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簡短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將個人感受,思考分享給他人,通過交流來得到更多的反饋和啟示。好的綠皮書簡短觀后感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綠皮書簡短觀后感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綠皮書簡短觀后感篇1
看完這次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綠皮書》,令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不僅僅是主人公托尼和唐納德·雪利之間那跨越種族的、無比深厚的友誼,電影還想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
且拋開兩位主人公,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部電影里只出現了三種人:白人、黑人,還有一種“中間者”。其中前面兩種是兩個完全的對立面,互不干擾,兩派人各有各的生活。
但還有一種“中間者”,就似黑與白之間那顯得有些多余的灰色,這種人不被白人或黑人接受,只能自成一體。他們就像一群流浪者,尋找不到自己的歸宿。
而托尼和唐納德就是這樣一類“中間者”。在電影中有一段場景,在托尼和唐納德從拘留所放出后,托尼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天,我可比你黑多了!”這句話看似調侃,卻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托尼所指的“黑多了”其實不代表皮膚上的黑,更多的是在說他的生活,因為他身為白人,卻在過著黑人的拮據生活,到熱狗店里比賽誰吃的多,依靠這種方式去賺錢,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托尼的生活方式與黑人無異。在白人堆里,他覺得自己窮的像一黑人,在黑人堆里,他又從來沒有被這個種群所接受,因為他們評判的標準是膚色。
著名鋼琴家唐納德也是如此,他打小就非常刻苦地學鋼琴,用自己的努力脫離了貧窮,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當他好不容易擠進白人的階級社會中,他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融入進去。上層社會的白人花錢請他來為他們彈鋼琴,借藝術的造詣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教養的。演出完畢,臺下一片排山倒海的掌聲,但這掌聲僅僅是致敬藝術,而不是對唐納德的贊美。當他走下臺的那一瞬間,只不過是個黑鬼,不配受他們白人尊重,甚至連酒店的廁所都不讓進,不能在酒店用餐。
這讓我們也明白了一點,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是如此,白人如果沒有資產,他就只是白人社會中的黑人,而黑人,再高的成就,再多的資產,也只不過是黑人,他們永遠都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歧視,永遠都融入不了白人的上流社會,這是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改變的刻板印象。
我們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當時這個大環境下的種族歧視是有多么嚴重。如果僅僅是呼吁停止種族歧視,那我覺得對電影的理解還遠不夠深刻。
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像托尼和唐納德這樣的人。
他們既不黑,又不白,只是一群“中間者”罷。
綠皮書簡短觀后感篇2
我總感到這個世界博大、慈愛、寬容,自然允許各種各樣的人存在,她一視同仁,讓他們生活在同樣的陽光下。
托尼和雪利博士坐在車里吃炸雞,我認為是《綠皮書》的高光片段之一。不關乎階層和種族,兩個人只是開懷地吃著炸雞,雪利博士把雞骨頭扔出車窗的時候像放飛一只鳥。讓我想到他一生如何有過這樣恣意快樂的時刻呢。雪利博士的確擁有華麗的好生活,但白人給他的只是假惺惺的尊重,他貧窮的同胞也不接受他,他沒有歸處。所以,他也在別人不知道的時候苦苦掙扎在自己的不幸里。聲淚俱下的雨夜,托尼第一次能夠剝開博士高貴、矜持的外表,看一看真正的他。本質跟自己一樣,胸腔里流淌著熱血,心頭有愛有恨。
那個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彈奏,為美麗難忘的夜晚,為平民酒吧里熱情洋溢的客人,為他自己。他樂在其中,姿態飛揚卓越,勝過任何一次于奢麗的大廳。最后,是博士把托尼送回家,那個其樂融融燈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獨自回到輝煌的寂寞宮殿。我以為又是冷酒一般悠長苦澀的結局,但敲門聲再次響了。門開的一剎那,寂靜無聲,面面相覷那一刻,我真有些擔心托尼的親人會把雪利拒之門外,幸好,下一秒,眾人歡慶,把他擁入了房間。
天地之間,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著無盡的黑暗前行。但幸好托尼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絲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盼望有一雙手在無助的時候來臨,有時生活會給你很沉重的打擊,但請別放棄希望,因為,它終會來臨。
這是一個與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覺得心里被溫情填滿。
愿你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
綠皮書簡短觀后感篇3
