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
寫觀后感可以提高人們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怎樣寫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這里提供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分享,供大家參考。
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篇1
《士兵突擊》講述了許三多很多幽默搞笑的故事,而每個故事的背后都會給人一些啟發,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中。經過這部電視劇,我感受到了許三多身上很多的品質,對于我們怎樣做好一名員工也是很有教育的。
“什么叫做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著;那什么叫好好活著好好活著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不要對沒有做過的事情說沒有意義”。現實中我們很多的人都在抱怨生活沒有意義、工作沒有意義,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會長久地處于一種平穩的環境中,以至于我們中的很多人對一切都感覺到了麻木。這樣也導致了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會一向處于不思進取的狀態。
許三多的這兩句簡單易懂的話值得我們細細體味,那能讓我們真正理解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今日,屯河也為大家供給了一個舞臺,只是在那里請不要沉寂和漠視,需要的是大家的進取和活力,如此,就必須能展示你的精彩。
“你此刻混日子,細心將來日子混了你”。混日子你會感覺自我賺了,可是長久看來,混久了終究是把自我給混了。如果你沒有理解許三多上頭兩句話的真正含義,那么許三多的這句話就點明了你此刻的生存狀態,同時也讓你提前看到了結果:時間對你的酬勞是日子混了你。當你回過頭來后悔莫及時,一切已是徒然。
“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樣,到最終,你才發現,他抱住的已經是參天大樹了,”這才是細節決定成敗,才是真正的水滴石穿的道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世界的改變不是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點。在屯河,一個人做的事就像是一根稻草,所有屯河人做的事加在一齊成就了屯河這顆參天大樹,讓她枝繁葉茂,永葆青春。屯河人需要的就是這種韌勁,明白這一點,我們每一天就能認認真真做好自我份內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真正做到愛崗敬業。
許三多身上的品質之所以能給我們這么多的啟發,那是因為他的憨厚和真實,讓人感覺是那么的難得,尤其在當今社會;因為他的“傻”,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歡笑;因為他的執著與努力,卻又給人帶來深深的思考;因為他的每次堅實的付出,在改變自我的同時也改變了別人!這些都是我們員工應當學習的地方。要實現自我價值,要實現人生的夢想,我們就應當把工作當成自我的信仰,就應當具備敬業精神。一個好員工應當具有優秀的品德,對企業的忠誠,良好的執行力和團隊精神,工作勤奮努力有目標感,能夠與企業共榮辱同發展。
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篇2
《士兵突擊》看了二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動,一個起點如此低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經過組織的培養,由一個不合格的士兵成長為一個各方面表現突出的老A(特種兵,士兵的最高境界),這部電視劇能引起巨大的反響是因為許三多就是千千萬萬個草根的代表,現實中草根逆襲上位,憑著自己的努力拚搏做出很偉大的成就的例子非常多,所以《士兵突擊》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1、一個人的起點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特別重要,當然你的出身好,天生就家庭條件優越,各方面的資源充足可以隨意為自己使用,可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上流社會的人脈關系,以及豐厚的物質條件。這些都不是一個人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優秀人才的必要條件,也算不上是特別重要條件,重要條件是你如何努力修煉,聽從組織安排,不耍小聰明,讓自己從思想道德修為和個人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備一個優秀人才的素質和修養。
2、許三多從鋼七連學到一些真理的東西,并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這說明一個人發展的方面很重要,并不斷檢討修正自己,這幾句話真理的話概括起來非常簡單:做有意義的事情,面對自己的目標和身邊的戰友,不放棄,不拋棄。看起來簡單的幾句話,但就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而是看到機會就耍小聰明(這在許三多連班隊中很普遍)。什么是有意義我想許多人都知道,符合社會和組織價值,為社會和人類幸福做貢獻的事情就是有意義。但有些人知道也不去做,有機會就偷懶,缺乏團隊精神,還自以為聰明;有些只會講大道理,對有意義的深層涵義沒有深層思考,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吃透,喜歡迎合世俗價值觀(當然我們不是說世俗權勢或金錢價值觀就完全不好,但只能造就平庸),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突破不了平庸的人生。
