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
寫觀后感是一種記錄個人成長的方式,可以幫助你回顧自己看過的電影和電視劇,總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變化。怎么寫好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方便大家學習。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篇1
這幾天,身邊的人總是在討論《中國合伙人》這部片子,打開互聯網,有關這部片子的宣傳攻勢也是鋪天蓋地而來,看來,《中國合伙人》的票房應該是挺不錯的。不過,我對一部電影的評價,從來就不只是看票房成績,因為,你永遠無法估量,商業時代對電影的包裝和吹噓,到底給票房注入了多少水分。況且,我始終有些質疑,作為一個北上淘金的香港導演,陳可辛到底依靠什么能夠喚起我們這兩代人的奮斗和懷舊情懷。但是,對于片中三大帥哥的表演,還是有一絲期待的。于是,在這一絲期待和好奇心的作祟下,我還是邁進了電影院的大門。
看完電影后,我的心情起伏著,久久不能平息。全片始終洋溢著奮斗、堅持、青春、友誼的元素,再加上耳邊不斷響起的《國際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花房姑娘》等熟悉的旋律,更加使我們積蓄已久的情緒得以暢快的迸發,我聽見旁邊有人在笑,更多的人卻哭了。
我們這一代人是不幸的。就像成東青所說的,我們當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沒有機會走進校園,走進校園里的人也只有不到一半能進入大學。我們從一出生,就面臨著千軍萬馬齊擠獨木橋的悲劇。大學畢業以后,我們以為會解脫,然而,更苦逼的現實在跟我們招手。我們突然發現:工作是要自己找的,房子是要自己買的,就連結婚生子這一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了奢望了。
同時,我們這代人也是幸運的。我們成功了躲過了政治寒冬,迎來了國家和個人的新紀元。就像馬克思說的一樣,我們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我們生活在這個殘酷競爭的時代,盡情的呼吸著自由的空氣,肆意的揮灑著洋溢的青春。個人的命運總是與時代的發展緊緊相隨,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國家的強大,經歷了奧運、世博的成功。即使是失敗,片中表現申奧失敗的是一臺電視機從天而降,摔得粉碎;即使是迷茫,美國襲擊我駐南聯盟使館后,眾多青年去砸英語學校。還記得成東青在臺上聲嘶力竭的喊著:“你們跟30年前有什么區別,你們就知道窩里橫。中國人打中國人,懦夫,蠻橫。去向那個打你的人學習,直到你變得比他更強。”那一刻,成東青的身影讓我明白了,我們奮斗的目標在哪里。迷茫的青春終究成為過去,留下的只是我們曾經奮斗過的身影。殘酷的競爭讓我們更加堅強,至少,到了老的時候,我們不會有“時無英雄,是豎子成名”的嗟嘆。
成東青的經歷讓我們敬佩,他的理想簡單而純潔,在他身上我們知道了成功需要堅持和勤奮。他身上始終帶有中國農民的質樸和堅韌,處處閃現著人性的光輝,導演對這個角色是偏愛的。為了走出大山,改變務農的命運,他可以下跪祈求母親讓他再考一年,誠如他后來所說,“美國人永遠不知道,中國的英雄是可以跪著的。”為了趕上他心目中的偶像,他堅持大學四年讀800本書,并遇到了他心中的女神。王陽說,以卵擊石將是一場持久戰,最重要的戰術是死纏爛打,消耗對方,最后實現敵疲我打的戰略目的。這一次,成東青的堅持又成功了,代價是得了肺結核休學一年。后來,他為了還債辦補習班,直至最終成為中國的“留學教父”。看上去,他的成功似乎很僥幸,當中即使是有少許挫折,比如說為追女友患上了肺結核、在麥當勞遭服務生的白眼、辦學習班被查封等等,也只是走向成功過程中的'小插曲。電影看到一半時,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似乎成東青的成功來的那么輕松。直到兄弟三人為了教材剽竊案到美國和老外辯論那場,我被震撼了,震撼于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卻經歷著世界上最殘酷的考試,震撼于資質平平的成東青僅僅利用乘坐飛機的時間就背下了整整一本英文法律文書,在他輕松的微笑背后,我可以想象,為了趕上他心中的偶像,為了他簡單的理想,這個農村出來的“土鱉”是以怎樣的毅力,怎樣的努力和付出才得到今天的成功。這一刻我明白了,原來,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靠僥幸,缺不了的還是堅持和勤奮。
