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
寫觀后感需要用客觀、全面、準確、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怎樣寫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這里提供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分享,供大家參考。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篇1
一只皮箱,一身西裝,一頂禮帽,還有一枚納粹胸針。這就是辛德勒給人的第一印象。
在德國軍官的眼里辛德勒只是一個想發戰爭財的商人,但他們絕想不到辛德勒先生的心中閃著一團如火的紅。
那是一抹怎樣的紅啊!只是輕輕的一瞥,一個五六歲小女孩衣服上的色彩已經灼痛了他的心。在無邊無盡的黑白底上,一抹小小的紅是最耀眼最鮮艷的顏色。它是生命的紅色,是希望的火炬,是太陽遺落在人間地獄的一線光亮,是辛德勒先生的心。
他用他的心換來了幾千猶太人的重生,雖說對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但那是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來拯救這些猶太工人們的生命。“當你拯救了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拯救了整個世界”。沒有話語,沒有淚水,只有充滿誠意的心。
《辛德勒的名單》不能只說它是一個悲劇,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扯碎給人看,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更是心靈的沖擊與震撼。當納粹要撤出集中營時,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送進焚尸爐,載著尸體的手推車上,赫然閃現出一個強烈的特寫鏡頭,那正是小女孩兒和她鮮艷的紅上衣。此景不由得使人心頭一緊,在內心深處發出壓抑不住的顫抖。電影海報上的兩只手,是小女孩和辛德勒的,說是辛德勒對猶太人的救贖,其實也是小女孩對辛德勒的救贖,換來了他救贖的心。紅衣小女孩最終沒能逃脫死神的魔爪,正是戰爭非人性的、殘酷的、反人類的體現。
傷感,震撼,為戰爭的暴虐,也為人性的偉大。戰爭給人們帶來傷害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人間大愛。
同一背景的還有一部電影——《美麗人生》,一如片名,戰爭背景下的美麗,像和煦溫暖的陽光,可在這陽光下,主人公基度被納粹殺,把美好撕碎了。基度說:“愛是我們臨死時唯一能帶走的東西,它使死亡變得如此從容。”也許辛德勒正是懷著這樣的一份救贖的愛從容的走完了一生。
一盞油燈,一部打字機,一個個名字,一份長長的名單。這是辛德勒堅定的救贖,換來了他們真實的靈魂。
奧斯卡-辛德勒,他是一個人,一個有救贖之心的人,他拯救了那個時代的靈魂與良知。
一曲悠遠古老的猶太牧歌傳來,依舊低沉而婉轉,訴說著過去,一個有關救贖的故事……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篇2
承載生命——《辛德勒的名單》
人類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走到科技高度發達的二十世紀用了幾千年的時刻。但要再退回石器時代,卻只要幾個狂人在短短幾年時刻里的瘋狂行經。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里人活著的好處變得極其單純——生存。
正是辛德勒的這份名單,承載了1100個猶太人的生命,使他們得以在德國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悲慘歷史中幸免。這是對整個猶太民族的功績,也是為所有納粹黨徒的贖罪。
描述二戰的電影我們都看過很多,但是如果要我們在記憶里找出最經典的,〈辛德勒的名單〉必在其數。一向用慣特技效果的斯皮爾伯格,卻在這部電影里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攝影機重現了那一段令全人類痛心,不堪回首的歷史。這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黑白片以它的真實,它的感人,觸動了人類心靈的底線.當然也觸動了奧斯卡的評委們。
影片最感人處是片尾,當德國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廠里向工人們告別時的情景。我不可能在那里大段的摘錄電影的對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夠找得到電影的劇本來看。我只抄錄下這一句話:”Itsays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此是希伯來圣經中的一句:”它說,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了整個世界。”這一句話是那些為辛德勒所庇護的所有猶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們以自己最神圣的經文中的一句來贊頌他,一個德國人,一個納粹人。他們對他只有無盡的感激,沒有絲毫的民族仇恨。他們知道他與別的納粹黨徒不一樣。他有著仁慈的心,他有憐憫,有同情。在他散盡家財援救了1100多猶太人后,還在為自己未能再多救幾個人而感到痛心。當他在大雪中遠去時,他已被所有猶太人銘記于心。
