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影片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提升你的寫作水平,同時讓你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好的清明影片觀后感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清明影片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清明影片觀后感篇1
清明,給人的印總是一片濕雨。仿佛有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面,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又是一年清明至。在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里,人們緬懷逝去的親人,掃墓祭拜,寄托哀思。讓逝去的人在天堂安息,祝愿活著的人平安。
——題記
早晨,天上下著毛毛細雨,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地起來了。因為今天我們要去掃墓。
我們來到金堂山下,小姨媽、二姨媽、大姨父等人都已經來了。我們懷著悲傷的心情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小鳥“嘰嘰喳喳”地小聲叫著,沒有了往日地歡快;小花小草們沒有了往日的生機;大樹伯伯們埋著頭默默地站在路兩旁,微風吹來,它們在風中搖晃著彎腰駝背的身軀,它們沒有了往日的高大、挺拔。小鳥、小花小草、大樹伯伯們,你們怎么了?爸爸媽媽,小姨們你們也怎么了?怎么今天走得這么慢?平時老催促我走得慢,這次怎么我比他們走得快?
走啊走,我們終于來到了爺爺婆婆的墳前,墓碑前長滿了雜草,密密麻麻的。這時,爸爸和小姨父走過去,一人拿著一把鐮刀“咻、咻、咻”鐮刀在空中形成了一條美麗的弧線。“咔嚓、咔嚓、咔嚓”一杵杵雜草倒在了爸爸和小姨父手下。不一會兒,雜草就消滅光了。
我們全家人站在墓碑前,呆呆地站在那里,回憶起了以前的快樂時光。是啊!以前每天我去上學時,婆婆都會囑咐我路上注意安全,上課要好好的聽講。每次吃飯時,爺爺總把好吃的菜夾給我,叫我多吃點,長高些。多么快樂的時光啊!我哭了,全家人都哭了。
過了一會兒,我們調整好情緒后,爸爸從包里拿出了錢紙和一瓶白酒,這是爺爺生前最愛喝的酒。爸爸把酒從左灑到右,又從右灑到左,酒灑完了,墓碑前面也濕了一大片,接著媽媽又拿出一張大毯子,鋪在地上,全家人跪在地上向爺爺奶奶磕頭,讓他們保佑我們身體健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哼著悲傷的小調,下山了。希望爺爺婆婆們能在天堂安息。
清明影片觀后感篇2
星期六,舅舅一家開車帶上我和外婆,一起去參觀汀泗橋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先烈們的陵園。
我們從山腳下,沿著大理石的臺階,帶著莊嚴的心情來到烈士墓前,緬懷曾經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英勇奮戰、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烈士公園是那么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我和小宇弟弟手拿白色和黃色的野花,、它帶著我對革命先烈的真誠敬意。我把它放在墓碑前,愿這些烈士們的英靈安息。站在墓前,當年戰斗的情景就浮現在眼前:國民革命第四軍跟吳佩孚的北洋軍戰斗得十分激烈;敵方傷亡280人,被俘2400人。革命軍在這次戰斗戰斗中犧牲了將士134人,汀泗橋的河水都染紅了,很長時間空氣中都彌漫著血腥味。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3個主要戰役的第1個戰役和關鍵戰役,為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加速了中國革命進程,為在武漢建立國民政府打下了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我想它們不僅是一尊墓碑,它更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它應該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我為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擁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烈士們,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將永遠地刻在世代人民的心中,因為有了你們的犧牲,才有我們的和平幸福,緬懷革命先烈,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他們所付出的艱辛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現在雖是21世紀,但我們仍要弘揚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為她發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吧。2021
清明祭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正是應了這首詩的意境,一連幾天幾乎都在下雨。我們帶著雨傘、供品、蠟燭、長香等物品去爺爺奶奶的墳前祭拜。爺爺奶奶的墳葬在半山公墓。...
