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電影者觀后感
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春節前后,《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刮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
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里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昨晚首度“發聲”的《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
濮存昕年少時曾患有腿疾,自尊心在小時候很強烈,他很盼望小學六年級快結束,離開這個學校,沒人再叫他“濮瘸子”。沒想到到了中學,“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號。
以前濮存昕也會講述他的這段經歷,但是在《朗讀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人:榮國威醫生。正是這位醫生,幫助他扔掉了拐杖,讓濮存昕拾起了自信。現在他可以騎馬、打球、演戲,用更好的心態面對自己,都與和榮國威醫生的遇見分不開。
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里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并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云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一大亮點。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為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董卿當制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沖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杰出貢獻的許淵沖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
朗讀電影者觀后感篇2
文化類節目受追捧,使得央視也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央視,真人秀時代的落后者,出此刻央視平臺上的真人秀顯得那么水土不服,以至于燦星《了不起的挑戰》播出一季后就換了平臺。此番《朗讀者》開播,并且擠掉了《星光大道》的排期,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幾近全面淪陷的央視綜藝,在娛樂化浪潮中前后失據的央視綜藝,似乎明晰了自我的發展定位,找準了與平臺調性相契合的節目類型。憑借《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在綜藝林立的山頭,央視順利安營扎寨。對《朗讀者》,央視也給出了極大的平臺禮遇,節目在中央一套和三套周六日晚八點黃金檔播出,開播當晚《新聞聯播》特意作了節目預告推介。
天時地利之外,《朗讀者》成事更有人和。這是董卿首次擔當制作人制作的節目。作為央視一姐,董卿并不高調,年主持央視春晚的經歷,敵可是《中國詩詞大會》上仿佛是信手拈來的吟誦為她在社交網絡吸的粉。腹有詩書氣自華,媒體似乎發掘出一個新的董卿,爭相獻上贊美之詞。楊瀾之后,中國電視熒屏上要論知性、落落大方的主持風格,董卿確是獨一份。這樣的主持人,與《朗讀者》的節目氣質是契合的,二者互相成就。董卿也把自我的文化趣味帶進了節目中,《朗讀者》“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過去一年準備的結果,也不是之前一年在美國學習的結果,它是二十年的積淀。”
話雖如此,《朗讀者》的誕生之路亦不乏坎坷。策劃一年多,即使有董卿和央視的背書,找冠名商、拉贊助還是一樣難。文化類節目要怎樣做得抓人這是橫在節目制作方和廣告商面前的難題。文化類節目的呈現出口有限,漢字書寫、詩歌吟誦、成語接龍、國學典故、猜燈謎等形式幾乎已被窮盡;而若不包含競技、PK元素的話,則節目形式又將更為簡單。
《朗讀者》以“朗讀”為切入口,它很像一個讀書沙龍,董卿是知性的女主人。國外有作家朗讀自我作品的傳統,巴黎街頭,隨意走進一家書店,里面就可能有一個作家,在應對聽眾朗讀自我的新書。電影《成為簡·奧斯汀》的最終就是作家朗讀的鏡頭,《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興致來時也會自我讀一段。與《詩詞大會》中的飛花令一樣,朗讀是一種頗雅的文化活動,但其實并不是作者的特權。朗讀屬于每一個人。
朗讀電影者觀后感篇3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文字之美難以抗拒。也正是《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些深藏文化內涵的節目,如一股股清泉,喚醒了人們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
《朗讀者》已播出兩期,在這些朗讀者中,有大師、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話大王,我們能從他們的朗讀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實,也能體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動于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園夫婦“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樣簡單又充滿情深的話而落淚。
而筆者,則在柳傳志先生給兒子的新婚致辭中,聽到了滿滿的愛與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
世界小姐張梓琳有感于與女兒的“遇見”,朗讀了學者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簡單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們聽到了一個母親對女兒成長之路殷殷的祝福與期盼。
如果說“遇見”是一種美妙的緣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無悔的付出:陶艷波媽媽16年如一日陪伴兒子楊乃斌,和兒子做同桌,充當兒子的耳朵,風雨兼程,讓兒子無聲的世界勝有聲。
