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
觀后感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相互探討和交流不同的觀點。優秀的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篇1
看過了這部電影,現在說說我的一些看法。影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作為日本軍國主義所發動戰爭的犧牲品的日本民眾的對戰爭的態度以及普遍心理。
可能是作為老一代人的緣故,高畑勛并沒有過多的去描述這場戰爭的背景,也許是認為這些事是不用過多交代的常識吧。但對于缺乏大戰歷史知識的年輕一代日本國人,在他們看到前人的懺悔時是否會明白其真意呢?他們應該先補上歷史背景知識,再來觀看該片,有人說該片是在控訴戰爭,我覺得這其實并不準確,它其實是在抨擊導致戰爭的日本法西斯。影片以主人公14歲的清太和4歲妹妹節子—戰爭的直接受害者由生到死為主線,真實地呈現了二戰中日本民眾因生存而改變了人性中的美好,取而代之的是人在難以自保的情況下產生的自私。我并不想批判因食物短缺而愈發自私的妹倆的遠房姨媽,相反,我還要肯定她的決絕,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活下去,她放棄了她所能放棄的一切。
影片以螢火蟲為名,螢火蟲本身即是一種寓意。戰亂中的這對兄妹,就好像是黑夜里的螢火蟲之光悄然的飛向那落寞結局……這樣的場景賺取了許多感性的女生的眼淚,死亡是那么的可怕,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難免會有憐憫惻隱之心。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篇2
戰爭,總是殘酷的。是人們為了一種利益、一種權利而發起的一場爭奪戰。然而,因此而吃苦的不只是士兵,還有老百姓。從天而降的炮彈、深入人心的子彈、鋒利無比的刀刃……這些武器都成為了奪取利益的工具,也成為了屠殺百姓的工具。多少個家庭因此破碎,多少個孩子因此成為孤兒,多少個地方因此人群減少,多少棟房屋因此倒下……
同樣,深受戰爭之苦的一個家庭,也因此受到傷害,并且家破人亡。這就是本篇觀后感所要講述的電影——《螢火蟲之墓》。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家庭因為戰爭,家破人亡的故事。采用了倒敘的方式,由一個男孩的尸體延伸他的回憶。先是母親去世,接著受到姑姑的冷淡,帶著妹妹過艱苦生活。唯一的精神支柱是父親,可就在妹妹生病之時卻得到父親壯烈犧牲的信息。得到噩耗之后,又發現妹妹的病已嚴重到出現幻覺,隨后妹妹也離開了這個少年。孤獨活在世上的他,最后也英年早逝。
一連串的遭遇,一個不幸的家庭,這些悲慘的故事讓我們深感凄涼。在悲痛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做出深思?是什么讓這個家庭遭到如此凄慘的待遇?在戰爭的背后,是老百姓的悲哀,是平民的不得已,是長官的兇狠,是人性的泯滅。千萬百姓的苦衷只能歸到一個點——勝利的必需品。
螢火蟲,是散發著微弱光芒的昆蟲。那微弱的光芒,卻讓人倍感溫暖。這星星點點卻又讓人倍感溫暖的光芒,是希望,是點亮遠方的火種,是激勵勞苦大眾的使者。這百姓的希望,卻被戰爭的殘酷給掩埋。這溫暖人心激勵大眾的光榮使者,就被這樣送進了墳墓。螢火蟲之墓,就是希望之墓。螢火蟲之墓,就是熄滅火種的暴風雨。螢火蟲之墓,就是為領導人們暖人心扉的好領導設計的陷阱!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篇3
故事一開始在一個荒涼頹敗的小小的車站里,匆匆而過的行人頭也不回的往前走。鏡頭徐徐拉過,一個穿著破敗的人影出現銀幕上,絕望而疲憊的眼神,臟兮兮的臉頰,蓬亂的頭發,傷痕累累的肌膚,卻不停的念著媽媽、節子……
昭和二十年,
