,差的只會越來越差。
其實,每個孩子的天賦秉性各不相同,古人云:“術業有專攻”,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學習,成功的方式也絕不僅僅只有學習這一條路,如果我們能夠順應孩子的特點來教育的話,多看他們的優點,少看他們的缺點,讓他們做最好的自己,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潛能,他們一樣會取得成功的。影片中的成才,學習成績差,但很喜歡武術。如果你一味地要求他學習好,他是很難達到的,反而常常打架,惹是生非。
后來,老師看到了他的優點,讓他學習武術,發掘了他的潛能,最后學有所成。
其實我認為,教師不僅是個教育者,也是個慈善家,我們的工作是在行善,是在積德。人在做,天在看,孩子們不會忘記當初是你或許是不經意間的一聲贊許、一個擁抱,才有了他們今天的鷹擊長空,一飛沖天。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給孩子們一個微笑,他們會還你一份驕傲。
身教重于言教,用心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想法,愛和稱贊真的很重要!
《小孩不笨》觀后感3
《小孩不笨》這部影片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碌而與孩子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蒙塵,再到父母猛然醒悟挽救孩子,最后終于找回曾經美好的心靈!劇中的學謙、杰利為了得到父母的贊美不斷地努力奮斗,但得到的卻是父母的奚落,從而越來越失落,最后導致走上歪路的下場。
看著影片中父母對孩子的指責和不滿意,我深有同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沒有鼓勵和贊賞我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總覺得我做得不夠好,總以為他們是對的;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連跟我溝通的時間也沒有。當然,我也了解父母是為了這個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我吧,哪怕是半個小時,我也需要你們的關心,也期待你們的賞識。如果我們因為缺乏教育而像電影中的學謙走上一條不歸路,那掙來的錢又有什么意義呢?
最讓我難忘的就是成才爸爸臨終時說的話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他不是不愛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從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和表達自己的愛,才導致今天的悲劇,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成長和回頭。
看完影片,我也想告訴所有的家長:每一個小孩都不笨,只要家長多鼓勵、多贊揚,每個孩子都能如天使般快樂!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小孩不笨》觀后感4
電影《小孩不笨》的一句臺詞說得非常好,即”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如果說,尊重、理解幼兒需要教師有較高的素養的話,寬容幼兒則需要勇氣和更大的投入。教師要允許幼兒認識反復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更大的耐性。
寬容,不是放縱,更不是溺愛,它有著豐富的內涵。寬容,是理解的繼續,也是理解最真實、最具體的體現。寬容應該有多種形式,各種形式的確定必須根據”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則。寬容,還應為幼兒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擾,創造條件,讓幼兒”跳一跳“就可以達到的努力目標;同時要因勢利導,用愛心感染幼兒,尊重、理解、寬容有機地結合,提高與孩子交流的深度、廣度和質量,也使老師的愛心放大了更多倍。
望著那一張張天真可愛的臉,一切的煩惱與憂愁剎那間消退,生活的詩畫便在眼前飛揚,使心田燦爛,溫馨。”我覺得幼兒園教師是一個純真和美好的職業。有人形容幼兒教師永遠都是顯得那么年輕和充滿朝氣。這種形容不無道理。當你面對幼兒那雙清澈無比充滿童真的眼睛時,當你聆聽著幼兒銀鈴般的笑聲時,每個人都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童年時光。這讓我更加喜歡這個職業,讓我覺得這份職業如此純真美好,我無悔選擇了這樣的職業。在與幼兒一起相處的日子,多一份愛心,少一點虛榮;多一份理解、幫助,少一點指責、批評;多一份寬容、耐心,少一點責難、懲罰!這樣,讓教師的職業道路更加美好。
“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我們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孩子,怎樣讓我們的孩子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作為一名骨干教師,我們要以扎實的作風潛心實踐,堅持不懈;要以自覺的精神對待學習,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以務實的心態思考問題,力求兼收并蓄,博采眾長;要以獨特的眼光大膽創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獨運;要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于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于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小孩不笨》觀后感5
“你最后一次稱贊別人是幾時,你最后你一次被人稱贊是幾時,很久了,對嗎?”小孩不笨開頭的第一句話,給人以一種充滿神秘的感覺……影片以新加坡的杰利、成才、和楊學謙的生活為背景,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動的、充滿趣味性的故事。
杰利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他各方面都很優秀,但是他的媽媽卻老是責備他,說他為什么就不能在優秀一點兒。楊學謙是杰利的哥哥,他是一個電腦高手,他的博客獲得了全國大賽的冠軍,但是他的媽媽還說他不務正業。成才是楊學謙的好朋友,他沒有媽媽,和他的爸爸在一起生活,他愛功夫,但卻遭到他爸爸的反對。他們三個人不管做什么都是錯的,都會遭到家長的訓斥,一開口說話也會被家長一口回絕,所以慢慢的,他們在家長面前都變成了啞巴。
有一天,楊學謙爸爸的電腦壞了,他幫爸爸修好了電腦,但是爸爸卻說是他弄壞在修好的`。在那一瞬間楊學謙絕望了,他覺得家表面看上去什么都有,可是它什么都沒有,只是他睡覺的一個地方。
直到有一次,楊學謙的父母無意間看了他的博客日記,才知道,自己對孩子了解太少,孩子對自己的失望大于自己對孩子的失望,他們決定改正。孩子們也認識到了錯誤,也及時的改正。最終,影片以杰利的表演完美落幕。
一個令人捧腹大笑的開頭,一個令人欣喜的結尾,一個令人開心、感動又受教育的過程。看完影片,淚水已爬滿我的臉龐,再轉頭看媽媽,同我一樣,已經淚流滿面。我仔細端詳著媽媽那張臉,心里不經訝然一驚:媽媽原來那張年輕漂亮的臉已經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張飽經風霜而憔悴的臉,那臉上的光彩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為這個家操心而愈來愈多、越來越深的皺紋。我的心里讓深深的扎了一下,決定要奮發圖強,不讓媽媽擔心。
再回憶起影片的最后,成才的爸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為成才學業擔心,還在求老師,一股熱熱的東西有在我的眼眶里面打轉。想到家長為兒女奮斗,保護兒女不惜自己的身體,甚至寶貴的生命,我不禁失聲痛哭起來。我慶幸我是個幸福的孩子,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和睦的家庭里面,因此我要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認真的過好每一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只要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時刻提醒自己:珍惜一切就算沒有擁有。
《小孩不笨》是一部教會孩子怎樣感恩父母,知道父母的苦衷的影片,我從中學會了很多道理。想要了解孩子嗎?那就看《小孩不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