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
在寫觀后感時,要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電影的主要內容,包括主題、情節、人物關系等。這里給大家分享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方便大家寫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時參考。
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篇1
看了這部片子過后,有非常深的感觸。這種感觸伴隨情節的進步而有所加大、有所加深。
第一,感觸于威爾驚人的天才能力。他能解出哈佛高材生們解不出的數學題,他能做出世界上只有兩個人會的難點,他甚至能僅需三分鐘就解出教授數年來攻克不下的疑難。他熟知各類書本,讓哈佛的聰明小子自愧不如,讓心理大夫憤然離開。他燒掉自己隨便解出來的教授卻解不出來的答案,打擊教授的自信是他一個人樹立自信的一種方法。他對于自己為何不參加國家情報局的情報工作的講解獨到而又有見地。那些所謂的正兒八經在天才眼里,只不過荒唐。
然后,感觸于天才的孤獨,天才都是孤獨的,威爾也是。表面上一大堆朋友圍在身邊,熱熱鬧鬧;具備超人的能力又使他魔力四射,然而影片在這部分東西后面呈現出來的是威爾緊閉的心。世界驚呼于他的天才,大家卻絲毫沒看到他的內心。直到心理教授西恩用他優于威爾對真實生活經歷的感受而開始捕獲他的心靈時,威爾的心才開始慢慢打開。這個時候,我看到的是他的寂寞,無人可以真的知道真實的他,由于他逃避著自己。他孤獨,對現實有我們的怎么看但期望安于現世,與朋友們喝酒、干活、說臟話。他覺得勞動是光榮的,尤其是體力勞動。威爾的所謂的自尊讓他拒絕了愛情,天才居然沒愛的勇氣,他該是多么的孤僻,二十年來壓抑著自己、隱藏著自己。他可以從書本、從哲人那里獲得思想上的碰撞,但心靈卻沒對話。他一直孤獨著。直至西恩引導他:“除非你一個人想說……”。在一次又一次的沉默過后威爾終于開口了,心靈之門開始慢慢啟封。
另外,還感觸于這個心靈捕獲的過程。沒理論、沒實驗,只不過西恩與威爾真誠的談話,談話的時間過得愈加快。這一幕是這樣感人,平常“冷血”的我深受感動,不覺間已流了淚。在我心里,那些煽情、做作、花大力氣的劇情比不上這容易而深刻的一幕。
當威爾駕著朋友送的又丑又破的汽車朝女朋友所在的加州駛去,西恩接到威爾給他的信,他要去找一個女生!西恩笑了,大家也笑了,一個孤僻了二十年的心靈康復了,找到了自我。這樣完美!
所謂生活,是由于心靈經歷了生命過程。人之所以人,由于人有心靈。
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篇2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不要說自己一無是處。
記得大一剛進校班里的每位同學都寫了份“職業生涯規劃”,之后便草草了事,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以為美好就是當下。然而失落、郁悶、頹廢卻頻繁不期而至。
一老友學習心理學,向我推薦電影《心靈捕手》,望我受益。前后看了有兩遍?!癢hat do you want?”這句話經心理醫生尚恩之口直接插入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的威爾內心,也同時問住了我。藍博教授說威爾在糟蹋自己的天賦,而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天賦可以糟蹋,我不禁在想:我想要什么?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比如我覺得最幸福的事情是和自己深愛的女子一起生活在鄉下,擁有輛摩托車,承包幾畝地種莊稼。但是現實卻是兩年后面臨的就業問題,更可悲的是連確切的就業崗位都不知道是什么。或許就像影片中心理醫生尚恩所說的,“It's not your fault”。
