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精選
漫長的人生之路中,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精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精選【篇1】
我感覺我看過這篇小說,不過郭敬明的小說我都是一夜看完的,不過最有印象的還是《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悲傷逆流成河》沒有饒雪漫的《左耳》《沙漏》寫得細膩,看過之后,讓人揪心
這部電影改了很多,女主沒有失足懷孕,而是得了惡心的婦科病。
故事里還是那個多愛的王子—齊銘,但是他不喜歡女主;還是那個人生坎坷、曲折的灰姑娘—易遙,還是有她騎士—顧森西;善良的騎士的姐姐—顧森湘,收到波及失去了生命;還有那個遭受了校園暴力,卻又將此傳遞下去的轉校生—唐小米。她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說傷,也可以算得上好的結局。
很多人在學生年代都經歷過校園暴力,又或者說霸凌,很多人因此性格上都或多或少與健康成長的孩子有些不同,特別敏感、脆弱,不過我的經歷主要來自家庭。如果你有這樣的經歷或者你是細膩敏感的性格,看這個故事會尤其能夠共情。
而我不能,從我性格角度來說,故事的開端就是漏洞,王子會和灰姑娘走得這么近嗎?他若是不喜歡這個女孩子,過分的親昵就是錯的。當然,無法否認,虛榮心會給我們生命帶來許多有趣的經歷,我不喜歡他,但我們明明是很好的朋友,我不否認存在,但是朋友是不會那么親昵的。
在我不明白男女之別的時候,我是覺得沒有問題的,當我懂得男女之別之后,我就覺得,很多事情不是無緣無故地發生。你無法負責,就不要給出信號。你的溫柔善意不是溫柔,而是殘忍。能有什么比給予希望后讓人親身經歷希望渺茫來得直觀而沉重呢?
我們從小小時候就該懂得,尊重、性別差異、保持距離以及自律。
我們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當斷則斷,如果沒有做到,于我,肯定仍然喜歡。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精選【篇2】
今天看了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
在看完電影之后,我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原著讀了一遍。相比于小說來講,電影其實做得很不錯。
在電影當中,易遙不再是那個早戀、懷孕然后,最后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的小太妹,她的無辜讓人更加心疼。她做錯了什么呢,就那么倒霉地沒法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被卷進一個漩渦中,就越陷越深,像是碰翻了厄運的多米諾骨牌一樣,一連串的不幸接踵而來。以前我也覺得郭敬明心理變態,寫什么青春傷痛文學,每個角色都沒有好下場,不過最近我有點理解了這種結局,圓滿本來就是難得又難得的事情,只是在他非得要在最后狠狠地搞他的讀者一把,把原本的散場渲染成你死我也死的大型歡送會,這就讓人太反感了。
我一直喜歡看有點壓抑的題材,好像在不同角色的悲慘人生中,感受到了不屬于我平靜生活的一點波瀾。對這個世界更悲觀一點的同時,也更加理智了一點。
昨天看了東野圭吾的《黎明之街》,我深深地覺得婚姻是一件暫時來講,我還沒辦法接受的事。書里細細地描述了男主角從開始對婚外情的不理解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過程,而我竟然沒辦法去譴責這種不合乎道德的行為,我小時候也看過不少青春傷痛文學,那時候哭得特別傷心,現在回看時會覺得,能怎么辦呢,畢竟大家都不容易。
我把這種心情綜合理解為,逐漸懂得人性的過程。
看過了這部電影之后,我的悲傷沒有很多,我只是慶幸自己生活得如此幸福。
所以雖然它臺詞尷尬,演技也沒那么過關,但我依然覺得它是一部好電影。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精選【篇3】
悲傷逆流成河,有多悲傷,才能逆流成河?懷揣著這種疑問,我看了朋友推薦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
第一個戳中我淚點的是易瑤翻找錢財時,不經意翻出媽媽攢的瑤瑤的學費,第二個淚點是媽媽牽著著易瑤的手。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易瑤的媽媽可能沒有那么愛易瑤,她不舍的給易瑤買校服的錢,對待她粗暴,不夠關心她,跟齊銘的媽媽形成強烈的對比。可是后來,她因為顧客用易瑤的毛巾發火,為了易瑤和生活,干著一份遭人唾棄的工作,在知道易瑤得病之后拉著她去治病……
