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觀后感怎么寫
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問題。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赤壁觀后感怎么寫嗎?這里為大家分享赤壁觀后感怎么寫,快來學習吧!
赤壁觀后感怎么寫篇1
三國鼎立時期,曹操率百萬大軍南下攻打東吳、蜀國。東吳與蜀國結為同盟,共同抗曹。在周瑜勇猛地火燒連船,孔明機智地草船借箭后,曹操大敗,敗走華容道。
此次戰役空前絕后,被喻為“赤壁之戰”《赤壁》一片以現代高科技的手段重現了古代宏偉的戰斗場面,實在令人震驚。在了解歷史的同時,我不經感慨到:團結力量的偉大。影片中,劉備與孫權結盟把弱小兩國變為了強大一國,擊敗了曹軍。可見團結的力量不可小視。“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是弱小的螞蟻團結起來的威力。
生活中,人更應當如此,與家人、朋友、同學友好相處,不要鬧不和。分離只會帶來更多的傷害,團結才能凝聚精神和力量。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亞馬遜森林里,一場森林火災包圍了一群螞蟻。螞蟻們迅速合攏,變成一個“蟻球”。螞蟻們沖出火海,外表的螞蟻犧牲了,可大多數螞蟻因為螞蟻的團結而得救了。不團結也有壞處,“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這就是不團結的壞處。
上次接力賽,我班表現不錯,大家的速度十分快。眼看勝利在望了,可是由于我們不團結,掉了棒。我們得了第二名。可見,大家不齊心協力,觸手可及的勝利也會擦肩而過。團結,一種我們身邊經常能夠做到的事,可多少人做到了呢?期望大家生活中要團結,團結力量大!
赤壁觀后感怎么寫篇2
東漢末年,新野一戰劉備大敗。無法反擊的蜀軍只好帶著老百姓離開新野。但老百姓的行動很慢,這極大地耽誤了行軍轉移的速度。有人勸劉備放棄老百姓,說這樣會使轉戰快一點。但劉備說:“不行,老百姓不愿投靠曹操才跟我們走的,我們連老百姓都保護不了,那我們打仗還有什么意義?”
劉備決定讓孔明去東吳請求援軍。孔明來到東吳,接下來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舌戰群儒”,最終,孔明說服了周瑜和孫權,孫劉聯軍對抗曹操的一場三國大戲,就因此拉開了……
不同的人看《三國》,會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導演吳宇森要通過電影《赤壁》表達他怎樣的思想呢?
一、情義高于一切。
赤壁一役的勝利完全在于“義”和“團結”。“義”是一種神奇的萬能力量,能讓不同的人聯合起來,割頭換頸。“團結”讓無數根稻草抱成一團,不會被輕易折斷。曹操虛為漢民,實為漢賊,不講正義,更不懂得用人,狂妄專橫,自然沒人愿意相信他,真心效力于他。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備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他得民心,肯為老百姓著想,即使到了自己最危急的時刻,他也仍然不愿棄老百姓而自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赤壁觀后感怎么寫篇3
中國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一部電影,演員陣容之大,布景場面之大,動畫效果之良,可謂國內現有之最了。近6億的投資,作為支持中國電影工作的影迷-我來說,是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再說,上部看了,不好不看下部的吧!
有感,太有感了,呵呵!
上部看的時候只是覺得時間長,看的屁股有點疼,其他都還好,敘事,人物關系也都明確。
下部,剛剛看完,呵呵!簡直了,要說馮氏喜劇《非誠》幽默的話,《赤壁下》應該有過之無不及啊!