威爾是個孤兒,但是他有一群親密的朋友,尤其是查克。影片中的一個橋段給我的印象及其深刻,是查克對威爾發自肺腑的一段話:“我每天都開車來接你,然后我們一起上工,一起嬉鬧。但是,你知道我一天最快樂時候是什么嘛?是我敲你大門的前十秒鐘,因為我會告訴自己,也許你已經不在了,就這么走了?!痹诓榭说难劾?,威爾就像是一個手持百萬獎券卻沒有膽量去兌現的人。查克說當他五十歲時可能還是在工地上做工,但是威爾不能這樣,否則就是讓他難堪。
友情有時候比愛情更加偉大,就像威爾和查克,已然上升到一種兄弟之情。在大學,交到幾個知心朋友可能會讓你的人生更加的受益。所謂物以類聚,社會也一樣。人處在一個大社會中,卻只是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小圈子里面,你必須要有一定的人際關系,這不僅僅是在中國如此。
查克等到了威爾走的那天。那一刻,威爾家的門始終沒有人開,查克欣慰的笑了,因為他知道威爾正向著他想要的新生活追逐。的確,威爾開著朋友組裝的“汽車”在路上一直向前追,追他的愛情,追他的新生活……
影片結束了,但是留給我的問題是,我不知道查克的新生活到底是什么樣,我不知道他在體制外該如何發揮他的天賦。我也不知道我的未來會不會甚至敢不敢按著我的內心深處的不為人知的想法來構建。
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篇3
早就聽說《心靈捕手》這部電影能給人帶來很大的影響,正好暑假,我終于有時間坐下來欣賞一下這部電影,果然,給我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撞擊。
威爾是一位絕頂聰明的數學天才,但是,因為暴躁的脾氣和極度的叛逆,只能在麻省理工大學當清潔工。因為他偶然解出了寫在大學走廊上的一道“千古難題”,他被著名的數學教授藍勃發現,并因此保釋他出了少兒看守所。但是,威爾依然到處尋釁滋事,對數名為他輔導的心理醫生口出污穢的語言,并戲弄醫生。最終,在心理醫生桑恩、數學教授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消除了和大家的隔閡,重新找回了自我和難得的愛情。
電影剛開始,是幾位男生和他們的死黨在酒吧里廝混,他們打架、泡妞,干所有流氓常干的事情。但威爾的數學天賦還是被數學教授無意間發現,還有幸遇到了自己現在心理醫生。
“說到戰爭,你可能會背誦莎士比亞的詩‘共赴戰場,我的朋友’,但你從未體會過你的戰友伏在你的膝頭,奄奄一息,而你卻無能為力的感覺。你是個天才,威爾,這沒有人能否定,沒人能認識到你的深度?!碑斖柡托睦磲t生促膝長談時,這句話打動了威爾?!拔页OM辉龅侥?,那樣我將能每晚安睡。不用惦記在外面有個像你這樣的人。我只是不忍心看你這樣揮霍你的天賦。”數學教授曾這樣哀傷而絕望地對威爾說,當他離開時,威爾的眼里閃過一絲猶豫,但驕傲的他還是甩門而去。
最終,還是桑恩打開了威爾最后的心理防線,原來,威爾幼年時曾遭受過繼父的虐待,由于長期的家暴,威爾習慣了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用帶刺的鋒芒保護自己。他們的每次對白,都狠狠地撞擊著我的心靈。是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天才,不要因為別人的嘲諷就甘心把自己的才華埋沒,從而甘愿墮落。路遙之處,總由我把亂世踏破,當一場鏖戰之后,你終于發現自己的閃光之處時,你就已經主宰了自己。
你并不是沒有能力,而是不敢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自信起來吧,先打開自己的內心,此時,你才會發現,每個人的外表下都有一層厚厚的硬繭,只有自己剝開層層束縛,你才能綻放真實的自己。如果你一直沉溺于自我封閉的枯井,你將越陷越深,結局是窒息而死。
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篇4
參加過心理咨詢培訓班,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從心理咨詢的角度看欣賞的!
