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觀后感簡短
通過寫觀后感,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寫作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各種影視作品。如何撰寫優秀的擺渡人觀后感簡短?這里分享一些擺渡人觀后感簡短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擺渡人觀后感簡短篇1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在踏上尋找父親的那列火車前,迪倫的生活孤獨而混亂。母親的瑣碎嘮叨,好友凱蒂的轉學,一幫同學的冷嘲熱諷,以及腦海的荒誕夢境來斷閃過,使她看不到任何希望,壓抑到無法呼吸,于是他開始想念父親,想念自己成長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溫暖與陪伴。所以她懷著忐忑的心情出發,渴望改變的感受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無論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么,迪倫都愿意去嘗試和尋找,不幸的是,列車出了意外,她的靈魂被迫離開了自己在車禍中變得支離破碎的身體,開始走向漫無邊際的荒原。
小說中這樣寫道:“她一邊低聲啜泣,一邊轉身面對荒原,渴望發現一絲文明的痕跡,免得她重回隧道。就在這時,她看到了他。”沒錯,他就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上帝幫助孤若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為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路途。崔斯坦的笑容第一次令迪倫感受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就好像無倫發生了什么,他都會陪伴在她身邊,不離不棄。他們一起躲避惡魔的利爪,艱難的攜手走過泥濘的沼澤地,他們從彼此陌生到相互依靠,一切的溫暖在危險的荒原中顯得那樣彌足珍貴。
可是,再遠的路途,終有離別。迪倫終于來到了天堂,那是傳說中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然而對她來說,失去了崔斯坦的陪伴,天堂不過是座荒涼的城堡。她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再華美的生活,也抵不過崔斯坦一個溫暖的微笑,有他的地方才是天堂。于是,他推開天堂之門,重回到那片險象迭生的荒原,只為了找到崔斯坦。每當迪倫安全到了一個小屋,我都會默默的想:迪倫,就在這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他一定會回來的。可是迪倫依然無畏地繼續向前,最后他們終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最后那句“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的溫暖讓一切都變得值得。
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尋,完美地詮釋了愛的含義。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回,你又愿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或許這個問題離我們很遙遠,可是人生就是充滿了未知。有時候會想,當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會不會出現別外一個世界,來彌補我們這一生遺憾呢?答案當然不會,與其去選擇,不如生活得不留遺憾。最讓人感動的,當迪倫穿過那面墻時,她的擺渡人卻不見了。迪倫用盡所有力氣摧毀這堵墻,讓自己重新回去,他成功了。受盡危難,她終于和她的擺渡人一起穿回到了出事的那輛列車上,面對選擇,迪倫選擇了愛,用她的執著得到了幸福。
那么,也請你懷揣著愛與勇敢前行吧!每個荒原的轉彎,都會遇到你的擺渡人,因為你的擺渡人,來源于愛,存在于溫暖。
擺渡人觀后感簡短篇2
如果由王家衛擔任導演,張嘉佳擔任編劇,《擺渡人》的成功幾率會大許多,只可惜,王家衛只是掛名監制。從目前的《擺渡人》來看,和王家衛的文藝風格也是極不搭界的。雖然梁朝偉和金城武出演過多部王家衛的影片,但在《擺渡人》里,看不到任何《重慶森林》、《花樣年華》和《2046》的影子,雖然影片一度有成為《重慶森林》的可能。王家衛掛名的喜劇片寥寥無幾,最著名的當屬由其監制,劉鎮偉執導的《東成西就》。只可惜,《東成西就》的成功,多半也是正處于喜劇創作巔峰時代的劉鎮偉的功勞,和王家衛關系不大。