每一個圈子都有一個中心人物,孟曉俊就是這樣的人。出身良好,成績優異,祖、父都是留美歸國的精英,再加上美麗的女友。這樣的人,似乎沒有理由不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就像他在自習室演講時那種從骨子里透出的自信,我相信不僅是成東青,就是觀影的我們,都會不由的對孟產生崇拜之情。最開始的成東青甚至都沒有資格擁有孟曉俊的友誼,這份友誼是他用挨揍換來的。可以說,在去美國之前。在孟曉俊的腦海里,美國只是個符號,是一個他無法逃避的魔咒。仿佛他一輩子的努力和奮斗,就是為了去美國而已。在片中,我沒有看出孟曉俊到美國后的打算,他只是為了去美國而去美國而已,從這一點來看,孟曉俊是悲哀的,不過他后來及時醒悟,回國創業,又是幸運的。成東青毫不諱言的評價孟曉俊是他們那一代人中游得最快的,可正是這游得最快的人在他們的天堂—美國,卻擱了淺。看到這里,我仿佛有點領悟了導演的意圖。孟曉俊的遭遇像是在告訴我們,世界的中心已經從西方移到了東方,只是我們自己還沒感覺到而已,導演仿佛在告訴我們,今后我們青年的出路在中國,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中國夢,用來代替那日益虛幻的美國夢。畢竟,奧巴馬、駱家輝在美國的出現只是少數,毛主席當年也沒有留法,山溝溝里的馬列主義不也成功了,難道不是嗎?同時,孟曉俊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另外兩種東西--積極進取的精神和與時俱進的品質。如果說,成東青是新夢想的奠基者,那么,孟曉俊就是新夢想的掌舵人,沒有孟曉俊,新夢想永遠只會是一個小作坊。孟曉俊就像是一臺永動機,他的步伐永遠是最快的,他的精力永遠是最旺盛的,他的時間沒有一秒是多余的。他給新夢想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理念,他為新夢想規劃了最美好的藍圖。他提議新夢想上市,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那一點尊嚴,更是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創業者的一種與時俱進的品質,他始終能緊跟時代的潮流,把新夢想這艘大船帶往正確的方向。從這一點上來講,成東青是保守的,他的確害怕失敗,因為他輸不起,后來,他買下孟曉俊曾經遭到炒魷魚待遇的實驗室,并以孟的名字命名,他正是用這種土鱉的暴發戶方式,體現了他對兄弟的情誼,讓我們怎樣都無法對這個人物恨起來,包括孟曉俊。
王陽在結婚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開公司。”成東青和孟曉俊的出生和經歷預示著他們幾乎不可避免的將成為兩架相向而去的馬車。現代管理學告訴我們,成功的企業缺少不了團隊精神。其實,三兄弟一起做生意,沒矛盾是不可能的,何況合伙的另外倆人又那么個性,所以,最難的是化解矛盾。而王陽恰好有這種大智慧——他不僅能在成孟兩人有矛盾的時候左右逢源,為彼此說好話,吹香風,并且當兩人針鋒相對時,他也懂得該出手時再出手,而不是在兩人怒火中燒的時候起到煽風點火作用。片中的王陽最懂得在該做什么事的時候做什么事。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無為的道家思想和精神。因此,如果要說在整部電影中誰才是“最佳合伙人”,顯然非王陽莫屬。我是喜歡王陽的,因為這個人物最接地氣,他永遠都沒有指望改變世界,他只是隨性的活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在最成功的時候,他可以因為一頓便餐的感動而走入婚姻的殿堂,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他是真實的,他雖然沒有改變世界,卻成功的改變了自己,他敢于告別過去,開始一種簡單的幸福。與他比起來,成東青那種只能靠演講來代替性生活的狀態只能算是一種悲哀。但是從成東青看到蘇梅時,那泛紅的眼眶和飽含的淚水,我知道了,成東青對這種簡單而美好的幸福也是向往的。可是,生活中總有那么多的無奈。
最后,用劇中一句經典的臺詞來悼念我們的青春,“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皺紋不要刻在你心上。”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篇2
三個懷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在高等學府燕京大學的校園內相遇,成冬青曾兩次高考落榜的農村青年,跪在母親面前祈求第三次的高考,這次他成功了,在大學遇上出生于留學世家孟曉駿以及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并以曉駿為目標努力求學,發誓要把圖書館里的書全部讀完,在圖書館巧遇了他認為是全校最美的蘇梅,一番辛苦追求,卻在蘇梅拿到美國簽證以后,以分手結束。不知道為什么蘇梅和成冬青分手,是否因為成冬青是失敗者呢?