陪伴是無聲的挽留:童話大王鄭淵潔對爸爸說:“只要您和我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他(童話大王)寫下去。”父親又對他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讀者》這兩期的主題,我們和孩子也是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希望在與孩子的相互陪伴過程中,我們都能收獲滿滿的愛與幸福。
如果說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詮釋“陪伴”的含義,那鄭淵潔的《父與子》當之無愧虧。
朗讀電影者觀后感篇4
20__年1月8日,籌劃了將近一年的《朗讀者》開始了第一場錄制。當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她由衷地感慨:“我當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于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最終要實現了。”
中國一共有28位無國界醫生,有4位來到了錄制現場。婦產科醫生蔣勵不無激動地分享著令她難忘的經歷。
對錄制追求完美的董卿和節目組,為了更好地呈現朗讀時的意境,特意讓舞美團隊對現場燈光進行了調試。在調試燈光和音效時,董卿還為這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了經驗:“隨著音樂醞釀情緒,不要著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又對觀眾說:“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開不敗。。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為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
《朗讀者》把這對夫妻請到現場,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潔開始講述他們從相識到相愛,結婚26年中所發生的浪漫故事。他們用日記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隨手翻開十幾本日記,其中的一頁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__年情人節,丈夫寫下的一段話:“親愛的,我想送給你最好的禮物。首先是一棟房子。還想送你一輛213越野吉普車,
這句話引起了董卿的注意:213越野吉普車不正是北汽的車嗎?他們20多年前就有這個夢想了!周小林回憶起那時他們經常在祖國西南的橫斷山域考察,北汽的213吉普車最為適宜,每次出行他們都租用這種車。經過那段日記,我們能體會到丈夫對妻子的愛,對北汽的信任和向往。而今他們站在北汽集團冠名的《朗讀者》舞臺上,董卿幽默地說到:“你們應當獲得一個北汽頒發的“最佳夢想獎”。”
正如董卿所說:“這個舞臺屬于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說的話,你的情感,都能夠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她與觀眾互動道:“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后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先生,分享了他第一次“遇見失敗”的經歷。董卿夸贊他氣色好,他說:“這份鼓勵我理解20%。”在柳傳志先生朗讀完一段特殊的獻詞后,董卿說她很受感動。柳傳志先生笑著說:“這話我理解80%!”
舞臺上中西文化藝術的融合,屏幕上出現了一段美麗譯文(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就這樣,我們遇見了許淵沖先生。
他告訴我們:“生活有不一樣狀態,要懂得欣賞每一處的美。”十位異常朗讀嘉賓中,有許淵沖先生的學生,和他學生的學生。十個人不一樣語言的接力朗讀,讓觀眾體會到不一樣的美。
幾天前董卿采訪了濮存昕先生。這次錄制,他帶著一本書來到了采訪間《老舍散文》。濮存昕先生演繹了很多經典主角,他依然在潛心研究作者創造一個主角的中心思想。在舞臺上朗讀,他仿佛來到了劇場中,用聲音再次塑造了一段鮮活的人生。
鋼琴的聲音空靈且蕩氣回腸。現場聽著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彈唱,觀眾們乘著歌聲的翅膀,仿佛隨著他唱出的一首千年古詩去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享受著歲月沉淀的甜美和安寧。此刻的小朗仿佛成了老朗,品味到了時光的智慧和如陳年之酒般香醇的情操。
國際鋼琴家李云迪獻上了天籟般的鋼琴伴奏,在他琴聲的熏陶下,朗讀者感情更充沛地讀著美麗的篇章,聽起來讓人心曠神怡。李云迪也朗讀了一段與音樂有關的文字。
在《朗讀者》第一場錄制接近尾聲時,每個人都得到了心靈的慰藉。《朗讀者》的舞臺有一扇門,打開就能通向采訪間。當董卿風趣地說到“芝麻開門”時,相信我們的心靈之門也隨之打開,我們心意相通,期待遇見。
朗讀電影者觀后感篇5
據悉,這部聚焦特殊家庭苦難兒童的勵志影片《喚愛》取材于真實題材。在山東某鎮民房里住著一戶生活窘迫的人家,母親因病去世后,父親又在一次礦難中遭遇終身癱瘓,于是家庭的重擔全部都落到了5歲孩子孫家寶的身上。我們很難想象,一個5歲孩子是如何在自己還懵懂的年紀,便承擔起連大人都難以負擔、想要逃離的生活苦難。
影片用了一種溫婉的表達方式傳遞大孝之道與人間冷暖,苦難與希望交織在一起,將原本悲情的故事,涂上了一層暖色調。小主人公孫家寶一次次在希望、失望、絕望之間循環往復,但無法割舍的親情之本讓他一次次堅定上路,為這個苦難的家庭帶來了永不熄滅的希望。影片以溫情的形式表達悲情,讓觀眾在感動之余,還能看到希望之花重新綻放,這也是對處于低谷的人們的鼓勵,即便再艱辛,也絕不能放棄希望。
朗讀電影者觀后感篇6
央視綜合頻道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首播,首次擔任制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團隊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節目,看到節目受到廣泛好評,她與團隊高興地歡呼起來,并將歡呼聲通過總導演田梅的微信發到了媒體群里。之后,董卿在微信群里接受了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的群訪,回答大家關注的話題。
是什么契機,想到要制作這樣一檔文化節目?對于這個問題,董卿回答說:“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應該扛起文化大旗,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受到好評如潮,是否意味著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來了?董卿認為,這是風向標,讓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于娛樂化氛圍很重的當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應該怎么突圍?董卿回答說:“我們期待著整個社會大的環境有所改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最溫柔的一種記憶。