《擺渡人》在畫面和場景方面,有些王家衛的風格,不過,也僅僅形似罷了。影片故事依舊是三段論,主線是由楊穎飾演的小玉單戀偶像馬力(陳奕迅飾演)的故事,出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擺渡人》一篇,副線兩條,即擔任擺渡人的陳末(梁朝偉飾)和合伙人管春(金城武飾)各自的愛情故事,分別出自書中《暴走蘿莉的傳說》和《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但三個故事的融合度并不是很高,并且,陳末、管春和小玉這三個角色,不但沒有三足鼎立形成有力支撐,而且,長短不一,傾斜明顯。另外,太多的明星,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同時又不知所云。雖然有諸如“愿做個逗號待在你的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這般的金句,也難掩《擺渡人》情節凌亂的尷尬,而梁朝偉和金城武的港臺腔又讓人出戲之感。
《擺渡人》,這次看來是無法靠岸了。許久不出山的梁朝偉和金城武,甫一出手,就遇到搖擺不定的擺渡人,為兩位大咖一哭,也為片方一哭,看來又是一筆賠錢的買賣。
擺渡人觀后感簡短篇3
“三年籌備,118稿修訂,70萬字劇本,十個月拍攝,二十多位明星集體搞事情。這一切,源自于王家衛導演跟我說的一句話,張嘉佳,你要拼。所以想創造一個嘉年華,就是玩命。要讓大家在漫天煙火中跨年,就是要讓眼淚和歡笑同時出發,山呼海嘯。現在,擺渡人終于來了。”
這是電影擺渡人正式發布前張嘉佳在自己的微博主頁寫的一段話,阿里巴巴影業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正式啟動首部電影《擺渡人》到7月9日,電影宣布開機,擺渡人正式殺青,12月23日《擺渡人》正式上映。三年時間的沉淀,這部如山風般夾雜著磅礴氣勢的影片終于呼嘯而來,給觀眾講述了城市中由酒吧老板陳末和管春組成的“金牌擺渡人”團隊,將陷入“苦海”中的人們擺渡上岸,卻他們擺渡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無意間被別人擺渡的故事。影片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給觀眾帶來感動,帶來感同身受,更是帶來一碗愛情上的心靈雞湯。
梁朝偉飾演的酒吧老板陳末和金城武飾演的合伙人管春擁有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特殊職位:“金牌擺渡人”,他們如同超級英雄解救人們于萬般痛苦之中,他們的職責是把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用快樂和溫暖,幫助人們抵抗這個世界的悲傷。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因為他們也曾經經歷過相似的事情,他們也有過驚天動地的愛情,有過終生難忘的心上人,所以他們會感同身受,會明白那是怎樣的一種痛苦,會去真心實意的擺渡他人。他們平時看起來吊兒郎當,卻從不對每位需要幫助的人說拒絕,只要你“預約擺渡”,刀山火海都會“使命必達”。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知不知”或許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愛而對方不自知,楊穎飾演的鄰居女孩小玉為了幫助自己暗戀已久的偶像馬力走出低谷,成為陳末擺渡路上的小徒弟,還預約了“擺渡人”的服務預約了擺渡人的服務,在幫助小玉的過程中,陳末和管春也逐漸發現了自己躲不過的問題。從歡天喜地的生活,到驚天動地的瘋狂,我愛的那個人,即時自己遍體鱗傷也要你過得快樂。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每一個人年輕的時候都希望談一場無關金錢無關物質的愛情,于是他們奮不顧身,即使遍體鱗傷也要勇往無前。“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影片中的小玉就是這樣一個為愛癡狂的女子,“我不是備胎。我想了想,我是個擺渡人,他在岸這邊落水了,我就把他送到河岸那邊去,河岸那邊有別人在等他,不是我,我是擺渡人。”小玉的這句話道出了愛而不得的心酸,讓人不僅心疼這么美好的女子卻沒能得到愛的人的心。