簡單的故事如果講好了,好到極致的時候,就會非常簡單的打動人心,從簡單變成充滿藝術感,成為經典。我并不完全沖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頭銜去看的它,更多的是因為這部電影的主題。在美國歷史里,種族歧視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能把這樣大眾的話題拍到拿最好的獎,那這部電影一定非常非常好看,因為越普通的主題越難拍的吸引人。
《綠皮書》所講述的故事非常簡單,一個頂級的黑人鋼琴演奏家唐納德,需要找到一個靠譜的司機負責他南方巡演的接待工作,而白人托尼成功了獲得了這個工作。影片所處的時間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個時候的美國南部存在非常嚴重的種族隔離和歧視,因此這個南方巡演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生許多故事,電影里的大部分戲劇沖突均來自于此,并且我覺得是正好分為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三部分,簡單但是很有力度,下面我就會以這三次觀點的沖突展開對影片的分析。
影片一開始通過托尼的工作及家庭生活片段,展示了他的主要性格、技能以及對待黑人的態度,他把黑人喝過的玻璃水杯直接扔進了垃圾桶。因為他所在的酒店需要裝修,接下來的幾個月他需要工作維持生活,因此接受了唐納德的招聘,成了他的專職司機,在出發前,他看到了準備物品中有一份綠皮書,里面詳細介紹了能接收黑人的酒店及服務場所,至此,黑人鋼琴家唐納德與白人司機托尼的南方之旅正式開始。
電影里的第一次沖突的地方,是唐納德想帶托尼去演奏現場,擔心他說話用詞不夠禮貌,于是想給他提出建議,顯然,在雙方都還不了解的情況下,托尼斷然拒絕了唐納德的請求。但當他在窗口聽著主持人的介紹,才發現原來唐納德是這么有名的人,不僅僅是擁有心理學、音樂學、禮儀學三重博士的身份,而且還曾經在白宮演出兩次,而反觀托尼自己呢,長期在酒吧里摸爬滾打的社會老油條,隨口臟話,隨地小便,言行舉止十分粗鄙。唐納德沒有因為他的經歷瞧不起他,反而對他十分有禮貌并給他接觸上流社會的機會,時刻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言談及形象,我覺得這里就讓托尼的內心產生了觸動,畢竟誰不想活的更有尊嚴一點呢,這次的沖突就是人生觀的沖突,唐納德在上車前讓托尼撣掉自己膝蓋上的灰產,在我看來,這也是讓他撣掉心靈上的灰產,給人的感覺又多了一點禪意。
第二次沖突,則是在一家商店門口,托尼看到商店門口的地上掉了一塊玉石,于是將它偷偷的放進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唐納德知道后,強烈要求他把玉石還回去,如果不還也必須付錢給商店,托尼覺得掉在地上的東西是無主之物,自己發現了占為己有是天經地義的事,這種市儈心理我覺得在中國也是比比皆是。唐納德覺得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更不能去偷去搶,這點瞬間讓我想起了周星馳的那部《長江七號》,也是反復的強調這種觀點。托尼面對唐納德的要求,表示非常不理解也很生氣,但仍然將玉石還回去了,這里的沖突是兩人價值觀的沖突。
其實故事發展到這,我看的有點奇怪,為什么托尼可以忍受唐納德,按理說他討厭黑人,也打過自己的老板,完全沒必要對唐納德那么順從,但接下來的一個故事解開了我的疑惑,商店沖突結束后,托尼發現演出現場的鋼琴不是唐納德的指定品牌,他堅持要求工作人員換來了唐納德指定的斯坦威鋼琴,從這里看出托尼是一個有契約精神的人,不管雇傭他的是什么樣的人,但是他做了承諾,就一定會做到,影片后面也多出印證了這一點,契約精神同樣也是現代社會極度缺乏的。
接下里就事第三次沖突了,托尼因為襲警導致他和唐納德都被關進了監獄,在牢房里,唐納德對托尼說,“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堅持尊嚴才會贏,因為自尊總能讓人占理”,而他兩被釋放后在車里吵架,唐納德憤怒的在雨里對著托尼咆哮,“我不被白人接受,也不被自己人接受,我甚至不夠男人,那么我是誰?”這一段是非常震撼的,托尼總是覺得唐納德高高在上不能理解底層生活,但唐納德真的不理解嗎?他是一個兩邊都不給接受的人,不為賺更多的金錢只想用音樂巡演的方式去改變人們對黑人的看法,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唐納德看世界更大,并不局限于自身,而托尼只看到自己生活的苦,自顧自的掙扎,但是經過這次以后,我覺得唐納德已經徹底讓他改變了他內心的想法,而這種改變甚至從托尼擴散到看過這部電影的我們。
沖突過后,影片的結尾就溫馨多了,托尼最后在唐納德的幫助下順利回家,跟自己的親人們一起過圣誕節,但回家后的托尼并沒有那么的開心,總是若有所思的樣子,直到唐納德拿著香檳出現在他家門口,他才喜笑顏開,并且在驚詫的家人面前非常開心介紹唐納德,此時再聯想影片一開始,除了他妻子外,其他人包括他自己都流露出對黑人的厭惡神情,這個首尾呼應真的并不高明,但是讓人感覺非常美好。總的來說,這是一部看完后能給人非常多思考空間的電影,能做到這點真的很不容易,也非常推薦大家去認真觀看。
綠皮書簡短觀后感篇4
在昨天晚上的時候,我觀看了《綠皮書》這部電影。使我感觸頗深,一回想起就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托尼·利普應聘唐·雪利的工作——當一名司機,負責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鋼琴。
可是唐·雪利是個黑人,而托尼·利普則不喜歡黑人,甚至討厭黑人,把黑人用過的水杯統統都丟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來托尼·利普改掉了這種偏見的壞毛病,而唐·雪利也漸漸地從十分嚴肅、不愛說話變成了時常微笑、說話比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務,回到了自己家過圣誕節,唐·雪利也來了,因為托尼·利普離家兩個月,所以要寫信。而他不會寫,于是唐·雪利就給托尼·利普指導。所以唐·雪利進入這個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這部影片其實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惡。演出了種族之間的歧視,說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認為他們都沒有什么才能。
