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
觀后感不僅是個人感想和思考,也是對作品或場所的一種分析和解讀。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篇1
“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安妮·弗蘭克
總是想為這本書寫點什么,卻不知道怎么下筆。我想我讀這本日記的時候就是在讀這個少女的人生。安妮有她的主見,有她獨特的想法。戰爭讓這個十三歲的小女孩成長,最終成為一個有深度,對生命、對生命有追求的人。不,其實更加準確的是……戰爭逼她成長。
安妮在這間狹窄的藏身小屋里,借助對日記的傾訴,思考著人性,世界以及宗教。一本日記,記錄了她從快樂、期望、隱匿、抑郁、悲憤到最后的掙扎和死亡。這本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帶給她自己的和全世界的則是溫暖與堅強。在困境中,每個人對死亡的態度可能都不一樣。而安妮選擇的,是樂觀與堅強。這本細膩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一頁頁日記,猶如一串珍珠,串聯起安妮的全部生活。
戰爭可以摧毀一切,但唯獨不能摧毀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這是對納粹德國暴力的訴控!是對反法西斯的堅決抵抗!是猶太人民在二戰期間艱難生活的一個縮影,是戰爭的罪惡,是人性的貪婪與掙扎。
開頭的那句話很顯然地體現出了安妮對待黑暗生活的樂觀。安妮在這間秘密閣樓中的確度過了一個提心吊膽卻又美好的25個月。例如,她和皮特的初戀。我想這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女必不可少的經歷,可惜常常不能如你所愿。
“我覺得,不僅政府需要對他們的行為負責,普通公民也有責任。人的心中藏有太多的欲望,總想駕馭別人,控制別人,否則只憑少數政客興風作浪,是不會發起戰爭的。”這是我從書上摘抄的一句話。這句話很了然地說明了戰爭的原因。不錯,每個人心中都是有沖動,有欲望的。這使他們不顧一切地滿足自己。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之后,將會是對和平的漫長而又痛苦艱難的等待。
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篇2
細細地品讀完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這個女孩,這個與我同齡的女孩,著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猶太少女安妮13歲時,為躲避德國納粹的追殺而住進狹小的密室,他沒有自由,她恐懼,她痛苦,如花的生命隨時會因一次大意而喪失,她的生活沒有保障,就連解決最基本的溫飽都成了問題,而這樣的生活她足足呆了兩年之多……
真的很難想象,當人們因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感到痛苦時,安妮卻仍然能夠以樂觀的心態將這一切化為了為自己理想而努力、奮斗的動力。
文中有一段曾寫道“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和浪漫情事,并且將每段艱辛的事情當作我日記的材料。”安妮雖然恐懼,但她不放棄,而是把逆境化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可見她的精神家園是豐碩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們自己,從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們就好似一個美麗的泡泡,盡管耀眼奪目,但卻經不得一點風吹草動,隨時可能破碎。因此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但相對于經歷戰爭痛苦的安妮,我們所謂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于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奮起抗爭,以樂觀的心態直面逆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錘煉自己,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實!因為,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永遠快樂的女孩;一個面對逆境卻不愿低頭的女孩正激勵著我們沖出逆境!
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篇3
在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許多課外書,其中有一本是我最愛看的,名叫《安妮日記》,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安妮·弗蘭克的生活經歷和她的生活趣事。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人,她十三歲生日那天,她的爸爸媽媽送給她一本粉色封面的日記本 ,安妮·弗蘭克不知有多高興,從那以后,她一直都把那本日記本當作是一個知心朋友一樣 ,把所有的秘密都寫在了上面,她還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基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 ,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原來的快樂生活轉眼變成了整天提心吊 膽的過日子,這段時間,安妮·弗蘭克用筆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里自已的成長。在面對死亡 的恐懼中,她開始學會獨立思考,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感悟的人。
故事就是這樣的,我特別喜歡她說的一句話:“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 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在這 句話中,它讓我細細體會到:安妮·弗蘭克是個多么樂觀的人啊!雖然,她每天面對著恐懼 ,但她樂觀、向上,對生活充滿了希望,那些苦難的生活僅僅是一次有趣的冒險。我要向她 學習,像她一樣用良好的心態來面對以后的生活。
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篇4
天空似乎突然黯淡下來,周圍的一切都扭曲了。安妮的日記沉重的讓我無法呼吸,似乎可 以感覺到硝煙無情地壓迫著心臟,每一滴血的流動都讓我疼痛刺骨。
可惡的納粹,竟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無可比擬的優秀種族!殘酷地掠人國土、屠戮生命、 踐踏靈魂,甚至連孩子都不放過,這就是優秀種族之所為!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