3、一個人在一生的修煉過程中有許多重要成長為優秀人才的特質,這些特質就是:肯虛心學習技術知識,有團隊合作精神,踏實肯干,堅韌頑強,敢于承認錯誤,不斷修正自己的缺點。這與和君集團文化中有目標、沉住氣、踏實干是一脈相承的,道理非常相同。
4、一個人在努力修煉的過程中,理想和信念很重要。所謂理想和信念就是自己真心愿意付出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說淺顯一點就是我們想到哪里去。我們如果把理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是自己的信仰,你自己真正愿意接受和認同的價值觀。許三多幾乎是全盤接受組織的目標和價值觀,一個起點低的人反而更容易接受組織或社會賦予的價值觀,把它奉為人生的信條,這樣才不會走彎路和歪路,才能真正快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偏離人生目標或社會價值目標是最得不償失的事情,偏離個人目標,人會內心失落;偏離社會價值目標,個人會遭到社會的打擊,在社會中受阻。所以看準正確的目標,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和缺失,實現人生理想才能快速和有保證。
5、一個人達到的成就結果應該比起點更重要,當人們談起你的時候,決不會只談你是誰的后代,你的出身多么高貴,你的家庭多么有錢,特別是當你百年后人們回憶起你的時候,你的起點更是過往煙云,你的成就和你給社會留下的財富才是人們值得談論的對象,精神財富比物質財富給后世的影響更深遠更持久,財富越多越值得人們去紀念。所以根本不需要站在自己家庭或前人的肩膀上炫耀自己,因為那些不是你自己創造的,你可以利用這些有利態勢做出自己的成就,留給后代或后世人寶貴財富才是真正值得驕傲的事情。
以上只是個人的幾點理解,認識不一定深刻。《士兵突擊》的意義還遠不止如此,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限于時間和篇幅,暫寫到此。
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篇3
今天,我觀看了消防知識片,使我增長了許多消防知識。
發生火災會損失財產,釀成慘禍,所以首先要預防火災。怎樣預防呢?第一,不能玩火。第二,不能隨地扔煙頭。第三,不在家時和晚上睡覺前要把煤氣關住。第四,出遠門時要關掉電閘。第五,夏天點蚊香時,蚊香要離床和窗簾遠一些。第六,在加油站不能打手機。
發生火災時不能慌張,要讓樓外的人撥打火警電話119。如果火沒有蔓延到家門前,就趕緊下樓逃生,且不能乘電梯,因為火容易竄到電梯里,或者電線被火燒斷,被困在電梯里,要走安全通道。如果火已經蔓延到家門前,住在樓層矮的可以在樓下鋪上棉被,跳下逃生;住在樓層高的可以手舉鏡子或衣服晃,等待救援,并把棉被蓋在門前,潑上涼水,如果實在來不及的話,就用濕毛巾捂著口鼻出門匍匐前進。火災發生時以人生安全為第一,以財產安全為第二,要盡快逃離火災現場,不要貪財。
通過這次消防知識片的觀看,使我懂得了消防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牢牢記住,時刻不忘做好消防。
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篇4
《士兵突擊》可以說是繼《亮劍》之后,國產電視劇中又一部體現中國人精神的抗鼎之作。它不但讓我感動,震撼,也讓我反思工作,反思人生,許三多經常說:"好好活就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而將許三多化腐朽為神奇的鋼七連為他的"有意義"加了一個特殊的注解:不拋棄,不放棄。我想,作為云南白藥的一名銷售人員,在工作中不就是需要這種精神嗎?銷售工作不是哪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作為一個銷售團隊不但要有它的銷售理念,更需要有靈魂。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又讓我想起了士兵突擊,題目是《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文藝復興》,文章的開頭是這么寫的:"當代中國在創造物質財富高速增長的奇跡的同時,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確顯的蒼白貧乏。就在西方人驚嘆中國物質技術的進步、驚呼"21世界將是中國世紀"時,拜金主義、實用主義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面孔。這種物質進步和精神墮落的反差,不但使中國人有愧于"中國世紀"這個偉大的時代,也必將使物質的進步難以持續。"用精神墮落可能有點過了,但是我覺得我們的社會確實生病了,或者所處于亞健康狀態,。拜金主義和實用主義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呀!我們的社會太浮躁和太焦慮了。
我們的物質文明確實進步很多也很快,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在追求富裕生活的過程中,我又失去了什么,或者我們缺少什么,當我們看到成才一次次為我們做實用主義的范例的時候,難道我們從心底里不是很認同這樣的行為嗎?因為這合乎社會主流價值觀。成才說,從踏上火車的那個時候開始,就慢慢的變成了電線桿,在老A遭受挫折后,反思要去尋找自己的枝枝蔓蔓,那么我們的社會是不是也要經受過類似的挫折后,才開始反思呢?