天底下沒有一個母親是不愛孩子的,易瑤的媽媽一樣愛易瑤。
第三個悲傷的點是齊銘看到易瑤拿水管澆同學,指責她。本以為齊銘對易瑤是信任的,是了解的,但是他只從自己看到的事情就盲目的誤會易瑤,對她發脾氣,天知道那時的易瑤多需要一個站在她那邊跟她一同抗爭的人,他不但沒有站在她的那邊,反而指責了她。好朋友的不理解,傷人更深。
全影片最大的悲傷,是眾人的冷漠。在食堂里,明明是男生先欺負易瑤,那么多人只聽有人喊易瑤瘋了,但是沒人挺易瑤。在參加科技館的時候有多少同學是知道易瑤沒有上車的,但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這種悲傷不僅發生在影片中的學校里,它也存在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冷漠有的時候也是幫兇。
本片最大的溫暖是顧西森,有一個明白事理的人,是多么重要。人并不一定要多優秀,多正經,但他一定要正直,要是一個溫暖的人。
愿每個人的青春,都能被溫柔以待。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精選【篇4】
我真的想象不到我有一天會推薦《悲傷逆流成河》,缺點挺多的,臺詞尷尬矯情,但是后面對校園霸凌的展示太震撼了,我在影院里哭的不能自已,易遙在河堤上的怒吼每一個字都說到我心里了。
“將來你們只會說我怎么不記得,我怎么不記得我把紅墨水丟到她身上,我就是鬧著玩兒的呀,開玩笑的,我沒有喂她吃過垃圾,沒有潑過她冷水”
“你們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沒有一點心理負擔,你們回首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挺好的了,沒有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太惡心了,實在是太惡心了”
“如果我忘不了怎么被你們侮辱,粉筆灰塞嘴里是什么滋味,打火機燒頭發是什么滋味,被你們一口一個殺人兇手是什么滋味,如果我忘不掉們你們也別想忘掉”
“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么你就跟著做什么,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后果。”
隨后跳海。我覺得從最后媽媽賣掉按摩床的舉動來看,其實易遙多半是死了,到現在我心還是很難受。
這個片子很青澀,但是這個電影也很值得支持(我去看的時候,影廳里人太少了,真的希望可以多點人)。真心希望所有青春都可以被溫柔以待!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精選【篇5】
今天看了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
在看完電影之后,我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原著讀了一遍。相比于小說來講,電影其實做得很不錯。
在電影當中,易遙不再是那個早戀、懷孕然后,最后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的小太妹,她的無辜讓人更加心疼。她做錯了什么呢,就那么倒霉地沒法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被卷進一個漩渦中,就越陷越深,像是碰翻了厄運的多米諾骨牌一樣,一連串的不幸接踵而來。以前我也覺得郭敬明心理變態,寫什么青春傷痛文學,每個角色都沒有好下場,不過最近我有點理解了這種結局,圓滿本來就是難得又難得的事情,只是在他非得要在最后狠狠地搞他的讀者一把,把原本的散場渲染成你死我也死的大型歡送會,這就讓人太反感了。
我一直喜歡看有點壓抑的題材,好像在不同角色的悲慘人生中,感受到了不屬于我平靜生活的一點波瀾。對這個世界更悲觀一點的同時,也更加理智了一點。
昨天看了東野圭吾的《黎明之街》,我深深地覺得婚姻是一件暫時來講,我還沒辦法接受的事。書里細細地描述了男主角從開始對婚外情的不理解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過程,而我竟然沒辦法去譴責這種不合乎道德的行為,我小時候也看過不少青春傷痛文學,那時候哭得特別傷心,現在回看時會覺得,能怎么辦呢,畢竟大家都不容易。
我把這種心情綜合理解為,逐漸懂得人性的過程。
看過了這部電影之后,我的悲傷沒有很多,我只是慶幸自己生活得如此幸福。
所以雖然它臺詞尷尬,演技也沒那么過關,但我依然覺得它是一部好電影。