“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當小玉趁馬力睡著了,用影子跟他親吻的那一剎那,相信誰都會恨那個不懂感情、不懂女人、只會唱歌的馬力,但過了之后就會覺得,不是他冷血而是從始至終,他愛的并不是她而已。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人們總說要學會放下,可是道理誰都懂,真正放下的又有幾個呢。陳末擺渡了那么多人,到頭來,他卻發現自己依舊走不出對何木子的懷念。“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十年太長,什么都可能會變,可是一輩子又太短,一件事都可能做不完,陳末用一瞬間愛上一個人,卻用了一輩子來念念不忘她。陳末在酒吧里,連續三天連喝三杯“明天見”,認識了那個性感冷艷卻又目光清冷何木子,從此“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終極一生來篆刻胸口的“朱砂痣”,不得不說,杜鵑這枚“朱砂痣”演繹的深入人心。
劇中最暖心的屬毛毛和管春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他們本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一對,但是毛毛因為一次意外失去了記憶,醒來后看見陌生的男子管春很是意外,此時的管春決定找回她的記憶,一心一意為了她改變所有,也因此毛毛與管春再次走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擺渡人》用周星馳的方式講述王家衛的故事,讓你笑過之后深受感動,流著淚大笑莫過于此。人生是條河,每一個人都會落入水中,包括影片中的“金牌擺渡人”,這時就需要我們人生中出現擺渡人將我們救起送到對岸。我們的心里都有一塊冰,一顆朱砂痣。冰是緣分,朱砂痣是執念。擺渡人教我們在無法得到的時候,要學會放下。希望每一位“落入河中“的你都會遇到自己的擺渡人,渡你到對岸,放下過去。
擺渡人觀后感簡短篇4
電影《擺渡人》改編自張嘉佳作品《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的一個故事。當觀眾透過預告片看到這竟是一部標準的商業喜劇片時,不由紛紛留言表達不滿。有人說:“預期的是《花樣年華》,看見的卻是周星馳式的《整蠱專家》。”也有人質疑,張嘉佳以明星扎堆搞笑的方式來導演電影,是對自己作品的過度消費。
對張嘉佳而言,轉型當導演,拍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和王家衛合作。因為張嘉佳不想把故事原樣搬上銀幕,從四千多字的“雞湯文”到電影劇本,張嘉佳修改了一百多稿,不光把小說變成了幾十萬字,更把十幾年的人生經歷都放了進去。
這也解釋了為何最后呈現的是一部喜劇。張嘉佳說,《擺渡人》是用周星馳的方式講一個王家衛的故事,他形容整部電影是一個嘉年華:“所謂嘉年華,不是熱鬧就可以,而是當你沖進游樂園,不僅會看到過山車,也會看到小丑摘下面具嘆息,也有小女孩說‘我記不清媽媽的樣子了’……融入所有的悲歡離合才是全部。”
按王家衛的理解,對每個人而言,回顧過往、擊退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笑而過,而他也想告訴觀眾,所謂“群星賀歲喜劇”不一定就是爛片,“有時候大家覺得賀歲喜劇就是胡鬧,群星云集就是打醬油,但這部電影不是,每個人都有超強的發揮,而且在我看來好的喜劇是高于喜劇,呈現百味人生的。”
雖然王家衛只是該片的監制,但從演員陣容到整體拍攝,好像他承擔的職責不止是監制這么簡單。倘若不是王家衛,憑張嘉佳的首部導演作品,應該很難請到梁朝偉和金城武——兩人上次和王家衛的合作還是20多年前的《重慶森林》。張嘉佳則透露,應他的請求,王家衛花了三年的時間“手把手教他拍電影”。
梁朝偉早年拍過不少耍寶式的喜劇片,但遇到王家衛之后他儼然變成一個新的梁朝偉,帶著一種優雅的氣質站到觀眾面前,“憂郁”了二十多年的他這次為了《擺渡人》再次開啟搞笑模式,而金城武也以漫畫式的人物形象示人。
對如何讓他們找到那份喜感,王家衛的方案是“回去一點”:讓梁朝偉回到拍《重慶森林》時的狀態,讓金城武找回18歲的感覺。
“拍過了《一代宗師》,梁朝偉到《擺渡人》現場的時候腰板還是挺直的。”王家衛說,“我說不是這樣的,能不能回去一點?但他用力過猛,回到《鹿鼎記》里的韋小寶,結果還要再拉回來。”
對梁朝偉來說,本片最大的挑戰是全程使用普通話說臺詞,“基本上每一天都非常難背,剛開始他們都對我很好,說可以遷就我,有什么話不對可以改,結果每天都隨著導演改劇本而重新練臺詞。”
Angelababy和王家衛、梁朝偉合作,一直也是備受質疑,在很多人眼里,Angelababy是個沒有什么代表作的偶像派,不過王家衛不這么認為,強調對她這次的表現非常滿意:“我合作的演員,我認為最拼最努力的是劉德華,但我碰到Angelababy后發現她比他還努力。我相信看過這部電影后大家會覺得她不再是個偶像了,而是一名演員。”