我想,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可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但是也不能苛求于環境,從自我做起,許三多說,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是就是好好活!這樣的話放到十幾年前肯定沒什么,但是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有著非常的意義!我能不能這么理解?好好活是為自己,做有意義的事是為社會。不拋棄,不放棄是好好活的精神支柱。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能讓社會更健康的發展,反過來都能讓我們都能好好活!我以前覺得奉獻這個詞離我們遙遠,甚至很假,因為奉獻會讓我們沒有回報,會讓我們吃虧,真的沒有回報嗎?看了士兵突擊我學會了兩字:我信,但這個回報不是金錢,不是名利,而是友情,是親情,是一種經歷。過程可能是艱辛的,但它卻是能讓我們長成大樹的枝枝蔓蔓。
可能每天的銷售工作就是簡單而枯燥的重復,但是簡單不代表可以忽視,枯燥不代表沒有意義,認真去做自己的工作,平凡中就會孕育出偉大,身體力行就會感染身邊的人,我們同樣不是被劇中的人物,老馬,班長,伍六一,所感染和感動嗎?
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篇5
“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群猛虎鋼七連;鋼鐵的意志鋼鐵漢,鐵血衛國保家園。殺聲嚇破敵人膽,百戰百勝美名傳。攻必克,守必堅,踏敵尸骨唱凱旋。”
《士兵突擊》是一部好電視劇,更是一本好書。蘭小龍用一部的完全沒有情愛的小說,打動了很多人,更打動了我。喜愛那里的每個人,正因每個人都讓我看到自己,看到身邊的人。愛那里的每一個主角,正因每一個主角都給我不一樣的感受。
它講述了許三多由一個孬兵變成一個兵王的故事。許三多由招兵進入軍隊。可從新兵連剛出去他就被送到孬兵的天堂—草原五班。那里沒人喜愛他的固守成規,沒人理解他的堅持。可他卻正因他的堅持完成了一條路的鋪設。于是他從那里走進了鋼七連。許三多是幸運的。他遇到了愿意招他想帶好他的史今,史今的職責心讓他覺得必須要帶好許三多,于是有了333個腹部繞崗。三多留下了,可正因成績,史今班長走了。三多成了兵王,可七連也散了。最后,最后無論他在哪,許三多還是許三多。
許三多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史今,遇到了老馬,他有成才這個老鄉,有袁朗的器重。可最重要的是,他有種精神。那是不拋棄不放下的精神,那是好好活有意的活的精神,那是認真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的傻子精神。
喜愛三多的堅持,他也羨慕剛出新兵連就進了鋼七連的成才,,特也顧慮大家的感受,可他還是一個人完成了一條路,一條走出那里的路,雖然他不想走。
喜愛三多的倔強,為了他認定的朋友成才,他拼盡全力活捉了A大隊的隊長袁郎。這也為他到A大隊做了鋪路。
喜愛三多的承諾與職責,他永遠銘記是鋼七連的人,即使應對的是更強的老A;他也永遠不會把戰友丟在后面,正因他把他們當成兄弟。
喜愛三多的剛毅,在他得知家里發生變故時,他沒有躲閃,而是勇敢的承擔,喜愛他在電話里對袁朗說“我要還錢”。
喜愛伍六一“許三多,你說得對。我們不是朋友又是什么呢”;喜愛高成“信念這玩意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喜愛馬小帥“別以為我來鋼七連沒幾天,就長不出鋼七連的骨頭!”;喜愛成才“當兵的,窮,真窮。此刻想想,除了團隊,戰友,堅持,可能最后啥也剩不了。但是如果,如果,如果一個人這一輩子當一次兵。能明白那六個字,不拋棄,不放下”;喜愛吳哲“我做不了他,但他也代替不了我”……。
“有一個道理不用講,戰士就該上戰場!是虎就該山中走,是龍就該闖海洋;是鷹就該搏風雨,好鋼就該用在刀刃上!誰沒有爹?誰沒有娘?誰和誰的親人不牽腸?只要軍號一聲響,一切咱都放一旁!誰沒有愛?誰沒有情?誰沒有一串秘密心中藏?只因人民一聲喚,一切變得都平常!”