《心靈捕手》講述了一個內心不完美的孩子,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從扭曲成長為健康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心理咨詢的成功案例。主角威爾和謝恩是被動的`幫手和顧問。在我看來,故事的主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用愛和信任來強化靈魂,走向健康。
欣賞《心靈捕手》,對于電影內容的故事背景我不會問太多原因,尤其是主人公威爾為什么會有如此聰明的頭腦和驚人的記憶力。那些想法不是導演想表達的,只是作為天賦的象征出現在電影里?!吧埔忉鳙C”狩獵的目標是人心,但靈魂是屬于自己還是屬于他人?無論是他還是他自己,對電影的理解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這一切都是基于一定的心理學理論??措娪皶r腦子里蹦出來的詞都是和心理學有關的詞:自我意識,潛意識,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共情,自我暴露,自我成長…
影片主人公威爾是一個有著足夠羨慕和仇恨的普通人。雖然他的社會地位不高,只是一個在麻省理工學院不受人關注的清潔工,但他那難忘的記憶和對數學的敏感大腦顯然與這個身份格格不入。但與此同時,他的社會背景和社交圈使他成為一個自我放逐的社會青年,失去了人生目標和方向。懶散,浮躁,自我意識,讓人感受到他的傲慢和攻擊力,類似于披頭士的生活和朋克態度。這些都讓想救他的蘭博教授無計可施,連心理醫生都不知所措。
心理學老師謝恩接手后,整個情況發生了變化。
【心靈捕手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篇5
整部電影觀看完,還是深受啟發,教育和感人的,作為心理工作者,觀看這樣的電影收益頗豐,也是受教育的過程,很有必要,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
看完后更加映證了我的教師《性格的力量》的作者楊濱教師的一句話,"天下沒有不可溝通之人,只是沒有找到與其溝通方法的人。"
主人公威爾從小生活在缺少父愛,受家庭暴力,繼父粗魯、冷酷、虐待,三個寄養家庭,母親再婚重組家庭長大,在皮鞭棍棒恐懼沒有安全感環境成長。所以,變得乖戾和粗暴;小孩在批評中長大,他就學會指責;在敵意環境中長大,他就學會大家;他從小生活在暴力、責罵與教條的家庭環境中,所以心里埋下了恨、敵意、不信任與僵化的種子,恐懼真相,淺表自信,缺乏直面真相的勇氣,在與女朋友爭吵中便可看出,他的現實覺知本事出現了問題,為了遠離真相,他用欺騙自我和欺騙別人的方式把自我的人生變成一團難以辨認的迷霧,他不敢帶女朋友去見他的家人,欺騙女朋友說他有很多兄弟姐妹。在沒有遇到數學教授和尚恩心理醫師之前,威爾的心靈至少是在這團迷霧中迷失了方向,他不明白自我到底想要什么,沒有人生目標,沒有追求,他寧愿和朋友去干苦力也不愿發揮自我的天賦為國家安全局工作,他有很強的心理防御機制。
威爾的童年收獲了太多的痛苦,給他童年幼小的心靈帶來太多的傷害,所以,對他來講,真相意味著痛苦,所以他厭惡真相,哪怕真相一開始意味著歡樂(就像他遇到了女朋友)但他仍深信這個歡樂的背后藏著不可預知的痛苦,果然映證了他的潛意識,還是與女朋友分了手。造成其原因都要歸到威爾從小缺乏愛……
心理防御機制就像是止痛藥,它能夠暫時地減少心理的疼痛,但它不會令引起心理疼痛的問題消失,威爾的乖張叛逆行為是因為從小就缺乏安全感,要恢復威爾的安全感就必須給他無條件的愛,心靈成長需要包容,威爾叛逆玩世不恭,捉弄人,喜歡惡作劇,打架斗毆,數學教授給他找了五個心理醫生都因他的不配合,反而捉弄,惡作劇式的把五個心理醫生氣跑了,因為威爾不信任他們,威爾從小到大心理扭曲的癥結也不是這么容易打開的。
