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
寫觀后感并與人分享是一種有益的交流方式,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拓展視野和思路,獲得更多的啟示和收獲。寫好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篇1
張麗莉,這個極為普通的名字,這個極為普通的老師,用她的雙腿,挽回了兩個孩子的生命,她,讓中國感動。
如果危急時刻沒有她的行動,那場車禍也許就會奪取兩條鮮活的生命。她在用行動,貫徹生命的教育,她在用雙腿,讓人們對“人民教師”這個職業的印象更為深刻。
那場車禍。
又是車禍,都說車禍猛于虎,無情地吞下了一條又一條生命,破壞了一場又一場美滿的家庭。如果那場車禍可以避免,麗莉老師就不會失去雙腿,如果所有的車禍都能避免,又能挽回多少條生命呢?
事情都是因人而起,只要找到了一切罪惡的根源,人們就可以從中吸取教訓。雖然事情已經發生,這是無力改變的&39;事實,但如果從中吸取教訓,這類事故也許就能避免
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一輛接學生的客車司機在學校門前等待學生澄澈的過程中,從駕駛員座位起身移動時,誤將車輛變速桿帶入二檔位置造成車輛向前行駛,司機在采取制動措施時誤踩油門,使車輛加速行駛造成交通事故,導致四車相撞。
如果肇事司機從駕駛員座位起身移動之前,將車鑰匙拔掉,這一切的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將車鑰匙拔掉這一舉動看似普通,卻能間接影響整個中國。即使沒有拔掉車鑰匙,如果當時司機清醒一點、冷靜一點,沒有誤踩油門而踩得是剎車,事情就不用鬧成這樣了。所以在任何時刻,都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
我再此敬告所有司機,以及司機的親人,朋友:安全無小事,因為大事就是有那么一件件小事組成每一件小事都能成為性命攸關的大事。
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篇2
高貴與什么有關?職業?富裕?有時和一個好品質有關。——題記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感動中國》,了解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和偉大的人物,比如:見義勇為的__、鄉村教師格__、重情重義的__等十位偉大的人。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平民母親__,雖然早已身患重病,但她還是堅持繡完了這幅長達六點三米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巨作有幾千個還不到兩厘米的小人兒,每個小人兒穿的衣服也要繡,就算是專家每天繡八小時,也要繡上五年,她硬是三年加五個月就繡完了。
我不禁感慨萬千:母愛如江,這便是一個母親傾其所有,為兒子繡出的一幅風景圖,母親用白發做線,皺紋做針,繡出了一個杰出的人才,卻早已風燭殘年,一幅十字繡,繡出了濃濃的愛意,也繡出了蒼老的面容。現在,我們要去幫母親接下針線繡出另一個璀璨的人生 。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生活中的感人事跡吧!
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篇3
今天,我觀看了“20_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們以為朱敏才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后,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起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起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助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但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老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老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卻還惦記著上課。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老師和孫老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愿為了鄉村里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么?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里,“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己,自己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己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篇4
作文為了銷毀罪證、掩飾罪行,他們又放火燒掉了圓明園?聽著紙袋的一席話,我的心跌入谷底,好像渾身被澆了一桶冷水。我的母親。每次我寫作業的時候,媽媽都陪伴在我的身旁,耐心輔導我!我的脾氣很暴躁。地球望著無邊無際的天宇,不禁長嘆一聲說:“人類在發明高科技的同時,也在排放著烏黑的有毒氣體、染色的污水。
――題記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的帷幕徐徐落下,我的心里涌動著徐徐暖流。在越來越發達的世界上,在一年又一年興盛的國家里,每一年都會有這樣或那樣感人的故事,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沉積,使那最溫馨美好的東西沁入我們心脾。
晚會的結束,使那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在我腦海回蕩:錢偉長的無名無利無悔和對祖國的熱愛,身體力行,死而后已的精神令我感動;為良心奔波,為尊嚴承諾,雪夜里兩兄弟,變成了孤獨一個,他們是信義兄弟,不前良心債是他們每年的承諾:大雨滂沱,沖走了無數生命,在任命最需要他時,他放下兒女私情,勇敢地去救起他人――王偉,一名普通的消防員,在黑暗的夜里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不能接起的電話:還有那。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間摯愛,許許多多的故事,我們未曾知道。他們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人生之歌。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只是完成了他們在平凡不過的本職工作。但對于另一類人,或許連他們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未有完成,卻靠著他那權勢“搜刮”人民的財產,失去了人應有的道德底線,這是令人氣憤的。甚至有一些工廠,將利益凌駕于人民生命之上,這個是令人痛恨的。這些為了自身利益將“為人民服務”棄之腦后,到最后一定會得到人民的辱罵,國家的懲罰。
在我看完《感動中國》后,留下的不僅僅是感動和深思,更多的是自省。我同是華夏兒女,雖做不到驚天動地,但是我能做好我該做的,努力學習,讓父母放心。
人活在世上不要只為自己而活。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生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在此我要向那些英雄致敬。只要人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篇5
我們生活在愛的世界里,我們因愛而感動,世界因愛而更美麗!
