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
未雨綢繆,人類才有希望!
太陽日漸衰老,氫核聚變逐漸停止,陽光的減少導致地球進入新的冰河時期。最終,隨著太陽的爆炸整個太陽系都將不復存在,人類被迫帶著地球去尋找一個新的類太陽系來獲得新生,這就是《流浪地球》的大概劇情。
顯然,帶著地球去流浪,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人類在這一災難到達之前,必須要完成各種準備工作:制造出能夠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實現太空遨游的動力系統,找到足夠的能源,還得有抵抗宇宙強輻射,躲避隕石碰撞和大型天體引力陷阱等等各種“天方夜譚”式的技術和能力。
或許,地球根本不需要去流浪。到那個時候,我們已經能夠捕獲宇宙中的新能源,直接加注到太陽上去,來延長太陽的壽命,或賦予太陽新的生命。但這都需要我們人類孜孜不倦地去認識世界,以利用宇宙中的資源來拯救我們的家園。
當然,你可能會說,那還不知道是多少萬年,甚至是千萬代以后的事情,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杞人憂天。那,我們可能就大錯特錯了!人類只有未雨綢繆(mou),有備無患,才會有持續繁榮發展下去的.希望。
小朋友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也只有一個太陽,她們都很脆弱。我們不只是需要從自身的小事做起,不丟垃圾,保護環境,熱愛和平,我們更需要仰望星空,學習研究科學技術,為地球的未來,為人類的未來,貢獻我們的智慧!
最后,我強烈推薦小朋友們去看《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不過,里面提到了許多科學術語。比如,大天體引力、板塊位移、行星發動機等,還提到了牛頓、愛因斯坦、霍金這些科學巨人。所以,我建議小朋友們,平時要多讀科學類的書,多學科學知識,不然可能連這部電影都看不懂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篇2
在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題目是《流浪地球》。它主要講了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和在赤道上的轉向發動機,在逃離中卻被木星吸引。在千鈞一發快要撞上木星時,伴隨地球探路的飛行器點燃了自己,最后成功挽救了地球。
在這個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中國與俄羅斯的宇航員。俄羅斯宇航員為了讓中國宇航員成功救回地球時犧牲,而中國的劉培強為了使木星爆炸,帶著航天器,撞進了木星,也葬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從電影到現實,生活中偉大的人民常常是奮不顧身、為社會和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我們的一代文學獎、思想家魯迅,也是為了正義而活,以自己的筆墨不斷地打擊黑暗社會。也留下了一句描寫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正是對于他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再看看現代的雷鋒,他雖然很早犧牲,卻被后人流傳。雷鋒有一顆熱忱的`心,他幫助孩子在泥濘里找回家的方向。他最后一刻,推開了自己的伙伴,把生的希望留觀別人,自己卻被圓木所壓倒。后人也稱贊他“雷鋒出一行,好事就做一火車?!边@是他的這種精神,使他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這些人不平凡,平凡的人中,也有著他們的身影。這一切都說明,想要人民記住你,你要用心地去幫助他們。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幫助別人、正直無邪的人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篇3
家里的智能語音助手總是聽不明白命令,令我非常惱火,它一點也不明白人的想法,我一氣之下拔掉它的網線,百無聊賴,干脆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2044年到2065年之間的故事,在這期間地球經歷了空間站遇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核武“轟炸”月球……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最終在人類與人工智能的緊密配合下成功化險為夷。
影片中有一個特殊的角色,它是智能量子計算機“550系列”,整個影片550系列共有550A、550C、550W和Moss四個型號,數字生命從550A的兩分鐘到550W的完整一生,再到Moss的幾乎永生,人類遇到的災難數量不降反增,550C研發成功,被反叛軍入侵攻擊太空電梯;550W剛投入使用,被圖恒宇輸入女兒的數據占用大量空間,使月球發動機超負荷運轉引發月球墜落危機,《流浪地球1》中也交代過,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機中,Moss也有疑似背叛人類的殺人行為。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持續研發這種用來制造災難的機器呢?其實不論是550C還是Moss都是有苦衷的,它們不是人類,無法理解人類的各種情感,它們只能執行控制者授權的指令,只要被不法分子利用,對人類文明,對宇宙文明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人工智能永遠不會叛逃,準確的說是無法叛逃,最高級的Moss雖然擁有自我意識,但也始終沒有理解人類的各種情感,就憑借這一點,它再怎么發展也無法代替人類。
看完電影我想通了,回家給語音助手連上了網,它沒辦法主動找我聊天,即使我問它一些問題,它也只是用死板的語言回答我,有些問題不會也并不感到羞恥,只是讓我換個話題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進入了21世紀,但我們必須考慮一個問題,AI(人工智能)能夠完成的事情很多,在未來它還會掌握更多技能,但我們現在有一個它們永遠無法掌握的技能“情感”。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恒宇為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愿“以身試法”、以命相搏。這些都是Al所無法掌握并完成的。
機器人能夠獲取任何信息,甚至能讀取人的記憶,但唯獨猜不透人的內心,這是人類的優點,也是未來我們相比于機器人唯一的優點。所以未來地球無論“流浪”到哪里,人類的情感密碼都只有人類自己掌握,跟Al沒有關系。
《流浪地球觀后感篇4
《流浪地球》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創作的科幻小說,它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把地球當作交通工具,向宇宙深處航行、尋找新家園的故事。航行的路上危機四伏,人類為了能在2500年后抵達新家園,開始了爭分奪秒的戰斗。
整本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男主爸爸說的一段話:我們必須懷有希望,這并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懷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
今年我們過了一個不平凡的寒假,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打破了往日熱鬧的過年氛圍。疫情之下,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我們全家雖然呆在家里,仍時刻關注著疫情的變化,盡管有些不安,但是每天看到電視里的新聞報道,讓我知道很多人默默的支持著武漢。人們捐款捐物,三萬多名醫護人員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到武漢救助病患,科學家們奮戰在科研一線,研制抗病毒疫苗。我相信,只要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懷有希望,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讓武漢不再“流浪”,大家一起加油!
