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觀影心得
《中國合伙人》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我們制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商業勵志片,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篇中國合伙人觀影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合伙人觀影心得1
陳可辛的電影《中國合伙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片子徹底從最初的“藍翔技校”版屌絲病毒視頻中跳脫了出來,既徹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復古情懷,又迎合了90后對炫酷機智影像的追求,無論是劇情、攝像、剪輯的技術層面,還是演員表演、主旨設定等內容層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國電影,都是高水準的。雖然無法超越《甜蜜蜜》那樣陳可辛的經典,亦足矣為趙薇同學樹立一個覘標——電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來評價的。
劇情設定無需多言,俞敏洪為代表的新東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闡釋一代人在友情、愛情、事業和東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貼出了已經成長為如今社會精英階層的四五十歲老男人們的各個年齡對比圖。伴著《光陰的故事》勾人淚點的音樂,虛構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時代意義和現實落點,不過個人覺得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點,這個PPT制作的真的不夠精良,甚至還不如之前《廚子戲子痞子》結尾的老照片。
在這樣的劇情背景中,陳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講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個海歸、一個文藝、一個屌絲,略顯標簽化的人物設定因為流暢緊湊的敘事而不顯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給影片加分不少。通過三個人在畫外音里的輪流主導來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學情景,配合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包袱,觀眾自然而然地就被帶入到了那個時代。
中國合伙人觀影心得2
影片《中國合伙人》是由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的以青春勵志為主旋律的電影,內地三大小生黃曉明、鄧超、佟大為等強強聯手首次合作,影片講述的是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在當時大環境下三個年青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相知,因為擁有同樣的夢想而一起打拼,共同奮斗創辦英語培訓學校的勵志故事。
《中國合伙人》是以新東方為背景,事實上《中國合伙人》與新東方卻毫無關系,沒有新東方的投資、沒有與“原型人物”接觸訪談、試映時也沒有得到新東方大佬們的認可。今年2月,《中國合伙人》在小范圍內試映,新東方的俞敏洪觀映之后帶著黑臉離開。后來俞校長在微博以及采訪中態度都是:《中國合伙人》與新東方沒有任何關系。 事實上與電影有點關系的是徐小平。因為《中國合伙人》的劇本就是在新東方上市后離開的“文藝中年”、青年導師徐小平所寫。電影的內核與人物原型與實際的新東方也有差距,更多地融入了導演陳可辛的影子。如果帶著與新東方對號入座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那么結果就注定要失望。
電影《中國合伙人》講述了“土鱉”黃曉明、“海龜”鄧超和“憤青”佟大為從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30年的大變革背景下,三兄弟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屌絲逆襲”的故事。 其中,“土鱉”黃曉明有“高考落榜、泡妞招拒、教書失敗”的坎坷,“海龜”鄧超則遭遇“出國受挫、事業不順、野心受滅”的尷尬,“憤青”佟大為歷經“姑娘走了、兄弟散了、夢想飛了”的悲劇,但他們最終攜手共同創造了商業奇跡,謹以二B和牛B的歲月,致他們終將牛B的青春。