舉個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鋼琴家,他彈出來的曲子美妙無比。可是他之所以獲得臺下白人的掌聲,是因為他彈出的音樂是使他們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臺,他就又變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許多商店、餐廳都對黑人有非常大的約束。還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廁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廁所,他們卻讓他上遠處一個破舊不堪的小廁所。
是啊!一個大師、世界級的鋼琴手,就因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們就開始排擠他。
所以,從現在做起,請大家淡化膚色的不同,看重他們身上的優點。如果你這樣去做了,你一定會被尊敬與受到回報的。
綠皮書簡短觀后感篇5
當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在想可能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綠顏色的書,書中有一張藏寶圖。然后圍繞這本書展開尋寶之旅……但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唐,他擁有極好的藝術才能。可他在擁有了一個自己單獨的演奏廳和每天數百名的觀眾后,卻請了一位叫托尼的失業白人做司機,開始了歷時兩個月的南方巡演。整個過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觀眾的掌聲,嘉賓對他的稱呼,大家對他的尊重,都只存在于舞臺上。一下臺,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當時歐洲盛行的“黑奴”。
托尼作為他的司機,免費看了他的每場演出,也親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臺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下了舞臺不能進白人的廁所,不能進白人的餐廳,甚至不能進入正常的更衣室。托尼既為別人對唐的態度而氣憤,又為唐放棄了安穩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廳,而來做巡回演出而不解。
終于,在影片的最后,托尼在唐的一位搭檔口中明白了唐這次巡回演出的目的。原來他這次巡回演出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也讓黑人受到應有的尊重!當知道這些,我對唐肅然起敬!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也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有56個民族,雖然也有語言、相貌、服裝上的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在祖國的大家庭其樂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部引人深思,讓人感動的電影,我把它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去觀看。
綠皮書簡短觀后感篇6
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想也許是關于一個男人得到了一本綠色皮膚的書,里面有一張藏寶圖。然后圍繞這本書開始尋寶。但是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有著卓越藝術天賦的黑人醫生鋼琴家唐的故事。然而,在擁有自己的音樂廳和每天數百名觀眾后,他雇傭了一個名叫托尼的失業白人作為司機,并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南方之旅。在整個過程中,他幾乎每天都在表演,但觀眾的掌聲,嘉賓的致辭,大家的尊重,只存在于舞臺上。唐下臺的時候,在白人眼里還是老黑,甚至是當時盛行于歐洲的黑奴。
作為他的司機,托尼免費觀看了他的表演,目睹了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個在舞臺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離開舞臺是進不了白色廁所的,不寫字也能進白色餐廳,甚至進不了正常的更衣室。托尼對其他人對唐的態度感到憤怒,對唐放棄一個穩定而受人尊敬的演出大廳進行巡回演出感到困惑。
最后,在影片的結尾,托尼從唐的一個伙伴口中,明白了唐此行的目的。原來他此行是想用自己的力量,試圖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讓黑人得到應有的尊重!當我知道這些的時候,我尊重唐!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很高興我出生在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國有56個民族。雖然語言、外貌、服飾都有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幸福地生活在祖國大家庭里。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感人至深的電影。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看。