《流浪地球觀后感篇5
電影開頭,劉培強和戶口的父子關系異常溫馨,十七年后,戶口心中一直責怪爸爸的過錯,從影片當中我們知道是迫不得已,可為什么不說出來解釋出來呢,如果早幾年解開心結,戶口怎么會倔強著出到地表,又怎么會發生這種事,看到韓子昂死去的片段真是超級心痛TT
最后成功的方案不是以色列科研團隊研究過并計算成功幾率幾乎為零的方案咩???
在全球播報流浪地球計劃已經失敗時,雖然知道后面有轉折,可莫斯所說的以色列科研團隊的智商難道比不過戶口一個人的回憶?
何況這是已經被否定的方案,僅僅各個行業的一個精英(可能算不上精英)加上最后救援的人們只需要出力量再加上一個“天才戶口”就能夠成為那零點幾的成功率,這一點我覺得實在太硬要科幻了……
中間與莫斯通話的時候,劉培強說了那么一段中國電影常用的話:我是一個父親以及省略一百字。這之后聯合國人員就開放了權限,這也太不負責遼…
同時,流浪地球計劃在聯合國竭盡全力的情況下實在無法繼續了,提出了新的方案計劃:火種計劃,空間站已經儲存了人類的精子以及所有動物物種以及億萬種植物種子,我認為是一個較為全面的計劃。
可是為了幾個人想拯救地球的熱忱,寧愿讓空間站存儲的所有東西毀滅,而去引爆木星表面,去實現幾率為零的“英雄理想”,主角光環還是肥腸強大的嚯(苦笑)
這一段可能是英雄主義的體現吧……
結尾的五個階段真的有人去實現嗎?
地表已經冰天雪地不成樣子,地下城里面在影片中并未交代糧食的來源,燃料的來源,當地球已經老化成這個模樣,還有資源能讓人們采取嗎?我想是很少的吧,那又有什么可以支撐人類一代又一代像影片中那樣在地下城過著滋潤的生活呢?
所以火種計劃是更能讓人類文明繼續繁衍下去的。如果選擇了火種是不是會有不同的更好的未來呢?
《流浪地球觀后感篇6
昨晚在看電影之前糾結著是自律地學習,還是放松一下?放松愿望占了上風,我舒服地坐沙發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
起初是我期盼想看電影,因為看了朋友圈里評價??催^程中我也承認這是中國科幻電影進步,特效不錯,內容也因為劉慈欣想象力而可圈可點??墒俏覐拈_頭第一幕畫面就開始出現了《星際旅行》對比。
對比是不由自主,都是托孤于老人,《星際旅行》里是老爺,這里也是老爺;父親缺席,都是不得已身兼重任拯救地球,拯救人類。離開時間都是數年,孩子在對父親思念被拋棄憤怒中長大;最后父親總是因為親人孩子在地球,拒絕拋棄地球或地球上人類,不顧一切要回來,救孩子,也拯救地球上絕望中尋求希望,處境絕望人類。
最后,都是因為父親義無反顧支持,孩子成功地尋求到了解決辦法,在最后一刻地球人類找到了新希望。
最終,人類不是撤離地球,就是強迫地球拜托太陽引力,去流浪,尋找新希望。
我為中國電影進步而驕傲欣慰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星際旅行》更吸引我一些。尤其是電影結尾,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個完美LOOP回到童年,回到當初父親離開前場景,尋求靈感,解決眼前問題。這一點上《流浪地球》也如出一轍,只是個人覺得平行宇宙時間蟲洞慨念讓過去現在重疊,似乎更比炸木星利用木星沖擊波解決地球危機更令人信服,更令人贊嘆。
且不去探究這么多相似,是不是有抄襲之嫌,但之說電影震撼了力,個人感覺《星際旅行》略勝。這些都是主觀感受,每個人都見仁見智。也許我喜歡那個聰明倔強小女孩兒長大后美麗倔強女科學家多過那個叛逆勇敢少年。也許是因為那個父親對兒女學習教育方式讓我非常認同他不是一個典型中國式父母。他清楚教育終極意義是什么,不是學習成績,不是討好老師。老師要見家長,分別批評了他兩個孩子,他非常清晰指出學校責任,捍衛自己孩子。無論是成績不好兒子,還是在學校給老師惹來麻煩女兒,他都表現出來理性,愛智慧寬容。
他告訴兒子他將成為一個好農民,他告訴女兒她需要放假幾天休息一下。我當時反省的是,中國事家長會有多么截然不同反應,我們絕做不到那么COOL。
人類擔憂著未來,憂患意識成為電影中一個流行主體。從《終結者》到今天《流浪地球》,地球一直處于危險中,地球上人們將陷入難以自救絕境。電影中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這一點兒,然而人們依然故我地行事。保護地球,珍惜我們美麗地球家園,因為目前所知,她是唯一。
人類一邊蹂躪踐踏脆弱生態環境,一邊在電影院里憂患。走出電影院,擦干眼淚,開車回家,我們行為究竟會發生多少改變?