而成冬青給我的感覺是:他就是一個永遠打不死的小強,在高考兩次失敗、課外補習沒有收入、蘇梅與他分手、美國簽證失敗、被學校除名等等挫敗面前,他堅強的站起來了,并轉化為奮斗的動力,每天都貼小廣告,在肯德基講英語,在空曠的場地辦學,把所有的英語詞典全部背過,他成功了,他成為了大家公認的“留學教父”。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在大學期間一直肆意的揮霍青春,泡洋妞、寫情詩、打群架等等,還為洋妞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結果卻被洋妞甩掉,從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幫忙,重新振作起來,并與成冬青一起為教學而奮斗,在面對成冬青與孟曉駿爭執時,一碗飯喚醒了他的心,讓他明白什么才是真實的生活,什么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陰影,選擇了相貌平平的女職工結婚,因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而一直揚言去美國之后,永遠不再回來的孟曉駿,卻在美國根本找不著工作,落得在餐館當侍應助理的命運,迫于無奈的他只能回國,幸運的他遇到成冬青學校有點起色,把自己的理念全部侵入到辦學中,學校在他們三個共同努力下,成為中國第一支民辦成功學校,而孟曉駿面對自己在美國種.種遭遇,在辦學理念上與成冬青產生分歧,三個人分道揚鑣,卻因學校面臨倒閉危險時,又重新聚到了一起,為曾經一起奮斗的學校盡最大的努力,最終,他們成功了,他們的學校上市了。
影片的結局很圓滿,卻讓我想到了,可能有很少人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為曾經的夢想打拼失敗了,而選擇了放棄。成冬青的精神讓他成功了,現實生活的我們缺少他這種堅持不懈的態度,可能一個小小的打擊,就讓我們泄氣了。《中國合伙人》再次鼓舞青年創業,為心中的夢想打拼,創造屬于自己的藍天,讓青春不朽!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篇3
生活中很多夢想,生活中很多挫折,生活中很多無奈,我們倔強的在生活中過著不是自我想要的生活!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兒時的夢想如今已是支離破碎了!完美的愿望,總是被這個社會改變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快!從山溝溝里出來的哪天開始,我的世界已經開始被改變了!可是自我全然不知,還欣欣然的攥著改人生的夢想!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我跟生活做著斗爭,我跟社會較著勁,只為完成那兒時的夢想!可是夢想也會改變,夢想也只能是曲線的去完成,所以你不得不為了生活而開始改變自我!
聽過一個故事: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后,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后,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終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可是,這也不可能。當我此刻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我,然后,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忙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誰明白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也許吧!可是如今的世界是改變不了的!只能是為了適應這個世界自我做改變而已!最近,看了兩三遍《中國合伙人》有很深的感觸!我們都是在被改變的人!大概訴說著60一代的創業歷程吧!鼓舞人心,心潮澎湃!有人說,以前的創業環境好,機會多,才那么容易成功!可是我覺得不是這個理由!我覺得,是他們改變的快!他們迅速的改變以此來適應這個世界!并且伴隨著艱辛,伴隨著汗水,伴隨著諸多的困難,所以他們取得了成功!