今天是星期六,爺爺一大早就到我家準備今天掃墓用的東西。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掃墓都會提早一至兩個星期,雖然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但每年只有快到清明節,我們全家就要帶上紙錢、鞭炮、香,還有一些祭拜的肉、筍、糕點去祖先的墳前祭拜。
有句古詩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是每個人祭掃親人的日子。然而,我們的親人是誰呢?就是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筑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于載籍。后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提起清明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上墳掃墓,一臉悲哀。但民俗學者稱,古代的清明節,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傷,更有萬眾踏青、郊游、戴柳、斗雞等種.種歡樂。可以說既是斷魂之日,也是快樂嬉戲之日。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鮮花等,向先人祭拜。
清明影片觀后感篇3
《清明上河圖》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北宋年間的卞京,城內河流貫通,交通發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了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象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略的看一看,雜亂無。細細的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游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游客憑著橋側的欄桿,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只。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等。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景色的。河上來往的船只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于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只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快要撞到橋上了,這一場面,引起了橋上游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張擇端將其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其生活氣息。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第一、內容豐富。《清明上河圖》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地組織成統一整體。畫中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還有城樓、河港、橋梁、貨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清明上河圖》中畫有八百一十五人,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沖突,令觀者看業,饒有無窮回味。
第二、 結構嚴謹,繁而不亂。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一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面組織和控制能力。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善于選擇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詩情畫意,又具本質特征的事物、場面及情節加以表現。十分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梁等建筑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茍。車馬船只面面俱到,謹毛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結繩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嘆為觀止。
張擇端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清明上河圖》豐富的內容,眾多的人物,規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圖》的畫面疏密相間,有條不紊,從寧靜的郊區一直畫到熱鬧的城內街市,處處引人入勝。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我不得不佩服前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前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與經驗,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生活和生產中發揮這種想象力與創造力,創建我們美好的家園。并且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保護好這些絕無僅有的財富。幾個星期的美術鑒賞課程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發現我們身邊的平凡的美麗。而這些東西顯然是平時的課本上無法領悟到的。當我們都學會去欣賞身邊的美麗時,我們的生活也必將如藝術品那般生動。
清明影片觀后感篇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懷著對烈士們的無限崇敬之情來到了烈士陵園。為那些因正義而犧牲的烈士拂去塵土,憑吊烈士的英魂,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想,我們的這些烈士們,他們的肉體雖已逝去,但他們那可貴的、崇高的精神卻像一團巨火燃燒著,永不熄滅。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中,有我們宣恩的多少英雄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鄉的土地上。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也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那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為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慨,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是我們宣恩的驕傲,也是我們宣恩的光榮。
他們以火一樣的激情投身戰斗,他們懷揣群眾利益走向危險,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捍衛他人的生命,他們始終堅信,當國家需要堵機槍的時候,他們就學黃繼光,當國家需要炸碉堡的時候,他們就學董存瑞,當國家需要排地雷的時候,他們就學羅光燮,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革命,他們對死毫不畏懼。只把它當蛛絲一樣輕之拂去。
烈士們不是屹立在高山巨嶺上的巨松,而是遼闊平原上的一株小草——為大地增添一筆綠意。
烈士不是矗立在廣場中央的高大石像人,而是平凡道路下的一顆石子——為繁忙的交通奉獻所有力量。
烈士不是攀權附貴的小人,而是力爭上游的君子——為心儀的祖國貢獻出全部生命。
小時候,媽媽常說,我們的紅領巾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那時候,我還不太了解其中的含義。現在,我長大了,也漸漸懂了,正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我們在這風和日麗的日子里,雖然離硝煙滾滾、戰火紛飛的年代很遠了,也許無法體會那時的艱辛,但我們已經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祖國新時代建設的重任,雖然也有艱險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學習先烈不屈不撓的精神,好好學習,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革命先烈你們安息吧!
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影片觀后感篇5
傳統節日清明節到了,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著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云,感受著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里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么樣的。老老的房子里,掛著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后,瞅著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背著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著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著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著那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著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講了什么,但那親切的帶著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于是外婆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后,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盡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后又馬上爬起來。家里的人都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著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沖上前去,搖著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么去搖外婆那只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于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傳統節日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著藍天,享受著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著我,直到永遠……
傳統節日清明節啊,傳統節日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么的思念親人!
清明影片觀后感篇6
_月_日,學校組織_年級代表全校全體師生去三義公墓,為長眠九泉的烈士掃墓。
一大早,大家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將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佩戴在胸前,準備出發。八點,我們準時出發了。
起初,我們還不覺得很累,可是路途遙遠,漸漸地,大家都沒有了力氣,身上也燥熱起來,腳底板直發疼。老師給大家鼓勁:孩子們,和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相比,我們的這點辛苦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拿出點精神來,別讓烈士失望。聽了老師的話語,我們又來了
精神。經過了1小時14分鐘,我們到達了三義公墓。來到公墓,我們馬上站好隊,齊聲唱起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在悠揚的歌聲中,我們進行到了第二項活動——少先隊員代表講話。接著,由兩名少先隊員向烈士敬獻花籃,這花籃中的鮮花代表著我們所有少先隊員的心,讓鮮花捎去我們的問候,讓鮮花告訴英烈們我們的無限思念。
默哀一分鐘里,在這一分鐘內,我相信大家都很嚴肅、心情都很沉重。我想了很多,想到了戰火紛飛的戰場,我們的烈士們沖鋒陷陣的英雄壯舉,英雄的形象在我的心中越來越高大。活動的第五項是獻詩——《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這首詩是葉挺將軍寫的,描寫的就是革命烈士堅貞不屈的精神。讓我們又一次重溫了烈士的精神,洗禮著我們的心靈。
最后,我們參觀了革命烈士事跡展廳。展廳內,懸掛著烈士們的畫像以及生平事跡,我們每一個同學都靜靜地觀看著,沒有一點聲音,就連平時愛搞笑的同學也神情肅穆,我們都被一種巨大的精神震懾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著,我們該怎樣做才能對的起烈士呢?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能做的就是追尋烈士的足跡,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這也是先烈們最想看到的!