九月二十一日的夜晚,
我死了。
銀幕上出現了這些話。我有些怔住了。我想,這不是個平凡的故事。
車站的管理員收拾著他的尸體,嫌惡的搜著他的`口袋,口袋里掉出一個裝水果糖的鐵皮罐子,另一個管理員漫不經心的說扔了吧,于是這個臟兮兮的鐵皮盒子被扔到了夜幕下也臟兮兮的草叢中,驚起一片漫漫螢火蟲……
一向很喜歡宮崎駿的動畫片,淡淡的溫馨,淡淡的感動,久久的回憶。雖沒有激動激昂的情景,卻讓人久久不能忘懷,那一絲一毫的溫暖在觀眾不知不覺的時候卻也早已刻在了心里,等你徹底醒悟時,確是沒有邊際的感動,會為主人公的善良所打動,為那不可言喻的情感所流淚。
這便是成功的電影了吧,只要你一聽到名字便能想起那夭夭桃花林或是漫漫螢火蟲……
一開始看完這部《螢火蟲之墓》總覺的天空都是灰暗的,標準的杯具,情節也不夠精彩,不免稍微有些失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卻發現,再也忘不掉了,每一個情景。真的,是真的,再也忘不掉了,一想起便是微微的苦楚溢滿胸口,卻泛著一點點淡淡的溫馨。
看了這部電影我對日本的態度有所改觀,想罷戰爭真真是無情的,不論哪個國家,人民卻是無辜的。這部電影講述的便是日本與美國打仗的時期作為背景,以相依為命的兄妹兩艱苦度日的故事為資料的。空襲時,大家都躲到防空洞中避難,炮火連綿不絕,一幢又一幢的房屋被摧毀,到處充斥著著哭聲喊聲。炮火過后,到處都是遇難的人民,死前痛苦的表情還未曾變過……
哥哥叫清太,妹妹叫節子。他們活了下來,可他們的媽媽在戰火中再也沒回來。
他們寄人籬下于姨媽家,起初姨媽的態度還能夠,到后面卻越來越惡劣,人的自私與貪欲暴露的淋漓盡致,清太將家中埋藏在地下的食物和衣物都給了姨媽,才換來完全不等的白米飯,每一天只能喝稀稀得咸粥,而姨媽一家卻吃著用清太家東西換來的白米飯做的飯團,妹妹很是不高興,哥哥卻讓妹妹忍耐。半夜妹妹因為想媽媽而做著夢哭鬧著,姨媽狠狠拉開門怒吼著要不要人睡覺了之類的,哥哥還是沒說什么,只是帶著妹妹到屋外散步,看看漫漫螢火蟲。最終一天清太也忍不下去了,帶著妹妹搬出了姨媽家,住在了破舊的防空洞中,過著自由的的生活。可好景不長,妹妹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身上長出了痱子一般的的疹,看著連走路都成問題的妹妹病成這樣,哥哥立刻帶妹妹去了醫院,可醫生只是不耐煩的說了聲是由于營養不良造成的就打發他走了。
我想,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戰爭造成的,原本有些富裕的清太家,因為戰爭,一切的幸福都化為泡影,無影無蹤。因為電影最終,節子也死了。
她手中拿著還未吃過的一塊西瓜,安靜的死去了。我想,她是再沒力氣去吃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戰爭,有戰爭的地方就有杯具。期望這個世界再不要有戰爭,再不要有杯具了。
抹抹眼角,不知什么時候已經醞釀好的眼淚,滑落了下來。
放映到最終的最終,還是那一片漫漫的螢火蟲,和牽手而去的兄妹倆……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篇4
別看我現在已經是大學生了,我還是挺喜歡看動畫片的。
《螢火蟲之墓》這部動畫片是我的一個小學妹給我介紹的,她也喜歡看動漫。平時,我在宿舍說我喜歡看動漫時,我們宿舍姐妹老是嘲笑我“黃毛丫頭,長不大的小屁孩”,My Dod! 我都憋屈死了,也找不到理解我的人,這下我終于找到知音了!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二戰時期東京一對兄妹的艱難生活。在美國轟炸東京的時候。主人公節子和她的哥哥在轟炸和硝煙中失去了母親和他們溫暖的家。當時,節子三四歲的樣子,他的哥哥也大概十歲左右,他們的爸爸因保衛國家離家作戰,音信全無。節子和哥哥只有去投奔遠方的阿姨。