可是,數學教授惜才如金,他相信威爾是數學天才,具有數學天賦。他相信只要治好了威爾的心理疾病,是能夠教育引導走向正路,成為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為國家甚至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教授堅信他是數學天才,是怪才。但凡天才、怪才、鬼才,從小到大都有與眾不一樣的怪異表現,比如貝多芬、達爾文、牛頓、畢加索、愛迪生等。
說到這我想起電視上曾報道過8歲小男孩性格怪異,但他在某一方面十分具有天賦,他就是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但他的父母就是以為他有病,帶他到處看病,甚至去看心理醫生,想尋求和別的小孩一樣父母自認為所謂"正常"的孩子,其實我們大家經常都在講與眾不一樣,當我們的孩子真正表現出某些特質,與眾不一樣的時候,又覺得不正常。家長們又自覺不自覺的陷入了從眾心理。
有位心理咨詢師講的十分好,近幾十上百年我們的家長與我們的教育有關的,一方面又想自我的孩子與眾不一樣,另一方面當我們的孩子某些地方表現出不一樣的特質時,家長又去打壓,抹殺孩子的天性,從而讓我們的孩子變得人云亦云,從而反過來又去埋怨孩子,其實不是孩子出了問題,是我們自我出了問題。
只要引導得好,循循善誘,多給一點包容,多給一點耐心,多給一點愛,多給一點包容,都能夠被感化,所以,數學教授去監獄保釋他,但提出兩個條件,第一要每一天抽必須時間陪教授一齊共同研究數學,二是固定的時間去看心理醫生,當威爾第一次去看心理醫生尚恩時,表現出不屑的神情,不配合,叛逆、戲弄、玩世不恭,威爾其實很聰明,他倒幫尚恩醫師分析起他的一幅畫了,前半部分,分析的不無正確,只是后半部分威爾表現出的不屑一顧,不尊重的態度激起了尚恩的憤怒,刺激了尚恩醫生痛苦思念的回憶,正如尚恩很愛他的妻子,很懷念他的妻子,所以不允許任何人對他逝去的妻子表現出不敬。
否則尚恩將宰了他。當然當時威爾不明白他的妻子已去世,雖然威爾在尚恩面前犯了錯,可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大人要給他改錯的機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在犯錯、認錯、知錯、改錯的過程中漸漸成熟的,尚恩包容了威爾,包容能消冰融雪,隨即,尚恩醫師的一翻談話觸及了威爾,他說你沒有真正失去過,也就沒有真正擁有過愛,沒有真正經歷過很多事情,包括感情;沒有資格站在那里高談闊論,夸夸其談,只是理論上一套,他問威爾你懂真正的感情嗎什么是真正的感情你經歷過嗎當看到這一段時,我不禁想起當年我年輕的時候在部隊,連長找我談話時說"你還年輕,很多事情看得多,聽得多,見多識廣;但未必親身經歷過,你以為你懂,但未必真的懂,看別人吃梨子和自我吃梨子,僅有親口吃梨子的人明白個中滋味,正所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這能夠經過后面威爾和女朋友的分手看出,真正感情帶給他的歡樂、幸福、滿足和痛苦、悲傷、無助、沮喪。"
第二次見面心理醫生給威爾講他自我的感情故事,表示對威爾的信任,威爾自我也曾說信任就是生命,尚恩慢慢地取得了威爾的信任,尚恩是在用心靈喚回心靈的回歸,第三次訪談開始慢慢地聽醫師的話了,叫他不抽煙他就不抽煙,但還是不講一句話,以沉默抗拒,等待咨訪時間結束,尚恩明白需要時間,得慢慢來,經過第四次見面第五次,等到威爾完全理解尚恩,這期間也是源自尚恩與老同學數學教授的激烈爭吵、數學教授有點心急,心境較急切,而尚恩卻說多給他一點時間,多給他一點自由,作為專業人員他明白威爾需要自由就像呼吸一樣重要,追的太緊反而會毀了他,兩個老同學就此發生了爭執,在爭吵中威爾聽的出尚恩對他的信任的愛護,信任的愛會減少人的心理疼痛和不安,就此,威爾完全的信任了尚恩醫師,對他敞開心扉…原先威爾的下身被混蛋刺傷過,養父虐待他,用扳手皮鞭打他,這些都導致他從細心靈就受到嚴重創傷,致使他恐怖,經常做噩夢,這些痛苦恐怖的陰影在童年一旦構成就很難揮之不去,甚至伴隨其一生痛苦,苦惱,變態,人格甚至發展障礙。當聽完威爾成長故事,讓觀眾不免眼眶濕潤,同情與理解,此時,尚恩醫師只重復一句話"這不是你的錯"威爾控制不住,放聲痛哭,十幾年的壓抑情緒,負性情結得以宣泄,