回想一開始,辛德勒卻是一個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是一個善于利用各種關聯攫取最大利潤的投機商。他的工廠雇傭超多的猶太人不是為了要時他們獲救,而是正因德軍占領波蘭后,猶太人是最廉價的勞動力。這樣他才能聚斂更多的金錢。至于他如此的行為在客觀上保護了工廠里的猶太勞工作為戰需物資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毫不關心。他只思考自己一天能賺多少錢,他為計算有多少個工人在為他創造財富而歡心鼓舞。他感謝殘酷的戰爭,正因是戰爭才令他暴富。他面帶微笑,展開雙臂來歡迎猶太人,但心里卻算計著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這樣,猶太人還是將他的工廠視作天堂,那里能使他們在嚴酷的環境里免于一死。
德軍的屠殺從來沒有中斷過。干涸的血跡,腐臭的尸體,在城里隨處可見。二十分鐘的屠殺場面足以使電影觀眾觸目驚心,更何況是當時身處其境,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錢掩埋的人性從靈魂最深處爆發。從此,他再不是一個為金錢泯滅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為了一個無時不在想盡辦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貨來挽救盡可能多的猶太人的生命的正義之士。那可憐的猶太女生的父母;那一列車錯運往奧斯威辛的女工;還有他的猶太人會計……他商人的聰明才智與賭徒的行使作風在此時發揮了淋漓盡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也能控制大局,轉危為安。
這部成功的電影所帶來的榮譽,不僅僅屬于斯皮爾伯格一個人。也屬于托馬斯·肯尼利,是他寫出如此優秀的小說;屬于連恩·尼森、本·金斯利(飾猶太人會計伊扎克)、拉爾夫·費內斯(飾德國軍官歌德)等等這些稱職的演員們。尤其是尼森對辛德勒這個人物的塑造,雖然他沒能奪得當年的奧斯卡獎,正因被“阿甘”奪走,但是他在這部電影里的精彩演出絕對有影帝的風范。
時至今日,依然歷歷在目的是那個身穿紅衣的猶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鮮亮處,也成為觀眾心中的最灰暗處。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篇3
影片取材于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大規模奴役屠殺猶太人的一段沉重的歷史。
當猶太人被趕往猶太區時,街頭的納粹人高聲喊:“快滾吧!該死的猶太人!”透過黑白的影片,我看到那些猶太孩子眼中的光漸漸黯淡,他們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盡的苦難與折磨。我不敢想象,他們都還那么小,心中的憧憬與對美好的向往就這樣被蹂躪;就像這黑白的畫面,壓抑得令人窒息。納粹對猶太人的黑暗統治使猶太人徹底成了他們的奴隸。廉價的勞役成了猶太人生存的唯一選擇。后來,電影中出現了一個人物——戈特,他把屠殺猶太人當成樂趣,在他的眼中看不到任何憐憫與寬恕,他僅存的只有拒絕、殺戮和無法言語的暴戾。
我仍記得他的猶太女傭海倫說:“我捉摸不透他的喜怒哀樂,我不敢靠近他,我感覺他隨時都可能殺了我。”我還記得她眼睛里噙滿淚水,恐懼的眼神與抖動的身軀如暴風雨般滌蕩著我的內心……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群逃難猶太人中的一位身著紅色大衣的小女孩,她是這部影片中唯一一抹鮮紅色,她天真無邪,活潑可愛,蹦蹦跳跳尋找著避難的地方,這一幕恰巧被辛德勒看到了,或許是被紅衣女孩所震撼,他的目光久久不肯離開。女孩在一個沙發底下藏身,她悄悄的趴著,露出笑容。可看到這里的我心卻如刀割一般痛,她多像一個天使!可混然不知惡魔的魔掌終會伸向她。后來,當紅衣女孩再次出現時,是在運尸車上,她的紅色大衣依然很鮮艷,可那已不再是希望了,而是我們心口的一顆朱砂痣。
電影的主人公辛德勒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德裔家庭,家境優渥,懂得享受美好生活。后因經濟大蕭條家道中落,來到克拉科夫尋找發財機會,交際手段高明,能言善道,靠敲詐勒索,讓猶太富商給他投資;長袖善舞,靠賄賂德國軍官取得官方合約。空手套白狼,短短的時間之內從兩手空空發展成了大富翁以及軍方的好朋友。他的本意是發財,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讓他親眼目睹了納粹黨人的殘酷暴行,看到了猶太人被肆意地踐踏和殺戮,他沒有選擇冷漠和逃避,而是巧妙地出手相助。他用高超的交際手腕買通軍方,讓猶太人到工廠來做工,讓他們短暫逃離集中營的地獄;找個測試消防水管的借口,給火車內饑渴的猶太人帶去生命之水;安慰悲苦絕望的女傭;勸告殺戮成性的軍官用寬恕的管理方式;最后鑄就了閃耀人性光輝的名單。不惜散盡錢財,置自身于危險,保護素昧平生的猶太人。人性的光輝在他身上層層釋放。
“一流的智慧總是自相矛盾的”在辛德勒身上完美展現,他既自私自利、縱情聲色犬馬,又堅守善良的道德底線,彰顯人性的光輝,這是一個真實的人,完美的人。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三好學生,但在關鍵時刻選擇了做沒有惠及個人利益,但卻正確的事情。
戰爭,能揭露一個人的丑惡嘴臉,也能展現一個人閃光的一面。辛德勒在看到猶太人的慘狀后,用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換取猶太人的命,他的名單上打印著一千一百多個人的名字,這不僅是名單,更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辛德勒舍棄了很多東西,卻保護了一群生命,一個民族!