也許我們的更多時候還是成才,也許我們在人生路上沒有許三多的那么多貴人,還有很多也許,但是那有什么關聯呢,我們能夠成為下一個許三多,只要想成為。“世界上有能喝酒的人嗎?沒有!只有能扛的人”真心的期望有一天會有更多的許三多出現,也包括我。
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篇6
袁朗就像金庸筆下的黃藥師,一身邪氣,卻又不失儒雅;有點自狂傲慢,卻又能禮賢下士;行事往往出人意料,卻又合情合理。他的出手經常給人驚鴻一瞥的感覺,一副超然于世絕頂高手的樣貌。他第一次出場時,一身綠布蓑衣,穿的像從灌木,出此刻成才的瞄準鏡里,在扣動扳機電光石火的一瞬間猛然轉身,一發子彈就結束了成才演習的命運,也摧挎了成才當狙擊手的信心。但他淡然冷笑一聲,有些輕蔑地看了那冒著白煙的地方一眼,回頭向著下一個狙擊位置跑去。成才對他來說,只是殺敵記錄上輕描淡寫的一筆而已。
然而他攤上的是許三多,正因戰友犧牲而被激怒了的許三多。袁朗是《士兵突擊》里為數不多一開始就被三多整的人,也是為數不多一開始就欣賞三多的人。兩個人一見面,二話不說,噼噼啪啪就撕打開來。袁朗本有數次機會干掉三多,可是都被三多躲了過去,無法直接解決戰斗,只好跑路躲開,卻在半三腰被三多死死扣住。發現用大頭皮鞋都解決不了問題后,袁朗不禁仰天苦笑,向那個被他踩得手指血肉模糊的兵問道:“值得嗎?”
袁朗身上仿佛有股魔力,無論在哪里,他都能成為核心。在演習結束后,隨七連回到時,在裝甲車里,明明是俘虜,卻表現得像個主人,不停地在說話。
只是一個照面,他已經開始喜愛三多這個兵了,在車里還特意問了他的姓名,還問了他的動機。在那一刻起,這個土里土氣的臉孔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里。
必須要把他弄進老A!他身上有著老A,仍至整個中國隊都需要的精神。
袁朗再出場時隔了很久,當他出此刻原七連的營房里時,我幾乎沒能認出那個一身正軍裝,帥得掉渣的青年中校就是當初那個冷靜的叢林殺手。
“你愿意來老A嗎?”