可是,在阿姨家住了一段時間后,阿姨就不想照顧他們了,不讓他們吃飽,不給他們玩耍的自由,節子的哥哥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哥哥想讓節子健康快樂的生活,于是,哥哥就開始四處尋找住處,終于他在一個小山坡上找到了一個小山洞。當他把搬家的決定告訴節子時,節子也非常高興。從此,兄妹倆開始了自己動手為衣食的生活。剛開始的一段時間,他們靠賣掉媽媽留下的衣服換錢過了一段很快樂的時光。但是,好景不長,很快,哥哥就為他們的食物發愁了。他們有時候開始餓肚子了,當節子用嬌嫩的聲音說道“哥哥,我餓……”時,我真的哭了。孩子太可憐了,當每一次我吃飯時,我都感覺自己真是太幸福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晚上他們睡覺的時候,節子說我怕黑,哥哥。哥哥就給節子捉來了螢火蟲照明,第二天他們醒來的時候,死了很多的螢火蟲,節子把他們的尸體都埋了起來。這時,哥哥問,節子你在干什么?節子的回答真的讓我很感動真的,她說,我做一個墳墓把他們都埋起來,媽媽不就是躺在墳墓里嗎?哥哥這才意識到,原來節子已經知道媽媽離開的消息了。哥哥這時感動的熱淚盈眶,我也是……節子什么都知道,但是,表面看起來她好像什么也沒有經歷過一樣。多可愛、多體貼、多善解人意的一個孩子啊!
戰爭的硝煙終究還是吞噬了這個美好的靈魂,節子因為營養不良離開我們了……
其實,很多反映殘酷戰爭的影片和文學作品不止一部兩部、一篇兩篇了,很多呼吁和平、反對戰爭的口號不止喊一遍兩遍了,不止一個兩個人要求和平了,不止一例兩例的血的事實震撼過我們的靈魂了!可是為什么人類就是不能和平的生活呢?為什么我們非要來個魚死網破呢?為什么非要有很多的家庭因為戰爭而破碎呢?為什么非要有很多像節子一樣的可愛的孩子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呢?為什么???
我聽說現在某些國家還在用武器談判,還有很多兒童因為戰爭失去父母和家庭,衣食無靠。這些孩子多可憐啊。就算看在這些孩子的份上,好戰者們也應該放下武器啊,你們忍心嗎?權利和金錢就真的這么有誘惑力嗎?他們真的比孩子們天真的眼神,歡樂的歌聲更有價值嗎?
我只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不要有節子這樣的經歷,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度過美好的童年,遠離戰爭的騷擾。希望世界上永遠都不要武器,希望所有人都不用擔心自己的家庭會被破壞,所有人永遠都幸福的生活……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篇5
最近,我看了電影《螢火蟲之墓》。電影講的是:在二戰后期的日本,一個小孩失去了母親,和他的妹妹一齊生活。他們先是在姑姑家住下,前一陣住的好好的,可之后美軍天天開始轟炸所以姑姑開始嫌棄他們拖后腿,于是一天比一天不耐煩。之后姑姑甚至說哥哥游手好閑,有時間玩卻沒時間干活,于是兄妹2人開始自我煮飯。
直到有一天,哥哥忍無可忍,帶著妹妹去一個山洞隱居。在山洞的有些日子,他們過得悠閑自在,在野外嘻嘻哈哈,抓螢火蟲,在小河戲水……之后,妹妹因為營養不良而生了一種窮人治不好的病,由于哥哥沒有經濟來源所以開始偷東西,第一次偷東西被人發現了,他被打得慘不忍睹。之后哥哥每當美軍轟炸就出去偷東西,所換得一些錢能暫時穩定妹妹的病情。
可是之后妹妹的病情加重,哥哥也擔當不起。于是哥哥把身上僅有的錢用來換吃的,無意中他聽到日本戰敗了,無條件向美國投降,他一向堅信活著的爸爸也死了。于是他心急的不得了,立刻去回去看妹妹。但妹妹已經快餓死了,當哥哥趕到時妹妹睡著了,也死了。哥哥之后埋葬了妹妹,把妹妹的骨灰收到了糖果盒里。之后,哥哥在車站中餓死,在天國,他最終見到了妹妹……
看完了這部片子,我很震撼。從前我一向以為日本人都是壞的,但這部片子告訴我,日本人也很可憐,他們被強迫去參戰,老百姓吃不好,穿不暖,還要躲避x的轟炸,還有不少人被x炸死,被疾病纏身,被活活餓死……其實,戰爭并不能解決什么,只會給人們帶來災害,大家想想,如果成年人都去打戰,有不少都會被打死吧,僥幸逃生的,也會被疾病和痛苦折磨,走投無路的人們只能去搶劫,殺人。這樣又會有很多人受傷。