《中國合伙人》電影中,“土鱉”成東青是英語培訓學校的創始人。他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外表看起來非常的自卑懦弱,其實十分的聰明睿智,身上具有80后農村孩子的典型特征:執拗的性格,不懼犧牲的精神,執著堅持的信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因為后頭已經沒有退路,所以只能去選擇無論經歷多少磨難,都必須獲得成功,即使不擇手段。該角色的原型應該是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成東青的性格和行事風格可能是俞校長不喜歡的最大原因吧。
“憤青”王陽年輕的時候是個文藝青年,個性爽朗放蕩不羈,以寫詩和“泡妞”度日,但只娶了一個簡單平凡的女人。他是成東青與孟曉駿之間的潤滑劑和協調人,是培訓學校里最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海龜”孟曉駿才華橫、自大傲氣,是大學校園里的風云人物。去美國留學后經歷了挫折和失敗,無奈回國后重新創業,成為了成東青創辦培訓學校的軍師和幕后推手。 該角色的人物原型并不是新東方創始人中的任何一人,而是融入了導演陳可辛自己的很多個人情結和生活體驗。
女主角蘇梅(名模杜鵑飾演),有種如同女神般的氣質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傲。但“土鱉”成東青對她情有獨鐘,一路狂追,那怕整個夜晚在圖書館陪伴套近乎,借路燈制造浪漫,更騎著28寸的自行車圍追堵截……上演了一幕幕“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愛情故事。而蘇梅出國的選擇也改變了“土鱉”成東青的人生軌跡。
電影《中國合伙人》三個主人公代表了世上的三種男人,最令人感動的是貫穿于他們三人之間三十年的友情,歲月無情,友情無價。陳可辛導演在微博上坦言,這是他這么多年來最難忘最感動的一部戲。陳可辛在電影的殺青宴上依依不舍、痛哭流淚、與主創人員們彼此互簽留言冊……之所以對這部電影如此投入個人情感,或許與他的人生經歷不無關系。 陳可辛早年在美國求學期間,當過服務員,刷過盤子,歷經坎坷和辛酸——美國期間的經歷被移植到鄧超飾演的孟曉駿這個角色上。
通過《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縱觀中國最近三十年來的企業史,在大陸知名的商界人物中,我最想看到的故事有兩個:
一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最牛耳最傳奇的企業(沒有之一,個人認為)華為的任正非與李一男的故事,從情同父子、當接班人培養,到離職創業、被收購回歸、最終又離開,這兩個男人之間經歷了怎樣的恩怨情仇和曲折離奇?甚至可以遐想,如果兩人不經意間相逢、眼神交會,在那電光火石之間,腦海里會有多少畫面閃現,多少情感交錯,滄海桑田,再回首,卻已是百年身。
二是92派的一個代表人物和大佬陳東升,從體制內下海,先后創立了兩家最牛耳的大企業,其兄長陳顯寶還創立了另一家著名的快遞公司,然而卻禍起蕭墻、兄弟反目。還有其本人與原配、以及紅色后代之間長達15年的感情糾葛,最終還能守得撥云見日——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都稱得上是一部傳奇。
中國合伙人觀影心得3
寒假時,出于對于黃曉明的喜歡,我觀看了《中國合伙人》這部影片。雖然這部影片片早在2013年便已上映,朋友也向我推薦過,可是直到這個寒假我才觀看了它。
電影開始于80年代,成東青,農村出身的土鱉,兩次高考落敗,眼看就要屈服于當農民的命運,他最后一搏,背下整本英文字典,從明眸變成近視眼,第三次試考,考上燕大;孟曉駿,精英知識分子,強烈自信,內心認定自己永遠是最優秀的那個。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樣子俊朗,熱愛文學,一生夢想是當個詩人。這樣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在燕大相遇,戲劇性的建立友誼,共同走過人生的變化。他們跟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一樣,都懷抱著一個美國夢。但是,他們簽證的結果卻是兩個成功,一個失敗。失敗的就是成冬青,但最后,他們三個中只有孟曉駿去了美國。后來,成冬青和白手起家,辦起了英語補習班,而孟曉駿也在美國遭受挫折后回國了。他們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創建了新夢想,后來,他們卻因為公司的是否上市產生了矛盾, 在自己的婚禮上說:“千萬別跟丈母娘打麻將,千萬別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萬別跟好朋友合伙開公司”。然而,在面對新夢想遇到的挑戰時,他們又凝聚起來,共同面對挑戰。