原來,劉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已經足以成為一個有著雄厚資本的個體戶了,制鞋,食品加工,而且呵護消費者。加之手底下還有幾個不錯的打手,還想要踏入政壇,野心可不像他顯露的那么老誠,富甲一方,不錯啊;劉備媳婦的舊相好原來是一位足球奇才,可惜啊,生錯了年代,讓人看后嘆息,時下難得之球壇才子啊!不過不應該帶領球員集體斗毆啊,現在看來這個陋習不能單方面責怪中國足協,老底子就不干凈;伊辛巴耶娃不知道看不看的到這個片,要看的到,是不是要追尋了解一下撐竿跳的鼻祖-趙子龍的生平事跡;還有,日本東洋武士道精神就是你不先沖,誰先沖,哈哈,應該喊著丫西給給的;看到最后,就讓人感覺影片的主旨為何-江山?佳人?二嫂?好像有點無間道的影子…
太強了!這個片子應該西方國家也要上吧,不知道人家看后是不是會引起興趣,去了解一下那段歷史。這樣就多少可能會了解到吳導演的意思,這個故事本沒有好壞對立方,就是爾虞我詐,坑蒙拐騙。
又等了半年,大家都去看吧,不錯啦!
為了中國電影事業!加油!
赤壁觀后感怎么寫篇4
大多觀完影片后,可能記憶中殘留最多的是,諸葛口中的搞笑對白,再余下是很多的廝殺場面,認為索然無味,以至于有人說出:“不好看”三個大字,無語,所謂“不好看”能夠理解為不喜歡看。
對于搞笑部分我在觀看中不太刻意去注意,只是認為這是導演為了活躍一下場內氣氛而設,所謂老劇新拍當然要幽一默,博得觀眾簡便一笑。
本人注意得較多的是整個劇情變化的描述,是否結合史實,以及劇中所演繹到的一些資料:孫劉如何聯軍,各首領的人物個性及心理變化,初戰如何戰勝的,古代作戰的技巧及手法。
Re:赤壁是來源于歷史升華于吳宇森
赤壁也不僅僅是吳宇森腦中的赤壁,從他的構思去拍下這部片子,令我們觀眾得到更好的角度去觀賞,劇情大部分還是根據史實而來,例如,開篇一只靈鳥駛入,畫面唯美,從此引射出漢帝的荒于政事膽小無能,之后是曹操的入場,周圍群臣的神態形體變化無一處不反映出,曹操手握重兵權傾朝野之勢。之后,是孔融作為老一派的學者代表阻礙了他的報復,殺雞儆猴而得一死的結局。之后,對劉備展開侵略戰,逼使孫劉聯軍,由于是戰爭片,廝殺的場面是多了點,但這也貼合劇情,并且,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步陣和破陣,頗為恢弘精彩,聯軍首戰告捷。-
更為期待下集,火燒連環船,場面肯定比這次要更壯觀,單看這集最終快結束時初露顯現的那長江之上的數百船只,就叫人興奮不已,十足吊足胃口,古得很,大氣的很。
Re:七嘴八舌話人物
曹操的扮演者我不太適應,覺得他不是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
而劉備孫權的扮演者還算適宜,只是孫權的普通話太過僵硬了。
至于梁朝偉,無所謂他扮什么,反正覺得他扮什么就是是什么感覺。前二天重溫了色戒,
那個時代背景,那個特殊身份,那份欲愛而不能愛的割舍,劇情感人,令人哽咽,一點兒也不情色,我很愛這部劇。
最帥扮相莫過于金城武了!——“且導演此次賦予他幽默的天職……
周瑜:“天這么冷你還扇扇子”?諸葛亮:我隨時需要堅持冷靜。周瑜明白諸葛亮“略懂“音律,陣法之后,諸葛亮接生馬駒時周瑜頭也沒回地問:“這你也懂?”諸葛亮眼神飄忽:略懂,我替牛接過生。然后又來了一句:硬拉是拉不出來的。諸葛亮的這句話令人佩服。
數了那么一堆人,忘記提趙子龍了。胡軍是如一朋友所說,演得很牛,但可惜在劇中只是配角,且身份為一名武將,這只能怪導演沒有給這樣一名武將抖一個包袱,自然人格魅力不如主角,但作為武將演繹得還是比較出彩,但本人觀看時總覺得有他以往拍電視劇中喬峰的影子,加之是配角,所以不太重要談論他。
還有一人林志玲,我也覺得與小喬不符,年紀扮相演技,哎,都無語了……不說什么了……沒什么興趣說她……下集期待ING
再下一集就是火燒連環船了,更為精彩。期待……
(附詩一首)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赤壁觀后感怎么寫篇5
