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命》觀后感
最后一節課是晚自習,一個長達一個小時的一個語文課,但這節課并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豐富有趣的。在學校看電影的經歷,再一次發生了,這感覺好極了。
小時,我就能隨口背出“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電影花木蘭跟學過的這首詩并不太相像,但也無妨,最終都襯托出花木蘭的英勇。看到這個電影,我腦海中浮現出“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巾幗不讓須眉”這類的話。
電影中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木蘭家的祖先顯靈和小龍木須,小蟋蟀。他們的加入自是好的,讓傳統的情節發生了改變,故事更是一波三折,豐富了內容。切合我們發揮無限的想像力,突出主要人物。木蘭的小馬阿汗,它是一匹多么通人性的馬啊!當然,這些動物的加入也大大增強了影片中的趣味性。
當然,我還不忘說這篇影片的中國元素。其實,我認為最具有我們中華文化元素的是影片的主人公---花木蘭。花木蘭所穿的衣服,她的行為舉止這也是中國元素。最明顯的,當屬那古代的建筑以及古代慶祝的方式,如:舞龍舞獅。
這部影片讓很多人認為影片中的木蘭很吸引人,也許是因為她有時做事也會出錯,也生活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年代,這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的人,很真實。看完這部影片,我更對花木蘭這一形象而歌頌。我并不知道是不是有這么的一個人,但是,她的精神卻會被我們傳承下去。你的執著,你的忍耐,你的不屈,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守護生命》觀后感篇2
生命是美麗的,它像一朵嬌艷的花,生命是短暫的,它和時間一起默默流逝,卻流不到時間的盡頭,生命是脆弱的`,它像一顆易碎的水晶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它是美麗的,是短暫的,更是脆弱的,珍貴的.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9月1日,在CCTV2,晚上的18點55分,開學第一課.一堂兩個小時、別開生面、豐富多彩的課,讓我對生命的潛能感悟頗多,原來,蘊涵在我們身體、精神、意志里的能量有那么巨大,大到足以讓我們的生命在災難面前得到完美保護,大到在突破人類極限的挑戰中因此獲勝,不斷被挖掘的潛能使得生命如此精彩.
汶川地震中,桑棗中學兩千多名師生,在大地的震動中,在一分半鐘全部安全撤離,緣自平日對疏散常識的學習、團結合作的演練和組織,還有老師校長緣自內心深處高度的責任心。
奧運會上的舉重健兒們,我們為之自豪無比的夢8,緣自力量和技術的結合,還有內心超越自我的堅韌意志.那個不慎落入山谷,僅僅憑一塊月餅,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并自救,一周后成功爬出來的女孩,緣自她對生命不放棄的信念和戰勝一個一個生命極限的頑強精神.我們不需要去攀比不需要去逞強,人類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共同面對的還有很多很多。
在和諧的氛圍里,在快樂的學習中,不忘記時時積累科學知識,不斷演練生存技能,牢牢樹立對生命、對我們熱愛的一切堅持不懈怠,永不放棄的信念,在需要的時刻,才能厚積薄發,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達到預期的效果,讓人生在自己的手中充盈而豐富多彩。
《守護生命》觀后感篇3
生命,是一朵嬌嫩的花,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每個人的不可復制的寶貴財富。既要去珍惜又必須學會去保護它。生命,是美麗的,但是,生命同時也是短暫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會隨時間慢慢地、悄悄的逝去……從不被任何人發現。然而,它卻不能隨時光老人一同走到盡頭。這,就是生命的特點:短暫、嬌嫩而又十分的美麗。
生命,是需要守護的。生命,可以用“知識”來守護。我們學會了觀察地震前的現象,并進行了多次防震演練。那么,這樣,地震來臨時,我們就能守護我們的生命!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桑棗中學的二千名師生,因平常加強地震的知識、概念,多次進行防震演練。所以,在地震來臨時,他們僅僅使用了超短暫的1分36秒就全部逃到了安全地帶。所以,生命需要知識守護!