在猶太人成為自由民時,他們用唯一的金子為辛德勒做了一枚戒指,上面刻著:“當你拯救了一個人,就等于救了一個世界。”
這是辛德勒對自己的救贖,他的善行使一千多個人得以生存。想必,這是人性的光輝,是我看到的在這部影片中納粹人的唯一閃耀的光芒。我時常想,假如我是辛德勒,我會傾其所有拯救猶太人嗎?假如我是戈特,我會殘忍無情地屠殺他們嗎?又或者我是那個時期的猶太人,我是否能忍受避難時躲在糞坑里?是否能不懼怕死亡?我該怎么生存,又該怎么死去。我無法知道,因為我的懦弱,因為我沒有勇氣去面對,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所以,我只能當一個旁觀者,為辛德勒的光輝贊頌。為戈特的殘忍而憤怒,為無辜遇難的猶太人而惋惜,為幸存的猶太人祝福。
時至今日,難忘的是那份厚重的名單,更歷歷在目的是黑白畫面中穿梭在人群中的紅衣女孩,她是最熾熱的火焰,也是人們心中最灰暗的角落。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篇4
對這部曾經大火的影片,我一直懷有強烈的敬畏心,畢竟該片在影視界被譽為曠世之作。這部影片還是比較震撼人心的,也引起了觀眾內心的執著。作為一部戰爭題材的歷史片,《辛德勒的名單》也是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部影片竟然獲得了7個奧斯卡獎項,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5分,觀眾口碑非常好,非常賣座。這部影片的劇情改編自原著,并以原著的名字命名影片。該片再現了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歷史事件,在影片中,男主辛德勒是一名德國納粹時期的資本家,為了保護上千的猶太人性命,避免他們被殘忍的法西斯鄶子手所殺害,與女主埃米莉·辛德勒耗盡錢財,付出所有。在猶太人倍受岐視和殺害的時期,他這一行為無疑是非常偉大的雄壯之舉。該片由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他在拍攝這部電影時,也遵循著人道主義精神,讓整部影片都充溢了人道主義氣息,受到了國際影評界的一致好評。他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永遠聯系在一起,并經久流傳。這部影片也讓這位名導的口碑達到了至高點。影片中連姆·尼森飾演男主辛德勒,他是一名來自北愛爾蘭的演員,在該影片上映后,憑借在這部電影中的出色表演,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他的第一部影視作品是《黑暗時代》,也是他走上大屏幕的起點。娜塔莎·理查德森在影片中飾演辛德勒的妻子,與丈夫一起挽救猶太人。她的主要參演作品是《伯爵夫人》。這部影片真實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中,商人依靠戰爭大發橫財,值得慶幸的是男主辛德勒的覺醒,從而展開了挽救猶太人的壯舉,雖然他為了救下一千二百名猶太人,最后到了傾盡家產的地步,但是在這個戰爭硝煙彌漫的年代,卻是值得我們敬佩的。縱觀這部影片的劇情,男主辛德勒一開始的定位也是比較讓人厭煩的,必竟他是一個發戰爭財的商人。但是人心本善,他從內心的觸動,到后來的瘋狂轉變,都再一次表現了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從一定意義上說,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直擊人心,揭露人性的起點和生命的意義,而片中男主也以實際行動成功的詮釋了這一點,做出了值得歷史銘記的選擇。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篇5
對于國外的書和名著,說實話我是不大愛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吧,讀國外的書總感覺很難讀懂甚至還有點枯燥無趣。老師說讀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讀懂就要先讀懂國外的圣經,對此我只能投降。都說音樂是無國界的,我相信好的書籍也是,國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的。
還記得一年前,老師帶我們看了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三個多小時的片子看完后,給了我深深的思考。現在想起來都會覺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影片以一種記錄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戰那段真實的歷史。對于我這樣的學生,多了對這種戰爭年代的體會,那就是戰爭能把人類最丑陋的一面抖落出來,但也能見到人閃亮希望的一面,天夠黑的時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確是真理。法西斯的瘋狂殺戮和辛特勒這個追逐利益的商人揮盡財產救下被迫害的猶太人形成整片的對比線索。整個影片讓我有哭的沖動是最后辛特勒在逃亡時悲慟的說:"我還可以救下更多的人…讓我很難理解的是,為何人類要分種族互相迫害,比殺動物還冷酷?