經過我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我了解到在祖國的各個角落發生著許許多多讓人感動的。比如說,在短片中年紀最小的何玥,在自己生命結束的時候捐出自己的生命器官,用平凡生命的最后閃光,為別人照亮生活!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陳斌強用一根布帶!連接著身患殘疾的母親!不,連接著他們的不只是這根布帶,而是他們母子間那感人的深情!
20_年4月20日八點零二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里氏7.0級大地震,大地母親在顫抖。100多條脆弱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而在這些讓人悲痛的瞬間,卻有一群用自己的雙手幫助災區人民!他們是我們敬愛的人民子弟兵們!他們不懼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挽救那些埋在廢墟下的生靈!在當天下午,一輛滿載救援人員的卡車,在前往災區的途中,為了避讓其他車輛不慎翻入河中。河水奪去了兩位戰士的生命,但他們被救起來的第一反應,就是想繼續趕往災區救援!我為他們的行動而動容,為他們的大愛而落淚!而最美記者陳瑩,在災情發生當天,應該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她步入婚姻殿堂,地震來襲,她不上完成自己的婚姻,第一時間對當地居民進行了采訪!讓我們第一時間了解到災情!她的行動讓我感動!
世界上許許多多讓人感動的事跡,而這是這些讓人感動的瞬間,才讓世界變得更美麗與和諧!我,作為華夏兒女,雖然我的力量微薄,但是我愿意用自己的雙手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每一位人!讓感動聚集,讓愛無處不在!
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篇6
愛是什么?愛是連接媽媽的布帶;愛是放棄自己成全別人的無私精神。
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節目,才真正明白了——愛是無止境的。
提到媽媽我們一定會想到支柱、關愛和溫暖。有一句歌詞唱得好: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里找。孝子教師陳斌強也是這么想的。陳斌強今年37歲,是一所距離縣城30多公里的鄉鎮學校的教師。他的媽媽六年前患了老年癡呆癥,四年前父親又不幸去世。他不放心媽媽一個人在家,就用他小時候媽媽背他的那根布帶,把媽媽和自己緊緊地綁在一起,用摩托車載著她一起去上班。精心照顧媽媽的飲食起居,用自己的孝心回報媽媽的養育之恩。他是多么孝敬父母啊!想想我自己:差不多每天都要惹媽媽生氣,媽媽讓我幫忙干點活我還磨磨蹭蹭不愿意。比起陳斌強叔叔,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面對死亡,每個人都會選擇逃避。可是年僅12歲的何玥卻不害怕。12歲正是花季年齡,可惡的小腦膠質瘤“病魔”卻逼近了她。病痛的折磨讓她更堅定了捐獻器官的決心——她要用自己殘存的生命去換來更多人的健康。她是個富有愛心的堅強的孩子,彌留之際她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是回報偉大的祖國。在她生命最后的三天,她一直在唱:“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她的壯舉讓她的生命在三個人的身體上得到了延續。何玥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鴉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正是孝子陳斌強的真實寫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對何玥精神的詮釋。我們應該牢牢記住這兩個人的名字,以他們為榜樣,時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我們要把他們這種孝敬父母、堅強勇敢、博愛奉獻的精神發揚光大!愛無止境
感動中國影片觀后感篇7
《感動中國》讓我明白:因為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回鄉務農,扎根并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團隊,因為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戰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為親情之愛,有了身患絕癥,為了孩子未來的'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
愛,超越年齡,階層、民族,在這些不同的職業,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愛還可以傳承。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后的母親和女兒,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場的眼淚,還收獲了對社會的信心。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于有愛,在于堅持愛,傳承愛。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
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去擁抱那些讓我們感動的人,讓愛的力量充滿整個中國,讓愛充滿千家萬戶,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愛中,讓愛傳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