看完了這部片子,我明白了,世界大戰是恐怖的,當日本被x炸到時人們就意識到了世界大戰的威力,其實我們因該珍惜生命,愛護和平,不要讓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篇6
今日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螢火蟲之墓》,也叫做《再見,螢火蟲》,使日本出版的。這部電影十分感人,使我不斷地在流淚。
我來講述一下吧:哇田是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他有個妹妹,妹妹叫做小節,這個時侯正是美國侵虐日本的時候,哇田的父親去打仗,母親去避難,哇田負責照顧好小節。哇田在路上一邊背著小節,以便避免炸彈炸傷,他們到了親戚的家,親戚收養了這兩個孤兒。一天,哇田出去,有人把他叫到一個病床前,病床上躺著哇田的媽媽,他的媽媽被炸傷了,渾身包著白布,到處都是血,過了幾天,他媽媽去世了,哇田還瞞著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妹妹,說媽媽在醫院。最終,哇田還是告訴了他的親戚,那個親戚很著急的給哇田的父親發了個信,但他的父親依然沒回信。親戚收留了他們兄妹倆,可是時間一長,親戚們十分嫌棄他們,他的親戚勸他們到別的地方去過,因為他們把媽媽的衣服賣了,最終還是沒飯吃了。他們自我挖了個山洞,洞里很簡陋,僅有一張床,他們吃的飯是找別人要的。一次的晚上,哇田把螢火蟲放在房間里,屋子里顯得格外的亮。哇田和小節早上起來,螢火蟲都死了,哇田看見小節在埋螢火蟲,哇田問小節:“你在干什么?”小節難過地說:“我聽嬸嬸說的,媽媽死了,也是這樣埋得。”他們都哭了。過了幾天,他們沒吃到有營養的東西了,小節被餓死了。哇田把小節埋了,燒了。最終天空中出現了許多螢火蟲。
日本著名動漫大師宮崎駿的一部動漫《螢火蟲之墓》被拍成了電影,其導演是高畑勛,看過了這部電影,此刻說說我的一些看法。影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作為日本軍國主義所發動戰爭的犧牲品的日本民眾的對戰爭的態度以及普遍心理。
可能是作為老一代人的緣故,高畑勛并沒有過多的去描述這場戰爭的背景,也許是認為這些事是不用過多交代的常識吧。但對于缺乏大戰歷史知識的年輕一代日本國人,在他們看到前人的懺悔時是否會明白其真意呢?他們應當先補上歷史背景知識,再來觀看該片,有人說該片是在控訴戰爭,我覺得這其實并不準確,它其實是在抨擊導致戰爭的日本西斯。影片以主人公14歲的清太和4歲妹妹節子—戰爭的直理解害者由生到死為主線,真實地呈現了二戰中日本民眾因生存而改變了人性中的完美,取而代之的是人在難以自保的'情景下產生的自私。我并不想批判因食物短缺而愈發自私的妹倆的遠房姨媽,相反,我還要肯定她的決絕,為了讓自我的孩子活下去,她放棄了她所能放棄的一切。
影片以螢火蟲為名,螢火蟲本身即是一種寓意。戰亂中的這對兄妹,就好像是黑夜里的螢火蟲之光悄然的飛向那落寞結局……這樣的場景賺取了許多感性的女生的眼淚,死亡是那么的可怕,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難免會有憐憫惻隱之心。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提過一個觀點: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對此我很難贊成,因為我更看重的是生,至于死的內涵,我無法發掘,也不愿意發掘,只得逃避。