這部影片是一部勵志影片,雖然里面的很多場景我從未經歷過,可能也不會有機會去經歷,但是當影片的結尾,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放上來的時候,除了俞敏洪、徐小寧、王強,還有張朝陽、王石、楊瀾,甚至還有老干媽,我還是震撼了,也產生了奇怪的共鳴。它里面的場景似乎離我很遙遠,可是,青春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我的青春沒有他們那樣轟轟烈烈,但是也有我自己的特點
看著這部電影,我又想到了我自己,和成冬青一樣,我也來自農村,當然,現在比八十年代要好很多,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也在慢慢提高,農村的孩子上大學的機會大了很多。我現在是一名師范專業的學生,日后,我也將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站上講臺,為學生講授知識。現在我在學習時也會遇到困難,但是,當一想到成冬青能從一個對于不會說英語的土鱉成長到一個一口流利英語的精英,他付出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那么,我現在為此付出的努力也會獲得回報。 正如中國合伙人中的臺詞所說“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希望”。
中國合伙人觀影心得4
共同體的運作不可能一帆風順,危機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不可避免,所以讓共同體存續最重要的不是預防危機,而是讓共同體有良好的自我修復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共同體的修復能力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傳統的中國人講城府,愛面子,不喜歡輕易講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在合作前不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完全披露出來,那么共同體就會產生異化現象,從而使共同體的走向偏離成員的人生夢想。成東青、孟曉駿、王_在合作新夢想時就是如此,他們相互之間根本不知道參與新夢想的真實動機和目標,三人直到決定分道揚鑣時才說出實情,尤其是孟曉駿在美國的遭遇。設想如果他們在新夢想成立之初,就將這些真心話全部說出來,并作為制訂政策的依據,我想要么沒有新夢想,要么不會有危機。
王_在其婚禮中告誡大家“不要和朋友開公司”,其實很有道理。中國是個熟人社會,朋友更是熟人中的熟人。所以朋友間的合作總是偏重描述愿景,而忽視規則。其實規則像藍圖一樣,是促使共同體成員都朝著推動共同體目標實現的方向進行選擇的機制。所以,規則必須事前制訂,而不是在危機發生時。如果危機來臨再去制訂規則,那么規則不管如何制訂都將使至少一方的預期受挫,從而破壞了共同體存續的根基。
當然即便合作之初有了規則,也未必總是相安無事,如果規則缺乏預見性和沒有規則后果同樣。所以,應當由精英成員作為規則的設計者,因為只有他們才有這樣的能力。另外,有了好的規則,還要設法提高改變規則的成本,朝令夕改同樣等同于沒有規則。
不過,沒有契約精神,再好的規則都形同虛設。
《中國合伙人》有點像當年的《非誠勿擾》(電影),故事雖然平凡,但涉及的問題深刻,因此能夠引發大多數人思考,盡管一部電影不能給我們有效的方法,畢竟發現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
中國合伙人觀影心得5
和朋友去看了一部電影《中國合伙人》,它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電影。值得正在奮斗的年輕人看看。
成東青:是一個農村來的土鱉,家里面為了他上大學,借了很多的債,大學畢業,但是簽證沒辦下來,那就留校當老師。因為在校外兼職辦學被學校給辭退了,現在的境地對于他來說就是窮途末路,但是他沒有放棄。他不斷的在電線桿上貼傳單,直到他成功之后見了電線桿還想上去貼,絕對是達到一種發瘋的地步。
孟曉俊: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可以到美國去留學,但是他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的好過,在學校做助教被辭退,每天到餐館里面幫別人刷盤子,卻只能在老板娘高興的時間賞賜幾個小鋼镚,過著美國最低層的生活,曾經遠大的夢想,如今都成為了泡沫,但是他也沒有放棄。
佟大為:很有文人的范,對朋友特別的好,喜歡交際,被美國女朋友拋棄之后,曾一度的傷心難過,把很有藝術的長發給剪掉,為了溫飽跟著成東青一起辦英語補習班。
如果當初他們都按照原定計劃的人生走下去,也許他們人生之中就沒有“新夢想”這個詞語……現在很多人一遇到問題,就會選擇逃避,甚至有的人會因為一念之差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誰能確保人的一生里面沒有磨難,人的一生肯定會面臨很多的坎坷,但是上帝在關了一扇門的時間,還會給我們開一扇窗,用什么樣的態度面對生活,生活就會反饋我們不一樣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