這部赤壁已經不是《三國演義》里的原汁原味的赤壁之戰了,已在原有名著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變。其中最大的改變恐怕要數周郎這個人物了吧。
在《赤壁》中,周郎風度翩翩,豁達大度,精通音律。在里面,周瑜與諸葛亮是音樂上的知音、戰場上的盟友,再不是小說中那個雞腸小肚,嫉賢妒能的周公謹啦!他和諸葛亮一同品茗茶、彈古琴,還為小喬接生過一匹小馬,兩人建立了一段深厚的友誼。
尤其值得大書特書的是,電影把計除蔡瑁、草船借箭兩個故事自然地銜接在一齊,上演了一出箭鋒上的友誼大戲。在那里,是蔡瑁、張允自我去江上射的箭,而不是曹操下的命令。諸葛亮借夠了十萬只箭之后,卻故意放走了一條插滿箭的船,使曹操疑上加疑,而錯殺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而諸葛亮所以借不夠十萬只箭,本來周瑜能夠殺了他,但他卻暗中添了六百只箭,建立了這段交情。記得福建以往有一道高考話題作文,是關于“假如諸葛亮借不夠十萬只箭”。我猜大概編劇本的人就是借鑒了這道作文題目了吧。
《赤壁》里少了龐統獻連環計的情節,連鎖戰船是精通水戰的蔡瑁設計出來的;少了周瑜夜探曹軍水寨的情節,卻多了孫權妹妹大膽潛入敵營,刺探軍情,繪制曹營扎寨地形圖;少了周瑜設鴻門宴宴請劉備的情節,卻多了孫權妹妹和劉備的一段難忘的經歷;此外,還多了甘興部下偷牛的事件,周瑜明白后暗中創造機會讓他們改過自新。
除此之外,電影還異常增加了幾個情節。
第一,曹軍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曹操將得病死的士兵送到江南岸,讓孫劉聯軍染病。此時,周瑜還借機安排了劉備的離去,盟軍的瓦解,令曹操輕敵致敗。
第二,電影中沒有黃蓋詐降的情節,卻有了小喬因為沒有欠東風,單船過江去找曹操,兩人一齊閑聊以前舊事,還一同品茶(可惜曹操不懂得品嘗)。小喬之意本來是期望曹操能為她而放棄殺戮,可是,兩人品茶卻所以使東吳得到了一個火攻曹軍水寨的絕好機會。如果東風沒有來,周瑜沒能夠打敗曹操的話,那么小喬將再也不會回到周郎身邊。這也正好貼合杜牧的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安排也貼合情節安排。
第三,赤壁之戰的最終結局卻是曹操、孫權、劉備三個,在戰場上相遇,兵戎相見。三國的各位主要人物都在那里碰面了。最終不是關羽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而是周瑜他們放走的。這果然是一次決定三國鼎立局面的戰役。
《赤壁》雖然有些不合史實,有些夸張,卻也合情合理,十分巧妙。里面的戰斗場面果然精彩,驚險刺激。《赤壁》比以前《三國》的戰爭場面要來得精彩些。周瑜集中了兵力正面攻擊曹營,先讓黃蓋的草船火燒曹軍戰船,攻入曹營,接下來還要費很大勁攻打曹軍旱寨。另外,劉、關、張和趙云配合吳軍攻擊曹軍側翼。果真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讓我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反傳統的影視套餐。
總而言之,這算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赤壁觀后感怎么寫篇6
《赤壁下》這部熱門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吧!我從中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曹操本準備消滅劉表和劉備,但他滅了劉表后野心逐漸壯大,便想順便滅了孫權。這就使得孫、劉聯盟。雙方都把軍隊開到了赤壁,都準備在赤壁決一死戰。當事雙方的兵力是四比一,可是因為周瑜等諸將的沉著指揮與東吳方面上下一心,最終使得曹軍大敗。這部電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戰時那段東吳大將甘寧在攻打曹軍大門時久攻不下,使得東吳軍隊死傷慘重。此時甘寧的軍隊里只剩下最終的兩罐火藥了。而那個扔火藥的火藥手則在沖上去時被曹軍的亂箭射成了重傷,連爬也爬不起來了。甘寧發現后急忙沖了上去,接過火藥罐,雖然甘寧此刻已是身負重傷,但他還是不顧一切的繼續向前沖,并努力得把火藥扔向那曹軍大門。他與那大門同時化為了一片灰燼。大門被炸開后,吳軍蜂擁而入,最終取得了勝利。甘寧的此舉令我敬佩,他竟然能夠為了戰爭的勝利,戰士們的性命而不顧一切,甚至性命。為國而戰,為國而死。