生命,更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來守護。四川一個村民的女兒,獨自出去玩水,在路上,突然掉進了一個大約40米深的方井里,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去想辦法,終于,她吃樹根、吸樹汁,兩天兩夜后終于得到了村民的幫助,爬出了40米深的方井!
生命,真的太脆弱了!我們要學習知識,努力地去保護、去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讓這朵嬌嫩的鮮花開得更加完美!完美地與時光老人一起,走到時間最后吧!
《守護生命》觀后感篇4
知識守護生命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開學第一課》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眾多明星與奧運冠軍聯手演繹,給廣大青少年、家長和老師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課。而這堂課所反映的主題深深地刻在每一位觀眾心中——知識守護生命。 這堂課共分三個課時:潛能、堅持和團隊。潛能其實就藏在我們心中,只要我們下定決心去努力挖掘它,那么挖掘出來的就不僅僅是那么一點點。潛能是無限的,它是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關鍵。潛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實現夢想、突破極限的堅強后盾。但沒有知識去激活,那么它只能是墻角的一堆朽木。知識和潛能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危急時刻,他們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互相幫助,實現了一個有一個夢想,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體極限。 “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大家常常掛在嘴邊,幾乎已經成了大家的口頭禪。有時成功只需再堅持一秒,有時一場戰斗的勝利就取決于是否打完了最后一發子彈。我看見過這樣一副漫畫:一個人四處找水,其實挖100下就可以挖到水了,但他挖了99下就不挖了。他想:挖這么多下還沒有挖出水來,再找另一個地方挖挖看。就這樣,他天天挖,每次都挖99下就不挖了。殊不知,在堅持一下就可以看見水了,就成功了,可是就差那么一點堅持。一個人的堅持不足以成就大事業,團隊的堅持才是成就大事業的保障。一只螞蟻沒有能力把一個面包運到洞中,在堅持也沒有用,但一群螞蟻卻有移山之力,何況是一個小小的面包呢?堅持也要有方法、有目的的堅持,需要懂得做某件事的方法與分寸,也可以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堅持。這里就需要知識來把關。只有 科學的堅持,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去成就大事業。 知識守護生命,知識創造未來。錢不是萬能的,知識也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沒有知識更是萬萬不能的。我們中學生只有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為了自己的生命,也為了自己的未來。
《守護生命》觀后感篇5
世界上,有許多是金錢買不到的東西,生命,就是其中之一。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生命,珍惜和保護生命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堅持努力做到的。保護生命的方法多種多樣,而知識正是其中的一種。
今天,根據老師的要求,我在中央電視臺第二套收看了《知識守護生命》這個節目。節目里,有許多的明星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用他們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解“潛能、堅持、團隊、生命”知識。
汶川地震時,桑棗中學的學生和老師們正在上課,地震發生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成功地安全撤離教室,轉移到操場上,而且沒有一名老師和同學受傷……
一個癱瘓的老人和四個被收養的孩子,奇跡般地在洪水淹沒房子之前爬到了五米高的葡萄架上……
拔河比賽中,隨著同學人數的增多,兩位身材高大的叔叔也終于敗下陣來……