哭是一種信任,人有安全感才會哭出來,至此,威爾的不良心境才徹底釋懷,心理隱患徹底治愈,走向陽光,有勇氣去追回他的女朋友,追尋嶄新的生活,追尋完美未來…
威爾本質并不壞,他聰明,善良只是沒有找到與其溝通方法之人。
作為心理工作者,如何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以及精湛的專業技能尤為重要。
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篇6
心靈的力量一直那樣奇怪和神圣。給人一直矛盾的,被人捉摸不透的。你一直說你的能力不足,其實每一個人身上都隱藏著巨大的潛能,不是你不知曉,而是你把它給忽視了。你不努力,你不奮斗,如何會有一個潛能被激起,如何會有一次精彩的心靈之旅。
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這個非常了解的說明了你需要勤奮,你需要勵志的過程。有志者事竟成,就算其他人感覺這件事情一直做不成,不可以做到,不可能做到。他也是不會認輸的,他會一步步的辛苦攀登,一步一步的艱難邁步,他相信終有一天他會像愚公一樣把自己家里門口的山移走,不讓他們成為阻擋自己節奏的絆腳石。
近期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心靈捕手》,影片講述的是一名麻省理工叫做威爾的清洗工逆襲成為天才數學家的故事。威爾作為麻省理工的清洗員,有一次以外的看到了教授在黑板上留下的數學難點,教授的學生無一能解但最后威爾解答出來了,藍波教授由于發現他的數學天分。但不巧的是,威爾出生在一個情況不好的的家庭,致使他內心不聽話,變成了一個問題少年。于是數學教授藍波爾請求經驗豐富的心理學教授老友尚恩來輔導這個數學天才的心理疾病,最后威爾日漸地打開了我們的心扉,重新恢復了對人性的信賴和期望,并鼓起勇氣找回了愛情,完成了自我的升華。整部電影感人至深,發人深省。
有人說這是一篇傳統的劇情片,還有人說這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片,在大家教師眼里,大家感覺就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心靈渲染影片。他突出給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大家對于學生就要掌握用我們的情感去感染她們,用大家的心靈掌握去關心照顧她們,讓他們可以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獲得常識。
感同身受,用我們的感情去循序善誘,去幫每一位需要的小孩,用自己心靈的力量帶他們走過生活這段旅程。燈光散去,或許在你回去的路上,你回想起來這部電影,你會受益無窮。
關于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篇7
參加精神分析學習班看的第一場心理學觀賞電影是《心靈捕手》。張老師事先就要我們關注影片中主人公的心靈之路和心理咨詢師進行的每一次咨詢工作。而對于觀后感,我實在無法在第一次觀看影片中記錄某些東西,因為我怕錯過了什么。回校后再看一遍,下面,就用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去說說自己對主人公和咨詢師的陋見。
藝術化的天才——威爾。
他天才般的記憶能力和數學解答能力,并沒有讓我很是驚訝。開始讓我興奮的,是從他說“倒退,我要去修理他”開始。他,看不得別人被歧視,被欺負,被玩弄。當時憤怒的拳頭恰恰是內在的小我在發泄罷了。在這身正義之感以及社會底層人物性格表征(狂熱、粗口等)看來,當時威爾還活在童年的影子下。