擺渡人觀后感簡短篇5
閑暇之余,走進書店,對書架上一本名為《擺渡人》的書有股莫名的眼緣,尤其封面上那段文字“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 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吸引了我,我毫不猶豫的將它從書架上取下,如獲至寶,收人囊中。
《擺渡人》是一本心靈治愈系小說,它媲美于《追風箏的人》。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云,金色的陽光從烏云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陽光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就是這本書的封面。 這個封面似乎是一個人的'心靈或者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在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
小說中講述的是一個叫迪倫的女孩,與母親住在一起,但母女倆卻總是無話可說,同學捉弄她,唯一的朋友也離她遠去,這所有命運帶給她的遭遇,讓迪倫無比痛苦。他想念她的父親,他決定大膽的去看他的父親,然而在去路上,火車發生了嚴重的事故,當她在一陣突如其來的暈眩中逃出火車時,卻發現自己是這輛火車上唯一的幸存者。而自己面前的是,竟是一片荒原。一個男孩在不遠的山坡上蹲著,男孩將迪倫帶離了現場,越來越遠,但沒有遇見除他兩之外的任何人,迪倫意識到,碰見男孩絕不是偶然,男孩似乎是故意在那里等著她的出現。他是她靈魂的擺渡人,從他們相遇的那刻起,她和他的命運都發生了改變,他們都是彼此靈魂的救贖者,或者都因為彼此而自己救贖了自己,就像書中所說: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心緒到現在還悸動不定,好像自己和書中的迪倫、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惡魔追殺,一起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起,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為故事在這里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為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去找尋崔斯坦,這讓我既害怕又特別期望崔斯坦趕緊出現,激動的是迪倫和崔斯坦終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當看到最后,“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松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擺渡人觀后感簡短篇6
想看《擺渡人》很久了,暑假里完成了大部分作業后,終于拿到這兩本書。每天晚上入睡前看一看,從一開始的“初嘗”到被故事主人公鍥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動。
15歲的迪倫在學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轉學,加上和母親關系太過一般,她才想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其實是為了脫離這種生活現狀。她踏上火車的那一刻,她還心情激動地想象著和父親見面時的場景,但是很不幸,途中發生了意外。當迪倫從出事的火車爬出,想找著列車上其他幸存者時,她看到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
崔斯坦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有著一頭淡茶色的卷發,鉆石般藍色的眼睛,鼻子上還有一排可愛的小雀斑。當迪倫以為自己還活著的時候,是崔斯坦帶著她走過山峰,也闖過了山谷,還有那深不見底的發出惡臭的湖水,躲過無數惡魔。崔斯坦具有非凡的智慧,也有過人的膽識。
于是,善良的姑娘和英勇的擺渡人相愛了。
但畢竟崔斯坦是一個屬于千萬靈魂的擺渡人,而因為事故已經去世的迪倫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原本就要因此分開的兩個年輕人,卻用彼此純潔的愛情向對方走去。