這體現出的是都么濃濃的愛國情懷啊!而我們有時卻只想著自我的利益而去做一些危害團體的事情,這是多么的不應當啊!《赤壁下》當中的那么多感人的情節,我會永遠銘在心中。
赤壁觀后感怎么寫篇7
昨日看了吳宇森導演的三國之赤壁的上集,感覺有一點失望,但也不算完全失望,起碼我還是想繼續看他的下集赤壁,至少吳宇森的赤壁里面的動作和場面比三國之見龍卸甲要好看一點。
吳宇森的赤壁這部電影比較適合給那些沒有一點中國歷史常識的美國人看,但對我來說可能就不太適合,記得高中課文里都有三國演義的段落,大學聽得又是單田芳的三國演義評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小說也在那時候通讀了一遍,之后又是徹夜玩日本光榮KOEI的三國志4,此刻玩的還是光榮的真三國無雙系列的游戲,能夠說,三國的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形象已經在我們腦海里有了一個清晰而完整的模式了,一提到趙云、關羽、張飛,他們的形象幾乎是固定化的,而吳宇森導演之下的這些形象和我們心目中的都不一樣了。
其實我更認同的是光榮的電腦游戲中的三國人物形象,并且我覺得,日本人的確真正吃透了三國文化的精髓,他們的游戲對于三國歷史中很多趣味而詳細的描述,又沒有違背原本小說的中心思想,僅有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屬于我們自我的三國演義文化,一味迎合外國人所好制作的電影,是不能反映出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文化。
這一點其實我們值得向日本人學習,日本人開發的真三國無雙系列游戲的英文版在西方也十分流行,不少老外都熱衷于這個游戲,有的老外甚至專門為了這個游戲而研究了中國的三國歷史和文化,這也說明了好東西,不用投其所好,照樣能發揚光大。
赤壁觀后感怎么寫篇8
三國鼎立時期,曹操率百萬大軍南下攻打東吳、蜀國。東吳與蜀國結為同盟,共同抗曹。在周瑜勇猛地火燒連船,孔明機智地草船借箭后,曹操大敗,敗走華容道。
此次戰役空前絕后,被喻為“赤壁之戰”《赤壁》一片以現代高科技的手段重現了古代宏偉的戰斗場面,實在令人震驚。在了解歷史的同時,我不經感慨到:團結力量的偉大。影片中,劉備與孫權結盟把弱小兩國變為了強大一國,擊敗了曹軍。可見團結的力量不可小視。“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是弱小的螞蟻團結起來的威力。
生活中,人更應當如此,與家人、朋友、同學友好相處,不要鬧不和。分離只會帶來更多的傷害,團結才能凝聚精神和力量。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亞馬遜森林里,一場森林火災包圍了一群螞蟻。螞蟻們迅速合攏,變成一個“蟻球”。螞蟻們沖出火海,外表的螞蟻犧牲了,可大多數螞蟻因為螞蟻的團結而得救了。不團結也有壞處,“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這就是不團結的壞處。
上次接力賽,我班表現不錯,大家的速度十分快。眼看勝利在望了,可是由于我們不團結,掉了棒。我們得了第二名。可見,大家不齊心協力,觸手可及的勝利也會擦肩而過。團結,一種我們身邊經常能夠做到的事,可多少人做到了呢?期望大家生活中要團結,團結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