我不想若干年后,我后悔某一件事情我沒有堅持下去!我不想后悔某個機會我沒有抓住!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機會!如果有人錯過機會,多半不是機會沒來,而是因為機會過來時,沒有一伸手抓住它。善于捕捉機會者為俊杰。可是有多少人成了俊杰呢
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頭腦,弱者坐待良機,強者制造時機。我們必須創造屬于我們的機會!機會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往往我們要放棄很多自我不愿意放棄的東西,來得到這個機會!舍與得之間我們要做出抉擇!往往一個抉擇就是你人生的分水嶺!里面有句話說得很好:人在逼于無奈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最正確的。
80后,時下流行的詞語!這個社會是有機會的!從改變自我開始吧!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篇4
中午的時候,中央六臺演《中國合伙人》,我很喜歡看帥哥,這是最初看這部電影的初衷,但是看完第一遍,感觸很深刻,甚至有的時候就會流淚,那時候沒有想著要寫點什么記錄一下。
今天算是重溫,看了開頭,因為要去搬東西,就沒看完。回到家里,曼曼在那搗鼓她的拼圖,我又開始繼續。看完了,依然是感動,依然是內心涌動的激情。安安靜靜的時光,就拿出電腦記錄一下自己的感想。
美國夢
我從來就沒敢做過美國夢,從來都沒有。現在想來,這可能對自己是最大的自我保護了。現在的留學生和八十年代的留學生肯定是不一樣的了。那時候靠的就是刷盤子刷碗,賺自己的學費。那時候的人,更有勇氣,更能吃苦,可是時隔二十多年以后,留學除了真的有本事考取全額獎學金的,就成了有錢人的游戲。小國家一年十多萬,而像英美這樣的國家,一年三五十萬也不見得夠,真的已經不是一般人的人能消費的起的了。
那時候出國的狂熱,也可能是源于對國外的未知,以為國外就是遍地撿黃金的地方,其實事實上呢,可能比國內生活更殘酷,競爭更激烈。
但是不管混的好賴與否,出過國的就是不一樣,不一樣在哪里呢?眼界!同樣是辦培訓學校,因為孟曉駿在國外待過,所以他的眼界更寬廣,因為王陽有過美國的女朋友,更了解外國人的思維。所以走的越遠,眼界越寬。
而馬云,也是因為出國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才有了做互聯網的想法和遠見。
真遺憾,這輩子沒有機會去國外留學。人生是總有遺憾的嗎?
愛情和婚姻
孟曉駿娶了愛情!這是世間難有的圓滿。從小愛慕,青梅竹馬,相伴到老。這可能是人人都羨慕的。
有情飲水飽。在美國最苦的時候,兩個人拼了命的賺錢,卻向對方隱瞞自己真實的工作,因為越是純潔的愛情,越不愿意向世俗的生活低頭。我寧愿你相信,我還是那個驕傲的公主,我寧愿相信,你還是那個守護公主的衛士。當知道了彼此欺騙又怎么,僅僅因為愛情呀!
王陽娶了生活。王陽是詩人般的存在,是最有資格談愛情的人。他跟外國女友玩的就是愛情,就是浪漫。但愛情回歸生活,就一碰即碎。把愛情當成生活全部的人,必定會受傷。而真正療傷的,是真實的生活,不求有多浪漫,抓住內心的,也作文許只是因為一頓可口的飯菜。
成東青最終還是屬于事業。從農村出來的窮小伙子,怎么才能擁有愛情?愛情本身就是一件超級奢侈的物件,更何況還要追最漂亮的傲嬌女生。但是成東青最終還是擁有了,不管最后的結局如何,過程也是值得的。
靠的是什么?也許就是那股不服輸的精神。對愛情,一樣的不服輸。沒有物質,再沒有精神,人到底還活個什么勁兒?
我身邊就有自我感覺很不錯,然后狂追校花的人,不管對方有多傲嬌,也許敗給的都是死纏爛打,這是真理,當然死纏爛打的人至少還是看的過去的,不然再怎么死纏爛打也無濟于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校花需要的東西太多,又豈是窮小子所能給予的。校園是與校花的愛情的戰場,也是墳墓。雖然沒有畢業就分手,但是走進現實的愛情,終會分道揚鑣。
夢想
你有夢想嗎?