納粹的無道,殘酷地剪斷了安妮充滿幻想的翅膀,花季年華的她再也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帶著無比的恐懼和遺憾化作煙塵。
我不得不開始思考,戰爭到底有什么意義?人為什么無法和平相處?為什么直至現在戰爭的 硝煙仍然存在?我絞盡腦汁,卻無法作出解釋來說服自己。或許是人的欲望吧!倘若沒有人 性中的野心勃勃,你爭我奪,天空將會無比蔚藍。
這些深奧的問題使我窒息。人類歷史上血與火的戰爭屢屢爆發,鮮血讓歷史變得沉重。到底 是誰的錯?領袖?我無法判斷。但我深知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和平的人,正在那里慵懶 地躺著,睜著朦朧的雙眼窺視著,我相信他有一天定會覺醒,站出來,用犀利的目光盯著“ 戰爭,刺穿他,成為世界的主宰。我堅信,世界有朝一日定會鑄劍為犁,消滅戰爭,讓硝煙 徹底消失,世界再不會有安妮似的悲劇,和平將綻放迷人光彩。
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篇5
今天,我把《安妮日記》這本曠世著作讀完后,深有感觸。
她是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女孩。13時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 她用這個本子記錄了和家人為逃避納粹迫害躲在密室里度過的兩年隱蔽生活。在距離16歲生 日只差3個月的時候,她死在貝爾森集中營里。1947年,她死里逃生的父親將她遺留的日記出 版。這本被轉譯成幾十種語言的日記讓她的名字深深的烙在了人們的心中,她就是安妮·弗 蘭克。
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道1944年8月1日,記載了她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的生 活與情感。她一直對生活充滿希望,只是悲傷 。痛苦。別離讓她過早的體會到人生的苦與悲。 但她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堅強和自信。
當我讀到“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這句話時,我被深深震撼了,安妮是多么的堅強與自信,她對生活有多么大的憧憬,對外面 有多么大的向往。
當我讀完這本書,安妮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久久不能抹去她是多么的堅強啊!
安妮死后,他的日記被翻譯成55種文字,銷售約2400萬冊,成為僅次于圣經的一本 最暢銷的讀物。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堅強。勇敢與自信,希望你們也能讀讀這本《安妮日記》。
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篇6
1942年―1944年,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云布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愿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么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
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占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篇7
有許多書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從中吸取精華和營養,更加茁壯成長。上個星期,我讀了《 安妮日記》,感覺既真切又感人。
安妮·費蘭克是一個二戰時期,納粹大屠殺猶太人時一個15歲猶太女孩。她有一個姐姐瑪格 ,本來一家人其樂融融,但是希特勒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費蘭格家被迫住進了秘密小屋 。此外,同居室還有一個牙醫,幾對夫妻,還有一個男孩皮德。在這一段充滿噩夢的將近25 個月的危險日子里,安妮用純真而感人的筆觸記錄下了躲藏在秘密小屋的恐懼、害怕,以及 與皮德之間真摯男女情意。安妮夢見親愛的已經過世的外婆,夢見親愛的朋友達莉,心里充 滿了焦慮和擔心。而日記是她最好的傾訴,也是二戰期間猶太人悲慘命運的一個證明!日記 本是安妮13歲生日時收到的一份禮物,她給日記本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基帝”,向它吐露 自己的心聲以及自己內心的無助與煩惱,思考生命和戰爭……
在安妮15歲那年的8月份,有人告密,秘密小屋的8個人全部被捕。數日后,安妮和姐姐瑪格 死于集中營,8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還生。
多么不幸的故事呀!25個月的悲慘生活,忍受饑餓、擔心、害怕……在困難中成長,在害怕 中成熟。在躲避的日子里,安妮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女孩長成了一個花季少女,在這花一般 的年齡,只能躲避在那矮小的秘密小屋。
一本日記,讓我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體會到了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讓我們認識到了 納粹惡魔給人類整體以及每個個體帶來的傷害以及無可彌補的傷痛!
觀看電影安妮日記觀后感篇8
假期里,跟媽媽一起去書店買回了老師推薦的《安妮日記》,看完后,我心情十分沉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八個人為了躲避德國人的逮捕和屠殺,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了一家 公司大樓的一處密室,做了“隱匿者”。其中就有安妮一家。安妮是一個13歲的猶太少女, 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過著富裕、舒適的生活。可是,由于戰爭的爆發,她不得不生活在 與外界隔離的小屋里,過著無聊、寂寞、充滿恐懼的日子。這時安妮得到一個日記本,從此 開始記日記。正是這個日記本陪伴安妮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光。
從安妮的日記中,我感受到安妮是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女孩。在那樣惡劣的生活環境里, 她還堅持學習英語、代數、歷史等知識。從安妮的日記中,我感受到安妮是一個非常堅強、 非常有個性的女孩,她能在痛苦的時候調整自己的心態,從容面對現實,不屈服于失敗。從 安妮的日記中,我還感受到安妮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精神上的充實來彌補肉體上饑餓,從不 抱怨。從她的日記中,我看到了一個擁有超強想象力、創作力的安妮,正像“譯本前言”中 說的“假如不是黑暗勢力扼殺了這個弱小生命,今天,世界上可能會多了一位出色的作家。 ”
當我合上《安妮日記》這本書,我為安妮的悲慘命運而惋惜,我痛恨戰爭,痛恨侵略者。
親愛的安妮,你已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