清太和節子的父親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大佐,身為海軍軍官后代的他們有著富足的生活,而受軍國主義教育下的當地民眾對這樣的家庭自然懷充滿敬意,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他們是幸福的。然而,戰爭的爆發改變了這本完美的一切,父親受命與美國海軍激戰太平洋,生死難料。臨行前,父親叮囑清太:“父親保衛日本,清太守護媽媽和妹妹”。此刻看來,這只是父親的一廂情愿,日軍的聯合艦隊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年僅14的清太的稚嫩雙肩也無法承載家庭的重擔。最終,日軍聯合艦隊全軍覆沒,父親也死于海戰。在一次美軍的空襲中,母親也撒手人寰,留下年幼的兄妹倆如浮萍般湮沒于戰爭的暴風雨中。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篇7
最近剛刷了一部電影,名叫《螢火蟲之墓》。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后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里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看完這部動漫,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雖然沒法兒體會戰火紛爭帶來的悲慘,但影片中的幾處共鳴深深觸動著心弦。
一,作為家中老幺,有個哥哥確實是一種幸福。不管是吃零食還是平時的家務活,對哥哥撒個嬌,總能吃到更多的糖果,總能成功的把家務活甩給哥哥,然后像個大佬一樣,站在凳子上,拿著雞毛撣子,指揮著哥哥干這干那,滿臉驕傲的模樣。影片中的哥哥清太,對妹妹節子情感是真,也讓人感動,寧為太平,莫作亂離人。
第二,小時候家中突遭變故,有很長一段時間,經濟十分困難,家中日常靠著那幾大缸的腌菜蘿卜過活。可是,母親總能在艱苦的日子里給我們帶來簡單的歡樂,有時候是路邊的一束野花,有時候是菜籃子里變出來的大西瓜,有時候是口袋里掏出的小龍人奶糖。盡管生活困苦,但母親從沒有怨言,也從不奢求別人的幫忙。別人能幫得了一時,但幫不了一世,自食其力永遠是正解。影片中的哥哥,帶上妹妹前去廢棄防空洞進行艱苦生活的時候,附近的那位農民伯伯給予兄妹兩的幫忙也不算少,不僅僅在開始時免費借用了手推車,還給他們贈予了茅草和悉數鮮蔬,且在哥哥多番前來討要食物而萌生出一種厭煩情緒的時候,還作出了“呼吁影片中的哥哥前去生產小組”以及“回到親戚阿姨家”的提議,只可惜倔強的哥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明晃晃的又將這一“工作”和“回家”的提議忽略掉,并作出前去另一家討要食材的行動。在那個年代,又哪有人能夠如此慷慨呢?
哥哥攜伴妹妹于廢棄防空洞生活的這幾個月時間,事實上就變成了逐漸將妹妹引領向死亡的不歸旅途。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照顧好自我,照顧好親人,我們都想做正取,但其實連堅持鍛煉都做不到,怨恨別人和這個世界,獲取別人的仁慈作為生活的支撐是要餓死人的,困難到來,總有人熬可是去,也總有人熬過去,而我們,應當追求做一個有本事的人,起碼有自食其力的本事的人。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篇8
飛舞的螢火蟲,讓一個故事在我腦海里浮現……
那是《螢火蟲之墓》!它向我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的一個城市大半變成廢墟,處處哀鴻遍野,一對曾經像灌了酒一樣甜蜜幸福的兄妹,父母被戰爭奪去了生命,而他們流落在荒郊野外,哥哥靠收集各種小動物、蟲子和植物來養活自己妹妹,餓到極點的時候,妹妹甚至拿泥巴做成食物的形狀吃……哥哥竭盡全力,妹妹也聽話乖巧,可最后還是雙雙餓死了。
這難道不就是戰爭中普通人的普遍遭遇嗎?這種遭遇對世界來說輕微到可以忽略,可對處在戰爭中的那些弱小的人們,卻是經歷了最最悲慘的人生。這難道不就是戰爭中最最不足惜的犧牲以及代價么?……這千萬個問題合成一句:為什么要發動戰爭,造成許多無辜的人死亡呢?