綠皮書簡短觀后感篇7
夕陽西下,余暉的美妙讓人止不住贊嘆,仿佛世間所有的美好留在了那一刻。“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周五的下課鈴打響了,拋下一星期的勞累,我前去天街,去享受那份自由的美好。在那里,我品嘗了美味的酸菜魚;在那里,我體驗到了屬于人世間的繁華;更在那里,我欣賞了充滿哲理的電影《綠皮書》。
《GreenBook》曾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位來自意大利卻住在紐約,為人粗暴卻十分善良的托尼和一位黑人藝術家(鋼琴家)“唐”。托尼因失業,而被“唐”雇傭為司機。托尼,曾是一個把黑人喝過的杯子都扔掉的白人,后來慢慢被“唐”而感動,越發敬佩“唐”。
“唐”博士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來源于當時社會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當時社會只有為白人工作的黑人,幾乎沒有為黑人工作的白人。所以,這種孤獨也來自“唐”與同膚色同胞的一種巨大的經濟差異。
音樂方面雖然大有成就,但成就的背后,卻有一夜夜的孤寂與酒。“唐”是有家人的,他的哥哥有自己的聯系方式,卻一直沒有與他來往,“唐”本可以主動聯系他們,可是他邁不開這一步,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哥哥也有這樣的種族歧視。
影片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事實就是如此。
電影中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唐”行駛的車子在路上發動機過熱,托尼不得不停下來修理,正巧,旁邊是一片農場,一群黑人穿著衣衫襤褸在烈日下勞動。“唐”開車門下來透透氣,他衣著考究,優雅端莊,使得那此黑人用奇怪的眼光看他。同是一個種族的人,差異是如此巨大,“唐”也看見他們,心中總不是滋味。
在白人的生活圈中,“唐”在舞臺上演奏時,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家,可下了臺,仍是白人眼中十分低下的黑人。
“唐”不被白人接納與認同,也沒有融入到黑人群體中,他痛苦地處在這個世界人類的交界處,他孤獨又痛苦地在這個世界上飄零,讓人看了都替他悲傷。
在臨近結尾時,“唐”肆意地去黑人酒吧去享受那份快樂,他學會了擁抱自己的同胞,勇于邁出了那一步,最終的收獲是溫暖。
白人托尼,對“唐”從起初的厭惡到對“唐”最后的誓死保護,無一處不體現著人世間的溫情。
影片的最后,“唐”與托尼的家人一起度過了溫馨的平安夜。
種族卑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卻面對生活。
綠皮書簡短觀后感篇8
《綠皮書》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實在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不僅看過電影,在看電影前我也聽說過《綠皮書》這本書。此書旨在幫助黑人在旅行時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酒店和餐館。就像黑人藝術家唐·謝利給白人托尼·瓦萊隆加的那本綠皮書一樣。充滿了種族歧視,但也充滿了善意。
《綠皮書》共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黑人藝術家唐·謝利,一個是白人托尼·瓦萊隆加。影片的一開始通過種種鋪墊,巧妙的告訴觀影者們白人托尼·瓦萊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然后開始將影片引入正題,使唐·謝利與托尼·瓦萊隆加相遇開始謝利醫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托尼·瓦萊隆加是一個愛抽煙的意大利裔美國人。他有能力,愛扯淡,自詡為“忽悠大師”,總能耍得別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個負責的人,比如說在小酒吧時,幾個白人小混混正欺辱著他的黑人雇主謝利,他奮不顧身的把謝利救出。雖然他的工作是確保唐能準時到達各個地方和保護他不會遭受到各種麻煩的困擾。但有幾個司機會為一個黑人雇主去招惹數個小混混呢?
黑人藝術家唐·謝利是一位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世界級鋼琴藝術家,他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謝利醫生具有良好的修養、高雅的禮儀與強大的自尊。這一切,及他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決心使他在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能堅持己見,不屈不撓。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種人:謝利、托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謝利雖為黑人,但儒雅隨和,談吐文明。有一顆高貴的內心,是很純潔的。托尼是一位硬漢,言出必踐,很負責。也有高貴的內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貴族,所作所為令人作嘔,對謝利嘴上很尊敬,背地里卻議論他。即使他們的禮儀再優雅,也擋不住那陰暗的內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們恰恰是單純的,一個勁在酒館里快活。
一個人的膚色并不能決定他的品行,真正決定他的是他那高貴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