朗讀電影者觀后感篇7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文字之美難以抗拒。也正是《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些深藏文化內涵的節目,如一股股清泉,喚醒了人們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
《朗讀者》已播出兩期,在這些朗讀者中,有大師、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話大王,我們能從他們的朗讀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實,也能體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動于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園夫婦“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樣簡單又充滿情深的話而落淚。
而筆者,則在柳傳志先生給兒子的新婚致辭中,聽到了滿滿的愛與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
世界小姐張梓琳有感于與女兒的“遇見”,朗讀了學者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簡單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們聽到了一個母親對女兒成長之路殷殷的祝福與期盼。
如果說“遇見”是一種美妙的緣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無悔的付出:陶艷波媽媽16年如一日陪伴兒子楊乃斌,和兒子做同桌,充當兒子的耳朵,風雨兼程,讓兒子無聲的世界勝有聲。
陪伴是無聲的挽留:童話大王鄭淵潔對爸爸說:“只要您和我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他(童話大王)寫下去。”父親又對他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讀者》這兩期的主題,我們和孩子也是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希望在與孩子的相互陪伴過程中,我們都能收獲滿滿的愛與幸福。
如果說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詮釋“陪伴”的含義,那鄭淵潔的《父與子》當之無愧虧。
朗讀電影者觀后感篇8
前幾年在看董卿主持節目的時候我就判斷董卿是一個控制型的女人。節目中不斷展現她的強勢,經常打斷嘉賓和評委的話,讓人覺得有些反感。之后就沒怎么關注她,直到詩詞大會董卿的蕙質蘭心讓很多觀眾驚訝,這次《朗讀者》讓我對董卿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發現董卿變得柔和起來,無論主持還是表達讓人覺得很舒服。董卿作為制作人及主持人,用一個個“遇見”的故事和精美的文字展現出有血有肉的人生經歷。
這就是她的成長。我們每個人都會接觸各種不同的人,有很多人很有才但是未必懂得和別人交往,做事的時候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我想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在很好表達自己的同時還讓別人舒服。
如何與人交往?我認識的李局有幾句經典的話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與人合作要學會:
三把最管用的鑰匙:尊重、微笑、謝謝。
三個帶來:帶來快樂、帶來利益、帶來希望。
世界小姐張梓琳分享為人母的故事
世界小姐張梓琳與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親角色的轉變,世界小姐帶給她的是驚喜,而作為一位母親則是更多感性和感動。也正如她在節目中給孩子朗讀的《愿你慢慢長大》:“愿你被許多人愛,如果沒有就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夠睡到自然醒。”
許淵沖老爺子詮釋熱愛的力量
第一次知道許袁沖是源于《朗讀者》,老爺子今年已是96歲的高齡,每天卻工作到凌晨三四點。許淵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他的名片上印著“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第一人”看完這個是不是覺得老爺子很狂?其實不然。
許淵沖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進步,自卑使人落后",此言非虛。誠如錢鐘書先生所言:"足下譯著兼詩詞兩體制,英法兩語種,如十八般武藝之有雙槍將,左右開弓手矣!"迄今為止,有哪一位外國學者能夠用中英文互譯?有哪一位中國學者用英法兩種外語翻譯過中國的詩詞?"
當老爺子和董卿聊起翻譯時,活力四射、兩眼發光、樂在其中。我想這就是愛好的最高境界,翻譯乃老爺子的真愛。他說自己有一個小目標,如果能活到100歲,他要把剩下的不到30本的莎士比亞的著作翻譯完。老爺子都如此努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擼起袖子加油干呢?!
朗讀電影者觀后感篇9
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在春節期間引爆了觀眾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討論,也讓擔任嘉賓的董卿再次火了。日前,央視推出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董卿首次擔任制作人,該節目本周六(2月18日)起將在CCTV—1、CCTV—3黃金時段聯合播出。
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從日前的發布會現場播放的節目片段看,《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沖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目前,節目已經邀請到了不少嘉賓參與朗讀,包括濮存昕、許淵沖、斯琴高娃、王學圻等。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比如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在節目中會給女兒讀出劉瑜寫給孩子的《愿你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