這一個個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是誰,內心都充滿了潛能和力量,只要有堅強的意志與信念,就能不斷超越自己,即便面對災難,同樣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通過觀看節目,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會發生許多災害:地震、火災、洪水……災害來臨時,我們不應膽怯、不應退縮,而應勇敢地去面對,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毅力、用我們的團結去戰勝災害。
《知識守護生命》告訴我,生命是寶貴的,而對于我們每一名同學來說,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守護我們的生命,同樣很重要。
《守護生命》觀后感篇6
安全與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修橋鋪路、開山采礦、加工制造,包括衣食住行的每個平常日子。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給無辜的人們帶來生命財產的損失,對無數家庭造成傷害、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很多時候,安全意識的淡化、薄弱都是導致各種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每一次事故的發生,我們都后悔莫及。那么在事故發生之前,我們的隱患排除了嗎?我們的防范措施到位了嗎?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早防早治才能確保安全。安全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只有提高警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努力做到緊繃安全弦,才能確保安全生產每一個環節的暢通無阻。
“安全即人、安全為人、安全靠人”――尊重生命,就要敬畏規章。遵守規章是責任、是道義、是權力、更是義務。只有嚴格遵守規章、時刻警醒意識才能擁有真正的安全,遵章守紀,正是水之源、樹之根、安全之本,這是安全生產的經驗昭示,更是我們對生命和社會的莊重承諾。
責任連著你我他,安全關系千萬家。從責任升華到責任心,體現的是對企業認真負責的忠誠度,對工作精益求精的事業心,對生命崇尚敬畏的使命感。安全工作需要人人講安全、事事為安全、處處要安全。安全第一,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口號,而是維系我們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保護傘。安全維系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與健康,維系著每個家庭的幸福與美滿。最美好的祝愿是平安,最真誠的期盼是安全。安全是一把傘、我們幸福生活的保護傘,無論陰晴圓缺,請時刻帶上這把傘,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習慣,更成為生命中的守護神!
《守護生命》觀后感篇7
知 識 守 護 生 命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9月1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在這一天開學了。這一天我都沉浸在一種喜悅的幸福中,你可能會問我:為什么我會幸福呢?那么我會說是因為開學了,我已經從小學的校門踏入了初中的殿堂,這里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有熟悉的老朋友在這里相約,有陌生的新同學在這里相識,我們就像其樂融融的一家子。 帶著這種喜悅的心情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主題晚會。 八歲男孩劉浩是一個盲人,主持人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在母親的支持和幫助下,成為了一名小鋼琴家的故事:小劉浩雙目失明但酷愛音樂,媽媽為了讓他更好的發展,就連夜用針扎出了五線譜的圖樣,讓他像正常人一樣學習音樂。誰能說他今天的成就能離開媽媽的幫助呢?成龍老師告訴我們:自立、自理、自強;李娜老師說:孩子需要師長的鼓勵;鄧亞萍老師讓我們懂得:付出努力,取得成功;盧勤老師對家長說:給孩子以鼓勵,讓孩子看到自信的力量;張怡筠老師告訴學生:對壓力說沒關系;重慶老師王忠華點睛一句:做過一次的事情,要用創新做第二次;于丹讓家長明白健康快樂成長比成績更重要;朗朗設立基金會他說:“幫助別人等于幫助自己”;孟佩杰照顧癱瘓養母12年,證明了最強大的不是苦難而是真愛;最美媽媽吳菊萍伸手接住從十樓墜下來的女嬰妞妞,住院一個多月;楊利偉叔叔說:幸福來自于奉獻,幫助別人自己更幸福。