雖然小說只是虛構的情節和故事,但是主人公面對困難不退縮,遇到事情不急躁,敢于嘗試的積極樂觀心態感染了我。正是因為迪倫的堅持,崔斯坦最終才能和她來到同一個世界,完成自己的夢想。
就像我,就是通過了整整三個暑假讓自己從一個怕水的“旱鴨子”變成了“小魚兒”。其實最初決定學游泳時,我的內心是抗拒的,因為我看到水就會恐懼,甚至擔心自己會溺水。從最初80厘米小池到120厘米的淺水區,再到160厘米的深水區,我一次次克服內心的恐懼。有時候真的不想下水,爸爸、妹妹和教練就在邊上不停地鼓勵我,讓我拿著浮板,然后慢慢地拿掉了浮板。
我發現,我居然真的可以游起來了,再也不怕水了。盡管現在我還是會有一點點懼怕,但我還是不停地告訴自己,學習游泳是為了學會一項技能,假如某一天遇到困難,至少我可以自救,甚至可以救助別人。
又比如在平時在學習中,我也經常遇到題目不會解答,但是我從不抱怨,而是想一想:這種方法不行,那換一種呢?結果就出來了,這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在往后的人生里,我不會像崔斯坦那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著。我要堅持我的夢想,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難和挫折,我也會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漫畫家。
擺渡人觀后感簡短篇7
十五歲的女孩迪倫,帶著尋找父親的喜悅踏上火車,卻來到了這片無盡的荒原。有些暴躁卻善解人意、有些懼怕卻勇往直前,這是她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她那火熱生動的靈魂,喚醒了冰冷漠然的崔斯坦,靈魂和擺渡人的相互吸引,編織了之后的故事。
在荒原度過的幾天盡管危險重重,但無疑是她最快樂的時光,沒有同學的嘲笑,沒有和母親每天的爭吵,只有崔斯坦,她最愛的人,在相互幫助和吸引、相互羈絆和保護中,丘比特的箭射中了這兩個年輕人,穿過了危險的峽谷,渡過了有怪物的湖泊,擺脫了惡鬼的糾纏和攻擊,崔斯坦帶著擺渡的責任和對迪倫的愛,糾結的來到了分界線。崔斯坦說,他的工作是帶著靈魂穿過分界線,人死之后,有他們要去的地方和要等的人,靈魂可以再次相遇。
崔斯坦的存在是因為迪倫的需要,迪倫記得崔斯坦講過的每句話、每個故事。沒有一起穿過分界線,讓她十分心痛,但這個勇敢的女孩,為了崔斯坦,拉開了重新走進了荒原的門。沒有擺渡人的保護,面對惡魔和血紅色的峽谷,冒著隨時被變成惡鬼的危險,重逢了那個男孩,說服他回到人類世界,最終,成功地闖出了一條沒人走過的路。崔斯坦成為人類,會渴、會餓、會困,不用馬不停蹄的引渡靈魂,不用不停的變換模樣,是迪倫,她的存在,也是因為,崔斯坦需要她。
崔斯坦命運的改變,引發了巨變。目睹一切的蘇珊娜,向往人類世界,欺騙了暴躁又任性的杰克,制造出了第二個裂縫。惡鬼的殺戮使得無辜的人們受害,審判者的降臨使得幸福的生活一波三折,離開荒原的崔斯坦如果不消滅惡鬼,將會成為惡鬼中的一員,鮮美的人肉和真實的生命吸引惡鬼穿過破損帷幕的邊緣,惡鬼開始享受美食,竊取生命的四人組在山洞重聚,他們在為自己犯下的過錯承擔后果。
迪倫和崔斯坦的生活開始變得美好,家庭更加美滿,但荒原和人間發生了令人恐懼的變化。羊群遭到攻擊,巴士開進了荒原,惡靈闖進安全屋,跨越分界線的女孩也遭到攻擊,沒有親手殺掉惡靈的兩人被懲罰,迪倫的父母代替他們離開世界。當直面生存、死亡與愛,迪倫不顧崔斯坦的勸說,毅然決定回到荒原,追回父母。而蘇珊娜和杰克在荒原中生死與共,感情也越來越深厚。但意外比明天更快的來臨,杰克渡河時變成了惡鬼,奇妙的命運使得蘇珊娜引渡迪倫的父母,他們漸漸的發現惡鬼的最深處也藏著一絲人性,在血腥和殺戮的下面,還藏著對美好的向往,心懷愧疚的蘇珊娜在崔斯坦的幫助下喚回了杰克,追到父母的迪倫也成功的帶父母回到了人間。
當四個人再次站在分界線之前,忐忑和分別的難過溢出心頭,今后的日夜相伴代替了想象中的永生不相見,同時也為其他靈魂帶去了消息,沒有人真正消失,他們只是在等待有人去拯救他們。誰是誰的擺渡人?誰又在等待著誰的救贖?迪倫的愛大膽炙熱,崔斯坦的愛卻小心消極,如果沒有迪倫,崔斯坦不會踏入分界線。在我看來,崔斯坦在荒原只是引路人,迪倫自己才是自身的擺渡人。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一個普通少女的變化歷程,她大膽付出、敢于追愛、勇于承擔責任。也許在我們生存的過程中,我們身邊也有擺渡人引導著我們,也有著安全屋暫時庇護著我們,但不論怎樣,生活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勇敢和堅持,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命中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