其實,當時日本也是發動戰爭的國家之一,日本燒殺搶奪其他國家,所到之處妻離子散,造成他國無數人傷亡。他們以為這可怕的魔獸——戰爭象征著勇猛與強大,卻不知道這可怕的魔獸背后卻是著生命與血的地獄!因為當日本戰敗之后回頭一望,自己國家的人民也在飽受戰爭的煎熬,電影講述的只是其中的點滴。
是戰爭造成這無數的人生離死別,是戰爭奪走了無數條生命!一條生命,比地球還重,千萬條生命啊,搭上整了宇宙也塞不滿呀!
世界上的哪一次戰爭不都造成數不勝數的人員傷亡?而和平,仿佛天上一顆微微發光的石頭,沒人去望。只有經過血的濯洗,只有認真反思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我們才會珍愛它。
我希望這世界上不要再有戰爭,人們都愛好和平。愿那些在戰爭中無辜死去的人們,都能看到那一只只飛舞的螢火蟲,跟著它們小小的光明,去到天堂……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200字篇9
螢火蟲,童年的夏夜里偶然會看到的可愛的小東西,曾帶給我們難得的快樂。據說,泰國夏夜的海邊樹上聚集的千萬只螢火蟲,以相同的節律閃現,能構成類似閃電的壯觀景象。螢火蟲的光還有獨特的含義:模擬求愛信號、誘異種以殲滅、打斷求愛信號、離間對手熱戀。可愛的螢火蟲,現如今也難得一見了……
影片的開始就是主人公阿泰的獨白:我叫阿泰,我生于1944年9月21日,晚上餓死街頭。一身軍裝背著小布包的形象很容易讓我想到我們老電影中的小英雄。但背景那刺眼的紅色也使得影片沉浸在一片難以抑制的悲傷中。
阿泰死了,餓死在站臺。被扔出的紅色鐵皮糖盒子把視線拉伸到一片廣袤的田野里,激起了星星點點的螢火蟲,一片祥和的溫暖,妹妹可愛的身影也同時出現。兄妹倆踏上了“人生的火車”,記憶一點點播撒開來……
殘酷的戰爭奪去了媽媽的生命,爸爸在海洋艦隊杳無音信,兄妹倆只好寄住在姨娘家。正如我料想的一樣,姨娘充當一個后母的主角,對待自己的親人很不和善,百般的刁難與難看的臉色,使得阿泰帶著妹妹遠離她遮風擋雨的房屋,棲息在無人煙的山洞中。這讓我很無奈,無奈這無情的親情!
日子過得很清苦,但兄妹倆在一齊的場景總給我濃濃的溫暖,妹妹甜甜的笑聲也不絕于耳。這似乎開始了另一種嶄新生活,一切都引領向前的步伐。但……特定年代里,沒有住處,沒有食物,沒有金錢,甚至沒有了值得典當的衣物,日子怎樣能繼續呢?阿泰作為兄長要照顧年幼的妹妹,漸漸演變到偷盜的地步,僅僅為了妹妹不餓肚子。當然他得到了一頓毒打。更可悲的是,他期望敵機來轟炸,這樣他就能夠趁這個機會到人家里找一找剩下的食物和有用的東西。不得不說,阿泰他的行為是不好的,甚至有些扭曲,但社會的根源促使了他這一行為。我們能責怪他嗎?不,不能,怪只怪可恨的戰爭,和匱乏的親情!
妹妹的身體越來越差,沒有錢醫治,更沒有錢補充營養。等到阿泰取錢才明白連代表最后期望的爸爸也去世的消息,生活帶給他的是接連的失望。但他不能灰心,還有妹妹等著他照顧。但是看到的卻是妹妹奄奄一息的躺在山洞里,嘴里甜甜地吃著硬硬的扣子和泥巴,卻認為是水果糖和蛋糕。這一幕很是讓人難受,妹妹可愛的身影也漸漸消失在她玩耍的山洞前。生命中接連失去了至親至愛的三個人,誰能承受呢?想到那里,真的只有哭才能抒發心中的悲痛……
影片結束又回到紅色的背景中,伴著點滴的螢火蟲溫暖光語,阿泰喚妹妹:夜深了,快點去睡。似乎給我們感覺兄妹倆還在,只是換了一個生活場所——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