這里的每一個詞和每一句話讓我受益終身,它們都像烙印一樣在我的腦海里抹不去也擦不掉。
幸福是快樂的分享,是無私的奉獻,給予的越多得到的便越多,快樂越多!下一次的《開學第一課》我也不會錯過。
《守護生命》觀后感篇8
暑假的時候,我和同學一起去貴州旅行。
我們旅行的第一站是“龍洞”。龍洞優美的景色被一件突發的小事給沖談了,這使我們游興大減。
本來玩得挺高興,玩累了也餓了,就打算湊合著先吃點東西休息一下再玩。在那里的小賣部我們一人買了一碗盒飯,就著山色坐在長凳上吃也別有一番風味。長凳的后面是一個長方形噴泉,先前下了大雨,池子里積滿了水。
突然,一個小孩喊起來:“看!噴泉那里有只螳螂,我們拿水槍噴死它!隨著他的叫喊聲和水槍提示的方向,我在水池里看到了一只不小的螳螂,不知道什么原因掉進了水池,正在拼命地往外游。
我向來是不喜殺生的,尤其是在景區對小動物的保護意識尤其強烈,我小聲地嘀咕:“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不管我怎么嘀咕,孩子們的行動絲毫沒有受影響,一群孩子拿著小水槍開始向螳螂噴水,邊噴邊叫,又喊又笑,或許是力氣太小,或許是距離螳螂太遠了,總是噴不到螳螂的身上,我正替螳螂暗自慶幸著,這時候,一位中年阿姨從孩子手里搶過水槍,嘴里嘟囔著“真笨,看我的!”,興奮地往那只大螳螂身上噴,那一刻,她大呼小叫的姿勢讓我覺得真丑陋。
“哇!他們好沒道德呀!”李嘉煒對我們說。
“小孩噴就算了,大人居然還帶頭!”李浩然也應和起來。
“嗯。”我凝視著他們。這或許是人類自古以來的本能,為了向弱小的生物顯示自己的強大,展示自己能力的地方往往在于欺弱怕強。確實,我有時候看見蟲子,也會有這種莫名的沖動,總想一腳踩死它,后來慢慢懂得和諧共生了,我的心也越發寬闊,對生物有了一種超越以往的態度。這時候我在想,假如面對的是一只老虎或鱷魚,恐怕景象就不是這樣子了吧!
我默默地把視線放到了那只螳螂上。
那些小孩和大人擺出像玩弄玩具一樣的表情,絲毫不理會螳螂的死活。那只螳螂死命地擺動它的手臂,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抓住的固定物,卻又被沖掉了。爬起來,沖下去,在爬上來,再沖下去,人們樂此不疲,好像這是世間最有趣的事。不管那只螳螂怎么游,結局都是一樣的。這時,那只螳螂發現游泳不行,干脆就趴在了水面上不動了。
可是,人們不應為螳螂的毫不反抗而偃旗息鼓,緊接著,它迎來了小孩兒們地毯式的火力。螳螂終于被淹沒在水中。
呵護生命是人之常情,生命是不分貴賤尊卑的,即使微小如蟲蟻,也有活命的權利。我們從幼兒園起就開始背誦“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童言兒戲,猶可恕。父母之過,不可饒。父母做成什么樣,孩子也會學成什么樣。父母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在為孩子做著不可估量的文化熏陶。一只螳螂的生命或許輕如鴻毛,可它對培養愛護生命習慣的影響卻是恒久遠的。
《守護生命》觀后感篇9
我的爸爸非常善良,即使是棵小苗或是一只小昆蟲,他都會悉心愛護。
有一天早上,爸爸起床澆花時,一不小心把那棵正開著“五角星”的番茄苗給折斷了。爸爸趕緊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讓我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補救。我正朦朦朧朧,想了老半天也想不出來,腦子里一片空白。后來還是爸爸聰明,他拿起剪刀和膠帶,說:“我有辦法了!”只見他屏息凝神像個主治醫生一樣,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把受傷的番茄苗細心地扶起,然后用膠帶仔仔細細地包扎好,接著拿起自己的“手術刀”剪斷膠帶,最后他才長舒一口氣,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經過爸爸的精心照料,番茄苗恢復了生機,在那年盛夏,還結出了美味的小番茄呢。
還有一次,我們去鄉下。吃完飯后,我不經意間看見屋旁的空地上有一個非常大的螞蟻洞。我向爺爺要了打火機,想用“火攻“把螞蟻們都熏出來。可我正要點火時,爸爸立馬阻止了我。他親切地說:“小寶貝,每只螞蟻都是有生命的,傷害了它們就等同于傷害了無辜的小生命,我們可不能這么做呀!”
爸爸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此后,當我在小區遇到流浪貓,在公園看到受傷的小鳥,都會想到爸爸說的話。愛護生命,從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我們的世界才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