清明影片觀后感篇7
清明雨上,那綿綿的雨,蒙蒙的雨,勾起了我無限的遐想……
人們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啊,那一層薄薄的霧,那一陣綿綿的雨,確乎能引起我們的憂愁,確乎能讓人倍感凄涼。
早上,乳白色的霧籠罩著大地,蓋過了天空,人們都去掃墓,山路上都堵了車,而那淅淅瀝瀝的雨卻也一整天縈繞于心,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能想起為我們犧牲的人?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盡享榮華富貴,卻對祖先的墓無動于衷?又有多少人能在霧籠罩下,在雨中沉痛哀悼、流淚?
這山路的堵車不能象征我們的蒸蒸日上嗎?但是,生活蒸蒸日上的我們能去為烈士默哀嗎?他們能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榜樣嗎?如果我們做到祖國將是何等的繁榮,世界將是何等太平!他們,有的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有的像雷鋒一樣為人民服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保存著清明掃墓的傳統,人們恭恭敬敬地為自己的祖先呈上食物,恭恭敬敬地把墓邊的垃圾清掃干凈,我認為這是一種承諾一種對祖先的承諾,在死去的祖先面前,承諾自己多行善,不行惡,承諾自己當助人為樂!每一次的清掃墳墓,也是在清掃著我們的心,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
清明,意味著春將至。我現在還是忘不了革命先烈李大釗是在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義的!同樣是春日,為何在1927年卻倍感凄涼?因為,我是為人民服務的,他是人民驕傲,他視死如歸和堅守黨的秘密的精神讓我們欽佩!這樣的偉大,怎能早早地逝去?這樣的偉人,怎能早早地毫無怨言地被兇殘的敵人殘害致死?當大家準備劫獄時,是他說出了堅勁有力的“不”字,這樣的偉人為何早已逝去?如果世界少了硝煙,如果世界充滿和平與愛,就不會釀成這么多的悲劇!
清明影片觀后感篇8
清明節這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去參觀平陽革命烈士紀念館。
一進紀念館,我就看到了一幅巨大的石雕,上面刻著戰士們浴血奮戰的情景:他們有的弓著腰,好像隨時可以給敵人來個沉重打擊;有的爬上城樓,把國名黨的旗幟換成中國由戰士們鮮血染成的五星紅旗;有的吹著號,仿佛是在吹響勝利的凱歌。
浮雕左右還有革命烈士的雕像,他們表情莊重,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他們那嘴角露出的一絲微笑,仿佛是在為看到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而欣慰吧!
我們通過西邊的小路來到了紀念館的院子里,那兒花草樹木長得十分茂盛,蒼松翠柏格外地綠,它們象征著烈士們與天地共存的正氣。紀念館頂上有著一個紅五星。面對正門,有一個大屏風,正面寫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反面寫的是什么呢?
走進紀念館,我們先來到了西廳,里面有白色的窗簾,白色的墻,這仿佛象征著烈士們一塵不染的高貴品質。柜臺里有他們的事跡簡介。
走進正廳,我才知道,后面寫著革命烈士的名字。墻上有遺像和照片,但大部分是遺像,少部分是照片,還有些是人們根據印象畫出來的。
走進東廳,我看見了烈士們的遺物,粗糙的工具與已經變成暗紅色的血衣。我看到這,好像可以看到革命烈士在簡陋的環境中學習、戰斗、吃飯。
走出烈士紀念館,我深受感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烈士們為我們將來的生活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啊!我們應該好好去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我要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熱情謳歌革命先烈為追求真理,舍身取義、矢志不渝的無私奉獻精神,學習革命先烈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我將沿著先烈的足跡,努力進取,開拓創新,爭做為祖國多作貢獻。
清明影片觀后感篇9
為有效落實“致敬·2021清明祭英烈”活動,引導師生在緬懷先烈的情懷中增進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感,匯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蓬勃力量。連日來,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漳州新城學校、漳州薌城實驗小學、薌城區東鋪頭中心幼兒園以清明節為契機,組織師生們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深入體會節日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和愛國主義情感。
3月20日,漳州薌城實驗小學近千名學生在教師的線上指導下,通過登陸“致敬·2021網上祭英烈”頁面,向人民英雄紀念碑、革命烈士陵園等以為烈士獻花、抒寫感言寄語等方式進行網上祭掃,表達了對英烈的哀思,緬懷英烈的英雄事跡,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他們還通過講英雄故事進一步倡導學生學英雄、愛英雄、懂英雄的新風尚。漳州新城學校則組織學生撰寫心得體會,網上互動等表達對先烈的感恩和緬懷。薌城區東鋪頭中心幼兒園通過老師引導,家長輔導幼兒在家一起畫出心中“逆行英雄”。與此同時,漳州市實驗小學還計劃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傳、繪制手抄報等多種形式的緬懷教育活動,在讓學生了解革命歷史、接受傳統教育、珍惜當下幸福生活的同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清明節期間,漳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嚴守防控要求,做到防控祭掃兩不誤,在組織青少年學習和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引導他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樹立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宏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