當他和酒吧那個女孩開始交往,我便有了強大的窺視感,僅僅因為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在和非親密關系的人建立親密關系的過程,必然會有著關系投射。“我有12個兄弟”這么一句。可以看出他在說謊,可這是他內心想要的。也許,他的童年中,缺乏同齡人的陪伴,缺乏兄弟般的力量支持。從影片后面也了解到,他生活在暴力,虐待的黑色壞境下,而非充滿愛,接納,認可的環境。
我依然還記得尼采的《悲劇的誕生》中有一句:知識的追求也許只是對悲觀主義的一種恐懼和逃避?威爾的才能也許是天生,而他,只能從各種偉人的作品中獲得心靈上的慰藉。他的內心深處,是自卑,逃避。他從書本中得來的想法僅僅是作為逃避的一種手段,他需要這些,因為能給他帶來滿足感。也許他最后會察覺到每次的解答和爭執,都是一種不愿意被冷漠的心境在驅使。
愛人,是最好的醫療師。這是我從眾多文章中得知的。一開始的他,是不相信愛的。因為他沒有從愛中,獲得過強烈的慰藉。影片后面尚恩說“這不是你的錯”。我就舒了一口氣。因為,幸運于他還能從其他途徑找到自己的滿足,而非通過報復社會特別是親密關系去滿足自己不想透露的內疚,憤怒。而影片最后一句:我要去找一個女孩。恰好說明他開始正視自己的童年,也許,他那時還不明白愛是怎么一回事,但畢竟他愿意去嘗試,去追求,去探索。
真誠勇敢的咨詢師——尚恩。
倘若,自己都沒有管好自己,怎么去管好別人呢?這是我在管理學中感悟到的。那么,在影片中,前幾次的咨詢師的交流中,威爾通過了解咨詢師本人,從而輕易地讓他們反感于此人并拒絕建立關系。是不是可以這樣想,倘若威爾這般“挑釁”,就可以激怒他們,那么,他們連自己的心靈都無法很好的駕馭,無法正視并接納自己的問題。而影片中,尚恩之前的咨詢現場,都有旁人在場,這不利于咨詢。
“你只是個孩子,你根本不曉得你在說什么?!銖奈磭L試過痛失摯愛的感受?!边@是最讓我驚訝的一段話。在第一次咨詢中,威爾即從一幅畫去揭露尚恩的情感生活,尚恩雖生氣,但最后還是說讓他再來一次。經過一夜思考,把威爾帶到公園,并說出那段話。因為我想,就是這段話叩開了威爾的心靈之門。威爾,還是個年輕人,甚至沒有出過城。尚恩的話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無論從政治、一書、性愛等哪一方面,你都會有天才般的能力讓你擁有別人無法靠近的磁場。也許你經歷過,或者沒經歷過,但你都沒有從中體會到各種真切的愛的關懷以及愛的觸動。
影片中多處語言和行為,值得心理咨詢師注重。只讓威爾和尚恩待在房間,帶威爾去公園,都是一種讓對方放松警惕的方法。通過聊藝術,政治,愛情,朋友等話題側面了解他的內心情況。“我不能先說話”這么一句話說出了在真正的交談中,只有讓威爾先說話,才可能真正的表露,要不然依然會有防御性的心理。同時,我在想,要是自己當了咨詢師,不說話那么久,能行嗎?交談中,威爾時常會問尚恩的一些事情,也許,威爾只是在驗證事情,因為威爾想從尚恩身上找到自己的出路,咨詢師在這里就得注意措辭,一定要真實,但同時也要對方明白,只有他自己想出來,才能真正出來。當威爾不能真正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尚恩生氣了。所以,對于咨詢師來說,也許還需要學會一定得技巧去激發來訪者說真話。最后,“這不是你的錯”這句話尚恩說了很多遍,這個情節,我能理解,當你心里是充滿真誠,愛的感覺時,你也會重復地說“這不是你的錯”。就好像小孩子別刀子割傷了,你會處理包扎好,并抱著他/她重復說別怕,小傷,它會長回去的。最后的那個擁抱,可以說明:尚恩成功地讓威爾信任他,同時也讓威爾知道,有人真心地給予他能量,幫助他正面對待自己的童年,這讓威爾感到生活的美好。這就好像,盡管童年讓他很難受,很內疚,很痛恨,但現在,身邊的人,讓你感覺到很安全地去跟那些對抗。
祝福你,威爾。
上文中,我多出用了也許兩字,或許是出于猜測,或許是出于疑惑。太多的經歷無法親身體會,只能通過別人的文字,語言等去感受那種未曾有過的故事。而從《心的出路》一書中了解到,真誠之課是我最沒有學好的課。也許,在未來的精神分析班的學習中,我能更好的肯定自己,接納自己,并承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