孟曉駿有!他一直有一個美國夢,他一直想在《TIME》封面上出現。
成東青沒有。他本來就想好好當個老師,是因為金錢的困擾,才偷摸出去辦私校。被學校發現,仍然低頭道歉,認錯,以便挽回繼續任教的機會。但是命運就是這么無情,你越想挽留的,越容易失去。被迫丟掉了謀生的機會,被迫找到了新的出路。被迫有了夢想。有時候,人被逼急了,也不見得是一種壞事,因為天無絕人之路。相反,太安逸反而不見得是一種好事。
王陽也沒有夢想。但是跟著孟曉駿,就找到了夢想。所以,跟對人很重要。跟著有方向的人,就走不錯道路。
你還有夢想嗎?是什么?有沒有在繼續堅持,或者早已經放棄。
還有很多的細節,都那么的深刻。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是我們能改變自己。我從來對自己的口語沒有信心,總感覺不是中國味,是山東味,所以從來不好意思說出口,可是看到成東青看八百本書,練出標準的口語,我就知道,我敗給了自己。
人生哪有那么多的短板,都是給自己找的借口。哪里不好,就補哪里,就是跟有優勢的人比還差點,但是跟自己比,一定會有進步。可怕的是,自己認為是短板,自己放棄去改變,那就會變得越來越短。
所有的事情沒有做好,要停止抱怨,只是因為努力還不夠。不信,你足夠努力試試,結果一定會意想不到。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篇5
電影《中國合伙人》影片的結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強,還有張朝陽、王石、楊瀾,甚至還有老干媽事已至此,眼眶終究還是濕潤了,不是那種強烈的感動或者悲傷,而是一種很奇怪的共鳴。
為什么電影里帶來的共鳴是“奇怪”的呢?
關于我,離電影里那段青春距離還是挺遠的,那樣的裝扮,那樣的校園,那樣的圖書館,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從未想過去美國,更是沒碰過托福,沒碰過GRE,大學里每天都在吃喝玩樂看著苦逼的背單詞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從未讀過新東方,哪怕新東方熱已經掛到了校園的每個角落,不愛讀書的我,都不為那些老師們的“笑話”所動,堅持打工、實習,愉快的繼續吃喝玩樂。最后,我沒有有著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沒有想過自己去創業,闖出一片天,工作兩年了,還是各干各的,來去自在,兩袖清風。
我的青春,和電影里表達的,截然相反。
可讓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歲月看似離我的校園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沒有讓我有所感觸,反而是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的《合伙人》,反而是沒有在我的青春里呆過的陳可辛,把故事說進了回憶里,有笑有淚,令人欣喜。雖然吳君如笑著說陳可辛這部電影完全沒進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說,這次的回歸,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響了三遍掌聲,然后觀眾紛紛與陳可辛導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從50后到90后,居然個個都能從電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邊人的影子。一個老伯激動地說:我兒子當年在美國就是這么的苦啊!被開除了,然后一個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個電話……一個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說,電影里的那一首首有關青春的歌曲,實在是勾起了校園的回憶……我說,電影里有一句臺詞深深地撼動了我,具體記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沒有經歷過著一切,但依然會為這三個男人的夢想叫好;即便三個合伙人的英語發音實在是很“屌絲”,但依舊不會阻礙青春能量的迸發;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國合伙人》后還是覺得,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為青春不是帥哥美女的專屬,不是一代人的專屬,青春,屬于每個人,哪怕你是個二愣子,哪怕你是個純屌絲,哪怕我就是不愛背單詞。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篇6
我們不禁會問,夢想究竟是什么,為什么它會對人的決策產生如此影響?依我個人理解,一個人做夢都想得到的東西,應當是其整個人生,至少較長時間內的目標,在這個區間內這個目標帶來的可期待利益至高無上,現實生活中任何利益在夢想面前都將顯得無足輕重,任何與之存在競爭關系的選項都必將被放棄。
人是理性和經濟性的,人的理性使人具有了選擇的能力,而人的經濟性則使人知道如何去選擇。自私是人的天性,這又決定了人是有目的的動物,人有了目標就知道朝哪個方向選擇,因為目標永遠是評價手段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所以有了目標后我們才可能做正確的事。凡是有利于目標實現的都是正確的,否則便是錯誤的。正如蘇梅的人生目標是美國一樣,當她面臨選擇的時候,必然會選擇能夠讓她留在美國的選項,只有這樣才會讓她幸福和快樂。而成東青的目標是得到蘇梅的愛情,當二者的目標間沒有矛盾的時候,尚可共存;當二者間的矛盾不能調和時,如果都堅持按照自己的目標和判斷是非的標準,各奔東西則無法避免。