像個圣者一樣,問著迷茫卻又平靜的三多,引導著他向兵的天堂進發。
袁朗離開七連時卻是一臉的壞笑,“我才三十歲,我還沒玩夠呢!”輕挑的眉毛中寫滿得意和頑皮,笑得像個剛剛做了件壞事卻沒人發現的孩子。他明白,這個木木的,傻傻的三多,肯定已經被他打動,會向他走近了
然后,圣人,或者說頑童的光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得志小人的樣貌。
戴了幅能遮住半幅臉的眼鏡,斜叼著煙,囂張地對著那幾十個來參加老A選拔的士兵們吼著“我只要三個人。”然后,一個人跑到一邊去瀟灑地抽煙,隨手就打發了來采訪的幾個記者,悠哉游哉地跑到一邊去烤全羊,全然不顧高城的不屑,只是慢斯條理地說,這代表我的歉意。
這個時候,他是傲慢的。
最終沖刺時,看著那個幾個東倒西歪的士兵,他沒有任何動作上的表示,然而,透過那對黑色墨鏡,透過那對微張的嘴唇,我們分明看到我們的袁中隊的內心也在波濤洶涌。
這個時候,他是溫情的。
最終,他要來帶走三多和成才時,他捋起袖子,讓他們看那個據說是M16彈穿透而成的傷口,輕描淡寫卻娓娓動聽地說著自我的戰斗故事,用最平淡的語言去說著一件最有誘惑力的事,就像一個最高明的商人。
這個時候,他是神秘和狡黠的。
最終換上的卻是一幅撒旦的面孔,從進入A大隊開始,那個帥哥身上存后的一絲“人道”幾乎消失殆盡,出此刻42個選撥隊員,或者說42個“南瓜”面前的是一個無禮自大,尖酸刻薄的魔鬼的形象。
許三多很是不適應這種轉變,緊急集合時,他帶著笑,和袁隊商量,試圖讓他改變一下訓練方式,讓學員們明白,生活是完美的,他袁朗不是這樣無情的人,要用人道的訓練方式來代替此刻的不人道。
結果……
被扣十分,理由——過于天真。
地獄般的訓練,無理的要求,劈頭蓋腦的非議和責罵。
近似猖狂的語言,目無紀律的散漫,隨時響起的手機。
一個飯局吃得不知所蹤。
這就是袁朗?這就是這就是一個這就是號稱甲等集團軍克星的老A隊?
懷疑、憎恨及至絕望,這是大部分人對這位面慈心惡的人的感受。
27號第一個走了,可是他能夠說是被袁朗一腳踢出去的,附帶制造了一場殺雞給猴看的好戲,鎮壓了更多的反動思想。
更多的人,是被扣光了分,灰溜溜地走的。
留下了數個透過了考核的士兵,他們在個人素質上都十分出眾,在戰場上,僅憑殺人數就能成為英雄。
袁朗要的就是這樣的兵?
No!
那一場經典的反恐演習,那三場經典的戰場表現評定。
一切的真相都在那一刻大白,一切的結論都在那一刻做出,一切的思想那在那一刻證明。
應對吳哲的非議,袁朗變得十分誠懇,“我不會去踐踏你們的夢想和自尊,正因那恰恰是我最珍惜的”,從容不迫地拿出鑰匙,給了吳哲一個月的權力去檢查;應對三多的迷茫,他顯得十分寬容,輕描淡寫地就說服了這個兵;應對成才,袁朗再度變得鋒芒畢露,近乎半集的破析,就像他當初那一槍一樣,再度重重擊倒成才,徹底催垮對方的心理防線,把其打為原形。
他要的是三多和吳哲這樣熱愛生命,卻勇住直前的戰士,那才是老A的精神所在。
很是欣賞袁隊在劇中的一段話:“我敬佩一位老軍人,他費盡心思卻不敢妄談勝利,只期望我的士兵在戰場上能少死幾個,這是軍人的人道。”作為老A隊的指揮官,他很是清楚自我所處的位置,很是了解所要應對的壓力,他們要執行的任務,往往是要在非人的,看不到期望的絕境下的作戰。
袁朗無疑是個善良的人,他手上的那個傷口,就是他第一次出任務時,應對僅有一把改錐的敵人,卻忘掉了自我手中掌的鋼槍,從而被刺傷造成的。“善和惡發生沖突,受傷的,往往是善”。為不讓自我的部下重蹈覆轍,他不得不把自我善的一面留意翼翼地在訓練和考核時深深隱藏起來,取而代之的,就是那幅目空一切,無視他人的樣貌。所以,他不得不在假裝刻薄、無情、嬉皮笑臉、玩世不恭,制造人為的心理高壓。他只是想讓他的部下,“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就經歷第一場戰爭。在戰爭中傷亡最重的總是新兵,正因沒有心理經歷,沒有適應時刻。我們制造這樣的心理經歷”。
他明白,在這種高壓和非議下,人的本性才會暴露無遺。所以,他不好27,正因他的自控已經超越了他的潛質,以這樣的心理,是沒辦法應對老A的任務。而成才,這個考核中表現最好的人,這個幾乎彈無虛發的槍王,也被他拒之門外,正因成才太自我,目無戰友,把一切都當作自我的對立面,而又不肯付出,在考核中不能犧牲自我已成不全。