喜歡辛特勒對權力的定義:什么是權力?權力不是可以定人死罪,有能力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權力!真的很感謝辛德勒,從辛德勒在揮舞棍棒、瘋狂掃射的沖鋒隊和被驅趕的猶太人之間看見了一個穿行于暴行和屠殺而幾乎未受到傷害的穿紅衣服的小女孩,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經是運尸車上的一具尸體。辛德勒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我們同樣也是。不僅僅小女孩的穿著是本電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了有一種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燒,這也許是辛德勒為放棄利益救迫害的猶太人轉折點。
辛德勒的名單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靈。就像影片中所說的那樣:"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單,這名單是生命。每一個名字都是用巨額的金錢換來的,辛德勒舍棄了自己很多很多的東西,保護了一群生命,一個民族!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曾設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會那么偉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會那樣殘暴,但由于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設想如果我是當時的一名猶太人我會怎樣,我會怎樣生存,怎樣死去。我寧愿做任何人,而不愿意是他們,因為他們的慘烈因為我的懦弱。所以我在當時很可能也只是一個茫然無知的旁觀者。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不是要教育我們什么,而是有一種讓人警惕的東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習慣,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電影中某一個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來博得人們的感嘆,從而同意我的說法,因為就某一個猶太人來說,沒有另一個無辜的人更應該被虐殺。
當面對焚尸爐、毒氣室、與猶太人驚懼疑問的眼睛的時候,你永遠不能無動于衷。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篇6
利用周末的時間,我看了兩部朋友推薦的老電影:一部是日本的《入殮師》,另一部是美國的《辛德勒的名單》,不一樣的故事卻放射著同樣的人性光輝!
“《入殮師》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帶領我們去觀察死亡,在改變人們對入殮師這個職業的態度的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那就是既然活著就要好好的活下去,死亡是誰都會經歷的,只是死亡的原因不同罷了,入殮師只是人生通向死亡道路上的一個過客,他做的只是讓活著的人記住死去的人,讓活人更加積極的活著。電影在大家對入殮師職業的誤解的背景下,描寫一個年輕男人面對生活起伏,最終成熟的故事。”
豆瓣影評上的這段文字很好地詮釋了電影的主題。《入殮師》聽起來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職業,而在影片中的描述是委婉而美好的——幫助別人踏上旅途的人。面對死者,入殮師莊重、寧靜、溫柔、認真的態度和專業熟練的技能,讓人頓生敬意。我還很喜歡這部電影中用大提琴演奏的音樂,是日本著名的配樂大師久石讓譜寫的。主人公小林無論是在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演奏,還是在廣闊的山間田野演奏,渾厚的音律都為影片略帶沉重的主題抹上了一層向上的暖色!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我只想說:人類戰爭太殘酷,種族滅絕太殘忍!好在還有一個不甚完美的辛德勒,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與仁心,如同影片中那個穿紅衣服的小姑娘穿行在黑白絕望的猶太區逆流而上尤為印象深刻!影片結束時,黑白的屏幕轉為彩色,已經步入暮年的猶太人,或者它們的后人,在墓碑上留下代表感恩的石塊……每一個石塊,都代表了當年的鮮活生命!
沒有哪個民族是優等的或者劣等的,我們只知道任何一個生命的存在,都該受到尊重,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存在下去的資格。所以,辛德勒對一千多個猶太人的救贖,在戰爭中表現出善良的人性,才顯得充滿意義!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簡短篇7
今日晚飯后看了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這其實不是第一次看了,之前看的經常被打斷,沒能完整看下來,今晚一向持續看到了十點多。這部電影的確是經典之作,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
在納粹殘暴環境中猶太人仍堅持對生活的熱情,“最糟的已經過去了”給予他們期望,使其擁有活下去的勇氣,在猶太街區,人們聚在一齊說著話——“此刻我不用擔心誰來搶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陣子沒能好好想想了,此刻總算能夠想點事情”、“從來沒有比此刻更自由的了”,這些話看似平常,卻是充滿能量的,他們在影響周圍,讓環境變好,就是這些能量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難面前堅強地活了下來。
當看到辛德勒的猶太幸存者在辛德勒墓前放置石頭表達感激與敬意時,我在想:“我過世后,我所期望的他人的評價又是如何的呢”
每當看到猶太人遭受苦難,卻仍堅持對生活的樂觀,我的內心對我說“你此刻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呀,生命短暫、脆弱,請像影片中的猶太人一樣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不要被無謂的事情困擾,你能夠活得更歡樂的!”
腦子一片漿糊,我感到還有很多想表達,卻又無從說起,我想這是否就是一部好電影的動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