設想在成東青確定不能去美國的情況下,如果蘇梅能夠改變其人生目標,將美國從至高無上的位置上拿下來,而將成東青放在美國的位置,我想《中國合伙人》將會以喜劇收場。但是這個夢想的改變只能由蘇梅和她的上帝來決定,任何世俗的人都無權也無法干涉。
看來,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不能改變任何人,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00字篇7
我一向不太喜歡看電影,總認為電影的節奏太快,我的思維跟不上,所以總是把電影拒之門外,直到那天無意間看了《中國合伙人》的宣傳海報,三大“帥鍋”裝扮得極為異常的造型引起了我的興趣,在網上搜索著看了一遍,有點意思,有些地方沒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之后想想,之所以會這樣,都源于片中很多觸動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從1980年代到21世紀,在新中國這30年間大變革背景下,三大“帥鍋”為改變自身命運,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更能夠形容為這部影片是在這激蕩三十年中關于一個土鱉,一個知識分子,還有一個浪漫騎士的“中國式成功”故事。
孟曉駿、王陽和成東青是那個時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們中,一個是自視甚高、鋒芒畢露的海歸后代;一個是醉心詩詞、風流倜儻的浪漫騎士;一個是不修邊幅、默默無聞的一大土鱉。正是這樣各走極端、格格不入的三個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誼,并創下一段“神話”故事。無論是最初的合伙還是最終的分歧,片中最動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臨著重重考驗,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被北約軍機轟炸、還有ETS美國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夢想侵犯版權,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來,共同應對新夢想的困境。時間是個好東西,它能讓以往熱烈的感情變得冷靜,也能讓熱血的友情變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給你唱《海闊天空》,你迷茫了聽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樣變,我們失敗了還是成功了都一齊唱《光陰的故事》。
這也是一段關于青春的“血淚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過的經歷。這部影片不僅僅帶領觀眾回顧了青春的“血淚史”,更讓觀者找到了同故事情節中種.種青春挫折上的共鳴。三個人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人生觀,不一樣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讓每一位觀者或多或少地從里面找到自我的影子。我們以往或正在經歷的青春,誰都有過沒落的時候,誰都有過愛戀的傷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這三個人物的身上都有著相應的折射,于是在他們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違的共鳴而被震撼。
在這部影片中,我覺得更出彩的還有一些經典的臺詞:“什么是夢想,夢想就是讓你感到堅持就是一種幸福的東西”,“我們僅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期望”。我還很喜歡片中美國老太太的話Youareyoung,youcangofarawayfromhere,shewillgetstuckhere。是的,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僅有堅持住了,那些過往的傷痛才會成為閃閃發亮的光點!還有那句最戳人心窩的“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我們現實中總是讓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擊潰,于是忘記了以往的夢想。然而夢想是最不該放棄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讓它磨滅你的靈魂。
《中國合伙人》確實是一部讓50后深思,讓60后動容,讓70后震顫,讓80后楷模,讓90后啟迪的勵志傳奇大片。看完這部片子,有了一種“想去做點啥”的沖動,讓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細細品來,不難發現它更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最終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了你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這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的最根本的出發點。
是的,夢想需要堅持,所以不論你是土鱉、是憤青還是海龜,都應當像電影里的主人公一樣去做夢、尋夢、追夢、圓夢,讓我們一個個小夢支撐起我們的中國夢,這樣我們的中國夢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