袁朗何嘗不想要這樣一個出色的兵,可是,作為一個指揮官,要思考的,不光是自我的血,更多的,是自我部下的生命。一絲的不和諧都會把一個群眾帶入歧途,一星的猶豫就會給一條生命帶來滅頂之災。一個指揮官,沒有果斷的氣質,不但會錯過戰機,也會帶來傷亡。所以,他務必無情。
作為一個領導,袁朗十分關心和了解自我的部下,和齊桓配合默契,兩個人幾乎一對眼神,就能了解對方想法;對于成才,他很早就看出了此人缺乏團隊意識;吳哲第一次殺人,吐了,他只是輕輕一句:“這連最低烈度的戰斗都算不上”,正因他明白,吳哲有足夠的智慧去調整自我的心態;而對三多,他卻表現很像一個親人。
如果說史今就像一個母親,用自我溫柔的愛去包容和滋養三多成長的話,那么袁朗之于三多,就很像父親,慈愛、卻又嚴厲,遠非一路護送,縱卻三規五矩,常有電閃雷鳴,又不乏陽光普照,多是步步引導,直至長大成人。他很是了解三多,明白他殺人之后心理定然崩潰,所以拿出一個月的工資讓他去逛大街。他更是很講義氣,三多開口二十萬,一句話:“沒有問題!”然后像一個匪徒一樣把能搞到錢的地方歸蕩一空,卻又能很知性地要求三多拿走賬本,正因他明白,這是一個人尊嚴所在,越是朋友就越是要講尊嚴。
仔細想想袁朗是一個很柔情的人,“山里的黃昏,總是令人想到很多往事”。談到自我的愛侶時,袁朗的臉上寫滿詩意、寫滿愜意,這個總是超然冷靜的中校,在這一刻,溫柔的卻像個大孩子。
片中兩位中層帶兵者,高城干勁沖天,熱血十足,事事講沖鋒,步步不落后,他帶出的兵,自然就也是熱血沸騰,充滿鋼鐵意志;袁朗卻著力無痕,飄逸灑脫,以柔克鋼,注重個性發展,“但我能夠保證,你們過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他的兵,自然是充滿個性。這兩個雖幾成對立,卻是同樣的優秀和充滿夢想,在《士兵突擊》的最終,又有了一次應對面的較量,結果是袁朗再度被俘,而高城的指揮中心被毀。在戰場上他們拼的你死我活,在戰斗的間隙又是肝膽相照,兩人要在酒場上,再覓機會,重訴真情,真是英雄惜英雄。
這兩個人,都是值得舍了命去跟的對象。
突然想起蘇軾《赤壁懷古》中的一句來,拿來形容袁朗十分適宜:“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雄恣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一個從容寫意,胸有千軍的領兵人的形像油然躍與紙上。
其實從第一眼就喜愛袁朗這個主角,輕描淡寫的一槍就斃掉了躊躇滿志的成才,這絕對是個高手,看到那里時還不明白這個主角在這部戲里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待到被拼命三郎許三多俘虜,脫掉那身野人般的偽裝,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之后,心里一震,這個家伙,有戲!那種淡定的神色,從容的語言,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利索勁。
最令人興奮不已的是,這位中校同志被一個列兵俘虜后,雖也表示自我有點冤,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許三多的賞識,甚至等不及當場挖角。想想以前看的那些個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中,也有類似場景發生,可是都是出于戰場利益,更直白點就是為了突出我們偉大的男主角卓越的軍事指揮潛質和戰場應變潛質,而這個時候的被俘者一般表現都是氣急敗壞外加羞愧難當。那里又要贅言一下許三多抓袁朗的原因,這個原因可能不偉大,但絕對貼合許三多這個人:“我的朋友想好好表現,但被你擊斃了。所以我許三多很生氣,所以我能夠致演習規則不顧來抓你,你看著辦吧!”而這正是袁朗一上來就喜愛許三多的原因之一,有血性,是個能夠交命的戰友。
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篇7
失敗和成功,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很多人都說:“只要給我相同的機會,我也肯定能成功。”但關鍵是,如果有一天,機會從天而降,人們真的能把握住機會嗎?