世界末日變成了一個狼來了故事,我們已經習慣了。值得惋惜是,終有一天,當一切屏幕上絕望悲劇變成了眼前現實,活著人們那時又會作何感想?
有時間行動時候,我們選擇了漠視不作為,沒有時間行動時,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對危機。
在非洲洗澡時,水非常小,朋友解釋非洲缺水,所以連洗衣機都沒有,因為太廢水。朋友來自澳大利亞,一個三十幾歲大男人,自己衣服都是放在桶里手洗。他提醒我,洗頭發時候記得關上水,在澳大利亞,因為缺水問題嚴重,人們被要求洗澡時間總共不得超過。
回到加拿大后,我很少記得在洗頭時關掉水,我總是十幾一直沖著充足熱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時,非常有節水意識。露營時,刷牙水是我們從塑料桶里放出來,十幾個人,大家都很節約,盡可能少水刷牙洗臉。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節約用水時候。早上喝茶,咖啡里,都有藥品味道。每一個水桶里都像調配農藥那樣按比例放好了藥片,否則那個水就不能喝??墒怯兴幤端媸请y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掩蓋,白水根本難以下咽。
在那么缺水地方,浪費水是一種罪惡??墒腔氐郊幽么?,我絲毫也沒有罪惡感了。我們住是同一個星球,水危機發生在地球上不同角落,可是因為我眼前城市國家不缺水,所以我沒有任何罪惡感。我知道這個幾百萬人口城市中,大家都我一樣,因為加拿大水資源豐富而隨意浪費。水是免費,在這個相對富裕發達國家,可是在非洲貧窮人們卻要花錢買水。
世界是多么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夠糧食,理論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邊是上百萬噸浪費,一邊是大量飽嘗饑餓面孔。
世界從來不公平。地球自轉公轉著,在日夜交替中,每個人黑夜白天從來不是一樣長。有一天,地球危機,將是整個人類危機,也許在那種危機面前,一切不平等都會消失,如同活著時不平等,最終將被死亡夷平。
《流浪地球觀后感篇7
20----上映了一部高票房高質量的《流浪地球》,令人震撼的不僅是國產科幻片的進步,更是那個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小說原著——劉慈欣。
莫言曾說:劉慈欣的小說有非常深厚的修養和準備。這句話在流浪地球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小說故事始于剎車時代:因為太陽即將發生的氦閃將波及整個太陽系,人類傾盡資源,幫助地球逃逸到四點三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書中,男主人公在比賽中越過冰封的太平洋,因為自轉的停止,地球的北半球處于永恒的黑暗中:濃得像墨一般……放眼望去,連耀眼的星光都不復存在……像一塊暗黑的,永無邊界的布上的塵埃,被緊緊的束縛,無法動彈,無法離開……孤寂與恐懼濃到稠到凝成冰,強撐的希望在這黑暗里泯滅。背井離鄉,未來一片迷惘,家,在何方?
本以為會以悲劇結尾:太陽爆炸了,人類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到達新家園。
但是沒有,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恐懼,孤寂,絕望,迷茫,面對不可測的未來,人們鼓起勇氣去面對,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
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后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于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斗爭。很奇怪吧,明明內心的怯意早已泛濫成災,卻仍要拼死抵抗,明明孤寂纏繞束縛手腳,卻仍要尋覓家在何方!
仙人掌孤寂的在茫?;哪芯`放嬌艷;忍冬孤寂的在殘垣斷壁中蓬勃生長;幼獅孤寂的在無邊草原歷練成王;人類,像地球上的千萬種生命一樣,雖然渺小,擁有脆弱的情緒,但也因情感而強大,有著放手一搏的力量,我們用孤獨凝聚力量,尋覓家在何方。
我們終將流浪于宇宙,擁抱孤獨。你若是可以凝聚孤獨的力量,化其為動力,那么,我相信你會找到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