有一部曾在電視臺熱播的軍旅劇,叫做《士兵突擊》,講述了一個叫許三多的農村孩子從孬兵成長為一代兵王的故事。劇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想要和得到中間還有倆字,做到。”許三多在家里排行老三,從小在農村長大,家境貧寒,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許木木”。很多人都嘲笑他的木訥,可這種木訥卻沉淀在他的血液里,反過來制造了機會,滋養了他獨特的人生。
進入部隊后,曾經有一次模擬演習,許三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抓住了對方一個中校,搏斗中傷痕累累。中校不解地問他“你這樣拼命是為啥?”許三多干脆地回答:“因為你把我在演習中想好好表現的戰友一槍干了,我很生氣!”并非為了自己的成績,心思全在為他人——中校被這種不帶功利的,少見的質樸與單純打動了,接下來,他欣然幫助許三多從連隊轉入了特種部隊,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老A,攀登上一個步兵成長的巔峰。
《士兵突擊》里還有一個主角——成才。他和許三多同村,父親是村長,家境相對富裕。成才是一個聰明人,懂得見風使舵。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新一批士兵選入A大隊,有場實戰考試,五十多人只選三個,當時第一名已被搶了,而許三多、成才和受傷的伍六一是一組的,危急時刻,成才拋棄了受傷的伍六一,自己跑向終點,而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死死地等待著戰友跟上。最終,伍六一體力不支,遺憾地宣布放棄選拔,許三多這才一步一回頭地含淚跑到終點。選拔結束了,成才這艘高揚風帆的船進入了A大隊這個大湖,他自我感覺良好,卻不知山雨欲來。還在演習時,中校袁朗就目睹了成才在危急時刻對戰友的狠心拋棄,心中有所疑慮。訓練結束后,袁朗狠狠地呵斥了成才,他的那番話,如龍卷風襲來,撞斷了成才生命的桅桿。耍小聰明的成才此時才知,自己的行為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人生漫漫,究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敗?德不配位,必有殃災——學業的成功,如果沒有品德的相隨,似乎并沒有更大的意義。這部電視劇中,透過熒屏,許三多和成才的成長故事,闡釋出了別樣的人生哲理,留給無數觀眾們去感受去回味。
士兵突擊觀后感有哪些篇8
在《士兵突擊》中,我們看見的是步槍、裝甲車、直升機......可它還有我們看不見的東西——感動。
在許百順猛追許三多乘坐的那輛去當兵的列車的那一瞬,我哭了;因為他終于不再見許三多“龜兒子”,而是大喊:“兒子,好好活啊!”這是每一位父親對兒子發自內心的愛。
當許三多送走自己的老班長老馬時,他沒有哭,而我卻流淚了;因為他說:“史今班長不讓我哭。”面對人生最痛苦的離別,許三多仍把軍營中的紀律放到第一位,恪守著作為一名軍人的誓言!
在技術考核的時候,許三多為了不拖累三班,把六百多頁的教材背得滾瓜爛熟,和考官對答如流。我想,這是他心中那份最淳樸的努力與拼搏!
許三多,一個從農村來的傻小子,不斷上演著感動。這里沒有虛偽,沒有做作,展現出的是一張質樸的臉與一顆赤熱的心!
不放棄,不拋棄!
“不放棄,不拋棄”是《士兵突擊》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看完《士兵突擊》這部電視,我心里暗暗發誓以后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碰到什么困難我都不放棄,不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